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監察院的存廢

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之後,在野黨表示下一步要聯手廢除監察院,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等人提出聯合倡議,主張「廢院不廢權」,先凍結被東廠化的權力,以後合併選舉再修憲。論及所有主張廢除監察院的理由都是因為監察院的功能不彰或是淪為東廠打手所致,監察院本身無罪,罪在執政者的濫權。改革之道在於完善監察委員的產生制度,才有可能防止監察院的失能。 廢除考監兩院是民進黨在野時一貫的主張,等到執政之後,發覺考監兩院的人事任用權太好用了,想要酬庸的人都可以放到考監兩院,輕易擺平所有的選舉人情和派系對壘,也可以擺放一些黨性堅強的人,必要時放狗咬人;而被任命的監察委員多半不需法律專業,更不必具備什麼學養風骨,以至於完全聽命政黨,淪為打擊異己和政敵的東廠角色,把監察院徹底搞成烏龍院。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監委高涌誠提案彈劾檢察官陳隆翔的案子,近日才遭到懲戒法院兩度駁回,說明監察院通過的彈劾案根本就是「政治追殺」,只為了護航民進黨立委段宜康的不實指控,竟兩度濫用監察院的彈劾權力打擊不支持民進黨的檢察官,這不僅是濫用職權的問題,更會造成檢察官不敢辦民進黨人的寒蟬效應,這樣的監察委員、這樣的監察院怎能不讓民眾深感欲去之而後快! 由常理來看,監察院這八年來的作為不僅把監察院搞成烏龍院,更顛倒是非黑白,嚴重傷害人民對於法治的信賴。這八年來官箴敗壞,貪汙腐敗橫行,正是監察院發揮職能為民除弊的時刻,如疫情期間的疫苗採購、快篩劑採購、護航高端的疑案,蛋荒期間的進口蛋笑話,民眾已經罵翻天;可是監察院完全像個無事人,昏睡叫不醒,偶爾翻身想拍隻蒼蠅,讓人覺得他有在做事,做的卻是迫害忠良。 然而,這不代表監察院本身必須廢除,正因為有這些執政腐敗,需要監察院去糾正,而這正是監察院存在的理由。 據《憲法》五權分立的原則,監察院職司風憲、糾舉,還督導審計、財產申報等關乎官箴和民利的問題,即使在兩蔣的威權時代也曾經發揮強大監督政府的功能,如陶百川委員就是風骨卓著的監委,在雷震案、孫立人案都說該說的話,不畏權勢,有「鐵面御史」的稱號,每天都有民眾向他陳情,他的座右銘就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樣的監察委員多幾位,那麼監察院還有什麼理由要廢除? 現在的問題就是在朝野之間惡鬥之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朝時都不想廢監察院,因為它太好使了,在野時都想廢除,因為它太可惡了。監察院在風口浪尖上,主因在於執政者的私心,把它當工具。據孫中山先生的立法旨意,監察院的存在正好可以分擔部分立委的監督職權,不至於在執政黨立院獨大之下擴權。解決之道在於監委產生制度的改革,在兩蔣時代,監委還都是由民代間接選舉,現在當然可以還原為民選如同立法院,不致讓執政黨獨攬監察權。 在野立委主張「廢院不廢權」,說明監察院的功能仍有存在價值,但是如果轉移到立法院,會產生更嚴重的擴權問題。當前,或許可以採取杯葛人事或是凍結預算的方式,對執政者稍加箝制,直到他願意提出適合的人選;未來則可採取普選制度產生監委,應可回歸五權分立的憲政制度。  

