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創意生活 | 人間福報

生活

城市草圖 提醒美景近在咫尺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用相機記錄旅行,但有才華橫溢的創意人士,利用他們的繪畫技巧捕捉一個地方的精華,一位名叫Jejenamoo的南韓插畫家,用筆和水彩描繪家鄉周圍和離家旅行時所遇到的景象,用畫面主題提醒我們,台北的周邊鄉鎮和老街,與首爾大型地標和著名的城市天際線一樣美麗,Jejenamoo並將作品集結出書。 Jejenamoo在大學主修東方繪畫,目前在水原和城南由藝術家組成的全球非營利組織Urban Sketchers工作,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描繪世界各地色彩繽紛的街道,稍微傾斜的屋頂或盛開的花朵的顏色等小細節,讓每個地方看起來都如此特別。 走過的街道 都是珍貴風景 她透過作品記錄在不同時間去過哪些地方,在路上騎自行車的人,或是風吹的方向,以及從樹上掉落的葉子,都為畫作帶來一種活潑的感覺。 Jejenamoo的創作之所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部分原因在於它們並不是路過遊客的快速城市素描,她把畫布放在桌子或是腿上,開始仔細觀察街景並用美麗的畫面來展現,一家擁有大窗戶的餐廳,可以像它所提供的景色一樣漂亮,而一個被櫻花覆蓋的大學校園,能在適當的光線下停車場旁邊一張孤獨的桌子一樣有吸引力。 Jejenamoo以박은희(樸恩熙,音譯)的名字與另外一位插畫家,出版新書《任何人每天都可以輕鬆畫出一幅城市素描》(누구나 쉽게 그리는 하루 한 장 어반 스케치)於6月12日發行,她在書中提到:「當進行城市寫生時,你可以看到從前走過的場景,隨季節變化的花朵、充滿時間痕跡的樹木、古老生鏽的建築、路邊的石頭以及倒塌的大門,都是一道珍貴美麗的風景。」 繪畫喚起記憶 與照片不同 同時Jejenamoo還提醒讀者:「您可以留下日新月異的城市和消失的鄉村風景,無需長途跋涉,在您居住的地區散步,發現只有您才能找到的風景,就算不華麗、不酷、不新穎也沒關係。」Jejenamoo透露,如果她畫一幅「不想忘記的時刻」,那麼每當她看到圖畫時,就可以回想起那天的記憶,透過繪畫喚起的記憶,與透過照片產生的記憶不同,「因為這一天都清晰地銘刻在我的腦海裡,甚至還記得我集中注意力,並轉移到畫布上時所傳來的氣味和溫度。」 她建議大家,嘗試在最喜歡的場景記錄到速寫本中,即使在同一個地方,隨著季節和時間變化,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象,Jejenamoo的城市草圖提醒觀眾,不必走很遠就能找到美麗景色,只需步行即可。  

MORE

救國團暑期推3488梯次營隊 帶青年體驗休閒、減碳

【中央社台北訊】暑假將至,中國青年救國團今年推出8大類、3488梯次的暑期活動,活動內容涵蓋休閒、永續減碳、志願服務等,希望帶領青年感受與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救國團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救國團於今年暑假規劃生態休閒、山野健身、觀摩交流、經典復刻、專題認證、遊學世界、知識領導、志願服務等8大類、3488梯次、5萬6145人次的營隊,活動內容涵蓋休閒健身體能運動、SDGs永續發展減碳生活等。 救國團提到,今年暑假各單位主推戶外探索、室內學習、運動健康、森林療育等各類夏令營等;另外,還推出STEAM教育多元成長營隊、馬來西亞沙巴海外營隊、日本東京及九州青年海外活動、協助大學生至馬來西亞參與國際志工等。 救國團主任葛永光表示,各項戶外活動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為唯一優先,不但要讓青少年享受暑假生活,也透過體驗與引導,帶領青少年思考生命的價值,感受人與人、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連結。 葛永光提及,近日媒體報導,國內遲緩兒通報個案在過去12年增加1倍以上,主因包括「環境剝奪」,也就是家長太主動替孩子解決問題和「3C保母」的影響,救國團希望透過營隊引導孩子,除了善用手機學習,更要好好把握學習成長的機會。 救國團今年4月也與新光國際集團關係企業新光匯盈永續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正式成立「救國團永續發展研究院」,未來除了強化永續經營,也會將「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植入營隊和公益服務當中,將各項暑期營隊打造成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舞台。

