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閱讀 | 人間福報

閱讀

【長期徵文】

敬邀各地文史、以古鑑今、世界趣談等圖文作品,字數三○○~八○○字。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二二一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三六九號二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如需退件請附回郵信封,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柿餅

文/吳守鋼 一年兩次,跟我學漢語的日本老太太總會寄點禮品來給老師意思意思。 去年夏天,借中元節之名,寄來的是德島名產素麵。入口爽,有嚼頭,適合於食欲不振的大熱天;年末寄來的是自製的柿餅。不但她本人喜食,更屬兩個孫女愛吃的點心,所以每年做,這次也分享給老師一份獻醜,她說。 嘴饞的老師這下正中下懷。 柿餅,扁平、表面一層白粉,拿在手上有些硬邦,但是,撕開放進嘴裡,那香,那甜,那糯,大概能取代它的甚少。小時候,家裡只要有,哪怕半夜醒來,也不忘順手撈上一個放進嘴裡。與妻子交往那陣子,也嗜好這貨的她外婆知道俺喜歡,市上一有,總記著給俺帶一包來。 來到島國後,市場上也有,不過貴得令人下手畏畏縮縮。所以,常常看在眼裡,唾沫咽在肚裡。 如今,吃完老太太寄來的柿餅,說些感謝之語的同時,也誇了她的手藝。 不料,她竟回答;不過雕蟲小技。誰都會,明年教你。 頓時興奮不已。 島國的人愛做柿餅,放眼俺家周圍有柿樹的院子特多。所以,一到秋冬之際,屋簷下、陽台上掛著吊著的串串乾柿子,便是一大風物詩的存在。 話說入冬前,老太太向與她家有長久來往的老店鋪預定柿子之前來詢問,試探俺去年的熱情是否還在燃燒。得知還沒熄火後,也把俺拉進預定名單裡了。 盼星星盼月亮,等到十二月初,終於奈良鄉下的柿子到了。 一箱,五公斤裝。打開看,個頭比較小,數了數有五十多個。 細心之處是,箱裡不僅放著此後吊晒用的繩子,而且為便於吊起來晒時柿子不掉落,果實與枝莖連結的臍帶部分都剪成了T字型,整齊畫一。 之外,還附有製法說明:怎麼削皮、怎麼把削了皮的柿子串在繩子上,放在什麼地方,花多少時間風乾,怎麼才好吃等注意事項,滴水不漏。 當晚,和妻子動手做了起來。 該用的工具準備齊全後,削皮,成堆後再放入開水裡一個一個燙一下(為啥要燙,不明,按說明書的指示),之後在陽台的晾桿上繫上繩子,一串接一串把柿子小心地串在繩子上。 第二天一早往外張望,窗外似乎新掛上了一張大大的橙色珠簾。 此後,要幾度風吹霜打,幾度日晒光照,老太太關照。 第一二天不見動靜,第三天顏色有點變暗,外表開始硬起來。說明書和老太太都說,此時要用手在柿子表面輕輕揉捏,為的是吃時柔軟、甜味均勻,核容易脫落而不粘著。 照搬、照辦。 接下來每天的功課是戴上乾淨的手套把晒著的柿子揉捏一遍。揉捏中發現,與人一樣,柿子看上去也都差不多,柿子就是柿子,而非桔子。其實,一揉捏才發覺,有的捏後變軟,有的卻始終硬挺,捏上幾次才稍顯變化。 晒柿子的日子裡,內心總記掛著柿子。 「君子遠庖廚」是孟子老先生的教誨,這懶漢種子撒在別人身上,興許不會發芽,偏偏撒到了俺的土壤上,不僅發芽開花甚且還結果,所以,平時飯來張口,覺來伸腿,凡事不用躬身時絕不動手。但是,柿餅是自己的最愛,又仗著老太太的厚意,不拿出點好成績給老太太看看,貼在臉上的金粉一定會剝落不少。 就這樣,捏著、揉著一星期,柿子漸漸呈現出小時候見過的模樣。 剛削完皮的柿子,就好像記憶裡吃過的「寶塔糖」盒上那張剛出生的又嫩又紅的小臉,一戳即破;一星期過後,水分漸漸消失,表面微微皺起、變硬,顏色有如步入晚境的老人臉,呈現出羅中立油畫〈父親〉的那銅紅。 兩個星期快到的時候,老太太來信關照:澀味應該消失了,可以收下來了,此時吃最嫩,多餘的分袋包好,放進冷藏室隨吃隨拿。 島國人吃柿子的習慣與華人大不同。新鮮柿子上市時,島國人喜歡吃硬硬的,不太甜的;而華人喜歡吃的是軟軟的,也很甜的那種,被說是不新鮮,賣不出高價,要是皮有些破了更慘,在攤子上更只能賣到十分之一的價。 與此相反,島國人吃柿餅卻愛軟嫩,嚼在嘴裡不覺得那麼有韌勁、那麼撕不開的那種。 對對,說到形狀也不一樣。華人的柿餅也許一般是平放在竹篾子上晾乾,所以,確實如餅;而島國都掛在屋簷下、陽台上晾晒,所以,形狀如錘。 收穫的下午,與妻子兩人坐在陽光底下喝午後茶:一杯綠茶,一碟柿餅,不,柿錘。 邊吃邊品。 從奈良來的柿子應該都帶核。但是,揉捏中怎麼也沒感覺出來,與無核相似。現在剝開一看,有核,但是,又小又薄,不能稱作核,猶如燈籠辣椒裡的籽那樣。 與妻子這樣吃著、聊著、比較著。 曾經有過的大夢、小夢不少,而到了這把年紀早已夢醒,一句話:凡事將就。但是,自製了柿餅後發現,身邊的這些小小的驚喜,或者不足掛齒的小欲望,卻能讓人換一個角度看眼前,看明天。

