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印度引入非洲獵豹 強制復育計畫引發質疑 | 人間福報

印度引入非洲獵豹 強制復育計畫引發質疑

THE MERIT TIMES
文/程憲
字級
收藏文章
50觀看次
台灣雲豹頸部的圖案相當細膩。 圖/KFBG
非洲獵豹是否可以易地存活,令動物專家存疑。 圖/123RF
非洲獵豹的求偶行為相當暴力。圖/123RF
在美國物種保育中心誕生的兩隻雲豹寶寶。圖/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雲豹是夜行動物,白天常棲息在樹幹上。圖/KFBG
一隻來自納米比亞的獵豹,被野放進印度庫諾國家公園。圖/美聯社
兩隻獵豹去年從南非的保護區被送往印度。圖/美聯社
文/程憲

為了重現「消失的動物」,不少國家採取各種復育行動,只是此舉並非對動物沒有風險,去年9月起,印度陸續引進20隻非洲獵豹,進行亞洲獵豹復育計畫,然而不到1年,移居亞洲的獵豹已經死亡了3隻,在此同時,有一隻雌獵豹誕生了4隻幼崽……



消失的動物應不應「強制復育」?或以「細胞複製」方式重新回到世人眼前?是近年動保領域不斷探討的議題,雖然意見分歧一時難有定論,甚至復育方式引發質疑,但不少國家卻仍堅持進行各種復育行動……

復育動物並非沒有風險。去年9月起,印度陸續從非洲引進20隻非洲獵豹,進行早在1952年即已在印度本土滅絕的「亞洲獵豹復育計畫」。然而,剛引入印度不到1年,卻已有3隻獵豹死亡,且第3隻獵豹乃死於非命,結局令人扼腕,再次引發動保人士質疑聲浪。

亞洲獵豹印度絕跡

「亞洲獵豹」在印度國土漫遊了數個世紀,穿梭在獅子、老虎和花豹之間,但在統治者和殖民者數十年的狩獵下,伴隨著棲地縮小和獵物消失,亞洲獵豹於1952年被宣布在印度國土滅絕,目前僅剩伊朗有少量個體。

去年9月及今年2月,儘管有許多專家反對,印度政府堅持從納米比亞和南非引入了8隻和12隻非洲獵豹,試圖讓獵豹於印度滅絕70年後重回世人眼前。

然而歷時不到一年,第一批被放進印度中央邦庫諾國家公園(Kuno National Park)的3隻獵豹,並不像在非洲故鄉般自在奔跑,而其他留置在保護區的獵豹,也相繼因各種原而接連死亡。

不同亞種不適移居

動物專家指出,由於亞洲獵豹和非洲獵豹是不同亞種,且庫諾國家公園的空間環境,並不像非洲草原般開闊,加上更迫切的亞洲獅遷移計畫一直無法實現,許多保育人士因此出面,強烈反對在亞洲獵豹原分布範圍,再次引進已滅絕動物的其他亞種,並試圖建立族群的計畫。

儘管有不少反對聲音,但印度政府依然按照規畫引入獵豹,並計畫未來10年每年都從南非再引入獵豹。然而,這些非洲獵豹來到亞洲的新家還未滿1年,最近幾周卻接連有3隻獵豹死亡,讓再引入計畫頻受質疑,擔心獵豹的新棲地不合適牠們。



能否事先避免傷亡

經查3隻獵豹的死亡原因,3月底,一隻死於腎臟病;4月底,一隻死於心臟病;5月初,兩隻雄豹為爭取交配權而攻擊了一隻雌豹,導致雌豹頭骨被壓碎傷重不治──這些雌雄獵豹之所以會被關在同一個圍欄中,是因為官方希望藉交配、繁衍,達到強制復育的目的。

這幾隻獵豹的死亡,促使印度最高法院的法官們,懇請中央政府考慮為獵豹們尋找替代家園。最高法院法官B.R. Gavai和Sanjay Karol說:「庫諾不足以容納(這些獵豹)。你從國外取得動物,卻把牠們都放在一個可能會完全滅絕的地方,為什麼不試試一些替代地點?例如更適合且寬廣的拉賈斯坦邦。」

專業不足令人憂心

更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傷害之所以會發生,是印度國家公園當局沒有學習獵豹方面的專業知識,而僅是仰賴南非團隊的建議,因而導致後來獵豹相繼死亡的不幸事件。

專家指出,雄性獵豹間平日互動或許顯得熱情而友善,但當雄性獵豹遇到雌豹時,互動可能會轉而具有攻擊性,而且通常會嚇到雌性,如果雌性不接受交配,雄性就會兇猛地咬對方,攻擊牠的脖子和頭部,並限制其行動,可能因此導致死亡。

首要考量環境條件

大型貓科動物專家也表示,庫諾國家公園面積約748平方公里,並不適合生活範圍需要數千平方公里的獵豹。在如此狹小的生態空間中,獵豹可能面臨其他掠食者和缺乏足夠獵物的風險,一旦新來的動物被放到野外,獵豹漫遊的範圍可能會遠超其邊界。

但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少數動物死亡,並不一定代表該計畫失敗了,正如少數動物出生,也並不代表它的成功,目前確實已有一隻仍在圈養環境觀察中、來自納米比亞的雌性獵豹,生下了4隻幼崽,但未來這些獵豹──不論第一代或第二代非洲獵豹,是否能在印度安居落戶,仍令人存疑。



復育台灣雲豹現生機

雖然有些人不願承認「台灣雲豹」已從台灣這塊土地上「滅絕」,但不可否認的,雲豹這種在世界各地都屬於稀有動物的物種,已有數十年未現蹤台灣山林了,因而也一直有原民團體希望能引入他國雲豹,讓這種美麗的動物能重現於台灣山林間。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估計,雲豹的全球總數少於1萬隻,大多出沒於東南亞,早已列入「易危」物種名單。至於台灣,雲豹雖然消失超過半世紀,卻始終被認為是台灣非常具代表性的特有野生動物,更是原住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不同的原住民部落,對於雲豹這種具有靈性和充滿神話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看法。對於台東的排灣族人來說,雲豹是一種靈物,絕不是狩獵的對象。如果有人不慎獵殺雲豹,將會遭到天譴,並且會為村莊帶來厄運。

對於魯凱族來說,雲豹更是族群精神的表徵。屏東霧台鄉舊好茶部落(魯凱語稱為「古茶布安」)又被稱為「雲豹的故鄉」。當地族人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魯凱族的祖先就是跟隨著雲豹的腳步,從遙遠的東海岸翻山越嶺,沿著太麻里溪而上,來到大武山的西側定居,因此魯凱族人常被稱為「雲豹的子民」,敬畏雲豹也成為全族人的精神信仰。

在看到泰國國際動物保護協會近幾年積極復育野生動物,包括大猩猩、大貓、白犀牛和長頸鹿……台灣不同的原民部落皆認為:「復育」或許是讓台灣雲豹重生的一線生機。

台灣對於雲豹復育的企圖,也吸引國際保育團體的關注。國際貓科保育組織「潘特拉」(Panthera),2018年透過野聲環境生態中心接洽來台,拜訪屏東霧台魯凱族代表、林務局和地方NGO,希望了解復育的可行性,並認為原民部落若能形成共識,未來若從馬來西亞等地引入雲豹,成功機率將高達9成。

同年,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也曾與泰國國家動物園管理局(泰國ZPO),共同簽署「雲豹保育計畫合作意向書」,計畫從泰國引入雲豹寶寶,未來雙方並將在動物醫護照養、保育繁殖、人員訓練及教育推廣活動等方面,進行更密切的交流合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