MORE

在家種草每 果實大又美咬一口「傻眼」

【本報綜合報導】草莓是受到許多人喜愛的水果,近來有位日本網紅突發奇想,挑戰在自己家中種植草莓,原先過程都還算順利,看似完美收成,沒想到卻在最後出現大翻轉,逗笑許多網友。 根據日本媒體「ねとらぼ」報導,在YouTube訂閱超過14萬的農藝網紅「KIPP」,近來在IG上分享他一段挑戰在自家種植草莓的影片。他找來一個塔狀的花盆,並在每一層共計24個區塊裡頭,裝入事先用廢棄蔬菜施肥過的土壤,做成了一個「草莓之塔」,定期澆水施肥照養。 經過約五個月的時間,草莓終於開始結果。在過了一陣子後,草莓逐漸長成鮮紅色,看起來又大又紅,相當美味的樣子。於是他相當興奮,開始採收草莓準備享用。沒想到一將草莓放入口中,立刻大喊「酸死了」,留下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尾。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つりきっぷ|家庭で自然を楽しむ????(@turikipp)分享的貼文 許多網友看到影片,也都紛紛表示「好酸笑死」、「種得很不錯耶,但我還是笑了」、「我家也有自己種草莓,同樣也是超酸」、「我之前種了不同品種,酸的甜的都混在一起」、「看來要在家中種出理想的草莓是個夢想」、「愈酸愈能做出美味的果醬喔」、「很酸對吧?我是草莓農家,種植的空間都要調控溫度喔」。 日本農藝網紅「KIPP」自家種出來的漂亮草莓,但吃下去反差很大。圖/IG turikipp

MORE

漁船作業燈 折射夜空神祕光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鳥取縣西部的大山町,近日有民眾拍攝到九道白色的光柱懸浮於夜空的「神祕現象」,上傳到社群平台「X」獲得超過一千二百萬名網友觀賞,直呼「太神奇了」。 根據日媒《Hint-Pot》報導,照片拍攝者是一名旅遊製作人Maashii,目前在鳥取縣大山町經營民宿。他日前抬頭看天空,赫然發現有九道白色光柱懸浮在天空,立刻拿起手機拍照,詢問當地民眾後,才知道這奇特景象不是外星人幽浮降臨,而是一種稱作「光柱」的自然現象。 光柱的產生原因,則為近海作業的漁船在夜晚工作時發出的光折射到天空,因此產生垂直光柱,這是在當地每隔幾年才會出現一次的罕見奇景。此外,由於當地鄰近港口,沒有大型照明設備,因此當九道白色光束豎立在空中不動,畫面十分奇特。

MORE

上課是逛菜市場 親子共食共學

【本報台南訊】菜市場就是學校!台南社大台江分校這門課很有趣,也甚具教育意義。一群爸爸媽媽陪著孩子逛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家分組分工,帶著一百多元零用錢探索菜市場攤位小吃,採購十九樣美食,中午回到社大台江分校,圍成一桌,共進午餐,親子分享美食的新滋味,也讓孩子從在地美食體驗台江文化。 這是台南社大台江分校規畫的「菜市場就是一座學校」課程,校方表示,在愈來愈焦慮的社會,課程目標希望陪伴親子走進菜市場,認識台江在地農漁產文化,拜訪各種料理達人、品嘗美食,成為家人假日「共食共學」的療癒時光。 學員鄭忠勝說,位在十三佃的台南市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是國際美食街了。這裡可以吃到在地的傳統小吃、咖啡茶飲、滷味米糕、南島美食,也可以買到喜歡的花卉蔬果,甚至看到叫賣哥和「喝玲瑯賣雜細」。黃姓家長表示,參加這一課程,主要是讓孩子認識台江生活文化,親子一起逛菜市場,學習如何採買蔬果及美食,好吃又好玩。

