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跨國界的全球倡議 2024世界地球日籲打造「零塑膠未來」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創紀錄高溫、森林野火頻傳、洪水肆虐、嚴重乾旱,這些事件均反映氣候危機已籠罩全球;令人擔憂的是,拯救地球的氣候政策進展有如牛步,這也讓許多人已產生「氣候焦慮」甚至「氣候絕望」的感覺。在這個背景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的意義更顯重大。 世界地球日的核心議題,涵蓋減塑、植樹、拒絕快時尚、教育、排毒(體內環保)、永續、生物多樣性;環保人士指出,世界地球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創造共同焦點,凝聚共識轉化為集體行動,並提醒人們,「人類需要美好的環境,它也需要人類的保護」。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多一塑不如少一塑」。圖/截自Earth Day官網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有核心主題,近年來分別是2021年的「修復地球」、2022年與2023年「投資我們的星球」,2024年的主題則為「多一塑不如少一塑」(Planet vs. Plastics),呼籲全球團合作終結塑膠汙染對地球與所有生物的危害。今年的活動倡議是2040年全球塑膠產量減少60%,為下一代打造「零塑膠未來」。 世界地球日首次舉辦是1970年,起因是1969年1 月一場在加州外海發生的油井爆炸意外,導致油汙外洩。這起漏油事件發生後,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美國威斯康辛州參議員尼爾森(Gaylord Nelson)開始號召校園演講,並致力宣導空汙、水汙染議題。1970年4月22日,尼爾森籌組一場全國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工廠廢物處理和空氣品質法規等重要環境議題的認識。當年的活動,被譽為環保主義概念的先驅,也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環保運動,並促進多項環境保護法案通過。 首屆世界地球日活動在1970年舉行,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環保運動。圖/資料照片 隨著保育意識提升,愈來愈多國家和地區加入慶祝地球日的行動,讓這項活動成為全球性的倡議活動,每年此時,世界來自各地的民眾和環保組織都以各種方式,為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力。聯合國大會更在2009年通過決議,宣布4月22日是「國際地球母親日」(International Mother Earth Day),呼籲各國採取明確行動,轉向對人類和地球都有利的更永續的經濟,遏止氣候變遷、對大自然的人為改變以及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包括砍伐森林、土地利用、集約化農業、畜牧業生產、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各國舉辦活動慶祝世界地球日。圖/美聯社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指出,世界地球日已發展至全球193個國家、逾10億人參與的全球環保運動,目標是透過日常的節能減碳和各種地球日活動,致力改善地球環境。 世界地球日網站指出,氣候變遷是人類未來和維持世界宜居的維生系統面臨的最大挑戰。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的人士則表示,「地球日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個讓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機會,提高人們對當地乃至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挑戰的認識,並慶祝那些為我們社區做出貢獻的人所取得的成就」。 環保組織強調,守護地球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關注環保議題,珍惜食物減少浪費、自備環保餐具、選擇環境友善產品、落實垃圾分類等。 此外,因應2024年的主旨,在塑膠危機加劇之際,所有人都該體認緩解這個危機的必要性;「綠色和平」指出,塑膠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塑膠提供了便利性,卻嚴重危害環境,並影響生物與人類健康。解除塑膠汙染危機,無人能置身事外,民眾、企業、政府須思考如何改變生活習慣,從源頭減量,才是永續之道。 化解塑膠汙染危機,所有人責無旁貸。圖/法新社