MORE

社論--開展醫療產業區域化合作

月前台灣醫療用輸液大廠永豐化工,因實驗數據造假、未執行產品異檢,遭食藥署命令停產。永豐供貨給大型醫療院所,市占率達七成,各院所很擔心停產斷貨會影響手術、洗腎室病患的性命,賴政府採專案進口救急。 業界認為永豐案和健保核價太低有關,若干輸液比礦泉水還便宜,如何補齊品管確保品質呢?健保署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雖每年調價,但未必都能貼近市場變動。 基層藥師還反映,官方藥品供應通報中心沒有預警功能,事急時才公告,如同馬後砲。如近期解放軍環台軍演,萬一真打起來,中國大陸全面封鎖原料藥外運,台灣的傷兵、醫院病患到哪裡找藥治療。 醫療產業攸關民命,政府如任令利潤中心式運作,富貴者獲高階照護;多數庶民,極可能因病而貧,求告無門;所積累不平之氣,勢必影響安定。 因此各國政府都會建立制度,控制醫療成本;美國百分之五十八點五的破產申請人肇因於醫藥費太貴,民主黨政府乃推行藥品成本透明化管理,行銷回扣也需公開;並立法和大藥廠談判,打算十年內刪減五百種處方藥的價格。 藥廠則反彈,認為仗公權力降藥價討好選民,會削弱研發創新能量,不利全民健康。 既要降醫療成本廣庇蒼生,又要維護醫療產業有合理利潤,以利創新研發;想兼顧這兩項現實,必賴公權力干預市場機制。 新冠疫情前,歐美大藥廠採全球布局,僅保留研發部門,賺專利新藥的大錢;而把製藥、醫材工廠設在生產成本低的區域。還成立大通路商,或醫療機構集體採購組織(group purchase organization),以團體議價優勢,取得及時供應,沒有庫存,降低成本,保證品質等好處。 可是新冠疫情期間,各地封控自救,製造廠優先供應本土所需,供應鏈不順暢,醫藥大國反因缺貨不能救急,而視為安全危機。疫後各國綢繆改善方法,傾向自力製造,限購本國藥品以扶助本土藥廠;避免缺藥、缺疫苗、缺醫材和個人防護裝備等難題再現;但知易行難,迄無周全辦法。 二○一八年中美貿易戰升級後,全球化產銷逆轉成關稅壁壘,大國拉邦結盟,或在區域小圈圈內互惠,圖本土利益極大化。 處此情勢,台灣醫療產業應在人才、技術、人本服務等既有優良基礎上,爭取區域合作,控制成本普惠眾生。 如精準治療,大陸癌症治療突破性新藥已合法上市,且陸續授權國際藥廠,包含歐、美、日、台進行新適應症研發,有助於癌末患者取得一線生機。 但台灣新藥審查耗時漫長,獲得藥證後,能否進入健保又是等待,許多病患來不及等到新藥。近期雖已加快腳步,仍令人擔心政治意識介入,與他國有差距。 大陸醫療產業國際化更勝台灣,非台灣某些刻板印象所能想像。近年來還不斷強化本土生醫製藥能力,支持本土新藥的發展,已有眾多新藥上市、出海。 大陸研發的新藥結合療法,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受到各相關學會高度重視。由於大陸內需市場夠大,廠商願意低價搶市。台灣患者赴陸治療,加計旅行住宿費用,比在台治療便宜,還可更快取得新藥。 盼政府應開展兩岸合作,藉醫療產業區域化交流,各自取予,彼此受益,必有助於穩定台海和平。

