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迷悟之間》 不死的生命 | 人間福報

《迷悟之間》 不死的生命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19觀看次
印度詩哲泰戈爾說:「我存在著,是一個永恆的奇蹟,那就是生命。」所謂生命,包含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因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死是一體的兩面,生死在時間的長河中流轉、更替。誠如《戰國策》裏范雎說:「聖哲如五帝要死,仁義如三王也要死,賢明如五霸也要死,力大如烏獲也要死,勇敢如賁育也要死。」
死亡是任何人所不能避免的事,經典上將死亡分成四大種類:壽盡而死、福盡而死、意外而死、自如而死。但是,死亡並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煙飛灰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裏去,因此佛經裏對於死亡的觀念,有很多積極性的譬喻;例如:死如出獄、死如再生、死如畢業、死如搬家、死如換衣、死如新陳代謝等。
此外,淨土宗稱死亡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出外旅遊,或是搬家喬遷,如此死亡不也是可喜的事嗎?所以,死亡只是一個階段的轉換,是一個生命托付另一個身體的開始。生死是一體的,所謂「生命不死」,就是因為有「業」的關係。人,從過去的生命延續到今生,從今生的生命再延續到來世,主要就是「業力」像一條繩索,它把生生世世的「分段生死」都連繫在一起,既不會散失,也不會缺少一點點。業力決定人生的去處,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所以,「行善不造惡」就是基因改造。
蔣中正先生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是無始無終,生命是無內無外。人之所以懼死,是認為生可見,死是滅,所以滅之可悲也!其實,人之生命如杯水,茶杯打破了不可復原,水流到桌上、地下,可以用抹布擦拭,重新裝回茶杯裏;茶杯雖不能復原,但生命之水卻一滴也不會少。
佛教的「涅槃寂靜」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例如海水波濤洶湧,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還是波浪?從覺悟的觀點來看,有風起浪,無風平靜,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正如前述,一杯水,茶杯破了不能恢復,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燒的木材,薪火相傳,流轉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會死。人人都有一個不死的生命,那就是「法身」,又叫「佛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