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 在人間歡喜修行 ── 維摩詰經5】╱第二講④ 服務友愛 受人歡迎之道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莫高窟第61窟維摩詰經變相之文殊師利問疾品(局部)╲五代╲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四)貧賤中有友愛

維摩居士雖是大富長者,但是他很重視貧賤中的友誼,對於社會階層較低的農工人士、勞苦大眾,尤為謙虛、友愛,絲毫不因為自己有了一點錢、有了一點地位,就把別人賤踏在腳下,看不起人,反而歡喜為他們服務,為大家排難解紛。

過去,孫中山先生做大總統的時候,有一次穿著便裝去南京開會,一到大門口,守衛看他穿便服,以為是一般的工人,便說:「今天大總統要開會,你這個工人不可以隨便闖進去,大總統會打人喔!」

孫中山先生一聽不准他進去,沒有辦法,只有把身分證明掏出來給守衛看,讓他知道自己就是大總統孫中山。

守衛的人一看,還得了!「您就是孫中山大總統啊!」趕快跪下來,說:「大總統,小人罪該萬死,請您原諒!」

孫中山先生則是平心靜氣說:「你放心,大總統不會打人的,起來!起來!」守衛聽後真是感動不已。

所以,在上位者,要能獲得大家的敬重,並不是擺個架子就能獲得的,平時言行一致,對人服務友愛,才是受人歡迎之道。

(五)嬉笑中有教化

維摩居士在玩笑遊戲之中,也能賦予教育化導。

過去林洋港先生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轄下的稅捐處處長是吳炳炎先生。當時,林洋港市長和處長開玩笑說:「我叫『洋港』,『洋』是水,『港』也是水,你叫『炳炎』,『炳』是火,『炎』也是火,我們是水火不容耶!」

只見處長聽完長官的話之後,不知道該回應什麼好,這時候林洋港先生很幽默的說了一句:「別人水火不容,我們可以水火同源啦!」意思是水可以把火澆熄,火可以把水蒸發,互相都是有關係的。

所以,上司愛護屬下,有時以幽默來表現,更能收其化導之功。

(六)玩樂中無罣礙

維摩居士是一位心中坦蕩、灑脫的人物,雖然經常出入遊樂場所、酒家舞廳,但不失天真;可以說,沒有什麼地方是他不能去、不敢去的,在他的心中,無罣礙、無顛倒、無畏懼。

宋朝理學家程顥、程頤是兄弟,哥哥程顥性格灑脫,弟弟程頤性格拘謹。有一天,兩人受邀出席宴客,席間,歌女跳舞、唱歌。弟弟是一個正派的理學家,看了很生氣,起身就回家去了;哥哥程顥則是毫不在意的坐在那裡,從頭參加到結束。

第二天,弟弟質問哥哥,說:「我們是以道德、君子自居的,你怎麼可以失態,在酒家裡飲酒作樂呢?」

哥哥說:「弟弟,我雖然置身在歌舞之中,但是我心中沒有歌舞啊!想不到弟弟你把這些心事放了一天一夜,你這不是太辛苦了嗎?」

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一個人能夠不被世俗的欲望所惑,則何處不能逍遙自在呢?

(七)相處中有平等

維摩居士是一個有平等觀的人,在他的心中,聖凡都是平等一致的。他的朋友很多,不但諸佛菩薩、國王大臣和他交往的不少,即使一般不受社會重視的吠舍、首陀羅,他也一樣主動和他們來往。尤其與人相處,無論長幼老少,在人格上他都能給予尊重,也不會嫌貧愛富,對人總是以慈悲為出發點。這在他和諸佛如來、菩薩、十大弟子等的談話當中,可見一斑。

過去,有一位外道聽聞佛陀要到村莊裡說法,便急著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好方便佛陀過路。但是一直到佛陀來了,路面都還沒有整頓好,讓外道頗為懊惱。佛陀知道後,告訴他:「心平則地平,心不平,外在的地是永遠不能平的。」

因此,在人間,能學習維摩居士的平等觀是很重要的。只要我們的心平等,心外的世界也會隨著平等了。

(八)變化中有次序

維摩居士和現代人一樣,經常南來北往,行住坐臥之間常會有一些變動,可是他的生活卻是非常有次序、有計畫。

美國羅斯福做總統的時候,書信往來都需要透過祕書替他起草。可是每回在信件要寄出前,祕書將信件交給總統過目,羅斯福先生總還要在書信上修改幾個字。

有一天,祕書終於忍耐不住,問:「報告總統!書信內容是不是不通順,怎麼每次到了要寄信的時候,您都要再改幾個字呢?」

羅斯福總統聽後回道:「不是的,你擬得很好,只是收到信的人總認為信是我的祕書寫的,而不予重視。如果我在上面修改幾個字,收件人看了,知道這確實是總統看過的,也就能夠增加我和他的密切關係了。」

由此可知,人與人的往來,能把各種關係處理得有次序,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有一個讀書人到寺院拜訪,一見到知客師,說:「知客師今天我專程到貴山來拜訪。」

只見知客師客氣的招呼他:「坐!茶!」並且詢問他:「請問先生,你是從哪裡來的?」

他說:「我從高雄來的。」

「喔,大高雄來的,這是個大都會啊!」知客師立刻改口說:「上座!泡茶!」

知客師再問:「請問先生在高雄哪個機關服務啊?」

「在高雄市政府。」

知客師一聽,馬上說:「請上座!泡好茶!」

這個先生臨走的時候,知客師要他留下一個對子作紀念。於是他就寫:「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暗示知客師的勢利。

事實上,知客師的待客之道是有次序的。假如今天是市長、總統來到寺院,說:「來!坐!茶!」這怎麼能算禮貌?當然是「請上坐、泡好茶!」所以,在人際往來的變化裡,禮貌也是有次序的。

從上所說,假如大家要學習佛法,充實修養,藉以改善生活,讓人生更加多采多姿,以維摩居士作模範,必然是學佛修道一個最好的目標。

三、維摩居士的人生觀

從《維摩經》裡,進一步還可以了解到,維摩居士在生活中實踐的是「融和的人生觀」,也就是人生獲得幸福美滿之道。

(一)是因果的都是緣起的

世間一切的形成都有它的因果關係。例如,要把花的種子播撒下去,才能開花結果;其中,種子就是「因」,開花結果就是「果」。

當然,「因」所以成為「果」,當中也還要有個「緣」。像種子所以開花,必定還要有土壤、水分、陽光、空氣、肥料等許多「緣」的助成;假如我們只是隨意的把一顆種子擺在地毯上、桌面上,缺少了「緣」,它必然是不會開花結果了。這就是佛教所說「因緣果報」的道理。

同樣的,人來到世間做人,必定也是先有了善因。但是有了這個「因」之後,我們還要廣結善緣,有了善因善緣,所謂「因緣具足」,將來才會結善果。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