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全球 | 人間福報

全球

牽動歐盟人事政策 3數字看懂歐洲議會大選

【 中央社/ 布魯塞爾專電】歐洲議會每5年一度的改選將於6至9日在歐盟27國投票,涵蓋3億7千萬選民和逾百政黨。要看懂這場大選如何牽動歐盟高層人事更迭及政策方向,可先從3個關鍵數字切入。 27國:決定歐盟人事分配的「基數」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改選將為歐洲聯盟(EU)每5年的換屆行動拉開序幕。 在歐盟三大機構裡,作用類似「下議院」的歐洲議會是唯一直接由公民投票產生,席次按歐盟27個成員國的人口數分配,但每國最少6名、最多96名,以保障小國權益。下屆將選出720名議員,其中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4個大國合計席次就超過300名。 歐盟「上議院」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與議會分擔歐盟立法者角色,是由27國政府領導人和部會首長組成,因此人事更迭依各國各自選舉期程而定,不過理事會也設有一位各國推舉的主席,現任的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任期將在11月,不會連任。 主管行政的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Commission)設有主席、副主席和分管不同政策領域的執行委員,這個「內閣」總人數27名,每個成員國占一席,哪國可搶到哪個位置,是一場各國角力的密室協商大戲。 議會選舉過後,各國就會開始「喬」執委會位子。例如匈牙利本屆分配到主管歐盟成員擴大政策的執委,有鑒於奧班(Viktor Orban)政府親俄立場,許多國家正醞釀下一屆不讓匈牙利拿到同一執委,以免奧班阻擋烏克蘭加入歐盟進程。 執委位子分配協商好後,就會由各國政府提名人選,再由歐洲議會大會投票,每個執委都需要過半數同意,包括執委會主席也是,預期這批人事案投票將在9月完成。 現任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隸屬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EPP),她獲黨團支持連任,而該黨團依民調資訊彙集公司Europe Elects預估將獲181席議員,因此她還需179票才能過半。 圖/Unsplash 7大黨團:光譜從極左到極右 歐洲議會議員候選人是由27國各自內部政黨提名,因此雖然27國就像27個選區,但參與政黨數目有超過100個之多,實際運作上簡化為左、右、中間等政治光譜合作組成的7個黨團。 目前歐洲議會前3大黨團都是親歐盟的中間派,依序是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D)和光譜相對位置最中間的「復興歐洲」(Renew)。 根據Europe Elects預測,「歐洲人民黨」席次將較本屆多,但另2個靠中間的黨團都會掉席次,且同為親歐派的綠黨估計席次大減,將失去本屆第4大黨團的地位;相對的,極右、極左黨團都可能大增席次,雖然它們在光譜兩端立場遙遙相望,卻都是想要限縮歐盟政策權力的「疑歐派」。 換言之,雖然歐盟決策主要靠27國協商達成,歐洲議會被認為在三大機構中實權最小,但沒有法律提案權、僅有表決權的議會仍能「敗事有餘」。而雖然新一屆歐洲議會仍是中間派主導,但因極端派聲勢升高,歐盟在處理移民、擴大成員國、環境與農業等難題上的「雜音」也將會變大,達成共識更困難。 圖/法新社 60%:投票率預估創新高 歐盟各國民眾究竟有多在乎歐盟,歐洲議會選舉的投票率是重要指標。2019年的上次選舉平均投票率50.66%,較2014年的42.61%提高。這一次,根據歐盟官方民調機構「歐洲氣壓計」(Eurobarometer)4月的調查,每10人中有6人表示有興趣參加歐洲議會投票。 實際投票率會否再創新高,某種程度將反映歐洲面對地緣政治、經濟大變化的時代趨勢下,民眾是否關心由歐盟主導更多共同政策。 不過,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分析各個歐盟國家這次選舉的焦點,顯示多數還是圍繞著內部議題。 例如比利時將在9日同步投票改選國會議員,法語區關心稅務、醫療、社會安全等民生議題,荷語區則有極右政黨熱炒分離主義等老話題,歐洲議會選舉像是順便進行的場邊賽。 比利時規定投票是選民義務,因此這次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預估達88.5%,是歐盟最高。 上次歐盟選舉投票率只有28.9%的斯洛文尼亞,這次為了刺激投票還祭出「大選綁公投」的招數,推出安樂死、大麻合法化和選制改革等3項公投案與歐洲議會同一天投票,希望洗刷上一屆投票率在全歐盟倒數第3的難堪。

