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人間萬事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人間萬事》接觸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自古以來,人與人相交,是好是壞?都要經過「接觸」以後才能分曉。有的人幾經接觸而友誼永固,有的人因為接觸而分道揚鑣。尤其現代的社會,交通便利,人我往來頻敏,人際關係更要講究溝通,講究接觸。各種的會議,幾乎無日無之;各種的活動,隨時隨處舉辦,這些都是為了接觸,為了彼此相互了解。 關於「接觸」,管道很多,列舉如下: 一、眼神的接觸:「眼能傳神」,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兩個人眼神交會的剎那,有的人當了朋友,有的人成為伴侶。所謂「一見鍾情」,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也能講話,一個人內心的愛、恨,透過眼睛,也可以傳達給對方了解。 二、語言的接觸:有的人互看一眼不夠,繼而以語言問好、示意、交談,或是表達意見與關懷。透過語言,人和人可以相互了解、認識。有的人因為一席話,情定終身;有的人因為一番話,留下好印象。私事、公事,由於語言接觸順利,彼此的溝通、往來,也會順利。 三、點頭的接觸:現在的東方人士,慢慢也學習西方人的禮貌,在路上相見,不管相識與否?都會說聲「早安」、「您好」,甚至怕語言聽不懂,還會佐以「點頭」示意,或以「舉手」表示親切。當然也有人把交情不深的人,稱為「點頭之交」。即使「點頭」之交也表示尊重,也能相互認識,總比「形同陌路」好得多。 四、握手的接觸:在飛機場、火車站、會議廳,或是某人家的客廳,一群人相見了,因為彼此認識,即刻向前熱烈擁抱,語笑寒暄,相談甚歡。對於握手,過去只有男士和男士握手,現在已打破藩籬,男女不忌諱,彼此都以握手為禮。 五、擁抱的接觸:「擁抱」是一種西方禮儀,不管私人地方,或是公共場所,彼此相見,互相擁抱,表示禮貌,表示友誼。尤其現在的外交場合,相互擁抱更是司空見實,甚至是不可少的禮節。有時不但擁抱,還要貼臉。總之,人雖有東西方之分,禮貌、尊重卻是不分東方、西方,彼此都重視。 六、禮拜的接觸:過去中國的社會,晚輩一定要向長輩禮拜,所謂拜年、拜壽。但現在社會上的禮拜減少了,不過宗教的禮拜仍然保持。信徒見了高僧大德、師父尊長,仍以「禮拜」為敬。其實,佛教的禮貌,除了禮拜以外,問訊、瞻仰、圍繞、合掌,都和禮拜一樣,都是表達尊敬之意。 七、印心的接觸:經過了上述的接觸,在佛教裡,最高的禮敬就是「印心」了。像大迦葉在靈山會上,與佛陀「拈花微笑」的印心,像六祖惠能在黃梅,與五祖「無往生心」的印心。這一類的接觸,在禪門公案裡,多不勝數。禪師透過印心,留下一則則精彩無比的禪宗公案,也為後人開啟一次又一次的悟道因緣。