MORE

社論--AI時代與台灣未來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六月四日登場,做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資訊產業專業展,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消費性電子展覽,今年的Computex可說未展先轟動,原因是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  二○二四年被視為AI元年,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就是以AI為主軸。包括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高通(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英特爾(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美超微(SMCI)總裁暨執行長梁見後等全球科技巨擘,都將雲集台北;當紅炸子雞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更提前來台,六月二日在台大體育館發表演講,拉開盛典序幕。 由於人工智慧發展迅速,輝達今年第一季營收和利潤都遠超預期,上月二十二日財報公布後三個交易日,市值合計增加四千七百億美元,超過全球四分之三國家一年的GDP。輝達整體市值攀升至二點八兆美元,直逼蘋果和微軟這兩家市值超過三兆美元的公司。  不只輝達,俗稱美股「科企七雄」(Magnificent 7)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蘋果公司、Meta Platforms、微軟、輝達和特斯拉,自去年起乘著人工智能的東風,股價一直高歌猛進,助推美國道瓊指數飛越四萬點。最新預測道指未來十年有望闖上六萬點,原因就是AI產業的發展。 台灣是全球AI產業鏈的關鍵樞紐,本次Computex展有不少關於AI科技新品登場,其中AI PC(融入人工智慧技術的個人電腦)無疑最受關注。AI PC將AI模型與傳統PC緊密結合,為PC產業帶來全新的硬體架構設計和內容生態革新。伴隨著新一代AI晶片的問世,AI PC不僅能大幅提升內容創作和消費的體驗,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智慧助理服務,進一步開啟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新紀元。  AI PC的出現,標誌著傳統PC正在經歷新的顛覆。資策會預估,今年全球PC出貨總量將至二點四六億台以上,其中AI PC可達三千八百六十五萬台。未來三年間,AI PC將進入高速成長期,至二○二六年突破一點三二億台、二○二七年更將挑戰一點八億台,滲透率亦從近五成拉升至達百分之六十六,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包括黃仁勳和許多著名華爾街分析師都認為,AI革命至少長達十年,從投入資金到製作AI產品,再到出現帶領消費者的「領先產品」,最後到產品全面影響人們的生活,可以想見十年後的AI產品,以及推動革命的科技公司,影響力將會更大。 而遍布台灣西部從北到南的科技公司聚落,則是這一波AI革命全球最重要的供應鏈,主計總處因此將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上修為百分之三點九四,創近三年最高,原因就是AI發展快,相關產品需求強,帶動台灣整體出口持續增溫。  眼前台灣的政治是一個大悶鍋,兩岸關係惡化,朝野對抗加劇,讓人彷彿看不到隧道的亮光。如果暫時放下政治紛擾,把視線移到即將揭幕的Computex盛典,將會看到迥然不同的綺麗風光,也讓人對台灣的未來不致過於悲觀。  

MORE

社論--切勿輕忽大陸民意

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引起各方熱議,漣漪至今猶在蕩漾,最關注這件事的中國大陸,官方反應十分強烈,文攻武嚇齊來,民間反應更是強烈,撻伐之聲風高浪急。我們固需在意官方的反應,民意的趨向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民意也是影響中共政府政策的一個最主要因素。 中國大陸未行民主政治,民意對決策的影響力較小;官員任命由上級定奪,非由民意決定。可是政府施政仍然在意民眾反應,以維持其統治的正當性。所謂「眾怒難犯」,如果民間眾聲反對,政府不能不納入考慮。大體而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避之」的趨吉避凶之道還是施政遵奉的原則。大陸民意近年對台灣的好感度急轉直下,主要是因為民進黨執政的兩岸政策方向悖離他們的期望,加上兩岸交流幾乎中斷,誤解與怨恨急遽增加。 從網路上看可以得知,大陸網民對賴政府的批判態度遠比官方強烈,對台喊打喊殺之聲一個比一個強烈,其中不乏自動請纓完成統一大業者。大陸是資訊封閉的社會,沒有言論自由可言,媒體上傳播的訊息與論述單一化,官方立場主導人民的認知與抱持的觀點。官方引導民意成為輿論形成的主導力量,在互聯網時代,控制民情不可能滴水不漏,官方面對洶湧民情不能漠然不理,對民眾齊怒的個別事件不能不展現強硬姿態。畢竟,維穩是官方的重大課題,不能對民怨漠然以對。 在大陸一般民眾看來,「台獨」長期執政之勢已難扭轉,大陸官方若對台採取友善政策,必然不得民心,即使展現的強硬態度不夠硬,也會引發不滿。 近年大陸民眾對於民進黨政府在親美反中的道路上愈走愈遠,多數是很反感的,而其政府無法制止這個走向,民怨不斷升高,其涉台單位因而不得民心,遭受強烈責難。 賴清德總統已經毀掉大陸對台懷柔的立足點,也形同毀掉習近平期盼民進黨政府認同兩岸為同一民族、同一國家的最後善意,因而怪罪中共無所作為的怨氣幾乎已到沖天程度。如果習近平未來幾年在台灣問題上仍無明顯進展,共產黨執政的正當性必將削弱。這是中國不敢輕忽以對的嚴肅課題。解放軍五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舉行環台軍演,威嚇台灣,算是其官方面對澎湃洶湧怒氣必須要有的起碼作為。 當前中國社會環境充滿戾氣,怒氣沖天,互相仇視與謾罵之聲不絕於耳。中共政府面臨內憂外患,更加嚴控人民的思想觀念,比如積極準備將「愛國主義」導入教育中,從小學抓起,把習近平思想搬進校園,入腦、入心、入魂,未來所造就的學生對外必定更加充滿殺伐戾氣。台灣對大陸的背離勢必首當其衝,成為怒氣指向的矛頭焦點。台灣一旦成為大陸民眾共同的討伐對象,難免會對中共構成壓力,必須對台灣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我們的兩岸政策當然必須以民意為依歸,但也不能完全罔顧大陸民意,政府、政黨與評論者尤不應無所顧忌地激怒大陸民眾。台灣與大陸之間官方對峙難以避免,但民眾之間的互動最好保持適度的善意,切勿火上加油,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緊張,造成其政府承受更大的民意壓力,為了安撫民怨而對台採取更強硬、更具傷害性的立場與政策。

