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說喻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說喻--誰比較髒

文/星雲大師 有一天,老師父帶著小徒弟外出布教弘法,走啊走地,半路上,忽然看到一個小孩子跌進臭水溝裡。於是,老師父加緊腳步,走到水溝邊,將他拉了起來。小孩起來後,老師父又帶著他在附近找到了一條溪水,替他把身上的穢物清洗了。 在一旁的小徒弟看了,捂住鼻子,皺著眉頭說:「師父,您不必幫這個小孩清洗髒汙啦,弄得您的新衣服也骯髒了。」老師父聽了小徒弟的話之後,語帶教誨地說:「這小孩身上的骯髒是有限的,你的心才髒啊!」 人身上的骯髒可以清洗,但是心裡的骯髒卻不容易洗淨,甚至身上的垢穢可以去除,但是口裡的骯髒:妄語、惡口、挑撥離間、搬是弄非、講不正當的話等等,有時候比身體的骯髒還要更加可怕。 清淨要從自己的心裡開始。所謂「心淨國土淨」,我們的心一清淨,大地山河也會跟著清淨。心怎麼清淨呢?比方:貪欲心、瞋恨心如同我們心中的髒汙垃圾,能把貪欲心去除,轉換成喜捨心,把歡喜給人,心就不髒了;能把瞋恨的念頭去除,用慈悲心來莊嚴自己,心就清淨了;能把嫉妒、懷疑、邪見,各種煩惱、習氣都去除了,就能還給自己一個清淨心。 人的身體就像一座村莊,心是我們的主人。身體骯髒、衣服骯髒、環境骯髒,都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的主人翁清清白白,讓我們的主人翁乾乾淨淨;心弄髒了,那是怎麼都不好的。

MORE

星雲說喻--富翁吃豬

傳說過去有一個富翁,一生廣行善事,修橋鋪路,施茶施水,救濟鰥寡孤獨,做了許多慈善公益的事情。但是他平時只知熱心修福,卻忽略了智慧的重要,為人非常不明理,到了老病的時候,一生行善吃素的他,忽然就業障現前,一直吵著要吃豬肉。 家裡頭的人為了他要吃豬肉,原本打算上街去購買,但因路途實在遙遠而作罷。只是這麼一來,家中飼養的豬又都很肥大,他一個人也吃不了那麼多。不得辦法,就向鄰居買了一頭小豬,應付了事。不意,殺了小豬以後,肉都還沒有煮,他就一命嗚呼了。 這個富翁過世了以後,到了閻羅王那裡。閻羅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好事,幫助了很多人,準備判決他再到人間繼續做個大富大貴的人。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忽然跑出了一頭小豬,向閻羅王抗議:「請他還我一條命!過去我就是為了他要滿足口腹之欲,所以年紀輕輕就死了。我心有不平!」 富翁聽了就說:「閻羅王,我又沒有吃牠!」閻羅王只有再問明所以然。問完話,閻羅王對富翁說:「你雖然沒有吃牠的肉,但是牠是為你而死的。這樣好了,我判決你把福報分一半給小豬,讓牠投胎去做人,享受富貴的日子。」慳貪不捨的富翁聽後,直說:「划不來!我一生辛苦換來的富貴,怎麼能平白分一半給牠?」 由於雙方僵持不下,閻羅王又說:「如果你不肯分一半給小豬,那你就轉世做隻豬,償還欠牠的債。」富翁自以為討到便宜,就說:「變個豬就變個豬,也不過是一世而已,我的福報仍然存在,總會再有榮華富貴的一天。」 由於過去世的福報,富翁變成豬以後,還是受到很好的待遇,不但吃得很好,甚至住的地方還有地毯、冷氣享受。當然,最後就成了一隻肥肥胖胖的大豬公了。 有一天,正當大豬公吃著飼料的時候,一隻雞子也跑來分食。大豬公看了,厭惡地就要把雞子趕走,並且把頭塞進槽口,好讓雞子吃不到飼料。如此一來,飼料沾滿大豬公的頭,貪心的雞子見狀,立刻上前猛啄牠的頭。豬公一生氣,就把雞子咬死了。 由於瞋恨無知,大豬公死了以後,又再做了雞子,輪迴不已。所謂「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真是不能不注意啊!