MORE

消災免難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災難隨時隨處都可能發生,例如地震、颱風、火山爆發、洪水泛濫,乃至刀兵賊難、惡人陷害、歹徒襲擊、交通事故等。所謂「天災人禍」,人隨時都處在危險之中,所以總要祈求「消災免難」。如何才能消災免難呢?略述辦法如下: 一、要存好心善念:凡一切事情,都有因緣果報;就是災難,也有一定的前因後果。假如你能時時存著好心善念,不與人為敵,不跟人為難,你的災難自然會減少。 二、多做慈悲善事:人在有意無意間,難免有一些錯誤的行為,犯下一些罪業。但是由於你不斷行善做好事,功勞多了,也會將功折罪,還是可以借助自己的功德,而能消災免難。 三、經常反省認錯:有的人「死不認錯」,這是最大的缺點。認錯可以消災,例如小兒小女做了錯事,父母要處罰他,他趕快說:「爸爸,媽媽,我下次不敢了。」本來要打兒女的一雙手,立刻也會停下來。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認錯是美德,認錯是消災免難最好的法門,即使現在國家的法庭上,對一個認錯的罪犯,也會量刑從寬,同樣能得到認錯的好處。 四、不斷懺悔滅罪:做了錯事犯了罪,成為災難;要想消災免難,最好的辦法,就是懺悔。這就等於一杯水,你錯把整包鹽巴放進水中,鹹得無法飲用;只要你把這杯鹽水倒進大水缸裡,然後再加滿一大缸的清水,鹹味就會沖淡,就能飲用了。我們犯了錯,就如水中加了鹽巴,只要我們用懺悔的願力,就能沖淡罪業。懺悔的法門無限廣大,我們可以對諸佛菩薩懺悔,可以對聖人君子懺悔,可以對父母長輩懺悔,可以對朋友兒女懺悔;懺悔的法水必然可以洗淨我們的罪業,應該好好的多加利用。 五、時時許願改過:我們所以有災難,都是由於自己身口意造下了罪業,所欠下的債務,一旦因緣成熟,就必須還債。假如我們不時的許願,對自我提出改過遷善的舉動,以善願善行來懺除罪業,到了災難降臨時,那許多善行美事的功德,自然能幫助你解除災難。 在佛教裡有一則故事。有一個小沙彌,只剩下七天的壽命。有神通的師父知道後,心生不忍,就叫小沙彌回家探親,想讓他在餘生不多的日子裡,能夠再與父母團聚。小沙彌高高興興回家,七天後又歡歡喜喜的回寺院。師父一見,驚訝不已,就問小沙彌:「回家期間是否做過什麼好事?」小沙彌答說:「沒有呀!」 師父要他仔細再想一想。這時小沙彌突然想起來,在回家途中,見到一個小池塘,有一窩螞蟻正在載浮載沉,小沙彌一念悲心起,就摘下一片樹葉,放進池塘裡,於是救了一窩的螞蟻。大概就是因為這一念悲心救蟻的功德,後來這位小沙彌活到九十多歲。所以,許願改過,積功累德,則三災八難都能免除。 所謂「三災八難」,三災有「大三災」,指水、火、風之災,以及「小三災」,即饑饉、疾疫、刀兵之災。八難就是王難、賊難、火難、水難、病難、人難、非人難、毒蟲難等。總之,我們想要消災免難,只靠外力,力量有限;靠自己,力量才是無窮。

