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閱讀

【島嶼拼圖】新竹高中的劍道館

文/黃筱婷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創立於一九二二年四月一日,當時的名字是「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在校舍還沒有完全建設好之前,學生暫時在孔廟附近的新竹第一公學校上課,一九二六年才將學校遷移到十八尖山山腳下的新校舍。在過去還有聯考的時代,這所學校一直是新竹縣市男生高中的第一志願。 十八尖山的高度大約是一百三十公尺,曾經就讀新竹高中的學生,一定有到十八尖山跑步訓練體能的「跑山」經驗:每年十二月,學生全員出動,必須在四十分鐘內跑完五千六百公尺的路程,若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達成任務,就必須重跑一次。我想這獨特的「跑山」,一定是新竹高中學生一再回憶的年少事蹟。 在新竹高中校園內,有一座日治時期保留至現今的建築:劍道館,也被稱為武德殿或者是武道場。現在這裡是新竹市的市定古蹟,在日治時期,是學生習武練劍的地方,當時的新竹中學校校長是大木俊九郎先生,本身擁有極高的劍道技術,學生都很尊敬他,劍道館就是在他擔任校長期間完工的建築。大木校長還經常在劍道館裡親自指導學生練習劍道的方法和技巧,也正因為如此,當時新竹中學校的學生在劍道方面的表現非常出名。 新竹高中劍道館已經有接近一百年的歷史了,是目前全台灣唯一以紅磚堆砌的武道場建築,予人一種穩重與大器之感,它也是台灣目前保留的武道場中,唯一的西洋式建築,有著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走在新竹高中綠樹成蔭的校園內,看著眼前有著優美外觀的悠久劍道館,由紅磚堆砌的建築穩固若磐石,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在歐州旅行時見到的文雅建築;我相信許多畢業生看到這座建築,就會想起那個青春年代,在學校和同學共同度過的各種回憶。儘管時光流逝,新竹高中劍道館仍然一直矗立在校園內,靜靜陪伴著學生度過三載春夏秋冬的年少時光。

MORE

【文人軼事】蘇東坡也是名醫?

文/雲蘇 在中國歷代文人當中,蘇軾堪稱是全方位的作家。一般人可能是「樣樣通,樣樣鬆」,但蘇軾他可是「樣樣通,樣樣精」,詩詞書畫無一不精:在詩方面,他和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方面,他和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書方面,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而他的畫則開了湖州畫派;當然他的散文和賦也都很有成就。據聞,甚至有人稱他為「名醫」呢。 當時有一個劉大夫,喜歡用偏方給人治病,所以別人都稱他為「劉偏方」。有一天蘇東坡去拜訪劉大夫,剛好有個病人來求診,病人說他在坐船的時候,遇到了大風,驚嚇得病,問大夫可有藥方可治。 劉大夫說:「你回去找個老船舵的把手,用火烤乾,加上丹砂和茯苓,把它們磨成細末,再配上白開水服下就好了。」 病人聽了,覺得這並不是他所認知的藥粉,便進一步請教劉大夫,大夫得意地說:「這偏方的重點在老船舵的把手,是船夫把握的地方,日久天長,手上的汗都滲到木頭裡,老船舵最善於和風浪搏鬥,所以能治水上各種驚風症。」病人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滿意地離開了。 蘇東坡在旁聽了暗自發笑,等到病人離開之後,他故意問劉大夫:「我家有個病人,夜間盜汗不止,三件被子都濕透了,要用何藥醫治?」劉大夫說:「這還不簡單,只需找幾把多年的老芭蕉扇烤乾,磨成細末喝下去,保管藥到病除。」 蘇東坡聽了笑笑地對劉大夫說:「照你這麼說,把筆墨燒成灰,讓一個不識字的人喝下去,他便立刻會寫文章了;讓一個膽小如鼠的人舔一舔樊噲的盾牌,他便立刻勇敢起來了;叫一個醜八怪聞一聞西施戴過的耳環,她便立刻變美了。」 劉大夫聽完蘇東坡的話非但不羞愧,反而很驚訝地對蘇東坡說:「沒想到,蘇兄也是一位名醫啊。」 這則鄉野傳聞,讓人對這個劉大夫的醫術不敢恭維外,也不得不佩服蘇東坡舉一反三的功力,不愧是一代大文豪。