MORE

社論--波濤洶湧的南海爭端

社論 二十一世紀全球有四大火藥庫,分別為:俄烏邊界、以巴地區、台海兩岸以及朝鮮半島。其中,台海兩岸以及朝鮮半島的潛在衝突,由於地緣關係,一向特別引起國人關注。 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形成,強調自太平洋海岸線延伸到印度洋,皆屬印太區域範圍。其中,南海因處於印太的中心位置,其戰略價值日益重要。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政策,也是以南海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出口。中美爭霸,使得原即存在的南海爭端,近來更顯得波濤洶湧。全球的火藥庫重心,是否正在轉移到南海,非常值得探討。 美國聯邦眾議院於五月二十八日公布《二○二五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全文,除了重申美國應根據《台灣關係法》防衛台灣的立場之外,並要求美國國防部於法案施行後之一百八天內提交報告,評估若中美發生武裝衝時,對中國實施海上原油禁運的可行性。原油禁運範圍包含南海等戰略水道的封鎖。 鑒於南海以及台海的局勢緊張,美軍太平洋艦隊於五月二十二日宣布,將於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舉行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此次軍演預計共有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斯里蘭卡、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美洲等共二十九個國家參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聯合演習。 環太平洋軍演想要糾合國際上主要國家的軍事力量,共同防堵其他強權爭霸的目的非常明顯。美國海軍新聞稿就指出,此次環太平洋軍演的目的,乃是要「嚇阻和擊敗主要大國在所有領域和衝突級別的侵略」。 中國大陸在南海的動作也有升溫的跡象。中國大陸目前在南海區域實際占領了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赤瓜礁、東門礁等島礁,多年來並在眾多島礁上填海造陸、興建軍事設施、並長期進行軍事演習,經常引起周邊國家的不安與抗議。 近日最受矚目的事件,是五月中旬菲律賓超過上百艘的民間漁船,集體開往中國大陸控制的黃岩島宣示主權,中國大陸則調派船艦攔截,引起中菲關係的緊張。隨即中國大陸也宣布,將自六月十五日起實施新規定,未來中國海警得根據《海警法》,針對涉嫌侵入南海的外國人進行逮捕拘留。此舉也顯示,中國大陸對於南海主權的立場愈趨強硬。 台灣也是涉入南海爭端的主要國家之一。目前台灣在南海地區實際管轄東沙群島、中洲礁及太平島。由於台灣近年來在南海地區的行為較為平和低調,也並未參與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因此與南海周邊各國並無嚴重衝突。但是南海的情勢變動,對於我國的生存與發展影響深遠,必須提高關切。 南海區域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漁業等資源,未來各國如有聯合開發的可能,台灣自應積極參與。 南海也是台灣對外貿易進出口的主要航道之一,台灣想要維持繁榮的經濟成長,必須追求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因此如何透過各種手段,維持與南海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便成為我國當局必須積極妥善因應的事項。更重要的是,我國必須在波濤洶湧的國際形勢中,積極鞏固現有實際管轄的南海諸島主權,以維民心士氣於不墜。  

MORE

社論--「老大哥」原來還在!

