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縱橫古今 | 人間福報

閱讀

【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0)日本殖民:編織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MORE

【長期徵文】

敬邀各地文史、以古鑑今、世界趣談等圖文作品,字數300~800字。來稿請寄mtnart14@merit-times.com.tw,或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1段369號2樓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如需退件請附回郵信封,凡獲刊登之文章照片,同時刊於本報電子報與合作網站。

MORE

【寬鼎畫語】 天地玄黃:穿越

文/王瑋名 世間萬物,有陰就有陽、有虛就有實、有黑就有白……太極之妙在生生不息!多年後,當人類可以穿越星際,更可體會其中之奧妙。 時間與空間是否是絕對?空間之大、時間之永恆,古老傳說天上一日、人間一年,都顯現人類有多渺小。人來世間走一遭,又何必事事計較,凡事面向光明,自然看不到陰影!

MORE

【走讀城鄉】蒸情記憶 羅東林鐵館

文/丹青 去年四月,宜蘭縣政府針對太平山森林鐵路復駛計畫「平地線」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送交通部審查。今年四月下旬,又完成「山地線」復駛計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送交農委會審查。 不管山地線或平地線,雖然太平山林鐵現在已不具木材採伐的功能,但除了觀光價值之外,還具有輔助偏鄉公共運輸的功能。而若想知道這段鐵道的過往歷史,可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去年十二月才修復開館的「林鐵館」參觀,相信會對太平山林鐵的開發和沿革有更深入了解。 太平山林鐵當年分為「羅東林場」(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和土場站以上的「太平山林場」(今太平山國家公園),全長三十六‧九五公里。從羅東車站北側經羅東林場內的竹林站到山上的土場站,共計十一個車站,到了土場站後,還有索道、纜車、蹦蹦車等多樣運輸工具接駁。 太平山伐木事業早於林鐵,因靠人力及溪流輸運木材下山極為不便又危險,乃自一九二○年起開始分段修築森林鐵路,直到一九二四年才全線通車。起、終點本在竹林站,一九七○年後,因兼營客運延伸到羅東車站北側,全線共有七座隧道與二十二座橋梁。 日治時期,太平山林鐵即在竹林站設有羅東林場管理處,除了有貯木池儲存、清理自林鐵運送下來的木材,並設員工宿舍及檢修車庫等。光復後,因木材產出下降,客運方面亦日漸不敵公路,加上許多路段沿溪而建易受洪水破壞等因素,不得不於一九七九年結束營運,歷時五十六年。 太平山林場後來改為國家公園,羅東林場管理處則將竹林車站、貯木池、日式房舍加以整修,於二○○九年合併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並在園內擺置蒸汽火車與鐵軌,成為著名觀光景點。至於區內挑高的原檢修車庫,曾於一九六一年遭颱風毀損,並於一九七○年改建過。因保留了以原始檜木桁架支撐的二坡斜屋頂、木製格柵等,兼容了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故於二○○四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但始終未能妥善利用。 直到二○一九年,羅東林管區為因應林鐵復駛計畫,開始進行文史資料調查。除接續修復林業園區編號十五號的蒸汽火車頭、七噸柴油火車頭,並重新整修昔日的檢修車庫,以鐵道學者蘇昭旭所撰之《羅東林鐵:蒸情記憶》為主題,打造成一座「林鐵館」。 除了展示復古的蒸汽與柴油火車頭外,並透過故事的鋪陳與場景設計、統計圖表、當年伐木工具的展示等,詳細介紹台灣林鐵的歷史脈絡、林場車站調度運作,以及運材技術的演進過程。在既有的空間脈絡中重現林業歷史,也讓社會大眾對林鐵的復駛有另一番的了解和期待。

MORE

【有情墨緣——譚杏燕個展】 慈心長青

文/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提供 譚杏燕筆下畫題以花鳥、蟲魚、走獸這類有情眾生為主,於是就有了這次以「有情墨緣」為名的畫展。希望藉由展覽與觀賞者分享這段充滿歡喜心的筆墨緣分,通過藝術達到「淨心悅目」,以藝術淨其心,也是譚氏的齋號「淨悅堂」的含義。 〈羅漢〉是譚杏燕少有的人物國畫,以羅漢教化小兔為主題,表達對眾生慈悲;畫上方是松枝,意表此慈心的長青。願大眾惜緣、惜福,大地有情,常得如意。 展期:即日起~4月22日 時間:10:00~18:00(免費參觀,周一休館)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香港館/香港佛光道場