MORE

《人間萬事》誤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誤」是可怕的事,應該到達的時間沒有到達,是「誤時」,應該完成的事沒有完成,是「誤事」。說話會意不清,造成「誤會」;送一份禮,如果不適當,也會有誤。 人與人之間最好不要產生誤會,萬一有了誤會,也要趕快解釋清楚,因為「誤」難免會造成憾事,例如: 一、醫生誤診:醫師替人看病,應該對症下藥,但是診療時出了差錯,造成誤診,後果不堪設想。例如,本來只是腸胃不舒服,誤診為腸癌;本來只是精神欠佳,他說得了憂鬱症。許多的檢查,誤斷病情,造成病人身心煎熬。有時候身體已經有了嚴重的病兆,卻沒有及時檢查出來,以致延誤就醫,更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二、法官誤判:「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再優秀的法官,對於一些案件有時也會發生誤判的情形。現在的官司,當事人能言善道,或者請律師出場,或者懂得法律常識的人加以指導,原告、被告,誰是、誰非,法官就很難裁決了。一些司法案件,經過初審、二審,甚至三審定讞,其中還是有隱情,有時引法困難,還要靠大赦來解決,可見法律上有時也會造成誤判。 三、記者誤報:記者報導新聞,是提供民眾知的方便,但是有的記者筆下不公,寫好寫壞,全憑個人好惡;有時一字之差,或者全篇立場不公,都可能誤導民眾。甚至不只記者誤報,到了報社編輯,還要經過主管修改,本來是「狗咬人」,但為了聳人聽聞,偏要改成「人咬狗」。今日的媒體報導,小事擴大,大事又更渲染,造成讀者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此實難矣!讀者讀不到真實的報導,倒也罷了,有些當事人受到誤報所產生的傷害,那就無法估計了。 四、球員誤傳:打籃球,一個誤傳,不但自己不能得分,反而給了對方可乘之機,這一進一出就少了四分。踢足球,一個誤傳,對方就靠你的失誤而贏了球。棒球比賽,全隊都是明星,陣容堅強,但只要一場戰役中有人誤傳,或沒有及時把球正確傳出,讓對方上壘,甚至回到本壘得分,戰局急轉直下,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其實也不只是球賽會誤傳,電信局人員把電報誤傳,郵政人員把郵件誤送,政府機關公文誤發;所有的來往只要有誤,後面都可能產生嚴重的結果。 五、教師誤導:學校裡的老師,所有教學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走上一個新知的世界,走上一個正派的未來。《佛遺教經》說:「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但現在的老師教學,有時也會發生誤導,讓學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偏差,誤入歧途,是則教師也難辭其咎。老師的言行影響學生的未來甚巨,尤其思想是未來成敗的重要關鍵,因此不能不慎。 六、官員誤國:政治人物,在施政上有時也會誤民,甚至誤國。犯了嚴重誤國、誤民之過的官員,實際上最後是誤己。舉凡圖利私人、貪贓枉法、處事不公、決策錯誤,乃至外交、軍事上誤信情資等。官員誤國,害的人可就多了。 說到誤,像誤傳流言、誤殺功臣,甚至誤報颱風等,其可怕的後果,在在說明,人間不能有誤。

MORE

《人間萬事》向 陽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宇宙世間都受著「陰陽」的影響,「陰」表示黑暗、陰冷、潮濕、淒涼;「陽」代表光明、生長、溫暖、希望。 世間上的人類萬物,雖然要靠陰陽輪轉調和,如白天是陽,夜晚是陰;晴天出太陽,雨天便陰涼。但是人類萬物大都喜歡「向陽」,而不愛「陰暗」。向陽有什麼好呢? 一、向陽的花樹茂盛:花草樹木,不但要有水分、空氣、土壤,尤其如果把花草樹木種植在陽光照射得到的地方,它會成長得更加茂盛。例如向日葵,就是要面對太陽才肯開花,再如紫羅蘭,也是必須生長在強烈的太陽照拂下,花才會開得更加艷麗。當然,過分強烈的炎日,也會把花樹晒焦了,但一般說來,花草樹木還是比較喜歡有陽光的照耀,因為陽光如慈愛的父母,給予萬物生長的溫暖,所以讓陽光普照,就是萬物生生不息的動力。 二、向陽的地方溫暖:人要找一個地方安居落戶,甚至為死後尋找墓地,多數都會看方向。面向海邊的地方是人們最喜歡的第一選擇,如果是山坡地,則以向陽的山前為佳,因為山後少有陽光照拂,所以人們都往向陽的地方聚集。就像寒冬季節,人們也會找一處陽光照得到的地方晒晒太陽,這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但是到了炎熱的夏天,儘管艷陽高照,人們仍喜歡陽光,因為陽光不但能讓萬物成長,還能成熟萬物。甚至烈日當空時,在大樹下乘涼,因為有陽光照耀,有微風吹拂,更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三、向陽的房屋明亮:人們居住的房屋,一般叫陽宅;亡者的墳墓則叫陰宅。陽宅就是要有陽光,有陽光才溫暖,有陽光才明亮,有陽光的房子住起來才舒適。一般人選房子,有人喜歡南北向,有人偏愛東西晒;不管什麼方向的房子,都要有門窗,有門窗不但空氣流通,而且採光好,住在通風明亮的房子裡,居住品質就會大為提升。有句話說「向陽門第春常在,向陽庭院花開早」,向陽的屋宇明亮,所以為人所喜愛。 四、向陽的心情開朗:住屋要向陽,人的心情也要向陽,向陽的心情才會開朗。早晨起床,發現今天天氣真好,陽光普照,心情就會無比開朗;假如是一個陰沉的早晨,心情必然大受影響。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人的心情也會感染給別人,所以我們每天都要保持陽光一般的心情。儘管天氣陰晴難定,但是只要我們有樂觀的性格,說冬陽一般的話語,則不但自己心情開朗,別人和我們相處,也會感染到如陽光般喜悅的心情,因此樂於和我們親近。 我們希望世間上人人都用陽光的心情生活,用陽光的心情面對人生,用陽光的心情創造一個有陽光的社會,讓陽光普照人間。因為陽光表示溫暖,表示光明,表示開朗,表示希望。

