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2 千年古科技 75歲爺神復原 | 人間福報

2 千年古科技 75歲爺神復原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漢代 水力鼓風機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中新社、新華社
宋代 中國立軸式風車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中新社、新華社
漢代 一牛八磨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中新社、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及手工業生產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在中國大陸重慶,75歲的湯家祿耗時50多年,按照《天工開物》1:1復原了近30件古科技工具,包含勞作工具「立軸風車」、「一牛八磨」、「水力羅面」等,讓2000多年前的古代智慧重現世人眼前。

1966年,湯家祿來到重慶某研究所工作。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看到山區農民利用木頭撞擊的方式榨取菜籽油,好奇心使然下,他向農民細問,得知山區內還有許多不同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令他更有興趣一探究竟。

考察大陸各地 收集200張古圖

過去關於中國古科技研究的書籍極少,《天工開物》是其中一本最全面、詳細的著作,於是湯家祿萌生1:1復原書內工具的念頭,希望將古代的發明及製造傳承下去。

2004年,湯家祿帶著《天工開物》到全中國各地進行考察。他花費3年先後去過四川、陝西、貴州、江西、浙江等地,拜訪了不少研究古科技的專家。掌握了古科技的知識、圖紙後,湯家祿開始動手復原這些生產工具。

雖然他從未學過相關技藝,卻能僅憑古書上的平面圖將一個個千百年前的古科技復原再現。

時至今日,湯家祿已經收集200多張古科技圖紙。他還按照《天工開物》書中記載,1:1復原了漢代水連九磨、一牛八磨、舂車、水力糅茶機等30多件古科技工具。

湯家祿表示,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漢代水力鼓風機」,這台工具是利用水力作原動力,推動鼓風吹火的冶鐵裝置。這種機械用的力量少而效能大,發明時間更比歐洲早了上千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鼓風機。

為了這項復原工程,他還邀請4名農民木工一起製作,他們農忙時則回家務農,農閒時就一起復原古代器具,30年來風雨不改。

耗盡畢生積蓄 投資復原工程 

至於從事復原工程的資金從哪來?湯家祿表示,全來自他的退休金及積蓄,買設備及材料的費用、農民木工的工錢等,大概就投入了人民幣40多萬元(新台幣177萬元),除了砸光積蓄,他還因此欠下債務。

不少人表示不解,他卻大呼非常值得:「我自己花那點錢,我認為不是錢,因為我得到的東西遠超於它,我們可以向下一代傳播中國文化的發展史。」

除了研究及復原的工作,湯家祿還熱衷利用教育向大眾推廣古代科技,在重慶沙坪壩區,打造了「古科技研發中心」;每到周末,都吸引不少親子團、遊客慕名前來,聽他「古科技大講堂」的講課。

學生除了聽課,還可以親眼見識成品,動手製作模型。最忙時,「古科技研發中心」一天要接待1200多名學生,湯家祿一天要講8、9堂課。  

面對眾多的學生,需要準備大量木料,對於年過7旬的湯家祿來說,明顯感到吃力。但他說,一看到孩子們對古科技充滿好奇的眼神,這一切辛苦都值得。

「一生做好一件小事就好了。」湯家祿表示,這50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立「古科技博物館」及生產古科技的基地,將農業生產工藝、紡織、風力、冶金、土陶、古代交通工具、古兵器都復原出來,「希望利用古科技啟發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先輩們的勤奮及智慧,這些是需要我們來傳承與發揚的」。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