MORE

【走進大西南】四月八的烏飯節

文/出谷司馬 農曆四月八日是漢傳佛教的佛誕日,是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誕生而設立的節日。之所以特別強調「漢傳佛教」,是因為南傳佛教多半以陽曆五月的滿月日(通常是農曆的四月十五)為佛誕日。雖然,由於地緣關係,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受到南傳佛教的影響較深,但卻有很多族群會在農曆的四月八日舉辦有意思的活動,所以,「四月八」對中國西南民族而言,即便不是紀念佛誕日,也是當代少數民族很重要的日子。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們曾約略提到四月八對西南民族的重要性,居住在貴州與湘西一帶的苗族會在這天祭祖,並紀念他們的英雄祖先「亞魯王」。而在祭祖的場合中,特別是位於南方的少數民族,都會特別準備一種黑黑的飯食,這種飯一般被稱為「烏米飯」或「烏飯」。烏飯跟我們熟知的紫米飯不同,通常都是就地採集一些具有染色能力的樹葉(例如:杜鵑花科的烏稔樹)與糯米一同蒸熟。蒸熟後的飯就會變成油亮烏黑的顏色,所以被稱為烏飯。 關於烏飯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個版本與我們熟知的「目連救母」有關。相傳目連的母親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目連不忍心母親受苦,想方設法進入地獄給母親送白米飯,豈料每次白飯送到,看守地獄的惡鬼就把飯搶去吃了。於是目連遍尋百草,找到了一種樹葉用來製作烏飯,惡鬼看到烏飯感到噁心,只好留給目連的母親,這樣母親就不會受苦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想起前不久專欄中提到,楊家將的八妹楊金花送飯給楊文廣的故事:同樣也是因為獄卒搶走了被囚的楊文廣的飯食,靠著楊金花的巧思做了「黑樹葉飯」,才得以順利把飯食送給楊文廣,楊文廣吃了八妹送來的黑樹葉飯後變得力大無窮,掙脫了鎖鍊大破敵軍。雖然故事情節與人物全然不同,但整體故事的母題卻與目連救母的故事極為相似,苗族也因為這個典故而在四月八吃烏飯過節。 中國南方的瑤族也有過烏飯節的習俗,而且也有一段和孝順母親相關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也稱為「木蓮」,不過木蓮是一位女孩。這位木蓮姑娘的母親在高山地區開墾,而她每天得為母親送飯,但因為開荒的人很多,為了避免別人拿錯飯食,木蓮在煮飯的時候放入了會讓米飯變黑的「烏飯草」,讓母親可以順利取得飯食。 從目連救母到楊八妹再到瑤族的木蓮姑娘,縱然流傳的故事不盡相同,卻都以烏飯與四月八相關。而混了樹葉蒸煮的烏飯雖然看起來顏色不討喜,據說卻具有不少有益身體的療效,或許不到讓楊文廣那樣力大無窮,也能達到提神開胃的功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提到,取「南燭樹」的葉子搗碎,浸水取汁來蒸煮糯米,所成的「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而且還能「益氣力而延年不衰」。看來,烏飯不僅是過節的必備食物,還是能夠強身的健康食品呢!

MORE

【吉星天衣特展】行走的藝術

文/佛光緣美術館蘇州嘉應會館提供 2024年4月18日至2024年7月27日,吉星天衣在蘇州嘉應美術館舉辦手繪中國色彩、中國古紋樣系列展。吉星天衣創始人普誠女士,攜二十餘年如一日潛心鑽研的天衣團隊成員,悟得敦煌壁畫圖案色彩之精髓,成功創造了吉星天衣手繪中國色彩系列產品,讓綿延千年的藝術瑰寶得以穿在身上,成為行走的藝術、流動的傳奇! 本次展覽透過影片、圖片、成衣展示、文字解說等,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文化之美、藝術之美,直觀體會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巧妙融合,古典藝術與時尚魅力的完美統一!大家在蓮步嫋挪、倩影流轉間,在裙裾飄動、絲帶翻飛處,感受精神之力、古典之雅、飛天之韻和靈動之美,感受吉星天衣溫婉嫵媚、藝韻天成的獨特氣質!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07月27日 展覽地址:佛光緣美術館蘇州嘉應會館 開放時間:09:00~17:0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MORE