MORE

《人間萬事》窗 戶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代的建築物都很重視「窗戶」的價值,因為窗戶可以讓空氣流通,可以從室內看到外面的天空及各種景象,知道天氣及外界的狀況,所以有窗戶的房子,價值自然比較高。 除了建築上的窗戶,現在社會上這個機關和那個機關往來辦事,這個團體和那個團體接洽事情,都會先問:你們連絡的「窗口」是誰?也就是誰可以當連絡人。有了「窗口」才有對象可以連絡,有了「窗口」才能找到對方,有了「窗口」才好辦事,可見窗口的重要。 其實,所謂「窗口」,就是指我們透過某一事物,可以觀察到一些情況,這個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窗口。例如,有些刊物專門報導世界新知,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刊物是瞭解世界的窗口;正如我們透過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樣。 茲將「窗戶」之意,引申敘述如下: 一、眼睛是身體的窗戶:人的身體,除了耳朵能聽音辨位以外,眼睛可以觀察四方,知道各種景象,所以眼睛是靈魂之窗。平日生活裡,舉凡起居坐臥,各項行事,都要靠眼睛看才能夠活動自如,所以眼睛是身體的窗戶。 二、媒體是社會的窗戶:社會每天發生的大小新聞,經過媒體主觀、客觀描述、報導,提供給社會大眾,所以媒體是社會的窗戶。 三、海關是國家的窗戶:旅行世界各國,必須經過海關辦理入境手續,了解你從那裡來?到此目的為何?攜帶那些物品?預計停留多久等問題後,才能同意放行。所以海關的設立,就是國家的窗戶。 四、銀行是呆帳的窗戶:銀行每天進出多少金錢,進帳出帳要平衡,如果存款太多,銀行放貸不出去,本身要負擔利息,即使轉投資也有風險;貸款給民眾,又怕收不回來,成為呆帳。所以,一般民眾向銀行貸款,必須有保證人,一切資格、條件符合,才能貸款,因為銀行怕成為呆帳的窗戶。 五、教養是人格的窗戶:做人要講究教養,有教養才有人格。平時學習各種知識、禮儀,表現各種風度、氣質,都是表現自己的教養,讓自己的人格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教養是人格的窗戶。 六、煩惱是痛苦的窗戶:人的眼耳鼻舌身心,每日攀緣外境,就會產生喜怒愛憎等煩惱,因為有煩惱,內心就會感到痛苦,所以煩惱是痛苦的窗戶。 七、疑問是知識的窗戶:人生要有「學問」,學就要問,所以禪門教人要「提起疑情」。很多問題要經過疑問才能了解,打開疑問的窗戶,讓知識蜂擁而入,那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八、念佛是淨土的窗戶:信仰佛教的人,念阿彌陀佛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藥師佛希望往生東方珫璃淨土,念彌勒佛希望往生兜率淨土。這就如同學生希望將來往什麼方向發展,他就進入選定的學校就讀相關的科系。所以,窗口就是通道,就是路徑;找對了窗口,才容易到達目標。窗口的重要,於焉可知。

