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生活智人110】神經科學家布魯爾 運用正念療法 助你擺脫壞習慣

文/楊慧莉 生活中有很多明知不好的習慣,卻讓人難以戒除,從抽菸、嗜吃到易焦慮、手機成癮等,這些問題到了神經科學家布魯爾手裡,出現有效對策…… 陷入泥淖 習慣如何養成? 賈德森‧布魯爾 (Judson Brewer, 1974-)是美國精神病學家、神經科學家和《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他以功能性磁振造影即時影像儀器和腦波神經回饋,研究正念相關的神經機制,並將研究結果轉化為治療成癮的程序,而成為國際知名用正念療法治癒成癮的專家;目前在布朗大學擔任醫學院精神科副教授暨正念中心研究與創新部門負責人。 作為專門研究成癮的精神科醫師,布魯爾研發出可改變習慣的創新式正念療程,經實驗室測試有其療效後,與人共同創辦了「心智科學公司」(MindSciences, Inc. ,二○二○年由健康和保健公司「Sharecare」收購),開發出App式的數位療程,提供個人、公司行號和醫院體系一套有效治療各種成癮的行為改變指南。 習慣與報償有關 人是慣性動物,也因此積習難改。如果要破除壞習慣,得先從了解習慣如何建立說起。根據布魯爾的研究,習慣的養成跟學習上的正副增強作用有關。他舉小寶寶學習吃飯為例。小寶寶從學習用湯匙吃飯得到正副增強作用。一開始,他們會把食物吃得滿臉都是,慢慢的,一次比一次乾淨一點,直到最後學會吃完時臉上乾淨無瑕。每個人都經歷這樣的吃飯過程,只是我們都遺忘了學習細節,但習慣因此而養成,讓我們可以不假思索的「好好」吃飯,讓腦袋放空,繼讀學習其他新的事物。 布魯爾進一步說明,一個習慣能否養成,要視某個行為的報償度。報償度愈高的,愈容易變成習慣。「以喜歡吃某樣食物的習慣來說,我們看到某樣垂涎欲滴的食物時,腦袋就會想,『卡路里!吃了可活命!』於是,我們去吃它,覺得美味,特別是糖品,身體便發送訊息給大腦,『記得你現在吃的東西,還有哪裡可以找到它喔。』記下後,學會了下次只要重複這個過程就好:看到這個食物、享用它、覺得好滿足。此過程轉換成神經機制術語就變成:觸發(看到食物)、行為(享用食物)、報償(覺得好滿足)。」 癮君子的新發現 一旦覺得某件事報償度不高,就會打破該習慣。布魯爾舉戒菸為例。在臨床上,與其叫病人別抽菸,他叫病人繼續抽吧。一開始,患者都會以為自己聽錯了,接著他讓患者專注於抽菸當下的感受。如果感受不如預期,就會降低報償,協助自己戒菸。 根據布魯爾的臨床經驗,沒有哪個癮君子在被指示要留意抽菸當下感受後會說,很享受菸草的滋味。相反的,他們通常會說怎麼先前都沒發現菸草是這種味道,並為沒有及時發現而錯愕。 那麼,癮君子發現了什麼?布魯爾舉一個患者的說詞為例。她說,以正念的方式抽菸,即留意抽菸當下的感受,菸草聞起來像臭臭的乳酪,嘗起來像化學藥品,「好噁心啊!」 在認知上,這位女性菸癮患者明白抽菸有害身體,但加入布魯爾的戒癮療程後,從邊抽菸邊覺知的過程中發現,菸嘗起來像「便便」。此刻,她對抽菸的認知已轉換為智慧,從腦袋知道抽菸有害身體變成身體感知到了菸害,於是對自己的抽菸行為產生覺醒,一舉破除抽菸的魔咒。 不餓想吃怎麼辦 癮君子的苦,暴飲暴食者也在同一艘船上,明知自己的行為很傷身,卻無法輕易戒掉。現代人壓力大,用不停吃來紓壓的患者大有人在。針對此,布魯爾近期出版新書《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二十一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The Hunger Habit: Why we eat when we're not hungry and how to stop)。 根據布魯爾的研究,情緒上或「不自覺」的吃喝跟穩態性的飢餓不一樣。