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動物行星 | 人間福報

生活

浪貓獲頒榮譽博士 學校說牠「出席率高」於學生

【本報綜合報導】勵志浪浪成為大學榮譽博士!位在美國的佛蒙特州立大學(Vermont State University),日前出現一名相當特別的畢業生,一隻名叫麥克斯(Max)的虎斑貓連續4年都到學校「聽課」,出席率之高甚至贏過不少同學,獲頒榮譽博士學位讓許多畢業生眼睛為之一亮。 佛蒙特州立大學近日於臉書發文,宣布卡斯爾頓校區(Castleton Campus)將有一位特別的榮譽學位受贈者,其身分並不是一般的大學生,而是一隻連續多年到校的虎斑貓麥克斯,頒發具有諧音梗趣味的「doctor of litter-ature」(註:litter有貓砂之意)榮譽博士學位。 事實上麥克斯一開始是一隻流浪貓,後來被住在校園正對面的飼主艾許莉(Ashley Dow)收養。不過即使有了溫暖的家,麥克斯仍舊喜歡天天跑到校園裡聽課,甚至還會出現在研究生及院長辦公室,相當受學生歡迎,早已成為校園風雲貓物。 為了獎勵麥克斯幾乎風雨無阻到學校上課,佛蒙特州立大學特地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並列出麥克斯的,「貓生4大智慧」。1.學會找到陽光照射的溫暖之處,然後躺下來小睡;2.雖然有九條命很棒,但學會珍惜當下;3.發出呼嚕聲讓身邊的人更快樂;4.柔軟會比利爪獲得更多喜愛。 佛蒙特州立大於畢業典禮唱名麥克斯,學生們都相當興奮然而麥克斯並沒有出席,最後由飼主艾許莉代為領取榮譽學位證書。對麥克斯來說,能繼續在校園裡享受貓生或許才是更重要的事。 圖/fb Vermont State University

MORE

印尼有紀錄來首例 紅毛猩猩「自製草藥」敷傷口30天痊癒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發現,印尼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紅毛猩猩(Sumatran Orangutan)用植物自製藥膏,並反覆塗抹在臉上的傷口,1個月後傷口痊癒,是有記錄以來首次有野生動物使用藥用植物局部治療傷口。 CNN、BBC等報導,國外2名科學家伊莎貝爾(Isabelle Laumer)、麥克斯(Max Planck)在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研究論文,稱2022年6月在印尼蘇門答臘勒塞爾火山國家公園(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進行動物行為研究時,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一隻名為拉庫斯(Rakus)的雄性蘇門答臘猩猩咀嚼植物「黃蟬」(Akar Kuning)的葉子,接著用手指將汁液塗抹在臉上的傷口。 科學家發現,拉庫斯不僅使用汁液,後來還用了更固體的植物材料,且整個過程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是有意識地用這種植物來治療牠的傷口。他們還發現,傷口在5天內閉合,1個月後已經完全痊癒,幾乎看不見舊傷。 蘇門答臘猩猩拉庫斯(Rakus)當時臉上傷口非常明顯。圖/美聯社 科學家指出,「黃蟬」在傳統醫學中用於緩解疼痛、退燒和治療痢疾、糖尿病和瘧疾等疾病,還具有殺菌、抗發炎、抗真菌和抗氧化等特性,稱「這可能是一種創新的行為,是迄今首次有報告指出,類人猿物種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主動管理傷口。」 據了解,這並不是野生動物第一次被發現進行自我治療,像是黑猩猩曾被觀察到用昆蟲塗抹傷口,但這是野生動物首次被發現用已知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積極處理開放性傷口。 研究人員推測,拉庫斯可能是在和另其他雄性猩猩打鬥時受傷的,這種情況很少見,因為當地食物充足,猩猩間的社會容忍度高,還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等級制度,既然很少有機會受傷,拉庫斯又是如何學會療傷呢?伊莎貝爾猜測,可能是從出生地的其他猩猩那裡學來的。目前尚不清楚拉庫斯以前是否自己治療過其他傷口。 圖/美聯社

