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燈不滅 法水長流(節錄) | 人間福報

星燈不滅 法水長流(節錄)

THE MERIT TIMES
文/慧傳法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星雲大師與慧傳法師在佛陀紀念館合影。圖/佛光山提供
文/慧傳法師(佛光山都監院院長)

出家是必然而非偶然

一個人出生於這個世間上,本來就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我的出生卻有一點小小特殊,同時也說明了為何我會披剃在星雲大師的座下?為何喜歡人間佛教的理念?

1958年先慈懷我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家師星雲大師在宜蘭雷音寺講經說法,母親總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趕緊過去聆聽,即使客人來香鋪買東西,家母眼看講座快要開始了,就盡快處理好客人的物品,隨即打烊休息,直奔雷音寺,只因為不想錯過任何一次聆聽師父講經的寶貴機會。

還有我出生當天也有一個特殊因緣,在觀音菩薩聖誕(農曆2月19日)那一天,母親的肚子疼動不已,因為腹中的小生命迫不及待地想來人間,早年的生產不是找產婆,就是家中長輩協助接生,我是屬於後者。

此時我的外祖母正要到雷音寺幫忙,指著母親肚皮以閩南語說:「囝仔子!你要乖乖惦在你媽媽的腹肚內,今仔日雷音寺觀音菩薩聖誕法會,無閒替你接生。你若和我有緣,就給我卡慢一點出來。」說也奇怪,肚子裡的我好像聽懂似的,突然停止躁動,乖乖地等候阿嬤的歸來。

一直到了半夜,肚裡的小傢伙好像知道阿嬤回來似的,又開始活力十足地翻滾不停,過了不久,這個小生命在農曆2月20日凌晨來到人間,這一天是國曆4月8日。由於是子時出生,所以既是農曆觀音菩薩聖誕,也是國曆佛誕節,這個嬰孩出生能夠橫跨兩位佛菩薩的誕辰,除了不可思議外,更說明了我和佛教的緣分,也說明了「出家是必然而非偶然」。

這是小時候母親講述我在出生前後的故事,是我和師父的最初因緣。原來我於胎兒時期就喜歡聆聽師父的開示,且出生前還有這一段佛緣,因而長大後跟隨著師父出家,貢獻自己一點微薄力量推廣人間佛教,服務芸芸眾生,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迷時師度 悟時自度

一般的孩子放假總喜歡到外面遊玩,但我放假卻喜歡上佛光山,除了可以和師父在東山打籃球外,還能夠參與大雄寶殿及大佛城的建設。也許是這個因緣,讓我在當兵的時候,可以到南部服役。

1983年我在高雄壽山頂上當兵,一日接到家人的急電,提到兄長慧龍法師車禍住在醫院,於是請假前往高雄「阮綜合醫院」了解病情。巧的是當天師父也來探視,離開的時候,我代表兄長送師父去搭電梯,本來要送師父到醫院的大門口,哪知師父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禪語:「迷時師度,悟時自度」,表示不用送了,我目送師父搭乘電梯離開,但這一句話在我的內心激起了漣漪。到底師父話中的意涵是什麼呢?就在退伍前夕(1984年8月),慧龍法師告訴我「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男眾學部」招生的訊息,我就毅然決然於退伍後到佛學院就讀,也許這就是師父「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的意思吧!

因為學部需要人手幫忙,感謝師父給我機會一面讀書,一面服務。兩年(1986年)後,因為普門中學人事上的需要,被師父派去擔任訓導主任,這也是人生另一階段的考驗,因為前段的人生都是在家人、老師、朋友、常住的關心下成長,如今要回饋奉獻給莘莘學子,且要學習如何將師父平日教導的佛法,運用在人我相處及克服難關。

由於受到師父法水的滋潤,加上從事教育工作期間,深知教育的重要,有心終身奉獻給佛門。正巧1988年11月底,西來寺開光落成,舉行三壇大戒,我知道機緣到了,加上慈莊法師的鼓勵、母親的同意,飛到美國洛杉磯受戒,很榮幸地成為師父座下的一名弟子,真正應驗了師父「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的禪機。