MORE

日本出生率連8年下降 2023還創歷來新低

【本報綜合報導】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總和生育率為1.20,代表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2個小孩,創1947年以來最低紀錄,連續8年下滑。 NHK報導,相較之下,2022年日本總和生育率為1.26,代表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26個小孩。 此外,各都道府縣的總和生育率也都低於前年。最低的落在東京都,為0.99,往上依序是北海道(1.06)和宮城縣(1.07);最高落在沖繩縣,為1.60,後面依序是宮崎縣(1.49)、鹿兒島縣(1.48)。西日本較高,呈現「西高東低」的傾向。 圖/美聯社 2023年日本出生的嬰兒數也較去年減少4萬3482人,來到72萬7277人,是自1899年統計以來新低。 死亡方面,死亡數比去年增加6886人,達到157萬5936人,創過去新高。此外,結婚件數比去年減少3萬213對,來到47萬4717對,創戰後新低。  

MORE

中國完成珠峰首次高海拔運輸 創民用無人機紀錄

【本報綜合報導】據新華社報導,知名無人機企業大疆創新科技公司5日宣布,該企業近期在其他機構協助下,在珠峰尼泊爾一側完成首次民用無人機高海拔運輸測試。 這也是全球首次民用運載無人機在海拔5300公尺至6000公尺航線的往返運輸測試,創造民用無人機最高海拔運輸紀錄。 據介紹,大疆運載無人機測試團隊從4月25日起在海拔5364公尺的珠峰南坡大本營,及以上海拔地區進行為期1周的無人機高海拔飛行及運輸能力測試,對無人機懸停、空載飛行及載物飛行的高原適應性進行有效驗證。 團隊在珠峰南坡大本營到1號營地之間搭建1條無人機運輸航線,上行運輸氧氣瓶、下行運輸垃圾。 測試顯示,執飛的無人機FC30在珠峰地區飛行海拔最高可達6191.8米,6000公尺海拔地區可穩定載重15公斤。 據悉,測試成功後,尼泊爾當地無人機營運公司已於5月22日開啟珠峰地區運載無人機的常態化運輸項目,主要包括清理珠峰南坡上的殘留垃圾。 尼泊爾登山嚮導明格馬說:「我們不用晚上頻繁穿越冰川,它會拯救更多生命。」 報導稱,從珠峰南坡大本營到1號營地這條路線上的昆布冰川是南坡攀登的第一個主要障礙,也是南坡登山地理環境最為複雜、危險性最高的地段之一。 尼泊爾登山嚮導明格馬表示,昆布冰川地區狀況複雜,冰裂縫縱橫交錯,一個夏爾巴嚮導一個登山季可能需要穿越昆布冰川30餘次來運輸氧氣瓶、瓦斯罐、帳篷、食物、繩索等物資。 儘管珠峰地區已經支援直升機運輸,但常會有調度不及時、不能飛行、不能降落等情況,且費用高昂。 大疆高級企業策略總監兼新聞發言人張曉楠表示,大疆運載機在測試飛行中獲取針對超高海拔地區的寶貴的飛行參數,這將為無人機在高原地區使用奠定更紮實的基礎。