MORE

水下攝影賽 拍猴子竟然奪首獎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提到水中生物,一般人通常最先想到就是魚類,全球最大水下攝影獎「海洋藝術水下攝影比賽」(Ocean Art Underwater Photo Competition),今年稍早公布2023年得獎名單,最大獎「最佳展示」(Best of Show)拍攝的主題卻不是水下生物,而是一隻認真潛泳的獼猴,科威特攝影師阿拉蒂奇(Suliman Alatiqi)在泰國皮皮群島(Phi Phi Islands)拍下這張難得一見的作品〈水生靈長類動物〉(Aquatic Primate),還得到大賽的「肖像」類別首獎。 猴子游超快 難捕捉身影 阿拉蒂奇說,這些皮皮群島的獼猴早就適應環境,善於游泳的牠們,可在水下閉氣半分鐘,短距離內游得比人類還快。除了覓食,牠們也會為了降溫、清潔、玩耍等因素下海;阿拉蒂奇還以一幅群聚的灰三齒鯊的作品〈臥舖夥伴〉(Bunk Buddies)獲得「廣角」組首獎。 阿拉蒂奇聽說泰國獼猴會游泳時,開始記錄牠們的行為,阿拉蒂奇發現,猴子游得很快,因此很難捕捉好的鏡頭,他花了幾周時間耐心拍攝,最終得到他想要的畫面:一隻獼猴明亮的黃棕色眼睛在海中睜大,手伸到前面,長尾巴伸到後面。 波加尼(Peter Pogany)在菲律賓拍攝的作品〈婚禮後〉(After the Wedding)獲得裸鰓類第1名,他表示:「過去2年我在阿尼洛(Anilao)潛水3次,遇到這個物種,很高興發現牠們正在交配。」獲得廣角組第4名的〈面對面〉(Face to Face),則是馬扎雷塞(Giancarlo Mazarese)於印尼拉賈安帕特群島(Raja Ampat)拍攝的作品。 禁AI後製 100%真實 「海洋藝術水下攝影比賽」由《水下攝影指南》雜誌(Underwater Photography Guide)主辦,總獎金12萬美元(約新台幣389.5萬元),今年為第12屆,共收到來自90多個國家地區的數千幅參賽作品,展示前所未見的行為、迷人的黑水場景、有關海洋保護的鼓舞人心的信息、巧妙的照明技術和令人驚嘆的動物肖像,慶祝不斷發展的攝影技巧和技術進步。 為了回應人們對人工智慧如何改變照片的日益擔憂,主辦單位本屆加設禁AI後製條款:「儘管人工智慧(AI)革命迅速改變全球攝影格局,但今年的獲獎者證明了人類在攝影領域的創造性毅力,由於新規則禁止在我們的主要類別中使用生成AI圖像,因此這些照片100%真實。」不過有2項組別「水下數位藝術」(Underwater Digital Art)、「水下時尚」(Underwater Fashion)開放後製。

