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43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43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1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達,豐厚的物質生活為現代人類帶來某些層面的福祉,但儘管時代再進步,科技再發達,卻始終無法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
人生的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生,二是死。生的時候就要面臨老病的人生大問題,這是目前醫學界及社會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與突破的課題。
佛法的義理是歷久彌新,是亙古今而不變的,對當代的問題,如身心疾病乃至生死問題,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還是能夠提出合理的解答與解決辦法。
2003年6月19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人間佛教讀書會」的學員之請,舉行一場「人間佛教座談會」,針對「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為現代人的身心之病把脈,並且提供了許多治病的法寶。
以下是當天的座談紀實。


【問】人吃五穀雜糧維生,色身難免會生病。請問大師,以佛教的觀點來看,除了醫藥以外,如何治療身體上的疾病?


【答】古德說:「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基本上,會信仰佛教的人,大都各有其因緣。例如:有的人因為生活遭逢困難、挫折,想要找個依靠,因此信仰佛教;有的人在極度失意、悲傷、沮喪時,因為一句佛法,心頭曙光乍現,從此虔心向道;有的人對人生的問題感到迷惑不解,想從信仰上尋求答案,因而學佛;有的則是因疾病而感受人生無常、體會人生是苦,因此契入佛法。所以,色身有病並非絕對不好,病也是入道的因緣,有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有病才知道凡事要及時成辦;疾病固然給人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人生意義。
說到生病,其實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孰能無病?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誰能免除?因此關於如何治療疾病,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要懂得預防,與病保持距離,萬一生病了,也要能「與病為友」。尤其對生命的意義要有一些了悟,能對生死無所掛懷,才能坦然面對疾病,而不是心生排斥、恐懼、憂愁,如此心的動念,只會加重身體的病情。
身體有病,當然需要聽從正派醫護人員的指導,採用適當的醫療方法,例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甚至民俗治療、音樂治療等。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時間就是最好的治療劑。像感冒這種小病,很多醫生都說感冒是治不好的,因為感冒的種類有一百種之多,哪裡能夠對症下藥?所以醫方只是一種安慰,如果自己懂得,感冒了,多休息、多喝水、少出門,這就是治療。
有時我們身體上根本沒有病,但因自己疑心「我有病」而成了疑心病,我本身也有過類似的情形。在我二十歲左右,有一位老師說:「人常因疑心而成病,例如肺病。」我聽了這句話以後,心裡一直掛念著,之後有好長一段時間都籠罩在肺病的陰影下。當然,我自己也懂得調理、排遣,心裡也在想:「我身體這麼好,怎麼可能會有肺病呢?」不過多少還是受到那句話的影響。
後來到了台灣,住在中壢。有一天,有個人告訴我,番茄可以治肺病。當時番茄價錢並不很貴,於是買了一大籮筐的番茄,吃過以後,我心裡想,這麼多的番茄應該可以把肺病治好了吧!從此我就再也沒有想過肺病這個問題。

心理健全 可以克服困難

所以,身體上的疾病有時候是自己疑心製造出來的,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身體上的疾病,有時只要靠自己堅強的信念、樂觀的心情、適當的運動、飲食的調和,自然不藥而癒。
此外,「預防重於治療」,能夠增強自己的免疫力,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根據研究,人體上大約90%的疾病,都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免疫系統就如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捍衛人體的健康,它能保護身體免於病毒的侵襲,還能清除代謝後的廢物,並且修補受損的器官、組織。
免疫力,淺顯一點說,就是一種抗體,能抵抗外物的侵入。在一般正常人的體內,均有許多好菌,可以抗殺不好的病菌,這就是抗體。例如有的人著了涼,很容易感冒;但是有足夠抗體的人,小小風寒對他引不起作用。甚至有一些傳染病,如肺病、肝病、瘧疾等,如果缺乏抗體,就容易受到感染;假如自體的抵抗力夠,則不會輕易被傳染。
一般醫院裡,醫生都會使用各種藥物來增加人體的免疫力,甚至有些還會指導你種種的保健方法。例如充足的睡眠、每天運動三十分鐘、按摩身體、開懷大笑、放鬆心情、攝取各種維生素等,都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會議更明確指出,有宗教信仰的教友,身體普遍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得健康。因此,生病重要的是觀念治療、心理治療;觀念正確、心理健康,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因素。
說到疾病,病與苦總是分不開的。有的人你問他:「生病怕不怕?」「不怕!」「死怕不怕?」「死也不怕!」其實死如同搬家,死如同換衣,死如同新陳代謝,死如同油盡燈乾,死如同睡覺,死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佛教徒相信生命是不死的,生命只是輪迴,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輪換,生了要死,死了要生,死並沒有什麼可怕,可怕的是痛,痛很難受,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嚴重的事。
不過,「有病方知身是苦」,「英雄只怕病來磨」,英雄只要一有病,就會變成狗熊,健康的時候不知道健康的寶貴,等有病了,就覺得苦。但是有時害了病,如果把病治療好,反而增加免疫力。所以,經過病的挫折,對於健康還是有幫助的。
生病最忌病急亂投醫,有的人一聽到自己有病,就驚慌失措,到處亂找偏方。在台灣,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一有病了,個個都是醫生:「喔!你應該吃什麼藥!」「哎呀,這個病應該怎麼樣治療才對!」七嘴八舌,有的人自己沒有主張,聽這個人的話,就去看這個醫生;信那個人所說,就去看那個醫生。也有的人生病諱疾忌醫,不好意思看醫生、害怕看醫生。
其實也不要把生病看得很可怕,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同道去看一個罹患肺病的人,有人說肺病會傳染,但是有一位護理人員告訴我們,接觸一點傳染源,才能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完全與病菌隔離,自己就沒有免疫力了!像前不久的 SARS 流行,就讓大家驚慌失措。其實,病就像「魔」,你愈是怕它,它就更加凶狠,更加厲害。
因此,面對各種疾病,希望大家要有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我們不必驚慌,有病當然要找醫生治療,但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的毅力堅定,就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能夠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那麼疾病於我又何懼之有!(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