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36年佛光緣 | 人間福報

36年佛光緣

THE MERIT TIMES
文/董光潔(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督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星雲大師早年經常在佛光山台北普門寺開大座講經,莊嚴殊勝之法筵,至今仍為許多信眾所津津樂道。圖為1984年4月,星雲大師開大座宣講為期十天的《六祖壇經》。圖/資料照片
文/董光潔(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協會督導)

默默沉思,緬懷啟蒙恩師星雲大和尚,真的很感恩能成為您的弟子。

回顧三十六年前的某個星期六,下班後回到家忙完晚餐,就匆忙出門,前往位在民權東路的佛光山普門寺。

當天雨下得非常大,搭新店中央新村的公路局(早期沒有公車),車至公館站轉車,看到505公車可到普門寺,正好滂沱大雨中來了505,我即時奔上去,請司機先生指點我:「快到佛光山普門寺附近的站牌時,請告訴我,感謝您!」當車輛行駛快到五常街口的轉彎處,剛好是紅燈停下,司機先生即刻開門,提醒我:「快下車!這邊比較近。」在慌忙中下車,我連聲說謝謝!當時心中很感激司機先生的熱心。

佛光山普門寺 初次共修結緣

進入大殿,師姐看出我是初學者,教導我拜佛,還遞給我黃色的課誦本,說:「在普門寺共修專用,要帶回家,必須向佛菩薩頂禮!是暫時借回家學習,自己有了後就要歸還。」我點頭微笑直說好,第二次去,就即時奉還。

平日上班,我只能參加周六念佛共修,最開心的是,可親眼見到大師的慈悲親和力、莊嚴高大威德力,大師領眾拈香,唱誦〈爐香讚〉,讓我內心很歡喜。

第一次參加光明燈法會,持誦〈大悲咒〉,好多字都不認識呢!就請錄音帶回家,邊聽邊學習及認字。有時會去普門寺參加《金剛經》法會、念佛共修會,過程中疑問「南無」是什麼意思?於是請教一位較資深的師姐,她說,就跟著學習吧!我也不知道。

在普門寺流通處,我先請到大師著作精裝本《釋迦牟尼佛傳》回家細讀。我一直想要的答案,終於在這本書中得到解惑,同時我將此訊息分享給那位師姐。

大師法語 獲深法樂

1985年5月15日因緣具足,皈依星雲大師,賜法名禪雲。

早期喜愛看大師的著作,請了很多書回家閱讀,如《玉琳國師》、《無聲息的歌唱》、《星雲禪話》、《星雲大師講演集》、《八大人覺經十講》、《圓滿人生》、《佛光菜根譚》、《迷悟之間》、《佛光祈願文》、《六祖壇經講話》、《百年佛緣》及《佛法真義》等。

數十年前,大師您在普門寺大開法筵,講《金剛經》,連續十天我都未缺席。大師您慈悲開示說:「布施要無相布施,要三輪體空,眾生是平等的。」您講經說法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大眾都聽得懂。大師您說:「眾生能於經中起信心及結緣者,都是累世的善緣,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當下大師您還慈悲幽默說:「你們今天聽經,回家太晚了,就搭一次計程車吧!也許計程車先生正期盼著有人搭他的車,因家裡正急著那一點錢,拿回家買米煮飯呢!錢要捨得用,要用對地方,給人歡喜、給人希望,就是慈悲。」

大師您也說:「夫妻相處只要說一回合,太太說吃飯啦!不要再說二回合,要不然對方忙著,妳又再次吶喊,他會激動大聲回答!此時雙方會爭吵起,就不好啦!」現場掌聲不斷開懷大笑。

我得到正能量的法樂,心中還記得大師您慈悲開示說:「你我相識即有緣,面帶笑容結人緣;布施歡喜種善緣,你對我錯相惜緣;損我逆我消孽緣,生老病死了塵緣;果報好壞皆因緣,慈悲喜捨修佛緣。」能得到您的教導,我的慈悲心也慢慢地增長,得到善緣。

