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六) | 人間福報

【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六)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淨土法門的日常修持與實地應用

在前面三周的文章中,我分別介紹了《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阿彌陀經》的內容大要,用意就是希望各位讀者進一步了解「大乘念佛法門」之由來、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之緣起,以及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概況和發願往生的要領須知。

我們有了堅實的經典理論基礎,進而發心實地修持淨土法門,才能夠信願堅固、功夫紮實,而且不動搖。

我從事臨終關懷與往生助念將近三十年,不斷地遇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將來面臨死亡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好死而不會痛苦?」這個長年以來的問題就很明白地顯示,在現代社會,當生命到了末期,帶著極度痛苦而告別人世的人實在太多了,多到讓人想到就害怕,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希望用「安樂死」及早結束生命(註),那麼如何才能夠好死且不會痛苦而往生呢?(註:「安樂死」其實是很愚蠢的死法,請參閱〈「安樂死」的迷思與解套之方〉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中冊,頁36~74,〈您所不知道的「安樂死」真相〉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中冊,頁339~383。)

自古以來無論中外,「善終」就是人類的理想與心願,然而到了科學昌盛、醫療普及的現代,「善終」反而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那麼,現代人不得善終而痛苦往生的難題,可解乎?當然可解!解套之方,就在於淨土法門的修持!

其實,在諸多的經論裡面,特別是上述的三部淨土經典,在在都開示我們善終以及如願往生的心法祕笈,包括如何修持,然後可以預知時至,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無罣礙,無有恐懼,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最後安詳往生。接著,我以《阿彌陀經》為例,揭示其中有關善終往生的修持密碼。

《阿彌陀經》中善終往生的

修持密碼

很多人誤以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去天堂,這當然是對佛法的錯誤認知,而誤以為佛國淨土就是天堂。的確,一般世俗大眾都希望死了以後能夠上升天堂享樂,他們就誤以為到阿彌陀佛那裡,也就是去天堂,這當然是個美麗的誤會。

其實,佛國淨土是遠遠超越天堂的,上升天堂是去享樂的,而我們往生佛國淨土是要去進修佛道的,要見佛聞法,這個層次是遠遠在天堂之上,天堂還是在六道輪迴的範圍之內,而彌陀淨土是遠遠超越輪迴的。

就佛法而言,「往生」絕非「死亡」,亦非「斷滅」,而所謂「命終」的意思,也不是「生命終結」,而是「一期生命」的謝幕,也就是一個人與世間的緣分告一段落了、世緣圓滿了,謝幕了。

就像是我們在求學過程中,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在每一個求學階段都要畢業,然後繼續升學嘛,對不對?譬如你畢業的時候,成績優異,然後又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更高等的學府,也就是,你在前面階段的學業圓滿了,然後進階高升到下一階段。

同樣的道理,理想的善終與往生,等於是說你這一期的生命,功德圓滿了,要畢業了,同時你也已經向阿彌陀佛報名,跟他預約了,然後機緣成熟,佛要來接引你,而且是「到府接送」,這就是《阿彌陀經》中的一個修持淨土法門的密碼。

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大眾:「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經文開示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心法祕笈,也可以說就是往生佛國淨土的基本要領,其實並不複雜,重點有四:一、行者要有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以作為往生的資糧,而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是要在平日就要廣結善緣來累積,而不能拖到生命的末期;二、要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而且要一心不亂,至於如何一心不亂,會在後面解說;三、臨命終之時,心不顛倒;四、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要深心「發願往生」,不是隨隨便便、簡簡單單的「想去」而已,而是要「深心發願」,一心一意地「嚮往」西方佛國淨土,能夠具足以上的要件,就能夠感應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待續)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