MORE

貓都不跟我玩 專家說培養感情是上策

【本報綜合報導】你都怎麼和貓咪培養感情呢?相信所有鏟屎官心中都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貓咪黏人又聽話。但理想總是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貓咪不是看到你就跑,就是總對你哈氣,想跟貓咪變熟怎麼那麼難呢? 根據Royal動物醫療中心文章指出,和貓咪培養感情其實比多數人想得更容易,有七個技巧可以幫助飼主更快與貓咪拉近距離、建立信任感。 1.建立玩耍時間:和貓咪變熟最有趣的方法就是和牠一起玩,玩耍除了可以讓貓咪更健康快樂,更會讓牠覺得你是個好玩伴。每天只需要拿出5~10分鐘和一根逗貓棒,就能讓貓咪更愛你,超簡單的吧! 2.觀察貓咪性格:花時間了解你的貓咪性格與行為很重要,不要太著急,耐心觀察牠的一舉一動,了解並滿足牠的需求,如此一來,貓咪一定會注意到你的用心。 圖/記者張睿杰 3.撫摸貓咪:這一招超級簡單,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撫摸貓咪,像是出門前輕拍貓咪跟牠說掰掰,或是看到貓咪靠近你的時候就摸摸牠,你們之間的感情就會不知不覺變好喔! 4.幫貓梳毛:就像撫摸一樣,幫貓咪梳毛也會讓貓咪感到舒服、有安全感,而且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藉機檢查貓咪的身體是否有受傷、腫塊。 5.不要對貓吼叫或打牠:貓咪常常會做出搗亂的行為,但是打罵只會讓貓咪更討厭你,也不利於建立持久的信任關係。 6.餵食:加強和貓咪之間的聯繫,最直接的就是成為餵食者。但只是偶爾把飼料倒到牠的碗裡還不夠,重點是每天要一直反覆執行,而且還要不時給牠一些好吃的零食,久而久之,牠就會把你當作衣食父母,從此離不開你。 7.要有耐心:跟貓咪培養感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每隻貓咪與飼主建立信任感所要花費的時間都不一樣,特別是流浪貓或成年貓,需要付出更多的等待跟努力。但當你看到貓咪對你撒嬌的那瞬間,相信過去這些付出都會是值得的! 圖/記者張睿杰

MORE

哪種貓最長壽?答案是這兩品種

【中央社/紐約專電】台灣與英國學者合作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在常見的寵物貓品種中,伯曼貓(Birman)和緬甸貓(Burmese)平均壽命最長,無毛貓(Sphynx,又稱斯芬克斯貓)則最早夭。 總部位於紐約的科學新聞網站「科學實況」(Live Science)報導,本月7日發表在「貓內外科獸醫學期刊」(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的研究檢視了英國近8000隻寵物貓的資料,這些貓咪於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間逝世。 研究共同作者、倫敦「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同伴動物流行病學家歐尼爾(Dan O'Neill)說,研究主要動機是利用資料,以讓人們「在瞭解情況的前提下,做出攸關寵物貓健康的決策」。 某個貓咪品種的平均壽命可被視為有用的衡量標準,但無法說明一切。為更瞭解貓咪的預期壽命,研究人員製作了「壽命圖表」,用來估計貓在任何特定年齡的平均剩餘壽命。 圖/unsplash 研究主要作者、中興大學小型動物流行病學者鄧紫云說,「壽命圖表」可讓飼主和獸醫在考慮做出認養、醫療或安樂死等重要決定時掌握更多資訊。 研究發現,英國寵物貓出生時的平均壽命是11.7年。整體來說,俗稱「米克斯」的混種貓咪約可比純種貓多活1.5年。 緬甸貓和伯曼貓的出生時的平均壽命各達14.4年,居眾貓之冠。無毛貓的平均壽命則只有6.7年,這可能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較易罹患心臟病等疾病。除品種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貓的平均壽命,比如母貓平均比公貓多活1.3年;切除卵巢或閹割的貓咪則會比沒有動這類手術的同類多活1.1年。 研究人員指出,社會文化偏好,例如是否應把貓養在室內或允許貓咪外出,可能也會影響牠們的預期壽命。這類偏好會帶來巨大差異,但在研究中很難量化。 圖/unsplash 這項研究也意外引發部分「鏟屎官」的情緒反應。鄧紫云說,她的一位朋友在社群媒體分享研究,結果引來諸多迴響。 她告訴「科學實況」,看到研究結果後,很多人都會說,「貓生苦短,我要更疼我的貓」,或是「我會更珍惜我們共有的時光」。由此看來,這項研究還可讓飼主更珍惜寵物相伴的時間,以及「飼主和寵物的連結與關係」。