1990年8月,師父告訴我僧伽教育的重要,遵從師命從普門中學代理校長的職務退了下來,前往「北海道場男眾佛學院」擔任訓導工作。又經過4年,坐落於美國西來寺的「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需要有人前往協助會務,師父指示我前往擔任副祕書長,同時送給我一張「慧心傳道」墨寶,這是我第一次拿到師父的墨寶,內心非常地激動,相信師父已經很明白告訴我,要以一顆般若智慧的心弘揚佛法,宣揚人間佛教,推動佛光會的成立,我也暗自發願,絕對不能辜負師父的信賴與期許。

不能動的時辰鐘軸心

在美國服務了10年,因西來寺住持任期屆滿,於2003年10月被調回總本山擔任都監院院長。記得回山至法堂向師父銷假請安,並請師父指示接下來工作上要注意的事項,此時師父說了一段饒富深意的話:「總當家就像時辰鐘的軸心,它的中心不能動,只要不動,時針這樣走、分針那樣走,鐘會準確,假如那個中心不斷地動,鐘就不準確了。」師父的開示真是一語點出都監院的功能,也說明都監院在佛光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政中心、服務中心。師父不但佛法精湛,且對世間管理之道透徹了解,真是一位「理事圓融、事事無礙」的大智者。也因為師父這個交代,養成了我不敢亂跑、亂動,留守在佛光山的性格。唯有與業務相關會議、活動、法會才會前往,但只要任務完成就盡快回山,因為我是時辰鐘的軸心。

集體創作 制度領導

因為固守在總本山,常住有什麼事情就能很快掌握處理。但都監院的工作繁雜,管理的業務又多元,剛回來的時候如入五里雲霧中,不知東南西北。記得回來時已是10月下旬,忙完了11月初的五戒菩薩戒戒會,接著又要忙12月上旬的水陸法會。本以為可以告一個段落喘一口氣,好好地了解各部門的工作情況,文書們卻對我說:「院長,明年1月22日是春節,都監院要負責規畫執行,目前只剩下一個半月的時間。師父曾經交代一件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後山開闢一條道路,讓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能夠連接在一起。」那時後山長得什麼樣子?佛館預定地是什麼模樣?一點概念都沒有的我,趕緊找文書們一起去了解,不看還好,看了差點昏倒,金黃色的蘆葦花雖美,但看不到底,從佛館的角度,看後山的地形,高聳入雲霄,一片沒有開發過的原始林地,真是阿彌陀佛啊!

另外,師父還交代工程期間切莫塵土飛揚,造成來山人士的不便;不可看到工程後的黃土牆面,要讓過往遊客可以欣賞花草樹木,感到心曠神怡;要布置會動的花燈,讓人們在歡歡喜喜的心情下,不知不覺地走到佛館停車場。同時還交代我們在佛館統坑溝旁,建立起百米以上的花燈牆,一則晚上可以照亮停車場,一則避免人們摔入深溝,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交代。總之,師父的目的就是要給人歡喜、給人方便。

處於任務繁多、時間緊迫、經驗不足的情況,如何完成師父這些指示呢?師父的16字行事準則「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還有師父常提起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忙,就是營養」,為我們帶來克服難關的動力,及化解各種問題的妙方。

由於時間非常地緊迫,有時師父早上來看工程,下午會問我們進行的狀況,有時傍晚也會來關心。或許是看到我們工作進度落後,看出我們真的不堪負荷,慈悲指示淨土基金會的滿舟法師協助,甚至還發動全山大眾出坡,來解決我們的困境。說真的,如果沒有師父這種孜孜不倦、堅持到底的做事風格,沒有師父這樣慈悲的關懷、默默的支持,相信「2004年的春節平安燈法會」是無法順利舉辦的。

可以說,今日佛光山能夠「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佛陀紀念館能夠受到成千上萬的人的支持,宏偉壯觀的藏經樓能夠在大眾期待之下完成,這些都是在師父師悲智雙運、永不放棄、鍥而不捨的精神之下所帶領出來的。



(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