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17】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43 人生的選擇之道 5-2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17】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43 人生的選擇之道 5-2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4觀看次
星雲大師早期為興辦教育,於高雄創建壽山寺。 圖/佛光山提供
圖/法新社
文/星雲大師

為佛光山第十六期勝鬘書院學生開示 時間:2007年6月17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法堂

今天我們不談佛法、學問,就談人生的實際問題──選擇。

人生要如何選擇?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我們在三重埔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有好多位小姐發心服務,慈惠法師也是其中一人。他在那裡服務時,已經在佛教裡奉獻十年,快三十歲了。他的弟弟奉父母之命來找他,弟弟說:「爸爸、媽媽要我請你回去,你年齡不小,是該嫁人了。」

當時他就問我:「師父,你的意思呢?」我說:「我沒有意見,就依你的意思。」這是個人的選擇,不好由別人決定。但是他一聽,眼淚就掉下來了。他說:「難道佛教不要我嗎?」我說:「不是佛教不要你,只是我還看不到佛教未來的希望,你很有才華,在佛教裡會沒有前途啊!」

慈惠法師:那時候在三重埔佛教文化服務處服務的,還有幾位年齡相仿的青年,其中一位就是現在的慈莊法師,他是我宜蘭蘭陽女中的學長。大家一起在那裡發心,覺得工作起來很有意義。反倒是突然間家裡來提這件事,師父沒有留我,心裡覺得滿難過的。

師父說那時候佛教沒有什麼前途,但是我們追隨師父,並沒有這種感覺,覺得佛教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在那裡,我們不但出版佛教書籍,而且還編輯十天發行一次的《覺世旬刊》。每當有人訂購,我們就趕緊包裝、寄送。每天在校對、發行、印書、寄書中度過,日子過得很充實。

興辦教育 為佛教培養人才

佛教文化服務處成立之初,大家忙著編雜誌,但是往往書寄出去了,便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因為過去台灣佛教,不但少有年輕人,也沒有人愛看書。雖然如此,我總覺得不能因此放棄弘法責任。

後來我逐漸領會到,不興辦教育,佛教就無法壯大。可是辦教育與辦文化不同,辦文化,一張桌子就能辦,而辦教育,要有空間才能讓大家上課、吃飯、睡覺。因此,在因緣際會下,我決定創建高雄壽山寺。

壽山寺高五層樓,信徒上下樓不方便,所以我就把最上層用來辦佛學院。第一屆學生共有二十幾位。時光飛逝,一年過去,又有學生要入學了,但是教室只有一間,怎麼辦?於是我就和信徒商量,希望能運用骨灰堂旁邊的空間,做為二年級學生的教室。只要學生不怕,在那裡上課,既不會妨礙骨灰,又有這麼多人陪伴他們,也沒有什麼不好。就這樣又辦了第二屆。這兩班的導師就是慈惠法師,當時他還是個在家眾。

由於人多,大家對骨灰也不怎麼害怕。我還記得,供在這裡的骨灰當中,有一位是不小心被汽車壓死的「金馬號」小姐,名叫阿秋。

壽山寺人最多的時候也有七、八十人,盥洗很不方便,於是我們就用布將浴室隔成好幾間。雖然克難,但沒有人嫌不好,因為大家來的目的都是為了求學、讀書,也就不計較了。再說,其他地方也有佛學院,他們也可以選擇別家啊!但是人各有志,他們就是選擇留在這裡。佛學院從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創立至今,已經有四十幾年。

增廣見聞 凡事發心皆有成

勝鬘書院如同一所旅行學校,學生們在世界各地學習,每一個人都很歡喜。這讓我想到,中國的教育需要改進,老師天天在教室裡做填鴨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限。

我小時候沒有讀過書,也沒有機會上學,甚至沒看過學校,因為我的家鄉沒有學校。只聽說鎮上有一所學校,但也不敢去探看,深怕被學校裡的老師抓走;那時候家人嚇我,說學校裡的老師會抓人,所以我一直不敢去。

所幸後來我出家了,寺廟重視讀書,也設有圖書館。雖然佛學院的生活,天天都要做工、打柴、挑水,但總有一點讀書的時間,有幾個同學的程度好,正好可以向他們請教。日子久了,我的見聞也就增加了。

往後我體會到,讀書不是靠老師,要靠自己;也不一定靠學校,整個社會就是學校,甚至生活就是教育,行住坐臥、衣食住行都在教我們怎麼做人。最重要的是凡事要「發心」,心一發,任何事都能做得好。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