MORE

跑馬、沖咖啡 全盲女感動師生

【本報雲林訊】熱愛路跑的雲林縣四湖鄉飛沙國中校長陳昭龍,因路跑結識雙眼全盲的馬拉松女跑友溫祐靖,發現她國中病發失明,靠生命毅力完成學業進入職場,在台中市政府工作,還斜槓通過咖啡品評師及咖啡師證照,昨日她首次受邀走進校園帶領學生路跑並示範手沖咖啡技能,見證「人生不放棄」的生命歷程,彌足珍貴。 現年三十三歲的溫祐靖,年幼時弱視,直到國中因視網膜病發雙眼失明,人生被關上了一扇窗,讓她陷入一生最大的轉折,她不氣餒,按著自己原有的興趣和目標持續往前走,她熱愛跑步運動,雙眼全盲寸步難行,直到遇上中華視障路跑協會的陪跑者林小華,為她人生開了另一扇窗,她鼓起勇氣,從十公尺到百公尺,一路訓練。 「站穩每個步伐就能直往目標」她說,看不見不代表跑不了,練跑七年,感謝朋友相助,讓她圓夢重新站上運動場。她去年還參加了日本東京馬拉松,完成四十二公里全馬路程。 陳昭龍和師生設計「樂動校園」課程,昨邀請溫祐靖到校陪學生跑步並分享人生故事。雙眼失明的她不僅跑完全程,還演示手沖咖啡,小朋友擔心熱水燙傷她的手,溫祐靖則像變魔術一般,有條不紊完成每道沖泡工序,咖啡飄香滿園溫馨中,從讀書、工作、路跑、咖啡的每段奮鬥故事,她娓娓道來,感動全場師生。

MORE

【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4】 油甘

文/許貞慧 印度聖果「油甘果」是佛經中的「庵摩羅果」,在印度阿育吠陀傳統醫學中,視為延年益壽食材,因其富含維他命C,所以有「救命果、綠寶石」美名。原產於古印度,其梵文amalaka為潔淨、無垢、清淨之意,為古代修行旅者必帶聖品。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曾記載:「餘甘子,味甘寒、無毒,主風虛熱,補益強氣,久服,輕身,延年長」。文中所指的「餘甘子」即為油甘的正式名稱。 盛唐時期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記載「阿摩洛迦,為印度藥果之名也」即油甘,別名亦稱「庵沒羅果、庵摩洛迦果、阿摩勒果」等,《本草拾遺》也印證「庵摩勒」就是油甘的梵文名稱。 油甘學名摩勒,屬落葉喬木,初生時嫩枝葉被毛互生,類似羽狀複葉,單性同株,雄花多數,具細長之花梗,花呈淡黃色,雌花短梗或幾乎無梗,雌雄花瓣均6枚。春天開花,秋天豐收,果形圓大,果皮光滑,果肉半透明,內含種子6粒,採摘新鮮油柑呈透明翠綠或黃綠色,熟時呈赤紅色。 油甘果為藥食同源水果,根、葉、果實具有高度藥用價值,被列為養生聖品。在台灣50至60年代,多做成蜜餞,屬阿媽級的零嘴,果肉醃漬後呈現黃褐色澤,吃起來不酸不澀,生津回甘,具潤喉效果。 有2千多年歷史的神奇油甘果,在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玄奘大師區與祇園區,皆能見到此樹種。

MORE

台灣機車首度得獎 新世代SYM機車榮獲紅點設計大獎

【本報綜合報導】新世代SYM DRGBT概念車以全面進化後的高性能速克達之姿,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前,由Nova Design設計,意在將這台旗艦白牌速克達的整體外型,再次進化到全新的境界。2023年11月米蘭車展展示結束後,立即送往德國參加紅點設計獎參賽,並榮獲產品設計獎。 新世代SYM DRGBT的概念車於榮獲產品設計獎,紅點設計獎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每年吸引數十個國家、超過1萬件作品角逐獎項,是公認世界四大設計競賽的其中之一,而DRGBT也是台灣機車外型設計第一次在紅點設計獲獎。 全新世代的SYM DRGBT將更多東方龍的仿生元素融合車身設計,延續「DRGBT-龍」獨特的品牌輪廓、鮮明個性,並結合藝術、工程、文化與科學等多方設計觀點,打造出更現代化的跑車外型設計,演譯速度的精神象徵,體現DRGBT純粹的熱血駕馭體驗。 SYM DRGBT位於車頭兩側、車身均有空力套件的設計,除了讓外型更具性能味以外,也能將氣流引導至車尾,有效減少高速騎乘時的空氣阻力,進一步提升動力表現。另外在空力套件上採用和主色不同的塗裝處理,讓前視造型外形更具層次感。 DRGBT將透鏡大燈巧妙得隱藏在分件層次之中,將定位燈置於主要焦點位置,展現出高級感及濃烈的神祕氛圍;定位燈的設計靈感源自侵略性的龍牙,以幾何陣列的形式詮釋,細膩融合了龍的形象和現代科技感。尾燈及亮起的煞車燈號則是猶如龍吐息時的火光,明暗之間,龍的形象幻化在眼前。 車身的輪拱處呈現出顯眼的空力氣壩造型,呼應了龍身上飄逸的鬃鬚;車頭上方的仿定風翼飾件以龍犄角為靈感,塑造戰鬥感十足的的外型細節。  

