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活化神經】另類大腦保健要訣 | 人間福報

【活化神經】另類大腦保健要訣

THE MERIT TIMES
文/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圖/123RF
與朋友一起散步,藉由對話促進心理健康,結合運動和社交活動,能有效增進大腦健康。圖/123RF
喜歡飼養寵物的人,除了能減少孤獨感、降低壓力,其實對生理健康也相當有助益。圖/123RF
科學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損害大腦的海馬迴和記憶力,禪坐是對抗焦慮的好方法。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

最近有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痊癒者,患失智症和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所以病毒對大腦的損傷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也曾刊登有關新冠引起神經系統後遺症的研究,這項逾百萬人的研究結果發現,新冠感染6個月後,失智風險發生比率增加33%。

發表在《阿茲海默症雜誌》關於新冠病毒引發失智症的研究,使用了TriNetX醫療網絡數據庫,來自68個醫療機構,超過9500萬住院和門診患者的電子健康紀錄,患者包括不同年齡、地區、種族、職業和教育程度。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確診新冠的患者,新冠確診後360天內,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69%。

體內自我修復機制

有關新冠導致神經疾病機制的研究,據《自然》和《科學》雜誌的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直接或間接引起神經細胞受損至少有7個機制:直接導致神經細胞凋亡、攻擊大腦血管、導致缺血缺氧、自身免疫攻擊、神經系統炎症、線粒體損傷、脂質代謝障礙和抑制自噬。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感染新冠一定會得失智症,而是後遺症的風險增加。

從醫學角度而言,病毒會損傷大腦,但神經細胞有自我修復機制,人體也有自我修復損傷的能力。也就是說,病毒只是觸發疾病的條件之一;人體內在的自我修復力才是保障健康的基礎。改變生活方式,比如打坐或有氧運動,都可以保護大腦自我修復和再生的機制,進而降低失智的發生率。

精神道德保護心腦

此外,注重精神、道德也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自我保護能力,也就是說,善良的心態能保護大腦細胞。心理學上,善良、同情、利他主義、慷慨、親社會行為(pro-social)等,科學家將其定義為「能理解其他人的痛苦,並嘗試為他們做點什麼。」在科學家眼裡,善良不僅是心態,而且還要付出實際行動。

從科學的角度看,善良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有一項研究,針對醫護人員遵循同情護理的具體行為對患者病況的影響,結果發現,善心、同情護理可以顯著降低患者每月平均就診次數,使患者每月回診次數減少約1/3 ,患者的疾病復發、重診的次數減少,病情恢復得更快。這就是「善良」療癒的直接影響。

人體的「善分子」能增強免疫力,以及緩解大腦損傷。有人認為,善良只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但科學研究發現,善良能對人的大腦和身體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善良、利他當中,大腦後上顳葉皮層的活動更活躍;做善事使人體釋放催產素、內啡肽,並創造新的神經連接;利他的人,免疫細胞抗病毒的基因水平更高。

在善良的心態下,人的催產素水平會增加。催產素能提升人體免疫力,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增強身體的抗病毒感染能力。另外,催產素還能減輕、緩解大腦的損傷,增強大腦的自我修復能力。

因此,發揮同情心、做善事,有助於減少焦慮、壓力和抑鬱。從人際關係角度看,善意能促進人們之間建立信任,減少焦慮和防禦,形成良性循環。從能量層面理解,善良還能幫助人們提升健康與幸福感。



5習慣改善大腦健康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斯莫爾(Gary Small)醫生表示,維護大腦功能可以強化心臟,不受疾病侵擾,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更樂觀。日常中培養一些好的生活習慣,也能保護大腦,改善認知功能。他提出5個有效增進大腦健康的習慣。

1. 禪坐

科學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損害大腦的海馬迴(Hippocampus)和記憶力。斯莫爾說,定期打坐是對抗焦慮和憂慮的好方法。

2. 感恩

有研究顯示,愛挖苦別人不但對心境不利,也對大腦有害。藉由感恩訓練,可以讓前額葉皮質活化,促進大腦健康。

3. 學習

學習也是有益於大腦健康的活動。有研究發現,與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從事有意義的學習活動,都能減少大腦灰質的損失,抑制與其相關的認知功能衰退。

4. 散步

持續性的體能活動有助於大腦健康,但不一定要做很劇烈的運動。斯莫爾建議,可以與朋友一起散步,能藉由與朋友的對話促進心理健康,結合運動和社交活動能有效增進大腦健康。

5. 睡眠

睡眠對大腦能否正常運作有重要的影響。有研究指出,人在睡眠時,大腦正在努力整合記憶及清理白天堆積的毒素。所以要讓自己盡早就寢,並且睡滿7小時。



老年養寵物防失智

喜歡飼養寵物的人,除了能減少孤獨感、降低壓力,還有提供心靈的慰藉等好處,甚至對人的生理健康也有相當的助益。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年長者養寵物對大腦有益,可以預防大腦功能退化。

據美國密西根大學針對年逾50歲成人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相較於沒有飼養寵物者,飼養寵物超過5年的人,在認知記憶方面的測驗得分比較高。這項發表於《衰老與健康》雜誌的研究指出,除了腸道和心臟健康之外,飼養寵物能提供更多的好處,包括預防因老化所導致的大腦功能衰退。

這項研究以5年的時間,在全美各地進行調查。研究人員針對有飼養寵物的人,進行為期6年的認知能力測驗。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飼養寵物但年齡相仿的人,飼養寵物的人,記憶字詞的長期與短期記憶力都較佳。

這項研究主張,飼養寵物對年長者有好處。比如,養狗可能會迫使寵物主人起身走動,此外,寵物也能使人感到快樂。有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有動物相伴,可以緩解孤獨感和長期壓力。

年長者飼養寵物,與牠們建立友誼,就能逐漸克服孤獨感。生活中有動物的陪伴,能讓長者保持年輕與健康,降低失智風險。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