MORE

雲林夜市慈愛會體現90度慈悲 助5000艱苦人圓滿身後事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經之路,對在世親人來說,為往生者圓滿身後事,是對已逝至親傳達愛與不捨的儀式,但對貧困家庭而言,卻往往連喪葬費都湊不出來。因不忍見弱勢民眾無法安心下葬,於二○一○年成立的「雲林縣夜市慈愛會」,十三年來默默幫助五千多名往者有尊嚴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迄今捐出善款已逾兩億七千萬元,而發起者正是慈愛會理事長陳鴻榮、及一群在夜市揮汗打拼的攤販。 「起初只要看到報紙報導哪戶人家籌不出喪葬費,我就跑去包奠儀幫忙送終。」談起善行緣起,現年五十九歲、在夜市擺設夾娃娃機的陳鴻榮說,一開始是自己去慰問喪家,後來被夜市同行知道後,就熱心表示也要參加,漸漸從一個人變成一群人,匯集的愛心資源也如同心圓般擴大。 秉持「相揪做好事」信念,投身公益的民眾愈來愈多,陳鴻榮與在夜市賣火鍋、鐵板燒的潘茂榮、林治平、謝嘉郎、蔡文堂、陳金塗、楊富程等創始成員,決定進一步成立雲林夜市慈愛會,集結十方愛心助更多貧戶圓滿送終,迄今已有六千多人加入。 會員來自各行各業與海內外,當中有每個月努力省下買菜錢的家庭主婦,也有平凡上班族,還有來自香港、荷蘭、美國的台灣華僑,因在網路看到慈愛會故事覺得很感動、主動捐款。陳鴻榮說,這些會員就跟你我一樣,都是賺辛苦錢的市井小民,每筆善款都是靠大家三百塊、五百塊積累起來、聚沙成塔。正因得來不易,因此他堅持無論是捐一元還是十元都要開立收據,讓款項清楚透明。像疫情三年期間、不只夜市生意不好、許多人更得勒緊褲帶過生活,導致捐款入不敷出,但對慈愛會來說,即使負債也要助人,因為行善不容等待! 陳鴻榮總是行九十度鞠躬禮,雙手奉上善款給家屬,給予受助者尊重。圖/陳鴻榮提供 最令人動容的是,每當陳鴻榮與會員利用白天前往受助家庭時,總是行九十度鞠躬禮,雙手奉上善款給家屬。陳鴻榮語重心長表示,行善應將心比心,他希望透過彎腰鞠躬體現「九十度的慈悲」、給予受助者尊重,讓他們內心不會有被施捨的感受。 也因這樣的同理心,陳鴻榮說自己獲得的感動遠比付出的還多,甚至還有往生者入夢道謝。他表示,有一年幫助一位年僅三十七歲就因鼻咽癌過世的男性入葬,夜裡他夢見對方穿著西裝前來答謝,詢問家屬後得知,那套西裝正是往者入殮火化時穿的壽衣。 陳鴻榮說「雲林縣夜市慈愛會」十三年來幫助五千多名往者有尊嚴走完生命最後一程,迄今捐出善款已逾兩億七千萬元。圖/陳鴻榮提供 不僅如此,「雲林縣夜市慈愛會」還幫助許多仍在念書的年輕學生完成父母身後事,像是有位來自單親家庭、與奶奶相依為命的高中女生,家庭收入全靠父親一人工作支應,沒想到父親肝病住院,病逝後連喪葬費都無力支付。陳鴻榮知道後,立刻送上善款,允諾未來將協助讀大學的費用,讓高中女生感動落淚,直說長大後也要助人、回饋社會。 「每筆善款都代表一個家庭的辛酸故事。」回首一路走來的行善路,陳鴻榮說,慈愛會幫助過最年輕的往生者,是剛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八個月大早產兒,年紀最長的則是上周過世  的百歲人瑞阿嬤,因臥床二十幾年,兒子為照顧母親散盡家財、經濟陷入困窘。 除助貧戶辦理後事、捐勵學金助學外,「雲林縣夜市慈愛會」更結合立委之力,推動修法、催生讓低收入戶受惠的「艱苦人條款」,使弱勢民眾往生後可免費使用公家殯葬設施塔位與火化。但對陳鴻榮來說,這樣還不夠,他表示,目前正努力推動,希望將族群擴大至全台「中低收入戶」,幫助更多艱苦人家庭沒有遺憾地為親人送終、心無罣礙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善款得來不易,慈愛會堅持無論是捐一元還是一百元都要開立收據,讓款項清楚透明。圖/陳鴻榮提供  