【護生畫集】縱鰻

文/林少雯 日本國人多嗜食鰻,然又甚畏之,曰是有魚異,能為祟。不敢自殺,酒肆人代為操刀焉。嘗有醉客三、四人夜過酒肆,肆中人皆已睡。從門外問曰:「有鰻也無?」所畜之鰻於水中同聲答曰:「無!」肆主大驚,天明,盡縱其所畜之鰻,即日改業。 「縱鰻」 這則護生畫,讀起來令人感到驚悚,好似在讀《聊齋誌異》的鬼故事一般。這則故事出自《右台仙館筆記》這部古籍,為清代俞樾所撰,是晚清的志怪小說。 日本國的人普遍愛吃鰻魚,烤鰻淋上檸檬汁,以及鰻魚飯,是日本食譜中廣受歡迎的兩道鰻魚料理。吃鰻魚,配清酒,更是日本平民的一大享受。 日本人雖然愛享用鰻魚,卻不大敢殺鰻魚,他們覺得鰻魚和其他魚類不同,殺害了鰻魚,魚死後會作祟,會對殺鰻魚的人不利。這真是矛盾呢!愛吃鰻魚卻不殺鰻魚,那要如何吃鰻魚呢?為了能享用這道美味的鰻魚,日本人買了鰻魚,都會拿到酒店中請廚夫代為操刀,將鰻魚殺好,腸肚處理好,再拿回家去烹調。 有一天夜裡,三四位喝得醉醺醺的漢子,經過一家酒店前。此時已半夜,酒店早打烊,店裡燈火已熄,店門緊閉,裡面的員工都睡了,只有店主人還醒著。 這幾位醉漢有饞蟲在胃裡作祟,想吃鰻魚,於是在門口喊叫:「店裡有沒有鰻魚賣啊?」 店主人還來不及回應,畜養在水箱裡的鰻魚卻先代他回答客人:「沒有啦!」 酒店外的客人聽說沒有鰻魚賣,掃興地走了。但是酒店裡面親耳聽到鰻魚開口說人語、而且代他回答客人問話的這位老闆,可嚇壞了! 這應驗了鰻魚會作祟的傳言,賣饅魚賣了一輩子的老闆,原來是不信邪的,才會一直經營酒店,賣人人愛吃的鰻魚。這下聽到鰻魚會說人話,難不成是眾多被他殺死的鰻魚的靈魂,借還活著但也即將遭殺害的鰻魚的嘴說出來的嗎? 被嚇壞的店主人,一定徹夜未眠,輾轉反側到天明。天一亮他立即翻身起床,與夥計一起將店裡所畜養的鰻魚一條條撈出來,全數放生到河裡去。而且從那天起他就改行不開酒店,也不賣鰻魚了。 這故事滿驚悚的,鰻魚有靈,嚇嚇人,自己得救了,也度化酒店主人,成就一個慈悲的故事。

MORE

【歷史點滴】第一條台灣高山要道 東西橫貫公路的興闢

文/許峰源 中央山脈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從北到南縱貫整個台灣,形成了台灣在地形上西部多為平原、丘陵,東部多是高山和縱谷,也導致早期東西交通往來必須繞道南北兩端,十分不方便。日治時期,曾經擬定開築橫貫公路的計畫,西端大約從南投草屯至屯原,東端從初音至銅門,後來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傾盡全力投注於戰場上而停頓該項工程。 戰後,地方輿論紛紛倡議興建橫貫台灣的交通要道,以節省運輸時間。一九五四年二月,中央政府為維繫國防軍事安全,以及安置國軍退除役官兵、促進東部繁榮、開發山地資源,闢建東西橫貫公路的主張再起。一九五五年,台灣省公路局在中央政府的指示下,多次組織隊伍前進山地實地勘測,最後拍板定案選定以東勢至太魯閣為主線,自梨山北上經思源、四季至宜蘭為支線,此外再開闢一條霧社供應線,將這些公路開闢視為一整個體性的計畫,也成為台灣橫貫東西公路興建的濫觴。 東西橫貫公路從一九五六年七月七日按照計畫開始動工,前後耗時三年十個月的時間,至一九六○年五月九日正式通車。西端起自台三線東勢,經過谷關、達見(德基)、梨山,大禹嶺,越過中央山脈往東,經洛韶、天祥到台九線太魯閣,全長計一百九十二公里,支線由宜蘭經棲蘭、思源啞口至梨山,長有一百一十一公里,供應線則是霧社到合歡山啞口,長度四十二公里。 中橫公路工程浩大,作業面積廣泛,每天大約有五、六千人同時工作。所經過地方多為崇山峻嶺,必須仰賴人工徒手開鑿或是引爆炸藥開路,導致意外傷亡頻傳,加上施工期間遇到多次颱風、地震侵襲,讓整個工程蒙受極大損失。人員方面,公路局員工與參與工程的榮民傷亡逾兩百人,不僅超過原先預期,更是台灣興築公路史上少見的紀錄。 東西橫貫公路的通車,開啟台灣開闢山地公路技術的新里程埤,公路沿途風景秀麗,許多地方躍為聞名海內外的觀光景點,甚至成為台灣早期青年健行旅遊以及接待外賓旅遊的首要之選。 繼東西橫貫公路之後,政府又開拓北部橫貫公路、南部橫貫公路,將原東西橫貫公路,改稱為中部橫貫公路,或直接簡稱中橫。並且為提升東西交通往來需求,逐年改善和拓寬中部橫貫公路,鋪設瀝青混泥土路面,讓這條高山公路交通順暢達四十餘年。直至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谷關德基段路基崩塌、毀損嚴重,受限地質的因素,轉以修復便道管制通車。 六十多年來,中橫公路承載觀光旅遊、資源開發、榮民安身、青年健行、東西交通等使命,縱使時空環境變遷,其貢獻仍難抹滅。二○二四年四月三日花蓮大地震,重創中橫公路與太魯閣國家公園,期待早日完成公路修繕工程,讓這一條台灣高山要道及沿途的秀麗山景再展光芒。