穩態性飢餓是最基本的生存機制,但情緒肌餓是人們遭逢壓力、焦慮、無聊、疲倦或孤寂時用以慰藉自己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會安定情緒,只會暫時轉移對這些情緒的注意力。他表示,想改變飲食習慣,「觸發」的機制沒有「行為」重要,「觸發」只是啟動過程,如想不吃,最好是把自己丟到沒有誘惑物的荒島上,眼不見為淨,但實際上並不可能,而意志力也非解決方法,但有個東西比意志力更厲害,那就是發展出另一個攸關生存的基本能力——好奇心,「在你不餓卻吃個不停時,啟動好奇的強大力量,幫助自己進入覺知的過程,每吃一片餅乾,就問自己,這片有比上一片好吃、難吃或差不多?」 根據布魯爾的臨床經驗,患者一旦留意到自己的愉悅感到達一個瓶頸,即報償降低,很快就會改變他們的行為,「一切都仰賴覺知,特別是注意我們行為的結果,並真正傾聽我們的身體。能發出感受的身體比會思考的大腦更有力量。」 脫胎換骨 當成癮遇上正念 作為戒除成癮專家,布魯爾澄清「成癮」和「習慣」之間的差別。九成五的習慣都是有助益的,一旦它已產生不良後果,還讓人持續做個不停,就越過界線變成一種「成癮」的行為。比方說,有人會習慣查看手機裡的訊息,只要訊息一進來就馬上查看,當這種習慣在開車上路時也依然故我,就不妙了。有研究顯示,開車看訊息比酒駕更危險。 陷入焦慮有原因 除了抽菸、嗜吃、開車看訊息等不良習慣,現代人也常不自主的陷入焦慮。對此,布魯爾表示,一九八○年代,有研究者指出,焦慮受副增強作用驅使,這種感受可觸發擔憂的行為,而擔憂又會讓我們覺得自己處於掌控位置或至少好像有在做事,「焦慮不好受,但擔憂比不擔憂好,因為給人掌控感,我們都喜歡掌控的感受。習慣也讓人有熟悉感,熟悉給人自在,自在也是一種報償,就好像穿上熟悉的套衫。」 當時的研究讓布魯爾靈光乍現,後來便與他的團隊在實驗室研究數位療法,研發出一款叫做「鬆綁焦慮」的App,並出版《鬆綁你的焦慮習慣》(Unwinding Anxiety),協助焦慮症患者,效果比西藥還好,讓人見識到只要是行為問題,就可透過報償式的學習來改變或放掉像憂慮這樣無益的習性。 正念應用很廣泛 布魯爾把專注於當下感受的正念療法帶進診療室,一度遭人質疑,覺得他在自毀前程,但他對此療法深信不疑。他表示,正念涵蓋兩個關鍵成分:覺知和好奇(或覺知和仁慈),「如果我們能對當下發生的事專注、覺知並好奇,就能拋開很多壞習慣,因為你會發現那些你習以為常的事正帶走你的喜悅和幸福。接著,你就會開始看到一些你可行而能將喜樂和平安帶進自己世界的事。」他知道有些人喜歡怪罪自己,那其實不好受,但如果能對自己仁慈就會感覺好多了,「善待自己比批判自己感覺好多了。」 根據布魯爾的研究和觀察,正念也是職場上的利器。比方說,同時處理很多任務,已成上班常態,這有害大腦,但正念可以協助我們降低大腦預設模式網路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特別是當我們陷入沉思或憂心時;正念可讓我們從容處理一個又一個任務,而免除心有旁騖的負擔。此外,他也發現,企業如果愈清楚正念的力量,就愈了解正念有助促進員工健康、留住員工,進而讓員工表現得更好奇、更良善。 正念的生活運用 既然正念這麼好用,日常生活該如何運用? 對此,布魯爾的建議是,讓專注和好奇走進你的生活裡,並留意對事情保持好奇所帶給你的感受。同時,也留意表現仁慈和慷慨的感受,看看那是多麼肯定生命和賦予生命的一件事,以及這兩種行為如何讓你能量滿滿。 另外,對那些雖沒有抽菸或因壓力就想吃東西,卻有無聊時就想看訊息,甚至開車也忍不住想回訊息的人,布魯爾的建議是,下次如果出現此情況,就好好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即以好奇心覺知當下身體和內心的變化,這是你擺脫一個沒完沒了又累人的壞習慣的契機,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留意這個衝動、對它產生好奇、然後感受放開衝動的喜悅」。