MORE

《人間萬事》僕人的定位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在民主時代,所有的政府官員,甚至就算是總統,都是人民的僕人。在佛教裡,所謂「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佛教的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為眾生服務,其實也可以把他們當作是義工,是僕人。當然,做僕人也要看值不值得?過去一些英雄好漢,為了一句承諾,做小主人的僕人 ;為了報答一點恩惠,甘願一生為人作僕,供其驅使。 僕人的種類,有下列數種: 一、為金錢做僕人:現在的女管家、老總管、特別護士,各種臨時工,甚至各行各業的上班族,只要是為了賺取金錢,都可以說他是金錢的僕人。不過,工作是神聖的,以勞動服務、以智慧心力換取金錢,照顧一家老小的溫飽,這也是應該的。只是做金錢的僕人還可以,做金錢的奴隸就不值得了。因為每個人都要用錢,當然要賺錢,所以從事正當的職業,正當的賺取金錢,以勞力、智慧、特長而換取金錢,這是人情之常;但是有的人被金錢所用,為非作歹,賣國求榮,鋌而走險,貪求非法所得,那就不值了。 二、為老闆做僕人:每個人的因緣各有不同,老闆有老闆的能耐,僕人有僕人的命運。但是用另一個角度來看,老闆也是僕人的僕人;老闆為了給付僕人的每月薪水,也要使出渾身解數,賺取金錢。老闆和員工雖是相對的立場,實際上是關係一致、利益共同,假如老闆倒閉了,僕人也無所歸,老闆也不成其為老闆了。社會上多的是時而老闆,時而僕人,也多的是時而僕人,時而老闆。人生如戲,在戲台上,各種的角色,誰是主角,並不代表其地位高低,還要看其能力大小。西廂記裡的紅娘,就是一個僕人,但是她的能力超過女主人崔鶯鶯 ;歷史上的光緒、宣統皇帝,其地位那有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之重要?所以誰是老闆,誰是僕人,其實就看各人自訂其角色了。 三、為身分做僕人:有的人,自己是一方的頂尖人物,並沒有人要他做僕人,但他自恃自己的身分,也會做了自己身分的僕人。例如,要參加一場會議,需要乘車而去,自己就辛苦兼職,為了賺錢買一部轎車,以維護自己的身分,這不就是做了身分的僕人嗎?今天會有一個客人來拜訪,他需要擺個場面來接待,於是到處向人借傢俱,撐排場,種種辛苦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分,這不就是做了身分的奴僕嗎? 四、為社會做僕人:社會上有很多義工,他們甘願為社會服務,也可以說是社會的僕人。當義工的這種社會的僕人,是為了行義,不同於一般為金錢而做利益的僕人。在中國,自古以來如撿字紙的人,所謂「你丟我撿」,他就是社會的僕人;有人讚嘆警察是人民的保母,保母不就是人民的僕人嗎?此外,多少人在醫院裡服務,在老人院裡供職,在育幼院裡守護幼兒的人,他們有的不是為了金錢,只是為了做社會的義工。乃至各宗教的宗教師,名義上大家尊他們一聲老師,如學校的教師一樣,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為社會大眾服務,為信徒服務,應該也是社會、是信徒的僕人。 一個偉大的人物,不要從高處看下面,真正偉大的人,應該由下往上看。能把自己看成是僕人,甚至人人都樂於做社會的僕人,那麼這個社會的美事、義行,就會更多了。