MORE

【書藝心語】快樂是自己給的

文/廖慶華 快樂是自己給的,不是別人給的。快樂過也是一天,痛苦過也是一天,何不選擇快樂呢?凡事轉念,不好的事情也變成好事了。人生苦短,何不天天開心!共勉之。

MORE

【父親的教誨】寫一手好字

文/張雋婷 「我的老師寫得一手好字,是教過我的老師中,字寫得最好看的。」這是來自學生在日記本上的讚美。 坦白說,在我的童年記憶裡,對於寫字這件事非常抗拒。有個對寫字要求嚴格的老爸,經常讓我的作業本體無完膚,寫了又擦,擦久便破,破了被撕,只留封面,作業本屍骨無存,只得上文具店買新的。曾經有陣子連提筆的勇氣都沒有。 「坐姿、握筆、識帖,可是三位一體。」爸爸的寫字經,如今聽來立意頗深。「我們要感謝您的爸爸,把老師的字教得好,才能讓更多的學子受惠。」這是來自家長的支持與肯定。 當我成為國小老師,對於字體的要求,雖然不似爸爸的嚴謹,卻也將寫字的精神,進化成2.0版。「我會把寫得好看又秀麗的字,用螢光筆勾出來。」勾勒出孩子對寫「硬筆字」的熱情。「老師,你知道嗎?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一筆一劃的『刻』出和字帖長得一模一樣的字!」「好可惜,我只差一個勾,就全部的字都被選了。」 雖然十二年國教廢除書法教學,改以硬筆書法練習,但在我們寫字的課堂裡,絕不馬虎!「注意坐姿,握筆不要太低,頭擺正!要看著字帖。」爸爸的寫字經,出現在我的課堂,耳提面命的叮囑下去。

MORE

【詩】致青春

文/傅詩予 這時撢開時間的灰塵 又見妳綁著馬尾,甩過大街 去追一隻路過的蝴蝶 就像一則神話 隨清風徐來,青春徐徐 為妳開了大門 在那裡,信筆有時光豢養的錯過 在那裡,剪刀急切地剪碎日記 在那裡,有條攀登不得的彩虹梯 在這裡,青春的雙重夢如篝火殘燼 在這裡,一幀幀舊照湧自出青春之泉 在這裡,一陣陰風,塵封的蛾子亂竄 那時,妳不愛說話,愛靜靜傾聽世界 那時,妳喜歡披著藍大衣飛翔 那時,以為人生很長,一切可以慢慢嘗 如今,就只有這些殘缺的拼圖了 如今,守著桌上的幾朵燈花 唯願,眼不暈,還能記起幾番繁華 且聽破窗而來的幾聲鳥鳴 逆光中,啼來了青春,無限活力 在那裡,喜怒哭鬧,都是甜蜜的回憶

MORE

【茗想人生】對味最重要

文/邱怡菁 這幾年我開始接觸普洱茶,普洱茶依照製程可以分作生茶和熟茶。我覺得喝生茶熟茶,很像與人交往。簡略區分朋友類型:有人是生茶系,有的人則是熟茶系。 生茶需要長期陳化,頭幾年的生茶滋味並不明顯出色。但隨著光陰的遞嬗,生茶會隨時間不斷轉化進步,歲月會將他們的滋味提升到另一個不同的層次。從新茶的霸氣外露到陳茶的甘醇敦厚,不同的年份就是不一樣的況味。 由於熟茶在蒸壓製前經過渥堆的工序,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讓它的口感變得適合飲用, 也因為這樣的製程,讓它的味道因此而固定了,所以風味能轉換的空間不大,用溼熱渥堆發酵的熟茶,少了能夠再變化的層次。經過時間的推移,從初始認識到後來,仍沒有令人驚豔的新味,從頭到末了,始終的如一,有點可惜。 往常都是喝生茶的我,今日喝了熟茶,有了對照比較,才更清楚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其實從喝茶看人與人的交往,不用過度執著對方的出身、地位,相處起來對味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活了一把年紀,愈來愈覺得人一生的時間有限,勉強相處在一起,會造成壓力的有毒人際互動,是對自己的情緒施加暴力,是傷害自己的表現。不喜歡喝的茶,即便價錢再高,也不要勉強吞下肚,免得破財又傷身;合不來的人,就算身分地位再好,也不要浪費時間與之相處,是對自身生命的不尊重。和對味的人相處最好,這才是珍視光陰、珍愛生命的體現。

