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海水淡化裝置 造福落後地區

THE MERIT TIMES
編譯/韋士塔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MIT研究人員開發的攜帶式海水淡化裝置,大小與手提箱相當。圖/網路
海水淡化裝置,利用電滲析模組去除鹽分。圖/網路
攜帶式設備不需更換過濾器,減少長期維護需求。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飲用水攸關人類的生存,地球表面約30%為陸地,70%是海洋,但其中只有3%是可飲用的淡水;此外,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數據,全球約7.85億人在居住地區半小時步行路程內,缺乏乾淨的飲用水,更令專家擔憂的是,隨著氣候變遷危機加劇,飲用水不足的狀況可能愈來愈嚴重,進而引發嚴重的健康與社會問題。

面對看似取之不盡,卻無法飲用的海水,科學家長期以來嘗試以各項技術將海水化為淡水,希望解決飲水危機。目前最常見的技術是加熱法與薄膜法。加熱法是把鹹水先蒸發再冷凝以除去鹽分,但需消耗大量的熱能,因此常與火力發電廠共構,以電廠汽輪機排放的低壓蒸氣,提供成本較低的熱源。薄膜淡化技術則以逆滲透法為主,是海水淡化技術的新主流,目前約有6成的海水淡化廠採用。逆滲透法的設施較易興建、消耗的能源也較少,費用與產水成本相對較低。

據國際淡化協會(IDA)的統計,全世界目前約有近2萬座鹹水淡化廠,約6成的淡化水源取自海洋。然而,與一般可取得的飲用水相比,淡化水的成本依然昂貴,一些缺乏資源或位於偏遠地帶的社區,難以負擔相關費用。

為了造福偏遠地區的民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輕便的設備,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就能將含鹹水的海水轉化為乾淨的飲用水,這對生活在濱海地區、受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衝擊的人們來說,是一大福音。

研究團隊指出,除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廠,目前的海水淡化設備大都成本高昂,需使用並持續更換過濾器,運轉時也需消耗大量電力,並且需定期維修。相較之下,MIT開發的攜帶式海水淡化裝置,體積約與一般的手提箱相當,重量則不到10公斤。

這款裝置的構造相當簡單,利用離子濃差極化(ICP)技術與電滲析模組,除去海水鹽分子等顆粒、細菌及病毒等正電或帶負電的粒子,即可產生飲用水。

更重要的是,這款設備消耗的電力,比手機充電裝置還少,透過設備連接的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就足以供電。

MIT的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研究這項裝置已10年,如今更接近商業化應用。他們強調,開發攜帶式裝置,是為了降低成本及操作簡便,「目標是讓兒童也能攜帶及使用海水淡化裝置」。

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改善目前開發出的原型裝置,提高其生產淡水速度、實用性。研究人員說,若能一次生產更多飲用水,就能嘉惠更多人。研究團隊準備在未來幾年成立新創公司,利用這項技術大量生產商用海水淡化設備;他們希望提供一種節能高效且永續的解決方案。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