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說錯話的遺憾

THE MERIT TIMES
文/吳娟瑜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圖/123RF
文/吳娟瑜

有一天,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只是犯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錯,紫鴛卻怒紅了臉,瞪大眼睛,直接開罵;這一天,她們回娘家玩,一切看在紫鴛的媽媽眼中。

吃過晚飯,廚房清理乾淨,媽媽邀紫鴛進臥室,紫鴛沒料到如下話語會從媽媽口中說出來。

「紫鴛,媽媽要跟妳說聲對不起,剛才看到妳在罵小婷,那個畫面是妳小時候我罵妳的翻版,我當時太兇,根本不理解妳。」

聽到媽媽如此柔軟的話語,紫鴛在「幸福導師班」分享時,眼眶泛淚,儘管是遲來的和解,卻也讓她驚覺不要再複製原生家庭的錯誤教養。

說錯話的後續

不是每個人像紫鴛的媽媽有覺察後的醒悟,勇於向子女道歉。世間上絕不道歉的父母大有人在。

一般人說錯話的三種後續處理:

一、絕不認錯:有些長輩自始至終認定「我對你錯」,因而見到晚輩劈頭就罵,殊不知語言有殺傷力,那些貶抑、暴力的語詞進到兒孫生命的底層,有的人是一輩子翻不了身,終生鬱鬱寡歡。

二、日後修正:就像紫鴛的媽媽,怪罪小時候的紫鴛沒做好弟妹的榜樣,常罵她兇她,等到發現孫女哭喪的臉,想起女兒有過類似的表情,因而觸發回憶來改進。

另一位彩杏媽媽,則是不明白獨生女兒為何總是躲著她,大學填志願故意離家三百公里,畢業後的工作選擇了遠渡重洋的海外,返家的時候總是一臉氣噗噗地。

直到有一天,母女倆為了是誰忘了關廁所的燈大吵一頓,女兒竟冒出一句:「我三歲時,妳為何說出那種話?」

「哪種話?」彩杏覺得莫名其妙。

「妳說,早知道我脾氣這麼壞,一出生就該把我捏死……」

蛤?是嗎?有嗎?

彩杏在腦海中搜尋,完全沒有印象,女兒卻牢牢記住,還咬著不放。如今,彩杏走上補救關係的路上,可惜女兒一直把她擋在門外。

三、自求彌補:人生路上,難免會因為不理解或是年輕氣盛,脫口說出傷了對方而不自知的話。例如,對長輩不公平對待說出狠話,導致不再往來;也有手足間大欺小,直到長大成人,弟弟妹妹才有勇氣提到當年被罵的冤枉。

說錯話的人,在表意識層面是逞一時之快,脫口而出。但,其實當下的生命內在是有著潛意識的厭惡、恐懼或擔心,也有的是從原生家庭學來的暴力模式,就是先發制人,傷人為快。

薛媽媽直到老公離世後,子女少來問候,才發現原來當年他們回來,是探望爸爸而不是她。這個驚人的發現,是有一回她打電話給長孫,問他周末會來看她嗎?念大學的長孫居然說:「奶奶,妳很吵,妳不知道妳講話怪東怪西,大家都怕妳啊!」

薛媽媽開始參加佛學課程,加入義工服務,每天還唸經祝福兒孫。說也奇妙,自己雜念減少,病痛舒緩,三個月左右,長孫率先來探望她,連孫女也來關心,接著兒子、媳婦來電話問安,現在薛媽媽改掉怒罵、抱怨的習慣,就是心存感激,口說感謝。

不再遺憾

總之,要彌補當年自己說錯話的遺憾,是需要深刻的反省和徹底的覺悟,「時間」給了人們成長的機會,說句「對不起」則是給了挽救關係的臨門一腳,我們都值得一試!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