MORE

永續演唱會 觀眾跳動發電

【本報綜合報導】全球減碳趨勢興起,各產業響應環境永續的浪潮,為了減少碳排放量,大型音樂活動有愈來愈多藝人及音樂節倡導主辦低碳的「永續演唱會」。以高雄國家體育場(世運主場館)為例,近年吸引不少國內外知名歌手、團體舉辦演唱會,高市府官員表示,「永續演唱會」是主流趨勢,而可容納逾萬人的高雄國家體育場兼具環保永續,是受青睞關鍵。 科學雜誌《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指出,英國現場演唱會一年大約產生44萬噸溫室氣體,因此英國獨立音樂協會(AIM)與英國唱片廠牌協會(BPI)發起《音樂產業氣候公約》,聯合產業與藝人一同重視淨零永續,鼓勵為氣候議題發聲。 環保LED手環 取代螢光棒 英國搖滾天團Coldplay堪稱箇中代表。Coldplay主唱克馬丁(Chirs Martin)在2019年宣布,找到更環保的演出方式前,暫停巡迴演唱會,引發樂壇震撼。直到2022年3月,後來Coldplay才重新展開星際漫遊(Music of the Spheres)演唱會。 此次巡迴的排碳量,估計比2016~2017年減少50%,例如在哥斯大黎加的演出,99%電力都使用再生能源;舞台則用可重複的材料,像是竹子、回收鋼打造;值得一提的是,活動單位在表演場館安裝「動力地板」、「發電腳踏車」,觀眾行走或跳躍,嗨起來就能創造電力。 Coldplay還會在觀眾入場時發放由植物性、可堆肥原料製成的LED手環,取代粉絲自備的螢光棒,待演唱會結束後回收,並於下一場重複使用。 印度也興起「永續音樂節」,以一年一度的地球的迴聲(Echoes of Earth)為例,主辦單位確保舞台使用可回收材料,並打造印度許多瀕臨滅絕的花卉、動物等裝置藝術,向粉絲呼籲環保。 台灣音樂圈也沒缺席全球減碳的風潮。2019年7月在台北舉辦的零廢棄音樂節「曙光祭」,就取得ISO永續性活動管理標準驗證,成為全台第一場經認證的永續音樂節;台灣另一場名為「太空港音樂藝術嘉年華」的音樂節,在2022年10月推出「環保行銷」,祭出「售出一張票就會種一棵樹」的承諾,活動結束後種下3萬多棵樹,相當於6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樹量。 高雄綠色場館 如同發電機 此外,近年BLACKPINK、Coldplay、Ed Sheeran接力選高雄開唱,就是因為高雄國家體育場早在規畫、興建時,就已掌握未來國際趨勢超前布局,不僅場館人數是目前全台唯一達標可容納5萬人,更以環保、永續、綠能為宗旨打造,成為全台唯一榮獲綠建築黃金標章的上萬人場館。 高雄國家體育場本身就像一座發電機,屋頂鋪設有8844片太陽能板,全年自發電量達110萬度電,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660噸,等於在場館運作期間,就能發電自用。場館也設有雨水回收系統,將屋頂與草地收集的雨水匯入雨水儲存槽,容量可儲存1.3萬噸,作為綠化澆灌使用,減少水庫負擔,達到永續目標。