社論 美國一部二十六年前的老電影《全民公敵》,描述美國「老大哥」國安局追蹤監控人民的能力,更強調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留下的「足跡」被拿來利用的嚴重與可怕。如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已離不開智慧型手機,數位資訊讓民眾生活被一覽無遺,連政治傾向都被掌握,人權與隱私幾成空談。 民進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王義川日前在電視政論節目上,暢談五月二十四日在台北市青島東路立法院前「反國會改革」的街頭活動,自爆「透過手機訊號」,分別對比了幾場大型政治活動的參與群眾,包括:一月十二日總統大選前的「選前之夜」、五月十九日民眾黨「小草」在民進黨總部前封街抗議。他說,五月二十四日立法院前的「青鳥行動」,「有些是小草、有些是太陽花的,占了整個活動的六成」,「但這些人跟五一九的小草是不同人」。 王義川這番話,引起社會譁然,更讓公眾質疑執政黨利用數位科技侵犯人權。因為他證實了民眾參與所有大型活動,不論是政治性、公益性或商業性、娛樂性的,都有機構透過人人都有的手機在蒐集與分析民眾的「足跡」。台北地檢署已主動偵辦,指派檢察官調查王義川是否涉及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 王義川辯稱,民進黨是透過電信業者的「手機信令」大數據分析得到的資料。的確,電信公司會透過手機行動定位服務來推估活動人流,並提供主辦單位參考,方便地方政府做交通安排,Google Map也會產生類似數據;這些數位資訊與分析,早已被掌握的數據業者拿來做為各種商業化與非商業化的販賣運用。 但是,手機信令透過民眾手機定位蒐集群體個資,必須做到去識別化,除了掌握年齡、性別外,其他個資都不能留存。民進黨黨部究竟是如何進一步知道五二四「青鳥」和五一九「小草」是不同的人?既要去識別化的清洗個資,原則上以往的「足跡」都不會被記錄留存,但為什麼民進黨能逐一做各種比對?到底是電信業者商業販售的大數據資料「去識別化」不夠仔細?還是執政黨透過國安單位或警方索求了更具體的資料?這些都有必要進一步釐清。 在電信業者與客戶簽訂契約時,必須經由客戶同意授權,才能收集一定範圍內的資訊;即使業者要進行收集目的以外的資訊加以利用時,也必須符合《個資法》,獲得當事人的同意或是出於緊急狀態。如今若真是電信業者販售民眾生活足跡,是否違反當事人意願與《個資法》?也需要法律面進一步檢討。 數位科技快速發展改變了全民生活型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二○二一年會議就宣示「人們於現實中所擁有之權利,於線上必須同受保護」,還發布十項數位指引,包括網際網路監控及資訊攔截、保護人民免受非法或不必要之監視,避免政治濫權損害民眾人權。 以前的民進黨在多年努力下,衝破了國民黨威權時代的白色監控;如今從執政黨的高層黨工王義川的言談中,民眾才恍然大悟:我們的個資不僅是對詐騙集團有興趣,原來政治監控的「老大哥」一直都還在!