MORE

【東瀛遍路】大阪也有清水寺

文/凱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京都清水寺,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不絕造訪。其實在大阪,也有一座與京都清水寺同名的寺廟,就在大阪最古老的四天王寺附近的上町台地區。 四天王寺為聖德太子在六世紀末所修建的國家級佛寺,因為與「官寺」比鄰及信仰澤被,逐漸被信眾視為聖地般的存在。伴隨佛教宗派在此地開枝散葉,加以中世紀之後都市的發展變遷,此處俗稱「天王寺七坂」的七處坡道上,林立著大小寺院,迄今也是大阪市區罕見的寺廟集中地。 七坂之一的清水坂,就是得名於坡道入口的清水寺。現今隸屬四天王寺支院,亦為和宗寺院的清水寺,山號為「有栖山」,創立的確切年代早已不可考。寺境的十三重石塔,建於鎌倉時代;江戶初期,僧人延海自稱受觀音菩薩託夢,賦予再興的任務。當時延海以北、西、南方的崖面地形,仿京都清水寺建造舞台,並於其上構築本堂,亦從京都迎來十一面千手觀音供奉於此,至江戶中後期,開始被稱為「新清水寺」。 京都清水寺的音羽之瀧,總有大批遊客群集,欲飲上一口清泉,而大阪清水寺境,則有著市區唯一的天然瀑布,名為「玉出之瀧」。瀑布的水源據說是來自四天王寺金堂所注入的靈水,雖然近年基於衛生原因,已禁止來客汲水飲用,不過此處仍是著名的能量景點,除慕名來訪的遊客,也能見到虔誠的信眾在此進行「瀑布修業」。 大阪清水寺的腹地精簡,樸實的瀑布與舞台,有種讓遊客有種走進縮小版的京都清水寺之感。如今寺境周邊,已圍繞著住宅地,難以想像過去的玉出瀑布周邊,曾是水域豐沛的地區。 據說古時站在舞台上,能夠將大阪的街道、海灣,與西下的夕陽絕景一覽無遺。時至今日,四周高聳的住宅,已使過去舞台上可見的夕陽景觀,成為時代的眼淚,且台上的本堂,亦早已因地盤下陷與老朽之故撤除。 雖然名氣與規模皆難與京都比擬,仍不時見到有在地文史工作者帶領民眾來此走讀史蹟。即使當年寺院再興的榮景已成過往,但作為信仰與都市發展遺產的大阪清水寺,仍留存於在地人的歷史文化記憶中。

MORE

【書藝心語】助人是福

文/廖慶華 人要有福氣,除了要知福、惜福,還要造福。幫助別人就是造福,你幫助的人越多福氣越大。但是助人的出發點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而且不求回報,如此的助人才真正有意義,也才是真正的福氣。