MORE

【院線片】數學才女的生活考題《瑪格麗特戀習題》

文/吳孟樵 法國導演安娜諾維昂以身為女性的視角創作,探討女性投入科學領域是否能與生活平衡,是否能投入人際關係。 「我不能沒有數學。」 瑪格麗特的生活沉浸在如何破解數學謎題,她深陷其中,且因即將在大教室發表她的最新研究,情緒時上時下。她不能沒有數學,卻也在解說數學公式時出錯,又得不到指導教授的真心協助,沮喪、甚至是憤怒地離開校園,放棄博士學位後,得以加倍的工作時間才能償還當初學校支付給她的獎學金。 看起來很冷漠又自私的數學教授告訴她:「研究的目的並不在於回答問題,要回答問題,電腦可以做得更好。要去質疑,提出新的問題,尋找現象之間的關連。」教授依然沒情緒的表情建議她:「數學不能和情緒混在一起。」 《瑪格麗特戀習題》(Marguerite's Theorem)以天才女數學家為主題,讓我聯想到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主演的《天才的禮物》,他身為舅舅,要避免外甥女因天賦無法成為快樂的兒童,更要避免外甥女走向媽媽曾經歷的痛苦。 幸好瑪格麗特有位在中學教數學的媽媽,即使居住在不同的城市,總以電話關心女兒,甚至與瑪格麗特的指導教授有聯繫,關注她離開校園後的生活。瑪格麗特為了解決生活開銷,以天賦運用在房東的麻將場上,也受到以舞蹈為職志的女室友啟發,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她們互為影響,激發彼此對生命志業全力以赴。 只想成功只想解題 數學的理性在電影中以教授和教授的兩位愛徒,著墨出他們的基本個性:只想成功,只想解題。瑪格麗特深知這點,於是與教授從牛津大學找來愛好演奏樂器的數學高材生合作,一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瑪格麗特居處的牆壁塗滿黑色油漆當寫字板,他倆經常徹夜在黑牆上寫公式。 數學是深奧的數字,是科學,在電影裡可以產生如天空群星閃耀的亮點。例如4=2+2,又例如6=3+3,也可以被2或3整除,最基本的數學,我們懂得。但若是進入更龐大的數字或是遇到質數該怎運算,又例如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片商除了字幕的翻譯,還得請交大應用數學系的教授針對片中的數學再次校閱。 數學的意義是尋找真相,那麼,瑪格麗特除了數學解題之外,還得面對生活中的哪些狀況?法國導演安娜諾維昂(也是本片編劇之一)以身為女性的視角創作,探討女性投入科學領域是否能與生活平衡,是否能投入人際關係。 諾維昂的先生是知名法國演員尚皮耶達胡桑,在此片演出冷面嚴謹的數學教授。艾拉朗夫飾演瑪格麗特,氣場十足,外貌神似瑞秋懷茲。甚至也神似德國女數學家埃米諾特,諾特的學術成就媲美愛因斯坦與居里夫人。 跳脫框架改變視角 瑪格麗特的爸爸拋棄家庭,是媽媽獨力撫養她長大,而她遺傳自媽媽的數學能力,小學起就幫媽媽改考卷。當瑪格麗特返家,母女又一起改考卷時,瑪格麗特說起自己可能愛上一個男人,「我想他,比想數學還多。」媽媽懂得瑪格麗特內心的防禦性,告訴她雖然爸爸離開她們,但她始終不忘記與他曾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電影中提到的哥德巴赫猜想與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都是數學無限與未解決的問題,也是片中教授所強調的必須要有創造力,跳脫框架,改變視角,發明新的方法。

