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精選書摘】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脆弱 | 人間福報

【精選書摘】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脆弱

THE MERIT TIMES
文/布萊德.史托伯格 譯/龐元媛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布萊德.史托伯格 譯/龐元媛

有點輕微焦慮,感覺無法靜下來好好休息,容易分心,難以專注,沒事時就會拿起手機,查看信箱和社群動態,現代人極易陷入焦慮倦怠、關係緊繃、心力交瘁的循環之中。知名專欄作家布萊德.史托伯格認為,人們非常需要「踏實感的練習」,以提升生命的厚度,本文摘自書中的一項練習。



踏實的其中一項原則,是脆弱。

脆弱的意思就是對自己坦誠,也對他人坦誠,甚至不惜正面迎戰自己的弱點與恐懼。

脆弱向來是佛教、斯多噶主義、道家這些傳統思想的一部分。這些傳統思想的共同點,是強調深入探索你的內在經驗,接納好的、壞的、美的、醜的。這些傳統思想告訴我們,面對自己的脆弱,就能更認識自己,更信任自己,也能與他人建立親密、具有養分的關係。

13世紀的神祕主義者埃克哈特大師告訴我們,你自以為的弱點,其實是你的強項;你自以為的強項,其實反而是你的弱點。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發現愈是願意努力去解決,愈是願意接納,愈是願意分享自己的脆弱,你就會變得更加堅強與踏實。或許我們不妨把脆弱當成裂縫,想填補裂縫,就要面對裂縫,而且必要時還要勇敢的予以揭露。

學會信任自己

接納自己所有的經驗並不容易,有時候甚至很恐怖。發現自己有地方有瑕疵、很脆弱,心裡會很難受。休士頓大學學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著作《做自己就好》(Braving the Wilderness)寫道:「我的研究總共得到超過20萬筆資料,找不到一個沒有脆弱就能有勇氣的例子……你能想到有哪一個發揮勇氣的時刻,是與風險、不確定性,還有展露情緒無關?」但布朗也說,你愈是熟悉脆弱,愈能接納你的脆弱,人生就會愈美好。布朗的研究證明,接納自身的脆弱,能增加自我價值感、建立親密關係(包括與自己的親密關係),有助於個人創新,也能提升同理心。況且,我們其實別無選擇,只能接納自身的脆弱,至少如果想過著滿意的生活,就必須接納脆弱。

幾年前,我去聽詩人哲學家大衛.懷特(David Whyte)演說。散場之前,我在筆記本寫下這段話: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脆弱。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心碎。

「在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你在乎的是一個人、一個人生目標或一場運動比賽。事態發展往往未能盡如人願,還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持續變化。孩子長大離家、到了強制退休的年齡、身體開始逐漸衰老、輸掉一場重要比賽、計畫化為烏有、相互廝守幾十年的伴侶離世……世事就是如此。

逃避本性本質

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一種最常見的防衛機制就是阻止自己在乎。與其付出所有,還不如輕鬆度日。封閉自己的心,將內心最深處與外在世界徹底阻絕。也許這樣一來,痛楚就不會如此深刻,但同時也沖淡生命中的喜悅,因而錯失許多豐富的經歷。想要擁有完整而充實的人生,我們需要脆弱。正如懷特寫道:

脆弱並不是一種弱點、一種短暫的微恙,也不是我們所能選擇不要的東西。脆弱是我們基本的自然狀態,一種一直都在、無法避免的暗流。逃避脆弱,就是逃避我們本性的本質。

無論有多難,只要停止奔忙,你就再也不會對自己的任何一部分感到陌生。你會開始了解你的全部。而了解自己的全部,就能信任自己的全部。信任自己的全部,就能擁有真正的力量與信心。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寫道:「我想展露。無論身在何處,我都不想一直隱藏。因為隱藏的我就是一個謊言。」

有抗拒、壓抑、欺騙的地方,就有脆弱,你的地面就有未填滿的裂縫。我們所壓抑的東西往往會變得更強大,哪怕是一直隱藏在表面之下。但我們不可能永遠壓抑這些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們終究會浮現,進而動搖我們的核心。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一書)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