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524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31 悟的人生 4-4 國際傑出青年禪林生活營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1】隨堂開示錄 524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31 悟的人生 4-4 國際傑出青年禪林生活營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慈悲是一切眾生共有的財富,有了慈悲的光明,世界才能充滿溫暖的希望。圖/尤俠
悟的人生 4-4

國際傑出青年禪林生活營
時間:2004年7月12日
地點:佛光山傳燈樓梯形會議室

提問十一:我自己研究佛教跟少林功夫,甚至到少林寺接受訓練,請教大師對功夫及少林寺有何看法?

中國功夫是從印度傳來的,達摩祖師初到中國,就是到河南登封少室峰,也就是少林寺的山上,在那裡面壁九年,中國武功就是他帶過來的。但武功是力的表現,真正的佛法是講求心的表現。過去槍炮子彈尚未發明時,功夫在防衛自己、打抱不平上確實很有用,但是現在槍炮子彈這麼普遍,即使練了幾十年的功夫,槍炮子彈「碰!」一聲,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
美國人很喜好功夫,主要是在發掘身體的潛能,這也是自我獨立,看看個人的力量能成長到什麼程度。你到少林寺學功夫,力的功夫增加了,但你現在參禪,在心的功夫上也要有所增加。
過去台灣有一個棒球隊花了很多錢訓練,但不能勝利,於是球隊帶到佛光山來要我指導。我說:「我不會棒球啊!」他說:「禪宗有彈指神功、摘葉飛花、神拳,總可以給我們一點方法嘛!」我就說:「打棒球不只是用力打,要用心,心比力準確。」就像讀書不是讀書,要讀自己的心。
在美國有一個中國人開了四百家的素菜館,我問他說:「你的菜館生意怎麼這麼好?」他說:「我不只是煮菜給人吃,我是將『心』煮給人家吃。」
凡事要用心,心的力量無比!各位能到東方來,可見你們都很用心,說到東方文化、西方文化,西方的文化在力用上的成就比較高,東方的文化則重視心的體悟。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論》,講到心有三大,叫做「體、相、用」,體很大,相是無量無邊,用也是無窮無盡。所謂「活到老,學不了」,凡是有興趣的事,就多學、多發揮潛能吧!
提問十二:我讀過您寫的《佛教的慈悲主義》,裡面有一篇故事講到,有一位執刑的人,不願意執行死刑的任務,因為他不願意殺生,只好找另外一個人來執行這個任務。您在書裡面提到,第二個人才是真正慈悲的人,是否請您再多解釋一點?

第一個人是消極的慈悲,只想「我不要殺生」;第二個人是為替國家執行刑法、除害,他要勇敢面對壞人,這是積極的慈悲。雖然都是慈悲,但是有的人是只對自己所愛的人慈悲,有的人是對不愛的人、不喜歡的人慈悲;有的人歡喜熱鬧的慈悲,有的人歡喜寂寞的慈悲,參與沒有人過問的事情,或是遠赴窮鄉僻壤去幫助苦難的人。
佛教最高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和我有緣分、我認識你、我們是同學、我們過去很要好,我對你慈悲,這叫有緣的慈悲;我跟你沒有關係、我不認識你,知道你有苦,雖然彼此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緣,但我還是要救苦,這就是無緣大慈。
有的人覺得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朋友,與我有關係的人,才對他慈悲;但是同體大悲,就例如動物雖然不是我們人類,但是我覺得牠跟我一樣的苦,能感同身受。過去有一個打獵的人,經常打死老虎、獅子、羊、鹿,有一次他被尚未開化的種族抓到了,要火烤他,這時候他才知道死亡的痛苦,有了同體的心之後,他就不再打獵了。所以,看起來慈悲好像只是對別人的,其實,對別人的慈悲就是對自己的慈悲。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