入佛光會 學習義工服務

2004年3月,我加入國際佛光會,成為終身佛光人。2004年6月1日,正式由國防部中科院退休,先陪同修返鄉到武漢探親。

2005年4月,師姐介紹我到佛光山台北道場學習各項義工,首次是知賓服務。

在台北道場,我把握當下,學習各類義工服務。剛開始與人接觸很靦腆,不善說,從做中學,學中做,改變我最大的,是承擔分會祕書,進而擔任副會長、會長、督導等職務,遇逆境時學習轉念,我發願服務大眾,與人為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我的因緣具足,參加了佛光山九十四年度,第五十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我虔誠恭敬、一心合掌,懇切頂禮納受大師您傳的戒法,參加出家修道生活,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為。一期一會的法緣,我獲得滿滿的法寶。

戒會期間,每堂課程我都專注聆聽、寫筆記,每日心得回饋還被貼在公布欄。如今回想起來,不聽話的淚水湧出,內心還是充滿感動和歡喜。七永日圓滿,內心得法喜,帶著不捨的心下山,我發願還要再回來法身慧命之家修持,因為您慈悲開示說:「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也是修行的根本,要永記在心!」次年再度回山,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每日心得還是被貼在公布欄呢!

大師,您在國父紀念館講經,我多次前往聆聽,現場也向您請法,而且還承擔義工知賓服務。記得有一次圓滿出場時,熱心的師姐拉著我跟她走,她說,大師會從這道門出來托鉢,快去供養種福田。我跟著擠進人群中,將手伸長,踮著腳尖,歡喜雀躍地將供養金放入您的鉢中,內心真激動。

2009年11月22日,發心在佛光山受持在家菩薩戒法,發願盡形壽遵守戒律,依教奉行。

感念大師慈悲的教導──以戒為師。感恩師父啟蒙,教導我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三學,讓我明白須熄滅貪、瞋、痴三毒,沐浴在佛法大海中,增長我這一期的法身慧命。

啟悟人生 終身受用

大師!您創建佛光山,創辦國際佛光會;您的一生,推動、實踐人間佛教,「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給了我們多元的平台,還叮嚀我們先把家照顧好,才能出來當義工,讓我們在家信眾,也有得度的機會。

大師您常說:「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舉凡三皈五戒、四攝六度、四無量心,這些都是人生所需要懂的道理,更要解行並重,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您慈悲開示解說義工的深意:「『義工』比『志工』來得正統有意義;『義』是好的、善的,是純淨的。哪裡需要人服務,佛光人就發心到那裡去服務!」您教導我們做個「不請之友」的佛光人,要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實踐力、地藏菩薩的大願力;菩薩是義工之師,並說我們義工要學習四大菩薩的精神,要以菩薩為導師,因為當義工也是行菩薩道。

大師您教導我們:人我互動就好像跳探戈,你進我退,我進你退,要互相尊重、包容,集思廣益,集體創作;佛法要生活化,生活也要佛法化。您推動人間佛教三好、四給、五和、八正道的生活,我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為他人著想;您的老二哲學,我永不忘記!

台北道場成立了助念團,我即時加入助念的團隊,助念是結人緣,是給往生者祝福祈願,自利利他。

我在人間大學上佛學課程受益良多,增長般若智慧。您鼓勵我們要多讀書,我參加人間佛教讀書會,接受培訓,我也得到讀書會帶領人認證,在修行的道路上精進不懈!

大師,您圓寂了!我對您的思念無窮無盡,您給了我這麼多人生的啟發,我所獲得的法寶也述說不盡。

大師您未曾離開我們,您的法身盡虛空遍法界。

大師,您大慈大悲大願力,以「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四句偈勉勵佛子,我要牢記入心,不能忘記。大師您不捨眾生,慈悲說:「來世還要當和尚!」其實,您就是佛!乘願再來當和尚,也啟迪我發願,還是要當您的弟子!

我發願生生世世都要做佛弟子!

祈願大師,您早日乘願再來!

三寶弟子 董禪雲頂禮跪拜

2023年4月29日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