MORE

【文化印象】芎林國小 鎮校之寶

文/黃筱婷 新竹縣芎林國小創校於一八九八年,當時名為「九芎林公學校」,與竹東國小、北埔國小、峨嵋國小和新埔國小同時期創校,也是新竹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五所學校。 鄧雨賢是出生於龍潭的客家人,創作歌曲近百首,其中又以〈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以及〈雨夜花〉最廣為人知,合稱「四月望雨」,也一舉奠定其「台灣民謠之父」的地位。二戰期間,鄧雨賢曾在芎林國小擔任教職,彼時他所彈奏過的風琴,目前仍然珍藏於校史室,可以說是芎林國小的鎮校之寶。 芎林國小從創校初期至一九七○年代,學校教師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風琴,無論是唱遊課或是各項儀式的伴奏等,都少不了風琴這項樂器。因此在校史室的黑白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戴著眼鏡的鄧雨賢彈著風琴授課的身影,或是在豔陽下站在台上指揮學生唱歌的身影。 鄧雨賢上課時,經常使用一部印有YAMAHA ORGAN字樣的風琴進行教學。後來風琴損毀嚴重,校方本打算銷毀處理;還好芎林國小的資深教師們明瞭此琴的重要性,校友何美嫦特別捐款一萬元,聘請專業修琴師傅予以修復,這部珍貴的風琴才得以保留。 只可惜,原本位於校門口的鄧雨賢日式宿舍,在某個夜晚竟然被拆除且全數鏟為平地,實為台灣文化界一大損失。如若此宿舍還在,想必亦會是相當重要的歷史建築。 沒有上課的閒暇時間,鄧雨賢習慣坐在芎林國小的大樟樹下譜寫新曲。時至今日,那棵樟樹依然屹立於芎林國小鐘樓一側,另一側的「勤學園」裡,則有一座二宮尊德的雕像。 二宮尊德是日本一位土地改革家,被日本人尊稱為「農聖」。由於自小便失去了父親,二宮尊德白天得到山林裡砍柴,晚上則要編織草鞋,以賺取微薄收入。然而他並沒有放棄學習,無論何時何地手中總是捧著一本書閱讀,也因此成為勤學的代表。日治時期,每間學校幾乎都有一座二宮尊德的塑像,勉勵莘莘學子好學不倦、奮發向上。