MORE

星雲說喻--不說假話

文╲星雲大師 人經常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說假話欺騙別人,有時候甚至用盡心機,造謠生事,讓人吃虧、上當。謊言假話,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妄語」,是不當的。 宋朝的時候,徽宗皇帝非常仰慕一位人在遠方、相當有名望的道楷禪師,於是就派了大臣帶著詔書去請他進京,接受御賜的紫袈裟。但是道楷禪師怎麼樣都不肯應詔。連下了三次詔書,禪師都不到,皇帝感到尊嚴受損,勃然大怒,立刻派遣大臣前去捉拿,心想:我就不相信你不來! 大臣們見皇帝如此生氣,只得聽命,拿著聖旨往赴。走呀走地,大臣們來到了道楷禪師的住處。一見面,大臣就說:「禪師啊!皇帝很仰慕您,非常誠意地要邀請您到朝中走一趟。」可是道楷禪師聽後,依然拒絕。 大臣一聽,心急了,就說:「那可不行!你不去的話,皇帝會生氣呀!」禪師說:「沒有其他辦法,我就是不到朝中去。」 另一位大臣見狀,趕緊說:「老禪師,您就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虛弱有病,不堪千里跋涉,這也好讓我們替你稟報皇上呀!」 原本這位大臣是要給道楷禪師一個台階下的,但是禪師聽後,竟然立刻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沒有啊!我身體很好,沒有病。」 大臣聽了,失望地說:「你說有病,就可以不必上朝了嘛!」不意,道楷禪師正色地說:「我怎麼可以說假話來欺騙皇上呢?我寧可以受皇上的處罰,也不能欺騙皇上!」最後,這許多大臣們只得無奈地將他押解回京城了。 沒多久,皇帝就從大臣那裡聽說道楷禪師寧可受罰,也不說假話之事,大為讚歎欣賞,便將禪師釋放了。 在利益當頭,甚至攸關身命安危之際,道楷禪師寧可以自己吃虧,也不說假話,這是君子風範,實在是我們做人的典範。

MORE

星雲說喻 畫師作畫

文/星雲大師 過去有一群以繪畫為業的畫師,經常聚在一起切磋畫技。他們在繪畫藝術上都各有專精,有的擅於描繪輪廓,但不精於塗抹顏色;有的擅於上色,但不精於素描;有的長於畫身體,但不擅於畫手腳;有的長於畫手足,但不擅於畫五官。然而,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聚會研究後,大家不只在各自的專長上有長足的進步,就是在其他繪畫的技巧上,也都突飛猛進。 當時,有一位國王一心想找人為他畫一幅肖像,聽聞國中有這麼一群畫師,便喚人把他們請入宮中。一時之間,這群畫師齊聚一堂。這時候,國王指著一張畫布,對大家說:「各位畫師!今天找你們來,是想請你們在這塊布上為我畫一幅肖像,如果你們能夠畫得令我滿意,必定會有重賞!」 國王話一說完,所有畫師便各就各位,開始在這塊布上揮灑。只見畫師們各自發揮所長,有的開始構圖,有的屏氣凝神地勾勒著五官,有的專心地畫手腳,有的仔細地上顏色……。但是,就在作品即將完成的那一刻,大家赫然發現,擅長畫身體的畫師沒有到。正當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有人提議說:「我們不妨一起合力來完成這幅畫吧!」 在大夥兒通力合作下,好不容易,國王的肖像畫終於完成了。呈獻給國王的那一刻,只見國王眉開眼笑,頻頻誇讚說:「畫得太好了!畫得太好了!」畫師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你看一棟房子,尚且需要鋼筋、水泥、磚瓦等建材才能完成;一場球賽,也必須隊員們同心協力才能獲勝。 因此,每個人都不能小看自己在團體裡的重要性。中國有句俗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終究是有限的,唯有集合眾人的力量,彼此互助合作,才能共同成就一番事業。

