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四種教化 | 人間福報

四種教化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有一次,佛陀到一個地方教化,當地有個惡人責怪佛陀是個不事生產的人,每天只是到處行腳、雲遊。佛陀告訴他:「我也有工作,我也跟農夫一樣,自耕而食。」佛陀所謂的「耕種」,就是對眾生的教化,其中有「四種教化」如下:
第一、以信心為種子:《華嚴經》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人在世間上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堅決的信心,才有傲人的成就;有信心,才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有信心,才有承受挑戰的力量;有信心,才能接受更多學習的機會。佛陀教化眾生,到處散播信仰的種子,讓信仰種植在眾生心裏,一旦因緣成熟,就可以開花結果,增加力量,成為面對困難時的依託。
第二、以修行為時雨:佛陀教化眾生,希望大家修習慈悲心,修習忍辱行。乃至持戒、佈施、念佛、參禪等,讓眾生因為修行而身心安樂、遠離煩惱,透過修行改造人心、淨化社會。甚至佛陀也是以修行來修正自己,進而感化整個社會;以修行的功德,成就他人;以修行的悲智,救度眾生;以修行為及時雨,潤澤一切眾生。
第三、以智慧為陽光:佛陀運用智慧,以契理契機的權巧方便,散播他所覺悟的緣起、因果、業力、空慧等真理,來引導眾生出離癡闇無明、消弭刀兵劫火。例如他以所證悟的空慧,打破堅貪的黑暗、消滅瞋恨的陰霾;以智慧的心燈,點亮出離生死之路、照見福慧之光,讓眾生遠離憂愁貧困,趣向菩提大道,就如陽光一樣,照破世間的幽暗瘴氣,邁向光明溫暖之途。
第四、以慚愧為大地:《佛遺教經》說:「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慚愧是昇華道德、去惡向善的根本,慚愧就像大地一樣,能讓萬物生長、成熟。佛陀讓世間上的人,時常慚愧自己的不足,慚愧自己對父母的孝養不夠、對子女的教導不力、對親朋的愛護不足、對社會的付出不競。有了慚愧心,才能遠離自大自滿的固蔽;有了慚愧心,才有悔過向上的意願;有了慚愧心,才能資養自他及世間的和諧。
佛陀不但是一位善耕心田的農夫,更是一位以眾生為田,期望眾生皆獲菩提道果的農業專家。佛教一直積極的從事眾生心田的深耕工作,對於社會人心的淨化,大有助益。佛陀的「四種教化」是:
第一、以信心為種子, 
第二、以修行為時雨,
第三、以智慧為陽光,
第四、以慚愧為大地。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