MORE

《魷魚遊戲》知名女星晒旅遊照 網友驚呼就在台北

【本報綜合報導】南韓女星李瑜美演出《魷魚遊戲》紅遍全球,還拿下第74屆黃金時段艾美獎「劇情類影集最佳客串女演員」。她23日在社群分享率性街拍,一看背景竟有熟悉的小黃(計程車),還有繁體中文寫著甜不辣、油飯等店面,讓網友驚呼就在「台北」。 李瑜美一身黑走在台北街頭,網友看她大太陽下穿著外套,直問「不熱嗎?」,也有人猜測可能不是最近的照片。而照片中可見李瑜美點了蛋餅吃,零遮掩走在馬路上,網友紛紛留言歡迎李瑜美來台,還有人指出其中一張街景是在捷運善導寺站附近。  

MORE

魔方問世50年 提醒人們多動手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儘管有人認為,魯比克.厄爾諾(Rubik Ernő)50年前發明的魔術方塊(Rubik's Cube,簡稱魔方)會在本世紀退流行,然而,從1980年代風靡全球的魔方至今未衰,Z世代和父母一樣對魔方著迷,這讓79歲的厄爾諾感到非常有趣,這位匈牙利建築和雕塑學教授提醒大家:「在數位世界中,我們正慢慢忘記還有雙手,但玩魔術方塊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挖掘出動手做事的一些最原始本能。」 法新社報導,魔方至今已售出超過5億個,仍然是世界上最暢銷的益智遊戲之一,三階魔方的組合方式超過4.3乘10的19次方,但正確解答只有一種,厄爾諾興奮地說,即使在「數百或數千年」之後,你仍然會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儘管現在手機、電腦螢幕無所不在,年輕人仍與魔方建立牢固關係,「速度魔方」在社群媒體非常受歡迎,厄爾諾表示,魔術方塊幫助培養「思想和雙手之間的聯繫」,一直是人類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補充說:「這個立方體提醒我們有雙手,你不只在思考,還得做些什麼,這是一件你會在情感上參與的藝術品。」 初衷為教學生 認識立方體結構 1974年春天,他為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創造第1個魔術方塊原型,這立方體由小木塊製成,並透過獨特的機制固定在一起。厄爾諾說,之後5年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他將自己與魔術方塊的關係比喻成家裡有個「神童」:「因為你的『孩子』和名聲太大,我需要喘息。」 矇眼、倒立、跳傘 全球老少瘋解謎 在2020年出版的《Cubed》書中,厄爾諾透露,他從來沒有打算在世界上留下印記,只是被對建構幾何模型的熱愛所驅使,厄爾諾花幾周時間進行修補幾個原型,才找到理想的機制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然後在1975年提交專利申請。 色彩繽紛的魔術方塊1977年首次在匈牙利銷售,3年後登陸國際貨架,儘管不願公開露面,厄爾諾多年來還是收集了約1500張以魔方為主題的雜誌封面,它已成為「複雜性的象徵」,厄爾諾說:「有人喜歡它,有人討厭它,但你不能忽視它。」 魔方在流行文化中得到強烈的體現,並出現在許多電視劇和好萊塢鉅片中,它也仍然是解謎比賽的核心,魔方大師們經常聚集在各地較量,有時甚至矇著眼睛、跳傘或倒立。 魔方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永久展覽中占有一席之地,也為藝術家帶來靈感,還成為從幼兒園到大學廣泛使用的教育工具,魔方在養老院也很受歡迎,並幫助患有自閉症的人們。 厄爾諾從未想過他設計的魔方原型會征服世界,更影響他的一生,厄爾諾指出,魔術方塊帶來的情感回報,甚至比賺到退休金還好,他強調,為人們做出好事,感覺很棒。

MORE
/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