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2】六祖壇經講話 懺悔品第六 問題講解 4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2】六祖壇經講話 懺悔品第六 問題講解 4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9觀看次
二祖調心圖之二/五代/(傳)石恪/日本東京台東/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五)何謂自性自度?
在《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一再強調,學道的人要自己度自己,不能完全依靠別人,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一個學生讀書求學,如果完全依靠老師,自己不用心,絕不會有太大的長進。所以,學佛修行,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要「自性自度」,能夠覺悟自己的自性,才能自度,這才是究竟之道。

有一位瑞巖禪師,他每天早上起來,總要先叫自己:「主人公!主人公!」然後自己回答:「有!有!」然後說:「你要醒一醒!你不要給人欺瞞!」自己又再答:「我要醒一醒!我不給人欺瞞!」所以,有一首詩偈說:「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本性,心外求法,哪裡能求到自己的根本呢?

白雲守端禪師在楊岐方會禪師處參禪,久久不能開悟。楊岐禪師很是掛念,想方便開導。有一天,楊岐方會禪師問守端禪師:「喂!你過去拜師父學道,你的師父是誰?」

「我的師父是柴陵郁禪師。」

「柴陵郁和尚是開悟的禪師,你知道他怎麼樣開悟的嗎?」

「我的老師有一次過橋的時候,跌了一跤,就覺悟了。」

「跌一跤,怎麼覺悟呢?你怎麼證明他覺悟的呢?」

「他跌了一跤以後,說了一首偈語:『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禪師聽了之後,便發出呵呵的怪笑聲走了。守端禪師卻因方會老師的一笑,輾轉反側,整夜失眠。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到法堂請示方會禪師:「老師!為什麼您一聽我說柴陵郁禪師的詩偈便發笑不已?我有說錯了什麼嗎?」

楊岐禪師道:「你這個傢伙!真沒出息!你看我們寺院前面的廣場上,經常有走江湖的在那裡變把戲,弄個猴子在那裡跳來跳去的,他們賣力表演,無非是為了博得觀眾哈哈一笑。你這麼沒有用,我跟你一笑,你竟然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可見得你比玩猴把戲的人都不如,你還能參禪悟道嗎?」

白雲守端禪師一聽,若有所悟地愣在那裡。老師又說:「不必想,不必分別,懂就懂了,悟就悟了。」

於是老成守道的白雲守端禪師,經過老師這樣的方便權巧,一笑也能把他笑開悟了。

夢窗禪師因為在夢中夢見自己踢中了磚瓦,因此開悟了。他也有一首詩說:「多年絕地滅晴天,聽得重重礙影物,一一眼中踢磚瓦,等閒踢中虛空物。」

此外,佛光禪師聽到打板的聲音,他開悟了。中峰明本禪師看到清泉流水潺潺流動,他也開悟了。玄沙師備禪師走路,經過一個山溝,一個不小心,踢中了一個石塊,打到了自己的腳背,「喔!好痛啊!」他這一痛,痛得開悟了。所以,過去很多的禪師,聽到打板的聲音,開悟了;飯碗跌破地上,開悟了;一聽鐘聲,開悟了;一聽鼓聲,開悟了。但是,今天我們不要說聽到鐘聲、鼓聲、板聲,我們不能開悟,就是打雷,我們也不能開悟。過去有一位天然禪師,他就是聽到打雷開悟的。

有位香嚴智閑禪師,在溈山禪師處參學,久久不開悟。溈山禪師一見智閑禪師就說:

「聽說你在先師百丈處,聞一知十,聞十知百,聰明伶俐,很了不起。不過,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你:未出娘胎前,什麼是你的本分事?請試說一句看看,我為你印證。」

智閑禪師茫然不知應對,沉思了一會才說:「請禪師替我解說!」

溈山禪師道:「我說,那是我的見解;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

香嚴智閑於是回到僧堂,把所有語錄經卷搬出來,左翻右翻,竟然沒有一句合乎應對的話,嘆息道:「說食不能當飽,畫餅豈可充飢?」因此便把所有典籍付之一炬,發誓說:「這輩子不研究義學了,從今以後好好做個粥飯僧,免得浪費心神!」

香嚴禪師於是辭別溈山禪師,到南陽慧忠國師昔日住過的地方禁足潛修。有一天,在除草的時候,無意中拋擲一塊瓦礫,擊中竹子,發出清脆的一聲,「叩!」因而豁然大悟!所以,他就說了一首偈語: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悟道的偈語一說,傳到溈山禪師那裡,溈山禪師還不放心,就派另外的一個弟子仰山禪師,來考試智閑禪師。他說:「我聽說師弟你悟道了,不過,有時候光從字面上去知解是不算的,你如何從心地法門體悟自性,請道一句。」

智閑禪師就說:「過去窮,我還有立錐之地:現在窮,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仰山禪師把這個話回去稟告溈山禪師,溈山禪師一聽,說:「啊!他是真的悟道了!」

禪,是一個機緣,是累積多少年的修行,到了那麼一刻,眾緣具備才能開悟。

南宋的時候,有一位張九成,聽到蛙聲一叫,開悟了。於是寫下一首詩偈:

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正恁麼時誰會得?嶺頭腳痛有玄沙。

聽到蛙叫,可以開悟;看到花開,可以開悟;看到花落,也能開悟。六祖惠能大師聽到《金剛經》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大徹大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崇奉佛教,嘗以居士而嗣黃龍祖心之法的宋代詩人黃山谷,有一次參訪晦堂祖心禪師,聞到花香,開悟了。晦堂禪師就問他:「你有聞到香味嗎?」

「好香喔!」

禪師說:「我何嘗隱瞞你什麼嗎?」

意思說:「你看,這麼好的禪、道,不都給你了嗎?」其實,這不是晦堂禪師給黃山谷的,是黃山谷自己的機緣成熟了,因此他悟道了。

唐朝招賢會通禪師嘗跟隨鳥窠禪師學道,一學就是十六年。十六年來,鳥窠禪師沒有跟他講過一句佛法,也沒說過一個道理。會通侍者終於忍耐不住,就向鳥窠禪師告假,要到他方參學。鳥窠禪師一看,這個徒弟跟隨我十六年,忽然要走了,就問:「你要到哪裡去啊?」

侍者說:「我要到諸方去參學。」

鳥窠道林禪師就說了:「佛法何必要到別處去學呢?我這裡也有一些啊!」說完之後,立刻從身上拈起一根布毛,他說:「你看,這不就是佛法嗎?」

會通侍者當下廓然大悟。所以,後來人們就叫他布毛侍者。

布毛侍者因一根布毛而覺悟,我們現在別說一根布毛不能覺悟,就是拿一件毛毯給你看,你也不見得能覺悟。布毛侍者他是經過十六年的功夫,到了那麼一刻,才悟道的。又如佛陀在十二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成正覺,開悟成道。我們現在即使天天看天上的星星、月亮,甚至天天看太陽,也不能開悟。因為佛陀是經過多少的苦行、多少的修持,慢慢的累積,到了那麼一刻,因緣成熟,一下就悟道了。

近代的太虛大師,他曾在普陀山閉關,某夜,聞前寺開大靜鐘聲而進入禪定,直到隔天清晨聽到鐘聲才出定,但他以為還是昨天晚上的開大靜。太虛大師經過了這次悟道的體驗,從此真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所謂「見性成佛」,這是每個人的自家事,靠別人幫忙是不可能得道的,唯有自己負責,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證。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風光,人人本具,反求內心,自能當下證得。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