MORE

星雲說喻 翰林挑水

文/星雲大師 唐朝裴休宰相的兒子裴文德,年紀輕輕就已經做到翰林學士的官職,可謂少年得志。但是裴休宰相並不希望兒子這麼早就飛黃騰達,而要他到寺院裡學習叢林的生活教育。 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親的苦心,等到裴文德來到寺院,便指派他做砍柴挑水的粗活。過去的寺院大部份都建在山上,要把水一擔一擔地從山下挑到山上,提供大家飲用,其實很不容易。 有一天,裴文德從山下挑水到山上,挑得他大汗淋漓,汗水都淋到了腰上。回到山門的時候,他不禁發牢騷說:「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告訴大和尚,自己官至翰林學士,還要挑水給你們這許多出家人喝,你們怎麼能消受得了? 當他講這句話的時候,方丈大和尚恰巧經過,於是說道:「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意思是說,挑水給大眾飲用有什麼了不起,論功德,老僧坐一炷香的功德,千年萬世的供養都能消受。 兩人的對話隱含著什麼意義呢?挑水負薪,勞動服務,只不過是世間有為的功德;如果我們能讓精神世界靜定下來,三千法界都在心間,就能到達一種超越時空、超越人我的境界,還有什麼是不能消受的呢? 因此,我們在世間上為人處事、給人幫助,要學習從有相的功德做到無相的功德,從有為的慈悲做到無為的慈悲,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做一點事就想要求得報償,反而消減了功德。就像翰林挑水,如果他在挑水的時候,是發心、是奉獻,便可以成就無為的功德,與禪定的功德同等,一旦計較自己做了多少事,功德也就有限了。所以,無相的功德才是最大的功德。

MORE

星雲說喻--犯戒救人

文/星雲大師 古代印度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皇后,人稱「末利夫人」。國王和皇后平日感情很好,但是自從夫人皈信佛教,受持五戒以後,嚴格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國王的生活再也不那麼稱心如意了。 有一次,波斯匿王征戰歸來,因為對御廚準備的飯菜不滿意,大發雷霆,下了一道命令,要將廚師處死。 在過去專制的時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國王要想處死廚師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螻蟻尚且貪生,廚師也是一條命,他當然不甘願死,為了活命,便託人向皇后末利夫人求情。 末利夫人聽說此事,心想:該怎麼救廚師呢?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當她和波斯匿王見面時,就說:「大王,你回來了,我好高興!今天我要擺設酒席,陪你喝酒,表示對你的歡迎。」 波斯匿王一聽,非常高興,直說:「太好了!太好了!」但是一方面又感到疑惑,「咦?你不是受過戒了嗎?」 末利夫人便回答:「為了迎接大王,今天破例一次不要緊!但是大王,我有一個請求,好酒要有美膳相配,我希望御廚能親手做我喜歡的菜色。」 國王聽後,想到:不得了!最會做那道菜的廚師,我剛才已經下令要砍他的頭了。於是大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趕快又派人前往刑場把廚師給救回來。就這樣,御廚終得以撿回一條命。 當波斯匿王知道末利夫人為了救人不惜犯戒時,深受感動,漸漸地也接觸佛教,最後成為了佛教的大護法。 所謂「戒」,是用來防非止惡,防止人做壞事的。雖然佛教講「不飲酒」戒,但是末利夫人為了救人一命,出發點是清淨、慈悲的,並不在貪圖個人的享樂,又豈能輕易地就論定她的罪過呢? 所以,人不管信仰哪一個宗教,不應只拘泥於戒相,還要懂得活用戒條,能把它應用在救人救世上,能把它運用於開發內心的清淨慈悲上,才是戒律的真正意義。