MORE

毛小孩也有名分!農業部推寵物身分證、查詢資訊更便捷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明日是國際寵物日,國人飼養寵物數量增加,全台犬貓累積有279萬隻,農業部今日宣布,將於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新增飼主專區,民眾可於飼主專區內檢視「寵物身分證」資訊,並載明寵物溯源履歷,以杜絕非法繁殖和走私行為來保障動物福利。 根據《動物保護法》及《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犬為我國應辦理登記的寵物,如未辦理登記,可處新台幣3000元以上1萬5000元以下罰鍰;農業部今天舉辦「飼主專區看過來 寵物身分證上線」發表記者會。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說明,國人飼養寵物數量增加,去年新增寵物登記數已達23萬餘隻,因寵物晶片號碼多為10或15碼數字難記憶,且以往飼主領取紙本寵物登記證常有遺失、汙損等情事,於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擴增「飼主專區」功能,將紙本登記證化為電子「寵物身分證」。 江全文表示,寵物身分證方便飼主檢視犬貓絕育狀態、年齡、前次施打狂犬病疫苗紀錄及商用犬貓買賣歷程等資訊,更簡化異動申辦流程,如飼主聯絡資訊須變更,亦可即時辦理更新,免除民眾於寵物登記機構往來奔波。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截至112年全台犬貓有279萬隻,近幾年施打寵物晶片,線上登記約236萬隻,已經達到7至8成,希望透過寵物身分證讓資訊查詢更便捷化,呼籲飼主要善待所有寵物,落實「終養而不棄養」。 另為杜絕非法繁殖和走私犬貓,江全文指出,輔導業者使用線上系統登記繁殖紀錄,並建置商用犬貓履歷管理系統,並於寵物身份證內建置「晶片歷程」及「寵物母資訊」供飼主查詢,讓寵物履歷透明化,於合法特定寵物業店家取得犬貓之飼主,可於寵物身分證內檢視犬貓來源之店家資訊、母犬(貓)資訊。 農業部呼籲消費者善用寵物身分證功能,共同監督所購犬、貓來源,若消費者發現繁殖、買賣業者犬貓來源不明時,可積極向所轄地方動保機關檢舉,斷絕非法繁殖、販售行為。 農業部進一步說明,未來將研議開放寵物登記資料介接功能,便於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自由取用,並藉由多單位交流回饋,強化資料加值效應,以提高飼主辦理寵物登記意願,並開發多管道之寵物資訊便民應用服務,例如健康提醒、各類寵物食衣住行育樂活動資訊等,提供飼主更多加值服務。 農業部提醒,已為所飼犬貓植入晶片並完成寵物登記之飼主,於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成功登入飼主專區(網址:https://www.pet.gov.tw/),即可參加抽獎活動,如家中仍有尚未完成寵物登記之寵物,請儘速攜帶犬貓就近至各寵物登記站辦理晶片植入及寵物登記作業。

