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院線片】《永遠的好麻吉》孩童看到的世界如此純真 | 人間福報

【院線片】《永遠的好麻吉》孩童看到的世界如此純真

THE MERIT TIMES
文/吳孟樵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圖/希望影視提供
文/吳孟樵

《永遠的好麻吉》(Dostojee)片頭字幕出現時,沒有人影卻有水漂聲,已透出大自然寧靜卻又帶著令人好奇的心情。

竹籬笆與水泥地相鄰的兩戶人家,有兩位就讀小學的八歲男童,天天一起搭車上學放學、一起想遊戲點子,返家前又在籬笆牆內就著可見的縫隙依依不捨說掰掰,總是喊著對方:「Dostojee」(好朋友,麻吉的暱稱)。他們也一起補習。帕拉成績優異,父母的宗教信仰是穆斯林;薩菲好動頑皮,父母信仰印度教,不寫功課,常被兩家合聘的家庭教師處罰。

反映當時印度歷史

這是小品的印度兒童友誼電影,兩位男童可愛的笑容是片中的大亮點。印度人口十幾億,是多民族、多語言、多黨派和多宗教的國家。最大宗的信仰是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穆斯林)。本片導演(也是本片編劇)普拉松查特吉(Prasun Chatterjee)有意在首次執導的電影反映一九九○年代初期的印度歷史。這時期世界局勢處於冷戰後的改變、印度的經濟改革,以及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針對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巴布里清真寺被拆除所引發的暴動。這段歷史不僅是宗教之爭,也是土地之爭,在法院執行判決多年仍很難得到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的共識。

片中輕輕點觸這段暴動的歷史,但我們可以見到正要重建的清真寺,以及保護清真寺的決心。也聽到帕拉的媽媽對帕拉的爸爸憂心地說想要搬離居住地。因為他們四周多是印度教徒,帕拉的媽媽深怕又會有動亂。媽媽的煩惱印記在帕拉心底,當孩子們談到長大後的願望,帕拉希望可以帶媽媽搬遷到別處。

爭鬥的歷史太沉重,導演將焦點放在兩男童的日常生活。他們不懂大人的世界,竹籬笆將彼此的父母隔開,各自生活,很少交集。孩童的世界單純,但也因為受到大人焦慮的影響,這兩位男童因為遊戲中的風箏斷了,引起風波,薩菲憤怒地不與帕拉說話,僵持了好一陣子,兩人禁不住地恢復友誼,畢竟他們曾一起玩遊戲裡的風箏、響板、以小石子打水漂、看影片、學電影海報上的人物跳舞,甚至一起去相館以電影海報上的人物姿態拍照。

為什麼魚能活在水裡

這樣的友誼能維持多久?就像是水域在一開始就暗示命運裡的變數,也像是兩個教派裡村民的嫌隙,以及演出宗教戲曲時,慶祝典禮上的甜點也能帶起隱憂。

當帕拉與薩菲跳下水,兩人合力撈魚時,薩菲看著魚,卻在興奮的瞬間不見帕拉的蹤影。歡樂的遊戲轉為帕拉落水遇難,自此帶出整部影片最哀傷的後續影響。即使兩家人的宗教信仰不同,沒有人責難薩菲,薩菲孤單的身影背負巨大的回憶。他變得念書突飛猛進,家教很欣喜。薩菲問家教:「為什麼魚能活在水裡?」家教回答:「因為魚在水裡有氧氣。」魚有鰓幫助呼吸,薩菲努力地設計人類有個工具可以帶入水裡。

薩菲與帕拉撿到而一起照顧的毛毛蟲,引起帕拉的媽媽因為思念帕拉而更加傷感,但是,在繼續餵養毛毛蟲吃葉子的過程裡,毛毛蟲終於化為蝴蝶飛走。帕拉的媽媽將心中的哀痛與生命的轉化融合在那一個當下,尤其是收到薩菲體貼地將他與帕拉生動姿態的合照遞給她時,生命凝固在他們童顏的燦笑中。

政治哲學家漢納鄂蘭分析「人的條件」有段論述是:「世界的實在性對於人類生存的衝擊,會被感受和接受為一個限制性的力量。」

也許我們可以以這樣的觀點,來感受兒童想告訴大人「世界是什麼」。劇終,叢林大樹有鳥的鳴叫聲與薩菲的背影,以此紀念心中的友誼。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