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 72】 逆向思考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2佛學思想 72】 逆向思考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7觀看次
若我們從精神上、道德上與佛法相應,會發覺世上許多無形無相的東西反而更可貴 。圖/Pexels
人際間的相處,很講究拉關係、賣面子、套交情,這在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我從小在佛門裡參學求道,接受的都是「無情無理」的打罵教育,一有不如法,幾個耳光或是幾拳下來,這是常有的事。
文/星雲大師

在人世間,有些人喜歡為自己的一點利益、見解、職位、權利……於是跟人斤斤計較,讓自己一直處在一種不平的情緒下,如此人生一定不會快樂,也無法自由自在的生活。

其實,世間事本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缺陷是免不了的。如何在不盡如人意的生活裡過得自在如意?我有四個妙法提供給大家:

一、你對我錯: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生爭執、生氣、誤會等情況,如何化解人我之間的問題,是人生必修的功課。

有一天,張先生問李先生:「為什麼我們家天天吵架,沒有一天的安寧,你們家卻和和氣氣,從來不鬧糾紛呢?」

李先生說:「因為你們家都是好人,我們家都是壞人。」

「這話是什麼意思?」

「比方說:有人打破杯子,你們家的人會認為自己沒錯,馬上指責對方為什麼把杯子亂擺;對方也會很生氣地回說:『是你自己不小心,才會把杯子打壞的。』如此雙方必然爭執不休。我們家的人正好相反,大家都會承認是自己的錯誤;打破杯子的人馬上道歉,對方也會立刻自責不該把杯子放在這裡。我們家的人都是承認自己有錯,關係自然和諧無爭了。」

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顆體諒的心,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就能化解對立,誤解即可消除。

二、你大我小:做人要靠德望、聲望來受人尊敬,如果自認偉大,則眾人不服。佛教裡有一位常不輕菩薩,對輕視他的人都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如果我們能心懷「讓你偉大,我來渺小」的想法,自然沒有紛爭。如同五指爭大,個個都有特點;而小拇指雖然最小,但是當五指合掌時,是他最靠近佛菩薩。其實,渴望偉大的人,不一定就能偉大;自認渺小的人,也不一定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為大」、「能容為大」,能包容涵納他人的人更偉大。

三、你有我無:許多人會希望自己擁有的比別人多,而不顧別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沒有,只有你擁有,你的「得」可能會遭來別人的妒嫉、排斥,如此你會快樂嗎?再說,「無」並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無限、無量、無窮、無盡;「有」反而有限、有量、有窮、有盡。

你看黃金為人所爭,因其寶貴,所以粉身碎骨;石頭價值不高,所以能保持完整。若我們從精神上、道德上與佛法相應,會發覺世上許多無形無相的東西反而更可貴;一切價值不在於虛無的外表,而在於豐富的內涵。

四、你樂我苦:有人習慣只求一己的安逸快樂,不顧他人的苦,這是造成世間爭執的原因。假如你能把快樂給人,看起來是吃虧,實際上是占便宜。你看世界之大,能經得起苦難磨練的人,都能與松柏常青;反之,安逸一時,圖快短視的人,當一個變化來時,自己的應變能力不夠,就容易被淘汰出局。

我認為,要調和人際關係,必須要有「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的胸懷。若能如此,即使個人見解不同,辦事方法千差萬別,也能相安無爭,和諧共處。

無理與無情

人際間的相處,很講究拉關係、賣面子、套交情,這在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我從小在佛門裡參學求道,接受的都是「無情無理」的打罵教育,一有不如法,幾個耳光或是幾拳下來,這是常有的事。

那時年紀還小,對這種故意委屈你、處罰你的管教方式,常感到很無情無理。多年後,年歲漸長,才體會出老師是「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的教育法,是不講究情面的慢慢磨鍊。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自然而然讓我養成了獨立的個性,而非老是依賴別人的關心、呵護。

記得十五歲受戒時,老師問:「誰要你來受戒的?」不管我回答「是」或「不是」,總是挨老師的一頓打。當時心想,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我不要再說、再辯解了。

這是為什麼呢?佛門常用的一句話:「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要把你的執著、自以為是的念頭打死;因此禪門的教育常常是「以無理對有理,以無情對有情」。如果在無理的面前都能服從,豈會不服從於真理之前?在無情無義之下都能忍受,在歡樂、慈悲、仁愛之下豈有不感到歡喜的呢?現在回想起來,實在非常感謝那種無理的教育,那對我一生幫助很大。

而一般寺廟,在山門入口處,總有一尊笑呵呵的彌勒菩薩,慈祥地接引大家來寺朝禮;進了山門之後,卻又有金剛怒目的韋馱菩薩,讓很多人懾其英姿。這就表示在佛門裡,除了慈悲的攝受之外,對頑強的眾生,有時也要用威力予以折服;慈嚴同尊,可說是佛門教育的特色。

此外,禪門的大德,為了揚棄學僧既定的我執觀念,常會做出一些違逆人情的事情,以此來斷除學僧有無、是非、對錯、好壞等二邊的執著,讓學僧能夠明心見性。這種看似無理、無情的教育,實際上卻充滿了高妙的智慧與深沉的慈悲。

現代年輕人的毛病就是理由太多,常常講「我認為」、「我以為」、「我想」、「我要」、「我覺得」。當今的社會,年輕人做事要想成功,不要講太多的道理,不要過於依賴父母或想要靠太多外在的關係,這些對我們的成功都不會有正面的幫助。就像軍中的教育,對你講理,這是訓練,是要求;對你不講理,是給你人生的磨鍊。多一分要求,就多一分慈悲;為自己講太多「理」,不但很難給人接受,間接的還會造成人緣不好。所以,做人不要習慣於為自己找理由,而是要去訓練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修行之道,也是成功的妙訣。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