MORE

【典範長存】母親們的救星 塞麥爾維斯

文/陳雲和 塞麥爾維斯醫學博物館位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第一位主張手術前應洗手的醫師。他倡導婦產科消毒法,大幅降低了「產褥熱」的發病率,被尊稱為「母親們的救星」。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匈牙利的婦產科醫師、科學家,西元一八四七年,他任職維也納醫院總院婦產科時,發現產婦死亡率偏高,提出接生前洗手消毒的主張。這個做法冒犯了接生不洗手的同行,他遭到排擠迫害,後來回到布達佩斯的小型醫院,洗手理論仍無法被接受。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院,四十七歲的壯年便抑鬱以終。 後世醫學界證明了術前洗手的重要性,一八八○年,使用殺菌劑洗手成為產房的慣例,塞麥爾維斯因此留名外科醫學史,匈牙利政府也在他原本的工作室設成醫學史博物館。 二○一九年,我旅遊到布達佩斯,特地前來參觀這座醫學博物館。館內詳細介紹從古埃及到二十世紀的醫學史;有約瑟夫二世捐贈的蠟製解剖模型;醫療設備系列,則從早期簡陋的工具到日新月異的精密器械。在不算大的空間裡,仿如上了一堂簡易的醫學概念課程。 一尊母親手抱嬰兒的塑像直立在中庭角落,塞麥爾維斯說:「我要驅散那股瀰漫產房的恐懼,不僅要保住那些丈夫的妻子,更是為了所有寶寶的母親。」一個小小的洗手步驟,拯救了後世多少產婦的寶貴生命。 二○二○年,全球陷入新冠病毒的恐慌中,谷歌在網站上播放洗手標準步驟的動畫,提醒世人洗手的重要,向這位先驅致敬。生前努力研究的成果遭到排擠,受盡折磨,如今獲得舉世景仰,這遲來的尊榮,塞麥爾維斯醫師地下有知,應能含笑安眠了吧!

MORE

【文史雜談】年少輕狂的曹操

文/賽夏客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也最有戲的時代,英雄、奸雄、梟雄、狗熊、龜孫等人物盡出,在歷史舞台上演得風風火火,觀眾看得目不暇給,甚至拍案叫絕;讀《三國演義》容易上癮,書中人物刻畫得微妙微肖,尤其曹操這號人物,生性狂傲不拘,鬼靈精怪,常憑著小聰明捉弄人,的確是個不討喜的小屁孩,未料這曹阿瞞長大後竟成為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曹操出生背景不佳,他的父親曹嵩是太監之義子,血緣不正統,但家境不錯,因祖上三代在朝為官,可惜疏於教養;可從曹操在〈善哉行〉中回憶自己的童年寫道:「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前者是指孟母為改善孟子的讀書環境而搬三次家;後者指孔子對孔鯉耳提面命的教育。有天,孔鯉軀而行,父問:「學詩乎?不學詩,何以言?」孔鯉退而學詩。又碰面,再問:「學禮乎?不學禮,何以立?」又退而學禮;以此說明自己欠缺嚴謹的童年養成教育。 三字經有句:「子不教,父之過。」小聰明的曹操先為自己的放蕩行為找台階下,又常與袁術這群官宦子弟廝混,喜到處遊蕩惹飛鷹或走狗,窮極無聊時,還來個惡搞。其中最膽大包天的事蹟是「搶新娘」,一次趁鄰家婚宴、賓客酒酣耳熱之際,曹操突然大喊一聲「有賊!」慌亂中,袁術逃跑時卡在荊欉中,曹操不但沒幫他脫困,還用手指向他,說:「賊就在那裡!」然後自己趁亂搶劫新娘,讓人恨得牙癢癢的。 曹操的叔父曹劭看不過去,常在他父親曹嵩面前絮絮叨叨,打小報告,阿瞞對他心生不滿,於是又耍了花招。有一回趁叔父來訪,阿瞞經過他面前馬上倒地演出眼斜嘴歪的中風狀,叔父急得立刻報告曹嵩,怎知等曹嵩前來,阿瞞卻好端端地四處遊走;曹嵩問:「這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叔父看我不順眼,總是說我壞話、詛咒我。」從此,曹嵩不再相信曹劭對曹操的評語。 曹操從小到大,鬼點子特別多,不是設計人就是愛惡作劇,這樣不討喜的孩子,相當於現在的非行少年。幸好,他有個優點:喜愛看書和寫詩作文,甚至愛書愛到,從軍作戰時不是糧草先行,而是書籍隨行,紮營帳篷內,以書當枕,抱書而眠,奠定他文學深厚的底蘊及深謀遠慮的見地,也彌補了庭訓不足的氣度與涵養,那首膾炙人口的〈短歌行〉中,蘊含著人生深刻的體悟。 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到「三歲定終生」的說法,中國人相信由小看大,注重童年教育,提倡及早形塑人才;曹操的經歷卻不同,年少時率性而為,少受管教,但他嗜書成迷,悟性又強,能消化書籍內容的精髓並化為行動,累積為成年後成就宏大事業版圖之基礎。雖是個性善變,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仍然算是有所節制的一代梟雄。

MORE
/12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