MORE

人工智慧浪潮興起 一文看懂何謂 AI 電腦

【中央社台北訊】近來微軟宣布聯手3大晶片廠、6大電腦業者,共組「Copilot+ PC」生態圈。宏碁、華碩、戴爾,到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紛紛舉行新品發表會或發布新聞稿,宣布AI PC上市的最新進程,AI PC成為最火熱的搜尋關鍵字,尤其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即將到來,將為這波AI PC浪潮炒熱到最高點。 到底什麼是AI PC,為什麼需要AI PC,市場規模有多大?中央社整理專家看法,讓讀者一文看懂AI PC。 什麼是AI PC,與傳統電腦有何不同? AI PC,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執行AI運算的個人電腦。傳統電腦運算以CPU(中央處理器)為核心,CPU核心數少,但每個核心結構複雜,適合用來進行複雜的控制與運算。 但新的生成式AI,就像教導小朋友認識貓或狗,問題並不複雜,但背後牽涉大量資料的運算處理,進行「訓練」(training)與「推論」(inference),這時NPU(神經網絡單元)就比CPU更適合派上用場。因為NPU與CPU特性倒過來,其核心數非常多,但每個核心結構簡單,適合用來進行大量重複性的一般運算,也就是俗稱的平行運算。 目前AI PC的定義眾說紛紜,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黃馨認為,AI PC最關鍵要素就是必須具備NPU,可在本地端執行生成式AI應用程式。 而微軟也提出最新定義,要能支援旗下Copilot AI功能的電腦機種,算力至少要達40 TOPS以上(NPU的單位,1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進行1兆次操作),若離線使用Copilot的機種,算力要45 TOPS以上。另外記憶體容量至少要16GB,儲存容量至少要256GB,電池續航力也有相關要求。 為什麼需要AI PC? 這幾年,由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看好未來各種AI應用發展希望無窮,各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或企業大舉投入布建AI基礎建設,帶動AI伺服器市場超火熱。 惟聯發科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觀察,目前大部分的LLM(大型語言模型)都放在雲端訓練,他認為這波AI浪潮接下來會逐漸從雲端走向邊緣裝置,帶動AIPC、AI手機市場起飛。 陳冠州所持4大理由包括,AI PC在內的邊緣運算比較便宜;其次如果所有運算都放在雲端,網路傳輸量會相當大;而且龐大的雲端算力所消耗的電力,可能會讓整個電網崩潰掉;第4則是安全性和隱私權,最後大家可能還是會希望資料或運算能放在自己身邊,比較放心。 AI PC市場何時起飛? 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認為,2024年是「AI PC元年」。隨著高通、英特爾、超微等晶片大廠下半年將陸續推出對應AI運算功能的電腦處理器,加上微軟的Copilot人工智慧應用平台下放到PC市場,到時候各種應用出籠,將為使用者帶來全新體驗,刺激PC市場開啟全新的成長週期,而且維持數年。 不過胡書賓也提醒,AI PC市場不是馬上爆發,因為AI要普及,必須硬體、軟體和各種應用服務相互配合,接下來會需要一段業者和消費者共同學習激盪的過程,大家才知道要拿AI用在哪裡,設備迭代改善。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比擬,AI不是一個產品,而是科技進展到一個階段後,自然存在環境的重要要素,就像20年前的網際網路,現在大家已經不會去特別強調我的電腦有連網功能,因為這已經像呼吸空氣一樣是自然的存在,他認為把時間拉長看,未來所有電腦都會是AI PC。 AI PC市場規模有多大? 資策會MIC預估,大量AI PC新品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進入市場,估計2024年AI PC之於全球PC市場的滲透率約15.7%,2025年倍增到33%,2026年提升到48.4%,到2027年成長到65.9%,等於屆時每3台新電腦,就有2台是AI PC。 剛宣布籌組「Copilot+ PC」生態圈的微軟,準備下放更多Copilot AI應用服務到PC端,微軟已經喊出,目標未來1年要賣出5000萬台AI PC。 同時,英特爾也預告,將於2024年第3季推出代號Lunar Lake的最新處理器,AI效能可達上一代處理器的3倍以上,超過40 TOPS,目標今年全年要出貨超過4000萬顆AI PC處理器。

MORE

中斷營運15年 阿里山林鐵小火車「7月1日」全線通車

【本報嘉義訊】聞名國際的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鐵路小火車,先後遭2009年莫拉克、2015年杜鵑颱風重創,經中央投入經費、阿里山林鐵文資處修復,中斷營運15年的阿里山車站,日前終於迎來山下小火車,啟動全線通車前的試車運轉程序,列車從北門站行經新建42號隧道,抵達阿里山車站,測試結果正常,行駛時間4小時,預計7月1日全線通車。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說,阿里山林鐵4月29日起開始進行路線試運轉測試,阿里山號柴油機關車聯結4個車廂,上午8點30分從北門車站出發前往阿里山車站,停靠沿線各車站,行駛時間約4小時,目前測試結果正常。 參與列車試運轉人員,包括司機員、列車長、車輛檢修及路線養護等相關員工約10人。預定5月底前,完成12日的試運轉作業,報請交通部檢查,以7月1日全線通車為目標。 中斷15年的阿里山林鐵小火車全線通車前首次試車結果正常。圖/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提供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將消息貼臉書,八八風災後中斷營運15年阿里山站終於迎接來自山下的火車,通車最後一哩路「42號隧道」,去年12月完工後,趕工接續進行軌道鋪設,今年3月底完成,路線檢查後,4月29日由車次編號231次的阿里山號列車,自北門站開出,並順利抵達阿里山站。 「搭火車去阿里山」,曾是充滿回憶卻難以達成的理想,成功試車,代表許多人的期盼不再是遙不可及。林鐵人將把握時間,預計在6月前完成所有測試任務,並且以7月1日全線通車為目標,載著盼望已久的林鐵迷們,從嘉義前往阿里山。 網友紛紛祝福加油,有鐵道迷網友說,「電氣化,油電混合動力車,氫氣燃料車,全新設計車箱,名車站更新升級,排除公務機關官僚氣息,或許可以為百年林鐵帶來完全不同感受,帶動林鐵沿線經濟,大阿里山觀光旅遊農業發展脫胎換骨。」 圖/ 阿里山林鐵文資處提供