MORE

人間萬事--誇張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在我們的朋友當中,有的人生性喜歡誇張,有的人個性比較含蓄。誇張的人,才等個五分鐘,就說我等了你半天;有了一點小問題,就說我急得半死;遇到一點小小麻煩,就說我不能活了、我死定了;人家沒有搭理他,就說你們都不睬我、世界上的人都死光了嗎?至於含蓄的人,凡事不表態、不張揚,一切放在心裡,讓人捉摸不透,這也未嘗是好。人最好是介於誇張與含蓄之間,凡事能有個適切的表達,才是中肯。以下試舉誇張人的個性:第一、表情誇張:有的人一點小事就仰天狂笑,有的人受一點委屈就眼淚鼻涕直流。表情誇張的人,或哭或笑,或憂或苦,任運自如,具有表演天分,可以朝演藝工作發展。第二、化妝誇張:有的人不但表情誇張,還要利用化妝助長誇張。例如:男人化妝成女人,舞動身體以示誇張;女人化妝成男人,用聲量、氣勢表現誇張。也有的人用道具來幫忙,達到誇張的效果,例如年輕的小姐化妝成白髮蒼蒼的老人,英俊瀟灑的男性故意扮成鬼怪嚇人。舉凡這些裝扮,都能看出人有時候喜歡造假迷惑別人,以享受發洩情緒的快感。第三、動作誇張:小丑之所以能逗人笑,就是他的動作誇張;小朋友所以能贏得大人喜歡,也是因為他們的動作誇張、討喜。立法院裡,台上台下吵打成一團,那是政治人物的誇張;電影明星每到一地,都會引來影迷的大呼小叫、前呼後擁,這是崇拜者的誇張。動作誇張的人,特別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第四、語言誇張:言語的形容、描述,過分添油加醋,就是語言的誇張。語言的誇張,在宣傳上確實有一時的功用,但是過度誇張,卻讓人不敢相信,反而適得其反。現在的商品,尤其一些食品、藥品,不但誇大宣傳,甚至在成分、功效上做不實的宣傳,一旦讓消費者受到傷害,不但失去信譽,還可能吃上官司,所以不能不慎。第五、數字誇張:專搞群眾運動的人多半喜歡誇大數字,明明只有二、三百人參加,卻說成二、三千人,甚至誇大其詞,說是多達無數的人參加。尤其是新聞媒體,總喜歡把小事誇大,炒作成大事,反而一件攸關國計民生的重要新聞,可以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誇張是好是壞很難有定論,因為人有時候還是需要受到鼓舞、刺激,才會去注意各種事情的發生。但是,常態的人間還是以無事為平安,凡事不宜太過誇張,「實事求是」才是人生的正常之道。