MORE

AI話題全球熱 OpenAI員工警告未來風險無法預測

【中央社/舊金山專電】ChatGPT開發商OpenAI的現任和前任員工發表公開信警告,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AI)公司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問責制,無法因應AI潛在風險。 法新社報導,這封公開信提出對AI安全風險的擔憂,「從進一步加深現有的不平等,到操縱和假消息,再到自主AI系統失控可能造成的人類滅絕」。 16位連署人包含Google DeepMind的員工,他們警告,AI公司「有強烈的財務動機來避免有效的監督」,而公司的自我監管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信中指出:「AI公司擁有大量關於其系統的能力和局限性、保護措施的充分性以及不同類型傷害風險的非公開資訊。」 「但他們目前沒什麼義務與政府分享其中一些資訊,也完全沒有和民間社會分享這些訊息,我們認為不能完全指望他們自願分享這些訊息。」 公開信還說,這一事實意味公司內部員工是唯一可以通知大眾的人,連署者呼籲制定更廣泛的吹哨者法律來保護他們。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OpenAI的4名現任員工匿名連署,因為擔心遭到公司報復。 連署人還包括AI研究先驅班吉歐(Yoshua Bengio)、辛頓(Geoffrey Hinton)、羅素(Stuart Russell),他們常被稱為AI「教父」,也曾批評大家對AI風險缺乏準備。

MORE

健行挖到寶 美3學童發現6700萬年前暴龍遺骸

【中央社/華盛頓綜合外電報導】美國3個年紀輕輕的恐龍迷2022年暑假在北達科他州健行時還真碰上恐龍化石,意外發現罕見的幼年暴龍(T-Rex)遺骸。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2022年7月,當時7歲的連恩.費雪(Liam Fisher)和他10歲哥哥傑辛.費雪(Jessin Fisher)以及9歲表哥凱登.梅森(Kaiden Madsen)在離北達科他州西南部城市馬馬斯(Marmarth)約16公里遠的地方健行、找化石。走著走著,連恩和同行的父親山姆(Sam Fisher)注意到有一根大腿骨從地面凸出來。 連恩回憶說,父親當時把傑辛和凱登叫過來看,還問他們「這是什麼」。傑辛回答說:「這是恐龍。可是我不知道是什麼種類。」 山姆拍了張照,傳給他過去高中同窗、現成了古生物學者的萊森(Tyler Lyson)。而在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擔任古脊椎動物學館長的萊森在取得挖掘許可後,一群人於2023年7月重返現場。 萊森說,最初,他們以為那支腿骨隸屬一隻草食性的鴨嘴龍,「但挖掘工作的第一天,傑辛和我找到了下顎部位,上面還有好幾顆巨大的暴龍牙齒」。 結果這是6700萬年前「極其罕見」的幼年暴龍標本,而這將提供重要線索,一探堪稱「恐龍之王」的暴龍成長史過程。 古生物學家估計,這隻「青少年暴龍」重約1630公斤,鼻尖到尾巴長度約達7.6公尺,站立高度達3公尺,體型約為成年暴龍的2/3大,據信死時約在13到15歲之間。 暴龍約於18-21歲完全長大,目前已知的最大暴龍,是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Field Museum)一隻名為「蘇」(Sue)的標本,長約12.3公尺。 連恩、傑辛和凱登找到的這一隻活在大約6700萬年前,靠近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末尾。而暴龍和其他恐龍已在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全部滅絕,只有牠們的鳥類後代例外。 連恩和凱登現在分別9歲11歲,兩人說將繼續當業餘恐龍偵探。 不過現年12歲的傑辛立志成為古生物學家,坦言「這是我一輩子的夢想,也許是因為我看了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又找到了這個」暴龍化石。 他也鼓勵其他孩子們「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出去健行」。 有關這次「恐龍現形記」的紀錄片,將於21日在100多個城市以IMAX、3D等格式上映。

MORE

印尼財長要實踐「2045年黃金時代」 說要借鏡台灣南韓

【中央社/ 雅加達專電】印尼財政部長穆里亞尼表示,印尼要實踐「2045年黃金時代」成為經濟大國目標,關鍵在於投資環境及製造業表現。她認為,印尼可向台灣和南韓學習成功經驗,並指出,這2個國家都是透過提升投資和發展製造業而成為已開發國家。 「時代報」(Tempo)等印尼媒體今(5日)報導,印尼財政部長穆里亞尼(Sri Mulyani Indrawati)昨天在人民代表會議(DPR)上表示,「若向那些成功成為已開發國家,且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學習,像是南韓」,則需15年才能成為已開發國家。 她解釋,韓國因一直擁有高生產力而能成為已開發國家,這過程大約得花15年時間,並補充其投資和製造業每年平均成長10%以上。 穆里亞尼也以台灣為例指出,台灣成為已開發國家的過程中,投資年均成長20%,製造業年均成長8%以上。 穆里亞尼表示,南韓和台灣是生產力、投資環境和製造業表現的典範,而這些要素也是印尼實現「2045年黃金時代」願景的關鍵。 印尼政府的「2045年黃金時代」願景是指印尼獨立100周年之際,成為全球前五高收入國家。穆里亞尼曾指出,為了實現該目標,印尼經濟必須每年增長6至7%。 穆里亞尼解釋,強勁的經濟成長必須伴隨著品質提升和包容性成長,而為了實現經濟成長目標,則必須透過投資人力資源和經濟轉型以提高生產力。