MORE

社論--中日韓會談確保和平

由中國大陸總理李強、南韓總統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共同出席的三方會談五月二十七日在首爾舉行。這是疫情開始四年半以來的首次會談,因此意義重大。 顯然可見的情勢變化是:美中關係的緊張加劇,而美國正全力拉攏日韓與菲律賓,試圖建立美國的印太新島鏈。台灣海峽的區域緊張也不遑多讓,共軍剛舉行圍島演習,美國接著環太平洋軍演,台海安全絕對是敏感議題。朝鮮則在三方會談開始前幾個小時,宣布將把一枚軍事間諜衛星送入太空;峰會結束後,平壤從西北部的太空站發射了一枚搭載著該衛星的遠程火箭。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朝鮮不得發射這類火箭,因為它們使用的技術與製造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技術相同。 這錯綜複雜的多邊關係,讓中日韓三國會談變得更為敏感。因此重啟會談的重點即在於先避開造成爭議的焦點,如台灣和朝鮮,回到容易合作的項目開始。此次主題圍繞在經濟合作、保護供應鏈、促進貿易,以及合作應對人口老化和新發傳染病的挑戰等較不敏感議題,原因在此。 但未曾說出的核心矛盾則是:美國與日韓舉辦軍事演習,兩國領土總共駐紮著八萬美軍,部署大量飛彈,插手亞洲事務,向日韓施壓,要求他們聯手遏制中國的發展。而日韓則忌憚朝鮮的飛彈,一再要求中國必須利用其經濟影響力,幫助遏制平壤的核計畫和導彈計畫。但北京不為所動,將朝鮮視為朝鮮半島對抗美國軍力的盟友。 美國握著日韓這兩張牌,中國握著朝鮮這張牌,各自盤算,維持一種恐怖平衡。在此種矛盾交錯的局勢下,中日韓三國的鋒會之所以還能舉辦,即在於這三國都體認到了:再這樣下去,難道亞洲要變成美國操弄的戰場?如果亞洲發生戰爭,不管它是來自台灣海峽,或中國武力攻台,日韓絕對無法倖免。日韓基地的八萬美軍將是發動攻擊中國的前線戰士,而部署在此的飛彈也將傾巢而出。屆時,中國沿海會變成戰場,而日韓美軍若直接開戰,兩地與中國相鄰,絕不可能倖免。日韓兩國都沒有什麼腹地,一旦戰爭開打,必定生靈塗炭。 整個亞洲地區,大陸東南沿海與日韓本來是世界經濟的生產基地;三國經濟總量占到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以上,如果被戰火摧毀,世界經濟的供應鏈必定大崩盤。而亞洲至少倒退二十年。因此這三國更需要地區的穩定與合作,共同維護和平。唯有如此,才能從疫情後的經濟倒退中復甦。而重建三方會談,建立合作機制,無論是討論主題範圍大小,有沒有涉及敏感的區域安全,至少建立管道,讓三方不至於誤判,導致戰爭爆發。 中日韓三方是東亞經濟力與武力強大的關鍵國家,若能合作維護和平,就可以確保這世界仍有一塊和平之地。否則當歐洲有俄烏戰爭,中東有以哈戰爭,亞洲若再陷戰火,世界經濟勢必崩盤。反之若維持亞洲和平可確保世界供應鏈,這何嘗不是亞洲經濟再起的契機。 在歷史長河中總是有危機,也有轉機,端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何應對。以長遠眼光看,中日韓三方會談的開啟或可將危機轉化為機遇。這才是世界和平與人民之福。