MORE

星雲說喻--日本買手錶

文/星雲大師 自從台灣開放觀光之後,出國觀光旅遊的人愈來愈多,但是在一趟旅行中,能不能從所見所聞中增長智慧與見識,也很重要。 我個人曾多次到日本,記得有一次弘法之餘,為了要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也順道帶一些禮品回去給徒眾做紀念,於是就在一家商店裡買了一只手錶。當時我問店員:「記得當地對國外的旅客好像有一個優待辦法,不要繳稅是嗎?」 店員立刻就說:「是啊!我差點兒忘了。請問您有帶護照來嗎?我們必須登記護照號碼。」 我一聽需要護照,便對店員說:「對不起,我的護照放在飯店裡,沒有帶出來。」心裡想:如果再回到飯店拿護照,路途遙遠,也不容易。於是就說:「算了,我就不要免稅了,按原來的價錢向你買一只手錶吧。」 沒想到,這家店的店員竟然不肯賣給我。他說:「你是觀光客,應該享受免稅的優待,不給你優待是不行的。」 我說:「那我要怎麼辦才好呢?」 他說:「沒有關係,你把你住的飯店位置告訴我。」我心裡頭想,看起來是買不成了,但是告訴他也沒什麼要緊,便予以告知。 沒想到,就在我即將返台前,店員把手錶送到了飯店,抄了一下我的護照號碼,就以免稅的價格賣給我了。 這讓我感覺到,日本人做生意,不但是賣東西給人,他還要買你的心,讓顧客心生好感。 所以,一個真正會經商營業的人,不是把東西賣出去就算了,還要講究售後服務、品質管制、價格公正。古代中國的文化,有所謂「童叟無欺」的說法,可以說在日本是被奉行了,一直到現在,在當地的社會、人群裡,也都還能看得到這種精神。 如果任何一個社會階層、任何一種行業,都能重視「童叟無欺」的商業道德、為人服務的精神,今後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可愛,商業往來必然也會愈來愈繁榮了。

MORE

以粥代茶

過去行善的人士經常會在商人旅客行經之處,設立一座施茶亭,供人解渴;也有的人施燈照明,給夜歸人方便行路。如今社會進步,政府造福民間,則在各個路段裝設路燈、在公共場所設置飲水設備,方便民眾的往來。 一般來說,到親友家裡拜訪,主人都會以一杯熱茶、一杯冰水或者一杯咖啡招待,表示敬意。不過,無論是茶也好,咖啡也好,都只能解渴,不能除飢。所以,有一次,我到佛光山台北道場關心徒眾的時候,就對他們說,現在時代進步,信徒到寺院裡拜佛,光是以一杯熱茶招待,還不足以溫暖他的心,我建議「以粥代茶」,如社會上文人雅士舉辦的「粥會」,以吃粥來聚會,我們就以「臘八粥」(現在定名為「平安粥」)來跟大眾結緣吧。 在過去的叢林裡,每逢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佛陀成道的這一天,寺院都會準備臘八粥,分送給信徒食用。記得童年的時候,我們都拿著碗到寺院裡去取臘八粥,因為聽大人說,吃臘八粥能夠消災增福。不過,在我幼小的心靈裡,並不懂得什麼叫做消災增福,只覺得熱騰騰的一碗粥,讓人吃得齒頰留香,心頭暖暖的。 那麼,現在我們以粥代茶,信徒來了,就為他端上一碗粥,粥的水份多,吃了不但可以解渴,也能當飽。有時候,信徒一早就到寺院禮佛,還沒有吃早餐,能吃上一碗粥,也可以止飢;或者有的信徒禮佛之後,馬上就要去辦事,路上要找個地方解飢不容易,吃上一碗粥,也能飽腹。 二十年來,到台北道場吃臘八粥的人,可以說不計其數。看到那麼多的人與佛結下一份好因好緣,享受臘八粥帶給他們的暖意,大家也都感到很歡喜。這也算是聊表佛門對信眾的一份感謝之意了。