MORE

蜜蜂消失 恐危及人類滅亡

文/彤彤 蜜蜂形體雖小,卻和人類的生存密不可分,也因此各國都有規模大大小小的組織,呼籲重視並友善為人們傳花授粉的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台灣也有一個「世界蜜蜂日在台灣」的社群,藉由串連全台蜂友,以行動表達愛蜂、護蜂不落人後。 「520世界蜜蜂日」除了提醒世人,別忘了給予終日在菜圃、花圃、林間裡忙碌的小傢伙一些關愛的眼神,更重要的,是要呼籲世人「別小看牠」。 微小身影帶來大貢獻 長久以來,人們對於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的了解與保護始終不足,但看似微小的蜜蜂,其實足以撼動全球糧食生產。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全球有近9成的開花植物,以及超過7成的糧食作物,都仰賴動物或昆蟲授粉、結果,其中最重要的主角就是成群結隊的蜜蜂,其次是數量稍遜的蝴蝶。 科學家愛因斯坦更曾預言:「若蜜蜂消失於世上,人類恐活不過4年。」原因是,超市貨架上販售的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或是茶葉、咖啡、花茶、香草植物……等食物、食材,大多數作物都仰賴蜜蜂授粉才能繁衍,光靠人工授粉,無法種出足夠餵飽人類的糧食。 認識及保護授粉動物 聯合國自2017年起,宣布每年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就是認為蜜蜂肩負大量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授粉過程,讓植物得以繁衍,人們有必要認識與關注蜜蜂的生態環境,才有助於維護生物多樣性,也能保障糧食安全。 不幸的是,近年來養蜂人觀察發現,情況似乎不太妙,因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蜜蜂大量失蹤了。像是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蜜蜂數量已銳減一半以上。學者推估起因於現代化農業的影響不小,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使蜜蜂營養不良,甚至中毒身亡。 蜂之不存人類將受害 聯合國進一步指出,由於人類的影響,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正常水平高出了100至1000倍。全球近35%的無脊椎動物授粉媒介,尤其是蜜蜂和蝴蝶,以及約17%的蝙蝠等脊椎動物授粉媒介,皆面臨滅絕威脅。 如果此趨勢持續下去,水果、堅果和許多蔬菜等營養作物,將逐漸被水稻、玉米和馬鈴薯等主要作物取代,最終導致飲食失衡。 此外,集約化耕作方式、農田廢耕閒置或轉作他用、單一作物種植、農藥,和與氣候變遷暖化升溫,都對蜂群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影響種植糧食的品質。 鼓勵都市養蜂等行動 去年世界蜜蜂日,聯合國以「友善授粉昆蟲的農業生產」為主題,呼籲全球支持對授粉昆蟲友善的農業生產方式,營造適合的環境,同時提高糧食系統的健全性。 今年世界蜜蜂日,聯合國則以「蜜切參與:賦能青年,共築未來」為主題,強調發揮青年力量,促進養蜂業發展與傳粉昆蟲保育的重要意義,推動青年成長為未來的環境衛士。 保護動物即拯救明天 聯合國發表聲明指出,蜜蜂、蝴蝶、蝙蝠、蜂鳥、甲蟲、果子狸等各種授粉昆蟲和動物,正日益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全球近9成的野生開花植物物種,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依賴動物授粉,而對於全球超過75%的糧食作物和35%的農業用地來說,授粉同樣重要。 聯合國更鼓勵青年從事養蜂業──即便生活在都市中,也可嘗試在庭園、花台間放置蜂箱,或種植蜜源植物,進行科普行動友善授粉昆蟲,希望能培養出新一代的環境衛士,發揮更大的全球影響力。 小百科 世界蜜蜂日 動物物種多達數萬種,為什麼小小蜜蜂每年竟有專屬於牠們的的日子? 2015年4月,斯洛維尼亞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申請設立「世界蜜蜂日」的提案,並以該國的養蜂先驅Anton Janša的受洗日5月20日,作為「世界蜜蜂日」的日期。Anton Janša畢生致力推廣養蜂教育,是現代養蜂與採蜜技術的奠基者。 2017年12月20日,聯合國正式宣布:每年5月20日為「世界蜜蜂日」。聯合國表示,設立「世界蜜蜂日」,宗旨在於對蜜蜂保護和其他授粉媒介動植物的重視。 聯合國希望全球可以更加重視「化學農藥使用過度」、「有害生物失衡增加」,以及「自然棲地減少」等議題,因為這些不僅是對蜜蜂生存構成直接威脅的因素,也間接危害到其他授粉媒介以及人類的生活條件。 為了提高世界各國政府對蜜蜂重要性的認識,推動全世界養蜂的永續發展,聯合國藉由保護蜜蜂的行動來喚起全民對生態永續的意識,並在保護蜜蜂的同時,呼籲全球人士加入成為保護地球環境的一分子。 如何友善授粉昆蟲 個人方面: 1. 種植各種不同花期的本地植物; 2. 向當地農民購買原蜜; 3. 購買透過永續農作方法產出的產品; 4. 避免在自家花園使用農藥、殺菌劑或除草劑; 5. 盡可能保護野生蜂巢; 6. 贊助一個蜂巢; 7. 在戶外放一碗水,為蜜蜂打造一個蜂泉; 8. 幫助維持森林生態系; 9. 在社區和網路上分享這些訊息,提高周圍人們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蜜蜂的減少會影響我們所有人! 養蜂人或農民: 1. 減少或改變農藥的使用; 2. 盡可能使作物多樣化,在農地周圍種植有吸引力的作物; 3. 搭建灌木籬牆。 蜜蜂的另類貢獻 蜜蜂對人類的貢獻,並不只是糧食瓜果上的品種改良、美味提升及產量增加,也不只是會築巢釀蜜,滿足饕客的口腹之欲,更不只是分工合作、團結禦外的辛勤身影,為人類示現了「學習榜樣」,蜜蜂對人類還有想像不到的另類貢獻。 2022年初,韓國輪胎大廠Hankook,延續以結構打造輪胎胎體的構想,採用蜂巢式的結構,研發出不用充氣也不會有爆胎問題的輪胎i-Flex,輪胎胎體剛性更好,如今正朝向如何降低輪胎成本,及因結構而增加車體重量等市場問題改進中。 Hankook研發團隊說,大自然中最強的結構體就是蜂巢,效仿蜂巢的六角結構,能為輪胎帶來良好的支撐性,而這種結構設計早已經運用在各種領域,但過去並未有人想過,可利用六角結構來支撐胎體,應用於容易消耗磨損的輪胎上。 團隊嘗試以此形式來設計支撐結構,結果獲得很好的成果,據實測,兩款不同車子的4輪轉向能力及車輛運行方式都更加靈活,測試輪胎的側向支撐力以及抓地力表現,也比預期表現更佳。 可惜因輪胎的成本考量及重量問題,目前此輪胎未能普及,此外,這款輪胎有一個最大的考驗是:消費者比較不能接受輪胎出現密密麻麻的孔洞。