MORE

社論--國會改革給執政者的啟示

社論 立法院在野的藍白兩黨提出國會改革案,遭到執政的民進黨全力杯葛,從上周開始民進黨號召群眾到立法院對在野黨施壓,除了議場內上演全武行,還不斷炒作「芒果乾」,說在野黨的提案是習近平的劇本,甚至呼喚「青鳥飛進立法院」,要複製太陽花學運。一個國會改革方案有這麼可怕嗎?為何民進黨要全力杯葛這個過去他們強力主張的方案?實在讓人不解。 國會改革案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的強力主張,立法院不但要有調查權,官員如果反質詢還要負刑事責任,這全都是其當年的主張,執政之後,蔡政府的八年,不但官員反質詢,行政院長怒飆立委「袂見笑」、「吵死了」也是司空見慣,根本就不把立委的民意基礎和質詢權力放在眼裡。這樣的傲慢無禮的「官箴」,難道不需要改革嗎? 蔡政府八年執政弊端叢生,暗自都以黑箱收場,不見天日。從蔡英文的博士學位遭到質疑,博士論文史無前例的封存三十年,到疫情期間的疫苗採購、快篩劑的採購、高端的護航,花掉數千億的預算,民眾根本就不知道錢花到哪去了,最後多買的高端疫苗還銷毀,說政府的合約不能透露,也要封存,這樣的亂花錢不需要調查嗎?還有一人公司超思可以獨攬六成的進口蛋,有些蛋和蛋液過期,農業部可以一手遮天。立法院不應過問嗎? 弊端遠不只這些,包括官商勾結的台南光電弊案、補助民間電價弊案、通傳會(NCC)違法關閉中天新聞又迅速通過鏡電視上架弊案,連立法院要調閱資料,NCC說不給就不給,奈他何?民進黨竟然造謠說民間人士、企業動輒會被調去詢問,還會遭到判刑。就像當初反對服貿協議時欺騙民眾說,小黃和理髮廳都會失業,「查埔找無工,查某嫁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可事實呢?事過境遷,當初說好的《兩岸監督條例》也停擺十年。 賴清德總統顯然沒有認清只有四成的支持率,不僅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新兩國論」,引發中共的圍台軍演,對於離島、外島全面包圍,且演變成能迅速「以訓轉戰」的演練模式。對內更是煽動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要「反守為攻,全面作戰」。對於立法院外的群眾集結,賴清德在臉書表達感謝,說是「公民理性發聲,青年展現力量,這就是台灣的民主價值」,還說「期待國會運作正常化,應當實現程序正義,履行民主審查」,不但升高立法院場外對立,更鼓舞民進黨立委對抗。 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兩位關鍵人物──黨團總召柯建銘和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其實是催化抗爭的始作俑者,他們難以適應已淪為少數的事實,無法接受多數表決的結果,為了向層峰表功,只好加大抗爭力度,把責任推給在野黨,說國會倒行逆施,還有人指控在野黨搞「立法政變」。甚至造謠說是習近平指示要搞亂台灣,戰場就在立法院。柯建銘直言:「今天占領主席台的不是國民黨或民眾黨,而是習近平」,為了搞抗爭,不惜再度販賣芒果乾。 只能說民進黨不只會打選戰、會搞群眾運動,以「愛台灣」、「守護民主」之名騙了選票。如今當家了還要帶頭鬧事,執政了還不願意傾聽民意嗎?國會改革案三讀了,付出這麼大的社會成本,能給民進黨一點反省與啟示嗎?  

MORE

社論--修立法院職權法的鬧劇

立法院審議自家的職權行使法,據以完備調查權、人事同意權,建立總統國情報告制度,並增訂藐視立法院罰責;竟一路折騰,還從場內喧鬧到街頭。有些黨派腦立委自宮職權,對照出台式民主的短板就是誠信正直。 因為民進黨立委在國民黨執政時,早就主張立法院應有完整監督、調查、聽證權;總統到院國情報告,並接受詢答;政務官如提供不正確資訊或拒絕提供,應科刑責或罰鍰,還草擬法案推動改革。 如今國民黨、民眾黨在野,兩黨合力提出政務官如藐視立法院調查、聽證權,應立罰責懲戒;竟遭當年有同樣主張的民進黨,扣上擴權、黑箱、聽命於習近平等荒謬的責難。 在野黨何以視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緊急要務?種因於過去八年蔡政府完全執政時期的種種偏執。如發展風、光電力和疫苗產業,仗公庫資源,送利給黨派公司;平衡物資供需時,黑箱操作標案;立委問責,索取不到政府文件,祕密會議給的資料,關鍵處均塗黑。 甫卸任總統蔡英文首次當選前曾說立法院是總統的鏡子,歡迎有力且專業的監督。可是她完整掌握行政、立法與監察權後,立法院被形容成行政院的立法局,監督之不逮,遑論制衡,尤其難忍的是養出了官吏囂張跋扈的氣焰。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貴為外交部長,在立法院答詢時竟連續說:「趕快去告我藐視國會。」還加碼在社群平台上用文字表述:「面對無理的質疑,林北(恁爸)一定吵到底。」再附上一張魔法部吵架王的彩照,把外交部變成內戰部,全盤置院際法定權利義務於不顧。 蔡政府時代一名金管會主委,面對記者提問非他主管的業務,重複回答:「這不歸我主政事項。」本是正解,卻又補一腿地說:「你一直重複問題,我就一直重複回答,直到您盡興為止。」如此意氣,還自認得計。 年初立委選舉結果,在野黨合作有穩定過半優勢,此時完備立法院職權,恰是平衡行政、立法兩輪並行合拍的義舉。官員、民代各本專業,公共事務愈透明公正,朝野愈易正向互動,人民才敢相信政府也有誠信。 誠是誠實面對,信是有責任心與信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一但縱容不誠信的人掌政,國家就完了。」新加坡的部長孫雪玲去年向議會演說時表示,本於誠信才能做好公共服務,人民才會信任政府的治理。 過去台灣政客曾說選舉政治是高明的騙術,淡薄誠信;但實踐證明迷惑選民上位之人,會持名器換金流,幾次循環後必定官箴敗壞,貪腐成風,大減政府效能,萬民何以信賴。 台灣的王牌企業台積電立誠信正直為核心價值,治理公司絕不容許貪汙,不容許公司政治(辦公室政治workplace politics),用人首要條件是品格與才能,絕不是關係。 台灣選舉造就過朝小野大和黨派專制,兩種情況都會減損公共服務效能。這些年的黨派專制,居上位高官狀似天才,是律師、醫師、財務專家,對內趾高氣昂,對中卻帷幄無謀,對美又低眉順眼,民命要託付誰呢? 立法院這次修職權法,就是要匡正黨派專制,重振誠信政風,藉不斷調整制度,築牢監督制衡機制,贏得人民信任,免於黑箱貪腐陷人民於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