MORE

強化福建友台工作 在福建台灣人均可參加基本醫保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持續強化福建的對台工作,據大陸國台辦旗下媒體「中國台灣網」,福建省醫療保障局近日發布通知稱,將在閩(福建)台胞納入大陸社會保障體系,內容包括,對在閩從業台胞、非從業台胞和在閩就讀的台灣學生參加福建省基本醫療保險,實行與大陸居民一視同仁的參保政策,且除了居住證外,也支持台灣人透過台胞證辦理醫保參保手續。 據報導,該《關於促進兩岸融合發展做好台胞醫療保障相關工作的通知》,就在閩台胞投保政策、台灣居民居住證醫保應用、代辦台胞返台核退醫療費用、在閩台資醫療機構醫保管理和在閩台胞醫保服務等方面提出五項措施。 內容包括,落實在閩台胞一視同仁參加基本醫保,以及實現台灣居民居住證醫保應用同等便利、代辦台胞返台核退報銷「台灣健保」醫療費用、支持在閩台資醫療機構納入健保定點、優化在閩台胞醫保管理服務等。 通知規定,在福建的台灣人可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居住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台胞證)辦理大陸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手續,支持憑居住證線上申請啟動大陸醫保碼,也支持福建全省縣(區)級以上醫保經辦窗口,支援頻居住證或台胞證線下代為啟動醫保碼。 另一方面,在福建漳州的台商投資區,4日還舉行了「漳州市涉台勞動爭議調解中心」揭牌儀式。 漳州市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局局長許建華說,涉台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成立是推動漳台教育、醫療、文化、經貿、產業「五大板塊」融合發展的有益探索;是實踐「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入服務台商台企的重要實踐。  

MORE

全球暖化加劇 速度之快前所未見

【中央社/巴黎綜合外電報導】50多位頂尖科學家在今天發布的研究中警告,全球暖化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加劇。 法新社報導,發表在《地球系統科學數據》(Earth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的研究指出,觀察10年平均值,從2014年到2023年,氣溫上升了攝氏0.26度。 同一時期,全球地表均溫比1850年至1900年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19度。 這顯示截至2022年的10年間,增溫幅度比去年報告的攝氏1.14度還高。 研究指出,「人類造成的暖化,一直在儀器記錄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增加。」 圖/美聯社 這份研究是一系列定期氣候評估的一部分,目的在填補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自1988年以來平均每6年發布一次報告間的空缺。 這份研究發布之際,世界各地的外交官本周在德國舉行年中氣候談話,之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11月將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舉行。 在上次COP高峰會達成的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中,各國同意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遠低於」攝氏2度的範圍內,同時努力實現攝氏1.5度的更安全限制。 今天公布的研究發現,至2023年底,人類活動讓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了攝氏1.31度。 研究指出,造成暖化的另一個原因,是大氣中能反射太陽熱能的部分粒子減少。 圖/美聯社

MORE

日本實質薪資連25個月減 加薪仍趕不上物價上漲

【中央社/東京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反映物價變動的平均每位勞工實質薪資,已連續25個月呈現負成長,創1991年以來最長連續減少紀錄,可以看出日本目前的狀況仍是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表示,加總基本薪資、加班費及獎金等的每位勞工每月薪資,在今年4月平均為29萬6884日圓(約新台幣6萬1700元),較去年同月成長2.1個百分點,連續28個月增加。 不過,如果看反映物價波動的實質薪資,今年4月較去年同月減少0.7個百分點,連續25個月減少,創有可供比較統計數字的1991年以來最長連續減少紀錄,可以看出日本目前的狀況仍是薪資調漲追不上物價上漲。 至於實質薪資的跌幅,則較今年3月好轉1.4個百分點。 共同社中文網報導,受到今年春季勞資談判(春鬥)時以大企業為中心相繼給出調薪答覆的影響,4月實質薪資較3月時的減少2.1%呈現改善。不過在歷史性日圓貶值的背景下,物價長期上漲,今後食品等漲價趨勢預計仍將持續,實質薪資轉為正成長的時期目前難以預測。