MORE

【經典新話】芭芭拉.回憶錄.往日情懷

文/陳煒智 《往日情懷》片中,大時代的風風雨雨——世界大戰、反共控制,以及好萊塢的「黑名單事件」一一浮現,從浪漫情愛到社會經濟,到政治,到家國,到世界。 年逾八旬的全能天后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出版新的回憶錄,這本名為《我的名字是芭芭拉》(My Name is Barbra)的自傳,長達九百九十二頁,標題援自她在一九六五年的同名電視專輯與專輯唱片(也是她個人的第五張錄音間專輯唱片)。 回憶如水彩濃濃淡淡 天后出書,又是回憶錄,果然全球轟動!史翠珊縱橫娛樂圈長達一甲子,這六十年以來,識才的伯樂並不在少數。一九六○年代初期,她年方二十,在紐約下城的歌台舞榭鬻曲為生,百老匯全新歌舞大戲要甄選演員,外型並不出色(但極有特色)的史翠珊獲大編劇亞瑟勞倫茲(Arthur Laurents,《西城故事》、《玫瑰舞后》的編劇)欽點,戲分雖少,但每個晚上都能讓全場千餘名觀眾為她高聲喝采,她也因此逐漸成名,進而爭取到領銜主演《妙女郎》(Funny Girl)的機會。緊接著,她從舞台而歌壇,從唱片到電視,再轉進電影,初登銀幕再演《妙女郎》電影版,就一舉中的,勇奪奧斯卡影后。 劇作家亞瑟勞倫茲在業界是出了名的「難搞」。才高八斗但性格乖戾,並不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合作夥伴。他一手「捧紅」芭芭拉史翠珊,卻也在排演過程中一再羞辱、譏刺、嫌惡她的表演,兩人的師生情誼一經撕扯,迅速破裂。不過幾年之後兩人友情「破鏡重圓」,勞倫茲更把他年輕時最私密、最貼近心靈的一段羅曼史戀情,為芭芭拉史翠珊編成電影劇本,由她和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連袂主演,不論英文原名或中譯片名,標題都詩意盎然,原名題為「The Way We Were」,我們過去的模樣,中譯喚作「往日情懷」。 這四個字一浮現眼前,史翠珊飽含情感的吟哦歌聲不自覺就在耳邊響起:回憶如水彩,濃濃淡淡,有時清晰有時朦朧,反正到最後,我們一定都只會挑最美的回憶來被自己永遠記得。也就是那些笑聲,那些最甜美的笑聲,我們會永遠記得——記得我們過去的模樣,記得那往日情懷。 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電影故事裡,史翠珊演的是脾氣乖戾、氣場強大、性格霸氣的知性女子,一九三○年代在康乃爾大學擔任共產主義研究社的社長,打著左派青年的進步旗幟,大聲疾呼青年人應該起身抗暴、打倒法西斯。在天平的另一頭,金髮雪膚、文武雙全、才華洋溢的勞勃瑞福,最叫人生氣(也仰慕不已)的是,他竟不知自己的能力有多好、才華有多高,課堂作業信手拈來,成績就遠勝寫到都焚膏繼晷、打字機快把滾筒打穿的芭芭拉史翠珊。 時光飛逝,她們在二次大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於紐約重逢,一時情燄熊熊,再也分不開。只不過,這對愛侶還是三不五時就要鬥嘴,一下子為國家社會,一下子為思想哲理……聰明人談起戀愛,困難程度絕不亞於一般人,他們到最後還會為了自己的尊嚴、為了智識的驕傲,不肯向對方認錯。 勞勃瑞福和史翠珊在片中就是這樣,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大時代的風風雨雨——世界大戰、反共控制,以及好萊塢的「黑名單事件」,從浪漫情愛到社會經濟,到政治,到家國,到世界,「The Way We Were」四個字說來輕鬆,唱來纏綿,實際回憶起來,永遠是心上重重的一擊。 電影結尾前不久,勞勃瑞福和史翠珊已經註定要分手,男的和自己的好兄弟駕著私家遊船馳騁太平洋上,彼此問起「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年」。 「一九四四」勞勃瑞福高叫! 「不,是四五年」他猶豫著…… 「莫非是四六年?」 帥哥怔然,而海風徐徐,鏡頭拉遠,天地間的美景一覽無遺。

MORE

【阡陌之時】機車的妙用

文/吳鈞堯 DT機車頭矮、尾巴翹起,林姓同學騎上,猶如賽手,遠遠的便能聽見引擎「噗噗噗」響著,跟著一個轉彎,聲息漸漸熄滅,右大腿跨出座位,拉起誇張、好看的圓弧,我們羨慕地瞧著。 年過十八、而且住得遠,可以申請騎乘機車上學。遠近與否,學校有丈量標準,大家都羨慕他住得遠。我從三重到南港,委實夠遠了,可是沒有財力負擔,再加上林同學因為重考,年長一歲,符合雙重標準。 我直到高工畢業,才有資格騎車,但不是什麼DT,只是野狼且是二手。林同學常在課堂間吹噓,他假日載了協和、靜修的女同學,怎麼刻意煞車,讓女孩們不得不靠近。 學校體恤學生遠途,讓他可以騎乘機車,變成把妹好招。不過,事情都有代價,他特別受到教官關照。也許他長我們一歲、或者個性海派擅長應對,沒過多久,與教官從拘謹變成哥兒們。 下課時同學依序排隊,搭乘公車,有幾天林同學也一起,我納悶卻不好多問。班上近五十位,很自然地畫分不同小圈圈,喜歡溜冰、都會玩樂的,很難跟崇尚健行、露營者走在一塊,林同學等同另一個團隊的領袖,甚少遲到的他,那陣子都不參加早自習,姍姍來遲時,後頭還跟著韓教官。 我以為他遲到被逮,要被處罰,哪知韓教官不像押送犯人,更像保護嘉賓。 傍晚,林同學依序排隊上車時,久未聽聞的DT引擎聲忽然出現,聒噪的排氣聲駛進視線時,下車的竟然是韓教官。 林同學很快出列,接管車子,噗噗噗上路前,回頭朝我們揮手。原來韓教官汽車送修,借用了幾天DT。不屬於林同學陣營的我們又驚又疑,林同學陣營的同學們顯然早已知情,大聲歡呼,「謝謝韓教官。」♣

MORE

【長期徵文】

敬邀各地文史、以古鑑今、世界趣談等圖文作品,字數300~800字。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如需退件請附回郵信封,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50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