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17】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41 出家人的切身問題 4-1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17】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41 出家人的切身問題 4-1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佛光山藏經樓是結集並發揚人間佛教的重要基地,其建設經費皆來自僧眾及大師的一筆字義賣所得,點滴累積而成。其內設有「星雲大師石刻一筆字」、「一筆字常設展區」等,以及培養佛教青年學術研究人才的「人間佛教研究院」。圖/道璞
提問一:出家人如何處理感情問題? 常有人問:「人從哪裡來?」人從情愛而來,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生淨土」,有情眾生因情愛而活,要我們割捨與生俱來、生死相繫的情愛,例如:割愛辭親,捨俗入道,這是很困難的事。不過,佛教並非絕對的捨欲、棄欲、離欲,而是以智化情,將個人的情愛,昇華為慈悲的大愛,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佛光山南天寺三壇大戒得戒和尚開示 時間:2004年11月17日 地點:澳洲雪梨南天寺



提問一:出家人如何處理感情問題?



常有人問:「人從哪裡來?」人從情愛而來,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生淨土」,有情眾生因情愛而活,要我們割捨與生俱來、生死相繫的情愛,例如:割愛辭親,捨俗入道,這是很困難的事。不過,佛教並非絕對的捨欲、棄欲、離欲,而是以智化情,將個人的情愛,昇華為慈悲的大愛,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自古有言:「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在情愛的欲海裡,我們的生命無法保存,所以《普門品》云:「若人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雖然已經出家了,但要每個人無愛、無情、無欲是違反人性的。「欲」並非都不可以有,只是有分善法欲和染汙欲。人我的私欲是染汙的,如:財、色、名、食、睡等,要用般若智慧來化導去除。善法欲,如:我要讀書、求上進、要慈悲、孝順父母、弘法度生等,這種欲望則多多益善。

昇華情感 心不執著

出家之後,最重要的是如何培養昇華的情感。例如:我以前的興趣是愛花、愛鳥、愛穿、愛吃……如今可以提升為愛常住、愛眾生、愛世界、愛和平、愛道德、愛智慧……出家人可以愛一切眾生、愛父母兄弟姊妹,只是不能愛得執著、愛得自私、愛出無明來。

一般我們所說的「愛」,多半指清淨的愛、光明的愛,然而人一旦在愛欲中沉淪,往往會認為自己所愛的都是好的,不愛的就是不好的。所以,喜愛的,不一定好;不愛的,也不一定不好,在愛與不愛之間,存有著理智、公私、人我的差別。

雖說已經出家,但對家庭的愛執,還是捨不了,對眷屬的親情,仍是放不下,這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成為執著就不對了。成道須降魔離欲,「魔」不一定是鬼怪,或長得青面獠牙,一副可怕的模樣。有時候情愛的、可愛的、貪愛的,都是障道因緣,所以不能太執著,必須以大愛去小愛,以公愛去私愛,才能遠離魔的干擾。今後大家能不能成道,感情問題影響很大,能處理得好,就可以安心辦道。



提問二:出家後遇到逆境,該如何處理?



佛法裡有句話:「逆增上緣。」違逆是我們的增上緣,就如有氣的皮球愈打愈高。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五濁惡世,怎麼可能沒有冤枉委屈?自己的牙齒都會咬到舌頭,更遑論別人不會來欺負我們。不過,世間上並沒有人能真正打倒對方,除非是自己不爭氣倒下去,別人愈是打我,我就愈加堅強,所以哪怕這個世界是五濁的汙泥,我也要做一朵清淨的蓮花。

我不能保證出家以後就一帆風順、身處極樂,相反地,可能出家之後,苦難才剛開始。不過,大佛法語提到:「逆境來時順境因。」當逆境受完,苦盡甘來,就會有順境來臨。先逆後順很好,假如順境在前,逆境在後,就比較不好了。當逆境出現時,自己要有堅強的力量,能夠認識因緣,懂得處理、化解,消除逆境,這就是忍,就是智慧。

多交善友 廣結善緣

假如逆境來臨,沒有辦法忍耐,就需要有道友、善知識的開導。出家人缺乏道友是很危險的,需要有佛法的伴侶,但只有一個好朋友也不行,因別人一定看不下去,甚至有事找人幫忙,對方會說「去找你的朋友」,而不肯伸手幫忙。

以我一生的經驗,生死與共的好朋友,至少要有三、四個,能夠談得來,可以論道的朋友,則多多益善,最少也要有十個、八個。像這樣的朋友,從哪裡來?靠自己去結交,平時就要與人結緣。

除了朋友之外,還要有幾個自己的偶像、長老、善知識,我崇拜他,願意聽他的話,碰到困難的時候找他幫忙,讓他一言替我定奪。

何謂善知識?《成佛之道》裡提到,多聞、樂說、教誨、有道學的人就是善知識。例如:心定和尚、慈惠法師、慈容法師、慈怡法師、依恆法師、堅寬法師、依來法師、滿謙法師等,壇上二十位尊證都是善知識。一個人應該至少有兩、三位恭敬崇拜的善知識。既是善知識,如果住在一起,不可以一個月不聽他的教誨。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