MORE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MORE

【5-6月主題徵文母親節禮物】種給母親的花

文/黃長安 傍晚時分,煮飯花(即紫茉莉,又名夜晚花)總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當別人家飄出飯菜香,我和姊姊也已經寫好作業,坐在門口等母親。母親忙著工作,通常在天黑前後回家。 三合院的角落盛開各色的煮飯花,偶爾出現混色的,喇叭形狀的白花上幾線鮮紅像流血。種子是母親從外婆家帶回來的,經過幾代雜交,常會出現意外的花色。母親的工作很雜,有時去工廠打掃,有時到菇寮種菇,有時幫人家殺鴨拔毛……。 煮飯花的果實堅硬,像小巧迷你的手榴彈,我常常趴在地上彈著玩。有次採果實,不小心踩斷好幾棵煮飯花的枝條,母親罰我跪在床前,我抗辯:「很快又會長出來!」母親很生氣,說:「植物長得好好的,沒有理由踐踏!」 那天天黑了,煮飯花陪著我和姊姊一直等,母親沒有回家煮晚飯。我和姊姊煮地瓜吃,鄰人跑來說母親在港邊幫人殺魚,落海失蹤了。姊姊很擔心,低聲啜泣,不懂事的我生著悶氣,又要像討海的父親不回來了嗎? 沒有錢搭公車,姊姊拉著我走路去外婆家。沒有月亮,星星稀疏,走了很久,腳底起了水疱。涼涼的夜風吹拂,我們不害怕,路旁有許多人家種的煮飯花相伴。 外婆家的煮飯花種更多,前後院牆角滿滿都是。暑假在外婆家等母親,母親還是沒消息,我和姊姊採了很多煮飯花的種子,裝入玻璃罐內。每到五月,我們把種子撒在家前面的路兩旁,這是給母親的禮物。種給母親的的煮飯花,黃昏時朵朵開放,母親聞到熟悉的花香,一定會找到路,回家看看已經長大的我們。♣

MORE

【詩】螢火魅影

文/邱慧娟 星星未寐的夜 穿鑿了聊齋密語 鬼火 附會演出 風的笙歌 早酣了半山明亮 費洛蒙的起義,點燃曖昧 一季皴染 荒煙的華麗總在時空裡茫然 幾縷形骸,無聲曝光 轉身後的幽客 一閃而逝 抵達人間的課 漫寫悠悠

MORE

【時光走廊】民俗台灣(20-11)清代建築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大稻埕台灣人商店街 1901年,大稻埕台灣人商店街。晚清時期,大稻埕取代安平成為台灣最繁榮的港市,許多洋行富商進駐,興建了大批閩式洋樓。進入日本時代,這種洋樓的外型裝飾變得更加富麗。 大稻埕媽祖宮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大稻埕媽祖宮原貌。嘉慶年間,泉州府同安縣商人為祈航海平安,從福建分靈請來海神媽祖神像,供奉於艋舺八甲庄。咸豐年間,同安人首領林佑藻於大稻埕籌建媽祖廟,後來建成大稻埕媽祖宮,媽祖稱為「稻江媽祖」。同治年間,廟再遷建至今址,面對大稻埕碼頭。 廟前龍柱、石碑、基地石材和雕花大梁均出自廈門,並由同安師傅雕琢而成。此廟歷史悠久,為大稻埕三大古廟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時代初期,反映了清代大稻埕媽祖宮的原貌。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原貌。道光年間,同安人一百餘人奉載泉州府同安縣霞海城隍神像同行,安置於艋舺八甲庄。咸豐年間,大稻埕街民共同捐款興建霞海城隍廟於南街,並於西廡供奉38位當年殉難的同鄉。淡水開埠後,大稻埕碼頭舟楫往來,市井繁榮,地方民眾咸歸功於城隍廟位於「雞母穴」,庇福地方所致。 霞海城隍廟的主持,世世代代皆由迎俸霞海城隍的陳家擔任,此廟與大稻埕慈聖宮、大稻埕法主公廟並列為大稻埕三大廟宇。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時代初期,反映了清代霞海城隍廟的原貌。 今天,霞海城隍廟香火仍然極盛,海外人士包括日韓女子遠渡重洋,前來祭拜月下老人,以祈良緣。 淡水舊炮台 1930年,淡水舊炮台。1874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開始重視海防工作。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清廷為了防禦西洋列強從海上進攻,在淡水設置了炮台,以加強北台灣的防衛工作,由首任巡撫劉銘傳督導興建了這座重要的炮台。 大稻埕晚清洋樓排屋 1901年,台北大稻埕六館街的新式洋樓排屋,始建於1885年劉銘傳推動的台灣近代化建設工作,作為洋商進駐推動國際貿易之處。1860年中國開放沿海口岸,實現國際通商。台灣同時開放基隆、淡水、安平和打狗四個港口。北部茶葉貿易興起,大批洋商前來購買茶葉,艋舺和大稻埕成為重要的通商口岸,舟楫往返,商貿雲集,人口集中,帶來台北建城的需求。 劉銘傳擔任第一任台灣巡撫後,積極招商引資,聘請洋人擔任關稅、生產和工程顧問,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大稻埕興建了新的洋樓,形成相當規模的外僑社區,以及西方的生活型態。這種情況不只是在台灣,也出現在洋務運動盛行的沿海地區。大稻埕六館街的洋樓是一種結合閩南和洋式的風格,在福建廈門、鼓浪嶼,金門以及南洋一些華僑地區,也有類似風格的建築,它們均屬於晚清建築的一種型態。 台北西門街商業區之清代原貌 1900年,台北城西門街,中間是急公好義坊,遠處是西門城樓。台北城興建時,這條街接近布政使司,又通往傳統富裕三邑人住的艋舺,因此被規畫為商業街,進入日本時代半世紀到光復後的30年,這條街一直是最繁榮的商街。 這張照片拍攝於日本殖民初期,因此大致維持清代的原貌,為雙層騎樓磚房街屋,這種風格的建築普遍存在於同一時期的廈門和漳州,是閩台對外開放後出現的建築格式。 《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 02-2368 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MORE