MORE

浪貓獲頒榮譽博士 學校說牠「出席率高」於學生

【本報綜合報導】勵志浪浪成為大學榮譽博士!位在美國的佛蒙特州立大學(Vermont State University),日前出現一名相當特別的畢業生,一隻名叫麥克斯(Max)的虎斑貓連續4年都到學校「聽課」,出席率之高甚至贏過不少同學,獲頒榮譽博士學位讓許多畢業生眼睛為之一亮。 佛蒙特州立大學近日於臉書發文,宣布卡斯爾頓校區(Castleton Campus)將有一位特別的榮譽學位受贈者,其身分並不是一般的大學生,而是一隻連續多年到校的虎斑貓麥克斯,頒發具有諧音梗趣味的「doctor of litter-ature」(註:litter有貓砂之意)榮譽博士學位。 事實上麥克斯一開始是一隻流浪貓,後來被住在校園正對面的飼主艾許莉(Ashley Dow)收養。不過即使有了溫暖的家,麥克斯仍舊喜歡天天跑到校園裡聽課,甚至還會出現在研究生及院長辦公室,相當受學生歡迎,早已成為校園風雲貓物。 為了獎勵麥克斯幾乎風雨無阻到學校上課,佛蒙特州立大學特地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並列出麥克斯的,「貓生4大智慧」。1.學會找到陽光照射的溫暖之處,然後躺下來小睡;2.雖然有九條命很棒,但學會珍惜當下;3.發出呼嚕聲讓身邊的人更快樂;4.柔軟會比利爪獲得更多喜愛。 佛蒙特州立大於畢業典禮唱名麥克斯,學生們都相當興奮然而麥克斯並沒有出席,最後由飼主艾許莉代為領取榮譽學位證書。對麥克斯來說,能繼續在校園裡享受貓生或許才是更重要的事。 圖/fb Vermont State University

MORE

不沖水也能清潔電風扇 家事達人教妙招

【本報台北訊】夏天到,不少民眾已經開始使用電風扇,但用久會積灰塵,有人習慣以水沖洗。家事達人佐藤SATO分享清潔方法,以溼敷電風扇的方式,使髒汙自動脫落。 佐藤SATO於YouTube分享,很多人會拿水沖洗電風扇,但是這樣做容易導致生銹,嚴重甚至漏電。 因此,他教大家清潔電風扇步驟,須事前準備牙刷、水槍、洗碗精及廚房紙巾。 圖/envato 首先,先使用15克的洗碗精搭配500cc的溫熱水,要注意「關鍵比例」,接著將兩者搖一搖,深層潔淨除塵水即完成。 第二步,在地上鋪上廚房紙巾,紙巾間要相互交疊,紙巾鋪疊面積須較網罩大,再將前後網罩分別放在左右兩側。 第三步,將網罩噴上滿滿的除塵水,並讓網罩的表層和底層完全被紙巾包覆,達到溼敷效果。 第四步,電風扇的每一片葉扇都要單獨包覆,記得邊包邊噴除塵水,靜候15分鐘後,將它們擦拭乾淨,就大功告成。 佐藤SATO表示,水槍在噴的時候有力道,網罩表層的灰塵就會被噴下來,這個方法不一定適用每個人,仍須依電風扇狀況調整。