MORE

星雲說喻--老做小

文/星雲大師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裡拜訪住持大和尚。正當年輕的住持與信徒交談的時候,迎面走來了一位老和尚。年輕的住持看到了,就對老和尚說:「去倒一杯茶來請客人!」老和尚就去倒茶了。茶來了,住持又再吩咐:「再去切一盤水果來招待客人!」老和尚又去切了一盤水果來。這位信徒看了,很不以為然,心想:這位年紀輕輕的住持,怎麼一點都不尊敬老和尚呢?一會兒叫他倒茶,一會兒又叫他切水果,實在太沒有道理了。 和信徒講完話,年輕的住持再對老和尚說:「我現在有事出去,等一會兒你帶這位信徒去用齋飯。」等住持一走,信徒終於有了機會,就問老和尚:「這個住持是你的什麼人啊?」老和尚說:「他是我的徒弟。」信徒一聽,感到很疑惑,說道:「既然是你的弟子,為什麼對你這麼沒有禮貌,一下子叫你倒茶,一下子叫你切水果?」 老和尚聽了,笑笑地說:「你可不能這麼說啊,我的徒弟向來對我很恭敬、很有禮貌,他對我很好的。」信徒問:「怎麼好法?」老和尚說:「你看!他只是叫我去倒茶,並沒有叫我去燒茶,燒茶就比較辛苦了。」信徒再說:「他叫你去切水果給我吃,又是怎麼回事?」老和尚說:「他只有叫我去切水果,沒有叫我去種水果,種水果就比較辛苦了。」 信徒聽了老和尚的一番話,實在無法理解,就問:「究竟是師父大,還是徒弟大?」老和尚淡然地說道:「出家人哪裡論什麼大和小,他年輕,就做重要一點的事情;我年紀大了,就做一點輕鬆的事,不必比誰大誰小。」 社會上,經常聽聞家庭裡,公婆和兒媳之間有所謂「代溝」的問題,假如大家都能有老和尚的胸量,不計較生活上瑣碎的事情,互相尊敬、互相包容、互相關懷,生活將是多麼美好,又怎麼會有婆媳難相處的事情呢?

MORE

星雲說喻--歐巴桑救台灣

文/星雲大師 中國人向來深具人情味,這不但反映在民俗節慶裡,人際之間的應對更是如此。然而如今,由於社會結構改變,冷眼旁觀、自掃門前雪的人愈來愈多,取而代之的則是冷漠淡薄。 曾經,聽徒眾轉述了一則網路上流傳的「歐巴桑救台灣」故事。在人聲鼎沸的早晨,有個小學生搭乘公共汽車上學,一到站就急急忙忙衝下車了,卻把便當忘在座位上沒有帶走。公車裡,許多年輕人看到了,只是「啊」了一聲,但沒有人採取任何的行動。 有一位歐巴桑看到了,逕自打開車窗,大叫:「囡仔啊!你的便當喔!」歐巴桑的動作、聲音之大,引起了大家的側目。雖然眾目睽睽,她仍然不顧旁人的眼光,拚命地揮手、喊叫,要向小學生示意。只見公車上的人依舊保持沉默,小孩也因為聽不到歐巴桑的聲音,繼續往前走著。 不過,街邊的另一個歐巴桑看到這一幕,倒是很關心,遠遠地就大聲問:「喂!妳在喊什麼啊?」車上的歐巴桑提高嗓門,回道:「便當啦!那個囡仔的!」街道上的歐巴桑一聽,應了一聲「喔」,隨即趕往車旁,接過公車裡那個歐巴桑從車窗拋出來的便當,然後快步向小學生追去,把便當交到小孩的手中。 這一瞬間,全車響起一陣歡聲雷動。 在人情日益澆薄的社會,歐巴桑的熱心融化了人與人之間如冰山一樣的距離,喚回了逐漸失去的人情味。確實,這個社會就是需要有更多像她們一樣熱忱的人,來共同成就世間的真善美好!

MORE
/1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