【生活快門】愛的陪伴

文/吳芳枝 八十歲的妹妹推著九十歲的姐姐,在綠意盎然的公園裡,無論早起健身、傍晚散步,一起森呼吸,笑語盈盈。 姐妹倆皆已邁入遲暮之年,髮白了,腰駝了,但是情感的紐帶堅固。相扶相持,親情綿長,無可替代。愛,是平靜而溫暖的陪伴。

MORE

【悅讀人生】阿佐送禮來

文/曾嘉隨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 隨著年歲增長,年節收到的禮物愈來愈多,其中最令我感動,卻也屢勸「免禮」未果的是好友阿佐。 和阿佐認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時姐姐、先生和我在台中市剛創辦文教機構,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阿佐是安親部門老師,做事細心,交代事情皆能精確完成,照顧小朋友更是無微不至。每當孩子課業有不懂的地方,即便已過下班時間,她都耐心指導,務必讓孩子了解,若有任何問題也隨時與家長保持聯繫。在阿佐悉心照顧下,學生的課業皆穩定進步,也幫我們建立應徵安親班老師的完整制度,之後招生一路順遂。 當時光不斷推移,我們的機構在附近覓地增設幼兒園、美語班,並在機構附近替阿佐找好地點,協助她自立門戶,原本安親班的學生無償交給阿佐承接。阿佐提議:「安親班的孩子如要上美語課,就回到機構就讀,我請司機接送。」我們攜手合作,讓孩子從幼兒園至國小無縫接軌,受到良好照顧,家長都非常放心。 十幾年後,阿佐和先生結束安親班事業,退休回彰化田中照顧高齡八十多歲的雙親。平日我們各忙各的不常聯絡,但每逢中秋、過年,他倆都會專程回來台中送禮、話家常。 前幾年,阿佐來電告知她兒子罹癌,堅強抗癌不忘進修,已經通過高考檢定分發至台中衛服部上班,住嘉義的女友不離不棄與他結為連理,生下一女。阿佐到嘉義陪伴媳婦和孫女,先生則跟著兒子住在台中,打理作息,用最好的食物、昂貴的藥材照顧他。可惜一年後,未滿四十歲的兒子不敵病魔摧殘,撒手人寰,留下一歲半的女兒、年輕的老婆和年邁的雙親。 當阿佐夫妻處理完兒子的後事,我們專程到嘉義去探訪她,見她消瘦的身軀和白髮蒼蒼的先生,體會到白髮人送黑髮的淒楚。 秋節前夕,阿佐伉儷又來台中送禮了。看到她氣色不錯,兒子離開的傷痛似漸平復,我內心稍安些。但她的先生剛做完攝護腺治療,讓我忍不住碎碎念:「你們每次都從那麼遠的地方專程過來,又撐著不舒服的身體,可不可以下次不要這樣?」 「這一定要的,人生中的貴人不多。」她先生回答道。 當年的協助與合作,竟成為他倆認定一輩子的貴人,聽得我好慚愧,應該是我要說感謝啊!那時若不是阿佐全心幫忙照顧那群孩子,恐怕我們的事業不會這麼圓滿。多年的禮尚往來,見證我們是真誠的好朋友,我珍惜這份好緣!(本文由「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提供https://www.facebook.com/TWLA2010)