MORE

《人間萬事》人生百態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生真是千奇百怪,一個屋簷下的家族,可能各有想法;一個機關裡的員工,也可能各有不同的志向。因為有種種不同的人,因此構成森羅萬象的人生百態。以下試舉相互對待的各種人生: 一、有好有壞:世間有好人有壞人,好人秉性善良,處處為人著想;壞人所思所想,都是自己的利益,因此經常為了己利,不惜作奸犯科。 二、有文有武:有的人文質彬彬,有的人孔武有力,因此有人好文,有人好武,當然也有的人文武全才。 三、有聚有散:分別多年的親人朋友,忽然相聚了;本來同事共聚的人,為了事業各奔前程。有的冤家聚頭,有的愛別離苦,人生聚散,常在意料之外,但其實也都在意料之中。 四、有得有失:人生有份內所得,也有份內所失;有份外所失,也有份外所得。得之則喜,失之則憂,人之常情;得失的人生,總是帶來幾家歡樂幾家愁。 五、有捨有貪:有的人不論貧富,布施喜捨;有的人即使萬貫家財,仍然貪心不足。因此,世間上的貧富,不是看錢財的有無,能喜捨者雖貧而富,貪吝者雖富而窮。 六、有苦有樂:世間景象,苦樂二字最能形容。一半的人愁眉深鎖,憂愁苦悶;一半的人喜逐顏開,樂觀自在。苦樂誰能加之?語云:「知足常樂,能忍自安。」苦樂少部分是外來的,大部分是自造也。心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當然心更能製造苦樂的生活,就看工程師的主人,要創造天堂,還是創造地獄了。 七、有榮有辱:人世間,有的人在一生當中,有許多光榮,也難免沒有一些傷害和侮辱。光榮是自己努力奮鬥所有,侮辱有一些也是自己招惹的麻煩。聰明的人,遠離侮辱,而就榮耀;或者把榮辱置之度外,又是另一番境界。 八、有閒有忙:人世間有多少忙人,也有多少閒人。忙人怕閒,閒人怕忙;但也有的人能忙能閒,能閒能忙。其實,人生當忙的時候要全力以赴,當閒的時候也要懂得好好安閒度假,自在生活。 九、有喜有怒:人是感情的動物,喜怒都是正常的情緒。順境則喜,逆境則怒。有的人交友常有喜怒,經商得失更增加喜怒。但是人生不應以一時的情緒決定自己的下一步,在歡喜的時候不能得意忘形,在怒氣的時候也不可以意氣失態。顧念歷史,顧念情義,顧念大體的人生,對喜怒總會有所節制。 十、有成有敗:世間上有多少人事業成功,做人失敗,也有很多人做人成功,事業失敗。人的一生就在成敗之中翻滾,許多人看起來是成功,但內裡多少的辛苦;有的人看起來是失敗,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又豈是始料未及。 總說人生百態,有人好名,有人好財,有人好利,有人好義,有人好表現,有人好隱藏,有人喜歡群聚,有人歡喜獨居,可謂百態人生,不一而足。在百態的人生之中,我們又是以何種心態來面對生活的呢?

MORE

【人間萬事】流言

◎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世間上有一種能夠傷人於無形的力量,叫做「流言」。流言是沒有根據的話,一旦經人散布,在大眾之間流傳開來,就像沒有定性的風一樣流來流去,所以稱為「流言」。 中國的字彙確實很有意思,天馬行空的雲彩叫「流雲」,瞬間消逝的星星叫「流星」,不穩定的沙石叫「流沙」,到處打家劫舍的盜匪叫「流寇」,動不動就打人甚至壞事做絕的惡霸叫「流氓」,女性在暗巷裡賣春叫「流鶯」,鳥類傳染病毒叫「禽流感」,甚至有的感冒稱為「流行性感冒」。 談到「流」,流風、流行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但是一句流言所造成的禍患,其結果卻是很難逆料。試就「流言」說明如下: 一、流言的得失難以捉摸:一句流言,慢慢成為謠言,成為順口溜,成為童謠,甚至歷史上靠流言當上皇帝的,大有人在。靠流言獲益的,必是放流言的人,被流言中傷者,必是受害人。但是有的人放流言傷人,最後反而害了自己;有的人則拜流言之賜,一夕成名,可謂因禍得福。甚至在一個公司、團體裡,有的主管因為一些流言而失去職位,有的人則因此而升官發財,所以流言的得失,有時也讓人難以捉摸。 二、流言的是非難以清楚:所謂流言,究其內容,都是一些關乎別人私密的是非,或是破壞好事、傷害他人的不實之言。雖然有人說「是非以不辯為明」,但也有人主張對流言要加以澄清說明才好,只是流言一經散布,銳不可擋,要想把流言的是非說清楚,就如同繪畫,真是「越描越黑」,談何容易。 三、流言的傳播難以定準: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流言雖然沒有確實性,但是傳播迅速,因為人性中總有一些幸災樂禍的心理。有的流言傳個三、二天就消聲匿跡,有的傳播三、五個月,還是甚囂塵上,沸沸揚揚。有的流言不出三五里路,有的流言傳播千里;有的流言有人相信,有的流言不只聽的人不信,傳播流言的人也是將信將疑,所以流言的傳播難以定準。 四、流言的傷害難以計算:流言是一些沒有經過證實的耳語,他像暗箭一樣,雖然來路不明,但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是必然的。甚至不僅造成當事者個人的傷害,有時還牽連到親友、團體,導致在財政、名譽等各方面無法估計的損失,所以流言的傷害難以計算。 社會上有一些名人經常飽受飛蜚流長之苦,如中國大陸一名電影紅星,自殺時留下四個字「人言可畏」;台灣多次發生銀行擠兌的現象,也是起於一句流言。 流言有時是空穴來風,有時像是煞有介事,如何辨別是非流言的真假,如何讓流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所謂「是非止於智者」,唯有人人都當智者,才能讓流言無所遁形。