MORE

社論--瞬息萬變的中東局勢

伊朗總統萊希日前不幸墜機身亡,引起國際高度關注。此一事故不但影響伊朗國內政情,對已經打了七個多月的以哈戰爭,乃至整個中東局勢必然帶來衝擊。 伊朗是以宗教領政的伊斯蘭國家,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並非總統,而是由八十八人組成的「專家會議」推舉產生的「最高精神領袖」,目前為哈米尼,他是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後,繼何梅尼後的第二位國家最高領導人,現年已八十五歲。 由於哈米尼年事已高,伊朗原定今年底要推選最高精神領袖,而下任最高精神領袖熱門人選,正是現任總統萊希。哈米尼在當上最高精神領袖之前,也當過伊朗總統,一般認為由現任總統萊希接班,不但符合政治傳統,屆時權力交接也會相對平和。 不幸萊希發生墜機意外,打亂了原有的接班規畫。哈米尼已經宣布,將於六月二十八日舉行新總統選舉。但這位新總統未必有萊希的聲望,歐洲媒體認為哈米尼很可能暗中支持他的兒子、現為伊朗民兵組織「巴斯基」的實際掌控者穆傑塔巴接班。這樣一來,恐將引來伊朗反對派的強烈抵制,導致國內政情動盪。 伊朗長期支持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可說是這次以哈衝突的背後影武者,隨著萊希身故引爆的伊朗政情變化,不排除將會影響這場戰爭的後續發展。 同樣可能影響戰爭局面的,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的動向。納坦雅胡目前的處境可說內外交逼,先有國際刑事法庭(ICC)檢察官以戰爭罪為由,決定向他發出逮捕令,接著聯合國大會五月十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通過建議安理會重新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分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對他最新的打擊則是歐洲三個傳統上親近猶太人的國家挪威、西班牙和愛爾蘭,在同一天(二十二日)表態支持「兩國方案」,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此舉等於向以色列施加難以輕視的國際壓力,連以色列背後的靠山美國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因應。 納坦雅胡或許不去理會國際壓力,卻不能不顧國內沸騰的民意。就在反對以色列擴大軍事行動的浪潮擴散之際,以國人質家屬組織透過當地電視台發放其中七名女兵被哈瑪斯扣押的片段,要求政府盡早與哈瑪斯達成釋放人質協議。納坦雅胡回應稱對影片內容感到震驚,仍強調剷除哈瑪斯的決心,但戰時內閣成員之一的甘茨已經按捺不住。 甘茨是納坦雅胡的政壇宿敵,四月初即要求將原定九月舉行的國會大選提前,本月十九日他再度對納坦雅胡公開攤牌。根據以色列民調結果,近半數以色列人支持甘茨成為新總理,支持納坦雅胡續任的只有三成五。 一旦以色列舉行大選,納坦雅胡極可能被迫下台,由甘茨領導的新內閣勢必改變對以哈戰爭的做法,加上伊朗六月底總統選舉後的新局面,中東局勢真可說瞬息萬變。

MORE
/1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