MORE

【藝文訊息】「我們的文學夢」──路寒袖講座

由紀州庵文學森林與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將邀請知名詩人路寒袖引領大家看見詩與歌的複音交響,以及詩與圖像的交融互譯。 免費報名可上紀州庵官網:http://kishuan.org.tw/ 時間:5月3日(五)19:30-21:00 地點:紀州庵新館2樓

MORE

【庶民生活史】淺談藥船

文/宋玉澄 作家林家樺在《聯合報》副刊發表了一篇散文〈搗〉,開場就說:「外婆家的藥鋪地上有台『研槽』(台語發音:菸走),槽中有個滾輪,將份量多的藥材放入、腳踩輪軸,輪子便可將藥輾碎。」 研槽,見過的人知道她說的是甚麼,沒見過的就難從文字中意會了。研槽在客語中有客語的發音,再加上中國大陸各地的方言,也有藥船、藥舟、鐵研船、碾藥船,以及碾槽、藥撚子、藥碾子、藥捻子、碾藥巢等不同的寫法;各種發音的眾聲喧譁,其實說的都是同一個物品,是碾磨中藥材的一種器具。 眾多名稱中有個正式學名——惠夷槽。下半部極像一艘尖底船,有船首、船尾之分,講究的惠夷槽,更有以龍首為頭、龍尾為底的造型;上半部是個活動滾輪,輪中心有個凸出插柄,供兩腳踩踏,也有個正式名稱——墮,也稱輪墮,墮有由上而下及毀壞的雙重意思,大概就是放入研槽的東西經過輪墮的輾壓,其本質未變,卻已毀壞了本來面目的意思。 講中醫藥,離不開神醫華陀,惠夷槽的學名就在西元兩百年前後華陀行醫時出現。惠是贈予,含報恩之意;夷是平安,有化險為夷的傷癒之寓;槽,就是碾藥之器。起因是華陀救治一位鐵工,鐵工痊癒後製作了一個輾磨鐵器回報,稱為惠夷槽。自此,惠夷槽成了醫家必備之物,並世代流傳。 只是後人,見其形如船,以外型稱呼,方有藥船、藥舟之名,但只說對了一半,忽略了上面還有一個滾輪;或有人以功能為重,才有輾槽、研槽等等的叫法。學名,或因過於拗口、斯文,漸漸不彰,不若暱稱,聽其名就知其物,流行於各處。但我個人極喜歡藥船一詞,因船有度人危厄,更含有到彼岸,達到真正解脫煩惱的想望。 藥船與茶輾,型制功能相同,極像雙胞胎,差別僅在一用於藥材一用於茶葉。但唐代前,無茶字,僅有荼,荼是一種飲用藥材,除了茶葉還有其他配料,類似今日人們熟悉的擂茶,應是古時飲品的演化。因客語中的「擂」就是「研磨」;不同的是昔時用茶輾,現在客家人用臼杵。 另外, 我曾好奇:茶輾與藥船兩者到底誰時先出現?猜想應該同時。問了谷歌大神,答案卻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得要領。但至今日,藥船也罷、茶輾也好,甚或同是研磨器具的藥剪(刀)及藥杵,俱在時代的前進腳步中,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舞台。

MORE
/49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