MORE

迎接世界地球日 15項有趣行動助環保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這項跨國界的情祝活動旨在提升環境保育意識,保護自然環境;這項活動已成為全球最盛大的公民活動之一,除了各界舉辦不同活動,以下幾項建議不僅有趣,也能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 1. 種棵樹 這是世界地球日的經典活動。樹木不僅能降溫,還可淨化空氣,釋放更多氧氣。 圖/美聯社   2. 騎自行車 減少路上的汽車,就能減少空汙和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排放。騎自行車和散步可減少碳足跡,另外則是共乘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與朋友或家人以遊戲方式,進行交通碳排放量的競賽,看看誰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與交通相關的碳排放。 圖/法新社   3.勇敢發聲 主動接觸並了解一些優秀的青年氣候活動家組織,參與他們的行動。世界地球日有助了解如何投入志願服務,也可以發起或簽署請願書,要求做出改變。 4. 節約用水 全面檢討用水習慣,例如安裝節水淋浴噴頭、刷牙時關掉水、檢查廁所是否漏水、謹慎使用洗碗機,選擇種植抗旱樹木和不需要經常澆水的植物。節約用水是長期任務,需制定真正有效的計畫。 5. 重複使用袋子 據估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使用365個塑膠袋,光是生產塑膠袋就需要約1200萬桶石油。購買美觀、可重複使用的袋子,不僅更時尚,還有助環保。 圖/美聯社   6.使用可重複裝水的水瓶 回收塑膠水瓶,仍會損害環境。購買可重複使用的瓶子,最好帶有過濾器。 7. 採購當地種植的農產品 購買當地生產的水果和蔬菜,可幫助地球。生鮮雜貨商店裡的食物,平均要經過1500英里的運輸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但所有運輸都會造成汙染,增加化石燃料消耗和碳排放。採購當地農產品,可減少運輸距離。 圖/美聯社   8. 審慎購買衣物 購買衣物,也可以很環保。購買二手物品,有利地球環境,因為這可以減少消耗新資源。此外,一些研究顯示,線上購物對環境更有利,因為所消耗的能源減少約30%。 9. 舉辦衣物修補工作坊 什麼對您的錢包和環境影響較小?尋找新方式來對待已擁有的衣物,讓其煥然一新,可以減少對荷包和環境的衝擊。學習基本縫紉技巧,有助減少被送往垃圾掩埋場的紡織廢料。 10. 社區花園 參與社區花園能了解鄰居,建立社區人際關係,且能透過種植水果、蔬菜和草藥,減少對工業化農業的需求,並降低運輸相關的碳排放。 11. 回收海岸線廢棄玻璃 海岸線侵蝕日益嚴重,一些組織已開始把回收的玻璃變成沙子的替代品,以緩解海岸線遭侵蝕的速度並保護生態系統。如果你住在海岸附近,可嘗試加入這項行動。 圖/法新社   12. 改造後院供野生動物棲息 許多野生動物面臨棲息地喪危機,你可以在後院栽種當地植物,為當地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支持生物多樣性,庇護野生動物。 13. 投入環保工藝 有關升級再造工藝品和環保DIY裝飾的創意,在網路上可輕鬆查詢到相關資訊。減少購買新品,用回收材料製成花盆等物件。 14. 捨棄紙本目錄 紙漿和造紙工業是森林砍伐的主因,用於生產目錄的木材,估計占全球木材消耗量的15%,現在,你可以選擇取消訂閱這些目錄。 15. 出門欣賞當地植物和野生動物 對周圍的自然環境了解愈多,愈能欣賞她的美里並體認其重要性,也會萌生保護它的責任感。我們的身邊有許多脆弱、複雜的自然生態系統,你可能每天經過同一棵樹,卻不知道它的種類,或者沒發現住家附近就有動物棲息地。帶上當地的動植物指南,趁著地球日出門走走。

