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似蘭斯馨 蘭藝與畫藝

THE MERIT TIMES
文/陳牧雨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由於中國文人長期對蘭花的喜愛,不僅將蘭寫入詩文,甚至有許多關於蘭花的專書在歷代刊印廣傳。

早在宋代羅願所撰《爾雅翼》卷二〈釋草〉中就有專篇寫蘭蕙:「蘭是香草之最而古今㳂習……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芳,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

不過,這只是書中的專篇而已,最早有關蘭的專書,應屬南宋趙時庚於西元一二三三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內容不只將蘭做了品種分類及型態特徵的描述,還教人如何種蘭,從分株到澆花、施肥、除蟲等等,真可謂鉅細靡遺。

緊接著,《王氏蘭譜》、《蘭譜奧法》以及《全芳備祖》等等,陸續加入印行行列。其中陳景沂所著《全芳備祖》一書對蘭花的技術描述更為詳細,此書全刻本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一九七九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我國。

到了明、清,隨著蘭花的品種不斷增加,栽培經驗更為豐富,有關蘭花的著述也日益增多。

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以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書中有關蘭的記述、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詳細及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有不少藝蘭專著,如《蘭蕙同心錄》、《蘭言述略》、《藝蘭四說》、《蘭言》、《第一香筆記》、《蘭蕙鏡》、《興蘭譜略》等等,不勝枚舉。這些書,至今對愛蘭人士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當然,文人愛蘭,必定也表現在書畫上,因此歷代也產生許多畫蘭名家。

當今所見,最早的蘭畫真跡當屬宋代趙孟堅的〈墨蘭卷〉。墨色正好很適合表現蘭花的清淡高雅,以及默默含香的低調情操;而毛筆柔中寓剛的中鋒線條,也很適合寫出蘭葉飄逸、俊爽及堅柔並蓄的風韻。

宋末元初的鄭思肖,則以畫失根的蘭花聞名。據說他畫蘭,連根帶葉均浮於空中,人問其故,他說:「國土淪亡,根著何處?」失其土則失其著根處,用這樣來表現他的愛國情操。

現存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的鄭思肖蘭花作品,是流傳至今唯一的真跡,可惜的是並非露根的蘭花。鄭思肖在上面題了一首詩:「向來俯首問羲皇,汝是何人到此鄉。未有畫前開鼻孔,滿天浮動古馨香。」署名「所南翁」,所南是思肖的字。款中只是頌讚蘭花的太古馨香,沒有任何愛國意涵,但仍是一幅好畫。

之後歷代繪畫名家,多多少少都畫過蘭花。他們將自己的理想、情操、美感以及個性,都藉著畫蘭表露無遺。

如明代徐渭曾這樣題自家畫蘭:「仙花與杜詩,其詞拙而古。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道出自己如蘭花與杜甫的詩句一樣:「拙古」、「無媚」與「清苦」。

清代鄭板橋甚至一輩子都畫蘭竹,鮮少有其他題材,並曾自述學蘭過程:「石濤和尚客揚州數十年,見其蘭幅極多,學一半,撇一半,未嘗全學也。詩曰:『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當面石濤還不學,何能萬里學雲南?』」

板橋是有些自傲的。自謂蘭畫學石濤,但只學一半,其餘「靈苗各自探」,認為自己畫蘭還是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身在青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鄭板橋一輩子畫蘭竹,自然也留下許多題畫蘭的詩句,這首即是其一。

蘭花,可以說是廣受歷代畫家喜愛的繪畫題材。我們可以從欣賞詩畫中,一窺古人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對話與同遊,這才是賞畫的最高境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