MORE

【學堂鐘聲】琵琶裡的詩人

文/鄧名敦 當「背註釋」的爭議攻占新聞版面時,我腦中浮現的竟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究竟是怎麼背完的?是囫圇吞棗還是細嚼慢嚥?過程已然全不可考了。唯一記得的是,在默書當下一次又一次地腹誹白居易的囉唆牢騷,害慘了我們這些莘莘學子。「貶官」不就是文人的宿命嗎?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還是,白居易只是不甘心懷才不遇?然而,當年這些挾著私怨的無腦猜想,最終隨著考試鐘響一同消散於人去樓空的教室。 白居易身處的年代,正是繁華落盡的唐帝國。安史之亂的巨大動盪,鬆動了帝國的統治根基,也撼動無數官紳百姓的信心。叛亂終是落幕了,但餘波蕩漾的影響,如寄附植物般盤根錯節地糾纏、綑縛在傾頹的巨木上,一點一點地蠶食所剩無幾的元氣。作為一個生於戰後的詩人,觸目可及皆是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事實。就連成長的過程,也屢次為了躲避戰亂而四處遷徙。藩鎮的順逆無常、中央的積弱不振,都被詩人摺疊在小小的心裡。 貞元十五年,白居易進士及第,並結識了一輩子的至交好友元稹,「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登科的志得意滿,報國的豪情壯志,似乎點亮了黯淡不明的前路。只可惜,白居易的嚮往很快就被現實狠狠修理,直言敢諫沒有換來皇帝的青眼和朝臣的認同,反而招致了多數人的記恨。 元和十年,一場刺殺驚動朝野,時任宰相的武元衡橫死在早朝的路上。《舊唐書》記載道:「癸卯,鎮州節度使王承宗盜夜伏於靖安坊,刺宰相武元衡,死之;又遣盜於通化坊刺御史中丞裴度,傷首而免。是日,京城大駭,自京師至諸門加衛兵;宰相導從加金吾騎士,出入則彀弦露刃,每過里門,訶索甚諠;公卿持事柄者,以家僮兵仗自隨。」宰相武元衡死了,但這並不是什麼私人恩怨,而是在皇帝授意下企圖削減藩鎮權力的凶猛反噬。 時任贊善大夫的白居易,面對國難,自然是上書力主緝拿刺客、追查幕後主使。只是滿朝的諫官御史都未發聲,他的慷慨激昂不免被同僚視為逾越職權,一番熱情更是被當作別有用心。在他寫給楊虞卿的書信裡,白居易為自己的行為提出解釋:「僕聞此語,退而思之,贊善大夫誠賤冗耳,朝廷有非常事,即日獨進封章,謂之忠,謂之憤,亦無愧矣,謂之妄,謂之狂,又敢逃乎?」白居易不是不諳世事,而是作為人臣、僚屬,以及飽受藩鎮割據之苦下,一個普通人的意難平。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學生時代的故事已經很遙遠了,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名句依舊琅琅上口,而曾經獨屬於詩人的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更是在每個人走過青春、閱歷漸增後,慢慢能體會一二。原來,琵琶別音,是詩人的用心。

MORE

【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3)高級鐵道旅館與地方鐵道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時光走廊】台灣鐵道文化系列(17-3)高級鐵道旅館與地方鐵道

MORE

【文人軼事】誠實無偽的詞人 ──晏殊

文/雲蘇 晏殊是北宋的詞人,我們琅琅上口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是晏殊的作品。他的兒子晏幾道,也是個很有成就的詞人,詞家並稱其父子二人為「二晏」。 晏殊除了在詞方面很有成就,提拔後進也是不遺餘力,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均出於其門下。此外,他的誠實品格也為人津津樂道。 晏殊堪稱神童,十四歲時即被張文節以「神童」名義推薦給朝廷,且正好趕上宋真宗親自考試。誰知晏殊看了題目後,竟很認真地對皇帝說,今天考試的題目他不久前才做過,為了表示公平,希望皇上能夠為他重新命題。 宋真宗當場愣住了,他沒有想到這個孩子竟然這麼誠實,於是便給出了一道更難的題目,晏殊還是表現得很好。雖然晏殊因為年紀太小無法通過正式的考試,但皇帝還是賜了他一個相當於進士的學位,並吩咐人給他安排官職。 幾年之後,因天下太平,大臣們經常宴遊享樂。當時,真宗正想為太子找一位講官,直接點了晏殊的名字,眾人都感到很疑惑,因為這時候晏殊的官階不是很高,名聲也並不響亮。真宗解釋,因最近聽說宮中大臣整天都在外面遊樂飲酒,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又認真的人,當然是教太子讀書的最佳人選。 晏殊本人其實對於黃帝選中自己也感到很納悶,直到有一天,真宗在宮中當面表達對他的讚賞,才終於明白箇中原因,他趕忙解釋:「微臣並非不好玩樂,只是家裡實在太窮,沒錢出去玩;如果有錢,我也一樣會去玩樂的。」真宗看晏殊這麼老實,忍不住哈哈大笑,不僅因此更加欣賞他的人品,往後也對他更為器重。 人不只因夢想而偉大,人也可以因誠實而偉大。晏殊因為自己的誠實獲得皇上的青睞,我們也一定可以因為誠實,讓自己如大樹般頂天立地,讓生命如花朵般燦爛。