MORE

印度總理莫迪贏得第3任期 與全球國家關係一次看

【中央社/ 新德里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在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執政下,於全球外交舞台上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而這位印度教民族主義領袖的第3個任期,將讓他放眼成為主角。 莫迪將印度描繪成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領導者,他自己則是這個鬆散集團的首要發言人,儘管他在國會的多數優勢有所削減,再一個5年任期,會讓他在世界大國中資歷更深。 73歲的莫迪正努力推動讓印度取得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且經濟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擁有的是利益關係而非盟友,而儘管人權團體警告印度專制主義抬頭,一度被排斥的莫迪仍被歐美拉攏,作為制衡中國的一股力量。 莫迪利用印度與日俱增的全球足跡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同時藉著印度去年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的機會來提升自己在海外的形象。 以下是法新社分析莫迪的第3個任期,會如何在他10年具外交雄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圖/美聯社 歐美 印度是與美國、日本和澳洲所組成「四方安全對話」(Quad)一員,這個聯盟的定位是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強勢的姿態。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曾設國宴款待莫迪,稱美印關係是「21世紀的決定性夥伴關係」。 今年2月,華府核准出售40億美元的先進無人機給印度,是美方對印度國防最新的支持舉措,以制衡其北方鄰國中國。 美印關係深化之際,人權團體警告印度民主遭遇威脅,人口逾2億穆斯林少數族群也面臨與日俱增的歧視。 印度與歐洲國家關係也愈來愈緊密,並希望擴展與法國數十億美元的防務協議。這些協議包括法國對印度出售飆風(Rafale)戰機和鮋魚級(Scorpene)傳統動力潛艦。 中國 中國和印度、俄羅斯等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成員國,但自從2020年中印兩國部隊在3500公里長的邊境上發生有人員傷亡的高海拔衝突後,兩國關係跌至谷底。 這兩個擁核的亞洲大國數以萬計士兵仍緊盯彼此,領土聲索問題仍然存在,不過,儘管彼此存在競爭,中國仍是印度的第2大貿易夥伴。 圖/美聯社 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又稱南方世界或南方國家,大致是指開發中國家。莫迪本週稱印度是「全球南方一股強而有力且重要的聲音」,去年印度主持兩場「南方世界之聲」(Voice of the Global South)峰會,尋求強化印度作為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國家發聲筒的角色。 在莫迪的關注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成為G20常任成員,印度認為開發中國家在全球決策方面必須有更大的話語權。 印度也是新興經濟體集團「金磚五國」(BRICS)的創始成員國。 圖/美聯社 俄羅斯 新德里和莫斯科的關係可追溯至冷戰(Cold War)時期,俄羅斯迄今仍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印度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聯合國譴責俄國的決議上投下棄權票,並搶購低價俄羅斯原油供應。 莫迪今年3月祝賀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連任成功,還說他期待兩國發展「特別」關係。 巴基斯坦 莫迪政府指控伊斯蘭馬巴德當局發動跨境恐怖主義行為後,便拒絕與宿敵巴基斯坦交涉。 印度與巴基斯坦自1947年分治以來,兩國打了3場大戰和許許多多規模較小的衝突。爭議地區克什米爾(Kashmir)的控制權一直是兩國緊張關係的核心議題。 2015年,莫迪意外造訪巴基斯坦城市拉合爾(Lahore),但兩國關係2019年又急劇惡化。 莫迪今年3月祝賀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夏立夫(Shehbaz Sharif)重返總理職位,是這兩個擁核鄰國間罕見的善意表達。 圖/美聯社

MORE
/430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