MORE

零浪費餐廳 不需垃圾桶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餐飲業也往綠化、零剩食努力,英國倫敦有家餐廳「SILO」早在2015年就開始實踐零浪費,這家餐廳沒有垃圾桶,從食材的選擇與運送、菜餚的烹調方式,都依循環保理念,就連桌椅、餐具、廚具等,不是用再生材料製成,就是二手物品,2021年還獲得米其林綠星肯定。 SILO創辦人道格斯.麥克馬斯特(Douglas McMaster)表示:「現今食品產業可說是一團混亂,世上半數農作物都遭到浪費。但比浪費食物還要糟的,是我們每天吃下肚的食物──全都是化學合成品!」SILO只選擇天然食材,並用自然方式烹調,沒有添加物或加工食品。 蒐集包裝塑料 化身牆上畫  SILO不僅自製醬料、發酵醋及飲品,甚至自行栽培香菇,當天剩餘食材、咖啡渣等,則會製成堆肥。SILO的理念是:「SILO的初衷,便是來自我們對食品產業革新的實踐及『尊重』──尊重大自然、尊重農夫,尊重食材。我們透過減少食物里程、避免過度加工,保留食材最初的養分和純淨。」 德國柏林也有個餐廳「FREA」致力貫徹零浪費理念,考量到外包給其他廠商,會增加運送的碳排放量,從酸麵包、沙拉、義大利麵、康普茶等,都是在店內發酵、製作;他們與有機農場合作,使用裸包裝運送食材,並設置化肥箱,讓廚餘變成肥料。 創辦人蘇奇(David J. Suchy)表示,「打造餐廳的過程中,難免有塑料包裝,我們將這些塑料蒐集起來,送到可分解的公司,將它們重新利用」,例如牆上的畫,便是15公斤的塑膠改造而成。另外,餐廳的桌椅都是二手,燈具則使用英國品牌「Tŷ Syml」,利用菌絲體(Mycelium)研發的燈罩。 讓剩食變美食 每天換菜單 「Instock」是荷蘭一間販售剩食再製餐點的餐廳,4名創辦人原本在連鎖超市工作,每天目睹許多食品遭棄置,在公司的創意提案中,他們組隊發想出如何把剩食變成美食的計畫,成員梅爾說:「我真的無法忍受這麼多可以吃的東西被扔進垃圾桶。」 2014年,他們運用創意提案拿到的獎金創辦「Instock」,每天都會開著貨車到超市取得要被丟棄的麵包、蔬果,也到傳統市場、甜點店蒐集樣品、邊材,由於「收成」不一,所以菜單每天都不一樣。 Instock強調,他們的材料絕對都處於新鮮的狀態;開店前,他們都會開會討論菜單,一開始得花一小時,現在不僅能很快配出菜色,還能針對特定食材醃漬、加工,延長保存期限。

MORE

強震驚魂 患難見真情

文/蔡爾晄(前駐紐西蘭代表) 新冠疫情三年多來,旅居海外女兒難得利用四月春假全家相聚。 兩個女兒、四個孫子及大女婿貝迪瑞(Dimitris Belbas)陪我們夫婦,一行共九人到太魯閣及花蓮五日遊。四月一日下榻太魯閣晶英酒店。第三天中午離開酒店前,喜愛步行的內人及大女兒夫婦,清晨前往白楊步道步行。 三人就在將步出白楊隧道口,那一剎那,突然天搖地動,發生了強烈地震。(事後知道高達七點二級,三人趕緊躲回隧道。二小時後餘震稍歇,女婿心繫前方二批遊客,三位女士及一家五口,前往尋找他們,並協助走進隧道。) 強震發生後,看手機尚有信號,女婿即刻發了一通簡訊給友人,請其轉告在酒店的我們,告知他們被困在最後一個隧道中,一切平安。簡訊成功發出後二、三分鐘,手機即完全斷訊。 因接連發生餘震,落石頻頻,被困在白楊隧道中的十一人,只能在隧道中等待救援。女婿女兒十分鎮定,安撫所有人的情緒,並告知已送出簡訊,外面知道他們被困,一定會趕來救援。林姓夫婦因推娃娃車,帶有較多的礦泉水、餅乾、零食等。中午時慷慨地拿出欲與大家分享。大家知道他們有三個小孩,均婉拒分用。 林先生夫婦在患難中,仍不吝分享,患難與共見真情,是人性光輝及善良的一面,台灣最可貴的是善良人性,在此地震災難中得到了一次見證。 我們在酒店等待,見三人並未如時間返酒店。即將名字告知酒店服務人員並報案。警方隨即申請搜救隊,因太魯閣道路中斷,搜救隊無法立即前來。中午接到女婿台北友人的電話,轉告他們雖受困於隧道,但一切平安,心中始放下一塊石頭。 下午三點多,餘震漸少,女婿先嘗試跨越兩個崩塌處,尚稱順利。計畫由他們夫婦先脫困後,再找警方回來協助營救。但內人及三位女士認為他們可以跟隨,經過半小時後女婿等六人順利脫困。脫困後,女兒女婿直奔天祥派出所求援,在派出所值班的李副所長文光等四人,連同女婿共同協力救援下,終將一家五口順利救出。 一個強震造成花蓮及太魯閣地區的災情,人類面對大自然顯得十分渺小,真要懂得尊重及謙卑。人要臨危不亂,培養一些自救救人的本能。遇到危難時,才有能力保護自己及救助他人。 宇宙的無常,經歷地震的恐懼,才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活著就有希望,感恩世界所有相遇的美好,互相扶持患難見真情!緊緊相依互相信任,震出不幸但也震出人性溫暖。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是做人的基本。 平安即是福,讓我們共同攜手讓世界更美好!

MORE
/48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