MORE

《人間萬事》勇 氣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在佛經裡有許多菩薩救苦救難,他們不只是憑著大慈悲、大智慧就夠了,還要有大勇氣。過去的人把勇氣和智慧並稱,所謂「智勇雙全」;佛教也主張「悲智雙運」,都是需要有勇氣。 談起勇氣,人生在面對很多逆境時,都需要有勇氣,包括: 一、面對艱難困苦要有勇氣: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風順,所以在面對艱難困苦時,要奮勇突圍而出,沒有勇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所謂「勇氣」,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剛愎自用;所謂勇氣,是從艱難困苦中提煉出來的一種克服艱難困苦的力量,讓人在艱難困苦中成為一個勝利者,那就非得依靠勇氣不可了。 二、面對人我是非要有勇氣 :在這個世間,此也是是非,彼也是是非,是非滿天飛,如果沒有勇氣的人,往往就被是非打倒,或被人我是非折騰得心灰意冷,毫無辦法。假如有勇氣,不管是是非非,表現出事實給人知道,所有的流言、毀謗,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時,人我是非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三、面對無明煩惱要有勇氣:人的無明煩惱,就如魔鬼,一直與我們糾纏不清。佛經講,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貪瞋癡」就是統領三千煩惱魔軍的大元帥,他們指揮煩惱無明,神勇無比,所以吾人也要有強大的戰鬥力,要有般若智慧,要能像金剛般的勇猛,才能與煩惱魔軍作戰。能夠降伏煩惱魔軍的人,才是有為的人。 四、面對生死迷惘要有勇氣:懦弱的人,一遇到生死關頭,往往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死後要到那裡去,一概不知的迷惘,更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從容面對。一般人鼓勵人面對生死要「節哀順變」,所謂節哀順變,就是必須鼓起勇氣,認清生死的真相,明白人雖有生死,但不要隨生死起舞,所以就是辦喪亡佛事時,也要有勇氣、智慧,才能克服那一份生死所造成的痛苦與迷惘。 五、面對失敗挫折要有勇氣:人的一生,難免有挫折,難免不會遭遇失敗。一次挫折失敗就被打倒的人,太經不起考驗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經過十次失敗才能成功;歷代開國的君主,南征北討,數十次的疆場考驗,才能稱霸為雄。所以,失敗是成功之母,挫折是經驗之學,在失敗挫折之前,應該更加鼓起勇氣,奮發圖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六、面對冤枉委屈要有勇氣:一般人受人冤枉、委屈,除了自怨自艾、自悲自嘆以外,毫無辦法。但看一些有為的人,如孔子被冤枉,誤以為是魯國的叛臣楊虎,差一點遭受牢獄之災;甚至在周遊列國途中,也曾落難,飽受饑餓之苦,難道他不覺得委屈嗎?自古多少正人君子,被人冤枉,甚至受人陷害,都是憑著自己的勇氣,衝破難關,才能有出頭的一日。 七、面對財色誘惑要有勇氣:擺明對你不友善的敵人,容易對付,偽裝的陷阱,往往讓人防不勝防,難以自救。世間上的財色,所謂「財不誘人人自誘,色不迷人人自迷」,面對財色,能有智慧把持,不受引誘、迷惑的人,才是真正最有勇氣的人。

MORE
/122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