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16 超越對待、善惡 找到本來面貌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不垢不淨」,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空的真實樣子呢?圖╱Camille Villanueva
「不垢不淨」,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空的真實樣子呢? 圖╱Camille Villanueva
文/星雲大師

「不垢不淨」,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空的真實樣子呢?

不垢不淨,空的性質不是用骯髒或用乾淨來說的,是超越垢淨的,因為塵垢也好,清淨也好,都是對待法。什麼叫做垢、什麼叫做淨,有沒有標準?骯髒和清淨是沒有標準的。

舉例說,喜歡吃小魚小蝦的人,把牠們放在油裡炸一炸後,醬油一沾,吃到嘴裡,覺得很好吃、好鮮美。儘管小魚小蝦的大便、小便還在身體裡,也覺得好香、好鮮。不喜歡吃的人呢?儘管你弄個小魚小蝦來,還說:「這個很乾淨,我洗了又洗,沒有大便、小便、沒有腸胃,都是肉。」他也不吃。所以骯髒和乾淨的標準是很難說的。這就是虛妄的業識所招感的結果不一樣。

又例如,豬在豬圈裡生活,有的人覺得那裡既骯髒又臭,實在叫人看了不忍心,想要把牠放出來,讓牠到乾淨一點的地方生活。但是一旦換了地方,豬一定不安心,因為牠喜歡住在骯髒臭穢的地方。

過去,幾個捕魚的人來到一個地方,天晚了,沒有地方住,剛好有一間花店在路旁,於是就向花店的主人借宿一晚。睡覺時間到了,捕魚賣魚的這一班人翻來覆去,怎麼樣都睡不著。為什麼睡不著?花太香了。怎麼辦呢?明天還要趕路。有一個人就說:「這樣好了,把我們的魚簍子搬進來,我們聞到魚簍子的腥味就睡得著覺了。」果真,大家聞到魚腥味之後,全都睡著了。所以,垢淨是沒有標準的。這也說明了這個世間的善惡沒有標準:善惡是法,法非善惡。

空就是實相。實相是什麼樣子?是這個樣子。拳頭張開,變成五根指頭;五根指頭合起來,又成了一個拳頭;拳頭張開,又再變成五根指頭。實相是本體,萬物依緣,依本體而起,也就是空相。

所以,我們如何認識自己的本來面貌?超越對待、超越善惡、超越有無、超越人我,就能找到本來面貌。

空相是「不增不減」。佛經有云:「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若有人說他修行成佛了?其實沒有佛可成的。《金剛經》裡也說,我過去於燃燈佛所,無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假如有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作是言:「汝等當來作佛,名叫釋迦牟尼。」

有法可得就是無得,無法可得才是有得。

那麼,我們得法要得什麼法?得無得的法!我們修行,要修無修的修!說話要說無說的說;得要得無得的得;證要證無證的證。你說我現在有好多的話要告訴你們,「多」是什麼?釋迦牟尼佛說:「我所說法如爪上泥。」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就只有指甲上的泥土這麼一點點;「我所未說的法如大地土」,佛陀沒有說的才多呢。所以,法,無限無量,怎麼說得了;有所說,即為非說。

我們讀到《維摩經》,多少菩薩在那裡討論不二法門,最後就請問文殊菩薩:「什麼是不二法門?」文殊菩薩說:「無言、無說。」沒有語言,沒有言說,沒有文字;「無思、無始。」沒有思想,沒有開始。所以,離開語言、文字、思想、開始以外的那個狀態,就叫作「不二法門」。

文殊菩薩說完再問維摩居士:「維摩居士,大家都在這裡討論不二法門,請你老維摩也告訴大家什麼是不二法門。」維摩居士眼睛一閉,文殊菩薩稱讚道:「好啊,好啊!妙啊,妙啊!」什麼妙啊?無言勝有言,無說勝有說。最好的辯論是不辯論,最好的語言是心裡的語言、心裡的溝通,是心心相印,不是從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曾有一位很有名氣的藝術家,在佛光山叢林學院教授音樂,我請他為學生教授佛教梵唄、佛教歌曲。他在音樂方面的知識廣博,在課堂上,總是用最好的設備播放世界各國的古典音樂、熱門音樂給大家聽,他自己也聽得自我陶醉。後來就問同學:「你們說,哪一節最美?哪一節最好聽?」有一位同學說:「停下來的時候最好聽。」

沒有聲音最好聽。人在無聲的世界裡,要去感受人們善良的言語,這種無言的開示才是真開示。所以,實相是不增不減的,增減太多就不是真理了。

《楞嚴經》裡記載,有一個年輕貌美的小姐,叫做演若達多,喜歡照鏡子,欣賞自己的美貌。有一天他拿鏡子出來照的時候,忽然產生一個錯覺,自己的頭不見了,一著急,四處叫喊著:「我的頭呢?」自此開始,他神經錯亂了,常常在街上到處跟人家說:「我的頭呢?我的頭呢?」人家都說:「頭不是在你的頭上嗎?你怎麼還到處找頭呢?」「我沒有頭了,你們的頭給我,我沒有頭了!」就這樣,他到處流浪,到處跟人要頭。

有一天,一位佛教大德知道了他的情況,要度化他。他看到這一位大比丘,一樣問他:「我的頭呢、我的頭呢?還我的頭、還我的頭來!」那位大德比丘上前就給了他一個耳光。「你怎麼打我?」「我什麼時候打你?」「你打我的頭。」「既然說我打你的頭,那你還跟我要頭做什麼?」「我有頭呀?我的頭在這裡嘛!」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頭就在自己身上!他向人要頭,也沒有失去頭;他知道有頭,也沒有增加頭,就好比我們的本性沒有增減。

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人的佛性在時間裡是「豎窮三際」,在空間裡是「橫遍十方」。由於我們不懂自己的本性如恆河沙般無量,不懂自己的本性頂天立地,具有普遍性,那麼活在虛妄的世界裡,也就患得患失了。

學了《般若心經》之後,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我們要知道空、真理之中,是無色受想行識,是無我的。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