MORE

野鳥體重大公開 屏科大棲架增設體重計

【本報屏東訊】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近期在臉書發文,「你知道棲架上常見鳥類體重是多少嗎?」,他們在棲架上放秤子幫鳥兒量體重,分享棲架上常見鳥類站在指針秤重量是多少,引發網友熱議。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的博士後研究員洪孝宇表示,野外鳥類量體重很困難,通常進入救傷中心救援野外鳥類時,才能幫鳥量體重。 棲架上放秤子,也可以記錄鳥類抓到獵物重量,這些都是野外很難記錄到資訊,初步嘗試,但鳥一直移動很難準確測量。 他表示,首次嘗試在棲架上放秤子,過程中做調整,找到市面上最小的指針秤,最重是500公克,今年初開始記錄,從上千張拍攝到照片,選出棲架中常見鳥類放上臉書,包括紅尾伯勞鳥、大卷尾、黑翅鳶、領角鴞、紅隼、魚鷹。 從鳥類體重,可以觀察出公鳥、母鳥,分辨公母;猛禽抓老鼠,外觀看不出來老鼠多大隻,透過體重計,可以知道老鼠的重量,計算一隻猛禽所需的食物量、一天要抓到多重的獵物量,甚至換算出一年抓的老鼠量有多少。 根據體重計測量,紅尾伯勞鳥最輕,不到30公克;最重是魚鷹、體重計爆表約1公斤;黑翅鳶250公克,加上獵物超過300公克;領角鴞約200克。 野外鳥類站在棲架上量體重的照片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留言,「好有趣,但鳥有同意公開體重嗎」、「忽然間就被秤了體重」、「收集建立本土鳥重量資料,很有想法」、「看來身高測量表也很快會架上」。 猛禽棲架是在空曠田區,設立6米以上棲架,吸引猛禽和多種食蟲鳥進入田區捕鼠抓蟲,是一種鳥類生物防治法。