MORE

【文史雜談】閒話雅諛

文/齊夫 清人俞樾寫過一則故事〈戴高帽〉:有京官要到外地赴任,老師教誨:「外官不易為,宜慎之。」此官曰:「我備有高帽一百,遇人就送一頂,當不會得罪人。」老師怒曰:「我輩讀書人堂堂正正,何須如此!」此官馬上改口:「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個人?」老師轉怒為喜:「這話倒也不假。」這官出來後對人說:「高帽只剩九十九。」不動聲色就巧妙地送出一頂高帽,這就叫「雅諛」。 雅諛也是有講究的,要多少有點詩意,如果說一般的獻諛是「苟且」,雅諛就「詩與遠方」。李白是詩仙,也是雅諛大師。他跑到大官韓朝宗那兒拉關係,雅諛詩寫出新高度:「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縱是老成持重、閱人無數的韓朝宗也無法自持。 雅諛要有格調,保持適當矜持。高適是做過大官、見過世面的人,他的雅諛也很有品味。他到朋友家蹭飯,自然得來幾句詩助助興,這就有了〈別董大〉的問世。自古至今,在眾多雅諛詩中,高適這首可謂舉重若輕,堪為箇中翹楚。尤其是頷聯那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是不朽的經典。 雅諛還投其所好,撓到癢處。道光十七年,兩江總督陶澍途徑醴陵,大小官吏都來捧場,布衣左宗棠也寫了一副對聯迎接: 「春殿從容語,廿載佳山,印心室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文筆簡約工整,雖是頌揚,但行文有節制,自然得體,既表達了景仰與歡迎心情,也點出了陶澍生平得意之事。陶澍看到這幅對聯大為讚賞,一番長談後更感相見恨晚,從此與左宗棠成為忘年交,並主動與其結成兒女親家,對左宗棠日後發跡助力頗多。 雅諛也是一門學問,沒點才華難以勝任。康有為不只學問大、名氣大,雅諛的本事也大。吳佩孚在洛陽過五十大壽時,來祝賀的除了親朋故舊外,還有不少知名文人,有進詩、填詞、寫賦的,也有獻對聯的,各逞文才,各有千秋。其中最得吳佩孚歡心的,是康有為的賀聯:「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一半;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大氣、豪放、貼切、工整,引經據典且文采斐然,因此被敬為座上賓。 說到底,雅諛也是諛,但多了點文雅,不是赤裸上陣,吃相難看;多了點從容,不是那麼急吼吼的,直截了當;不是誇張到不靠譜,而是分寸拿捏恰到好處,也就更容易讓人笑納。 南唐皇帝李璟喜歡吟詩作詞,與宰相馮延巳閒談,取笑他:「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馮延巳不失時機地吹捧說:遠不及陛下的「小樓吹徹玉笙寒」。應對敏捷、不露痕跡地隨口就說出李璟的名句,幽默有趣且不卑不亢,可謂雅諛中之極品,故乃傳為美談。

MORE

【護生畫集】鹿去不歸

文/林少雯 博山西關李氏家,畜一鹿最馴,見人則呦呦鳴。其家門外皆山,鹿有時出,至暮必歸。屬當秋祭,例用鹿。官督獵者急,無所獲,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與。獵者固請,李氏遲疑曰:「姑徐徐。」其日鹿去,遂不歸。 ──曾衍東《小豆棚》 讀完〈鹿去不歸〉這則護生畫的故事,心中感到好歡喜。故事中,主人與他飼養的一頭鹿,心意相通、語言無礙,人鹿即時感應道交。鹿獲得訊息後,趕緊逃命遠去,主人救了心愛的鹿,使牠免於一死,從此倘徉於山林中。 這個故事出自《小豆棚》,內容講述在山東博山一處叫西關的地方,一戶李姓人家的事。李家人養了一頭鹿,這鹿性情溫馴,見到人總是呦呦鳴叫著,彷彿向人請安問好似的,與人十分親近。李家上上下下都很喜愛牠,把鹿當成家中一分子般地疼愛著。 李家人沒有把這頭鹿關在畜欄裡,而是給牠完全的自由,讓鹿在家中、院子裡無拘無束地自在來去。鹿是屬於森林的眾生,李家大門外就是山林,因此這頭鹿也常走出家門,在樹林裡吃草或奔跑遊玩,李家人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天黑了牠就會自己回來。 某一年,當地官府照例又要舉辦秋季祭典,一般這種祭典都會將鹿當作祭祀的供品。為了這場祭典,官府早早委託獵人入山捕獵,但是巡捕了幾天,山林裡怎麼都找不到野鹿的蹤跡。 秋祭即將登場,獵人交不了差,十分著急,腦筋竟然動到李家那頭鹿身上。獵人於是前往李家登門拜訪,與主人商量,想買這頭鹿當作祭品應急。 這頭鹿可是李家上下的心肝寶貝,主人當然不會同意。但獵人為了要向官府交差,一直苦苦相求,李家人很為難,只好使出緩兵之計,對獵人說:「我家那頭鹿正好不在呢,不知跑到哪兒玩去了。您不必著急,明日再來吧。」 待獵人離去後,李家主人不知對鹿說了什麼,那頭鹿好像完全了解主人的心意,當天就離開李家,從此再沒回去了。 李家的鹿,不但懂得察言觀色且與主人心意相通,主人希望牠逃命去,跑得愈遠愈好,再也不要回家來,牠全都懂。雖然人和鹿都捨不得對方,但為了保命,這頭善解人意的鹿也只能向主人告別,遁入山林。

MORE
/124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