MORE

領角鴞寶寶迫降校園 鴞媽盯梢護雛

【本報南投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園生態豐富,近日更有珍稀保育動物「領角鴞」現身,研判是為了躲雨,讓師生超驚喜。有趣的是,師生起初看見一隻領角鴞寶寶在大樓窗台好奇張望,模樣呆萌可愛,鴞媽媽則在高處用「超殺」眼神盯梢,護雛達十小時。 暨大位居南投埔里淺山地區,環境宜人,常有野生動物拜訪,校方為此致力推動綠色校園,營造友善生態棲地環境,有「萌獸」之稱的瀕危物種穿山甲是常客,也曾有山羌現蹤,校內行政大樓九日更出現一對珍貴稀有保育野生動物「領角鴞」。 「張著圓滾滾的大眼,也太萌了!」校內人員在行政大樓發現有貓頭鷹躲在一樓窗台,仔細一看竟是一隻領角鴞寶寶,一雙骨碌碌的大眼還不時好奇地看向辦公室,天真療癒模樣,瞬間融化眾人心房,而能近距離直擊也讓師生超驚喜。 不過,領角鴞寶寶獨自落單,現場師生一度以為可能需要協助,環視附近才發現,鴞媽媽原來在二樓的窗台上用超殺眼神守護,且因領角鴞寶寶遲未離去,從上午停留到下午,鴞媽媽就一直站在高處盯梢長達約十小時,護雛畫面感動又有趣。 長期關注暨大環境的生態文史工作者潘樵研判,應該是領角鴞媽媽陪著幼鳥離巢練飛,但因近期天氣不穩定,期間遇雨才會迫降行政大樓走廊,但因校內人員進出頻繁,鴞媽媽才讓寶寶躲進窗台,自己則在高處守護,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MORE

路上發現幼犬呼救 靠近想帶回發現「不是狗」

【本報綜合報導】一名女子在路上發現一隻可愛的橘色小狗發出嚶嚶聲,靠近看發現牠不是狗是狐狸,但仍決定先暫時帶回家安置,沒想到小狐狸被帶回家後直接鑽進狗窩,露安心的表情讓女子被融化直呼想養。 根據 《The Dodo》報導 ,英國倫敦一名女子蘇梅雷(Sarah Sumeray)日前正在遛狗,發現一隻可愛的橘色狐狸狗正在路上散步,只要遇到人就會開始嚶嚶叫求關注,她覺得狗狗很可愛便想靠近摸摸牠,沒想到靠近看才發現這隻狗狗根本不是狗,而是一隻落單的小狐狸。 蘇梅雷表示,小狐狸沿路不斷發出求助的嚶嚶聲,她於心不忍便在附近查看是否有狐狸媽媽的身影,但呆在原地等許久沒看到,最後她決定將小狐狸先帶回家安置,再連絡野生動物保育中心人員前來幫忙。令蘇梅雷意外的是,這隻可愛的嚶嚶怪小狐狸被她帶回家後,竟主動鑽進狗窩內心滿意足地露出微笑,就像是在說「人類你就收編我吧」。   Found a baby fox on my dog walk, crying and walking up to people for help. Had no choice but to take it home and it immediately settled into my dog’s crate. The fox rescuers are on their way now my good gosh look at that face pic.twitter.com/ajIFGttj9W — Summer Ray (@SummerRay) April 16, 2024 蘇梅雷說,那時她看到這幕都驚呆了,她以為人生地不熟的小狐狸可能會選擇屋內一個角落躲起來,沒想到牠竟然直接走進狗窩中開心的睡覺,還露出天使般的笑容,這讓她瞬間都融化了。蘇梅雷連絡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福克斯天使基金會(Fox Angels Foundation)」的專業人員,員工到場後確認這隻小狐狸是一隻幾個月大的狐狸寶寶,因為狐狸是野生動物一般民眾不能隨便飼養,蘇梅雷是不能飼養這隻她撿到的小狐狸,因此福克斯天使基金會的人員便將牠帶往基金會的收容所妥善照顧至成年,之後再考慮要不要野放。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