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 14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所謂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死的意思。圖╱如輝
文/星雲大師

過去佛教有一位香嚴智閑禪師,在百丈禪師那裡學道,後來百丈禪師年老了,指示他向溈山禪師學道。香嚴禪師很聰明,年輕有為,到了溈山禪師那裡,溈山禪師說:「師弟,聽師父說你聞一知十,聞十知百,很聰明。不過,今天我有一個問題問你,請你回答我。」

香嚴禪師說:「什麼問題?」溈山禪師問:「父母沒有生我們之前,我的本來面貌是什麼?」香嚴智閑禪師一聽,「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

父母還沒有生養我們之前,我們做什麼,我們知道嗎?不知道。為什麼?人有隔陰之迷。過去的身體死亡了,換了一個身體,隔了一個陰,到了今世,就迷糊了,過去事也都不記得了。雖然人生從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來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過這個身體一換,我是張王李趙,都記不得了。

香嚴智閑禪師百思不得其解,在師兄的面前第一關就沒有通過,感到很難為情。回到房間裡面就努力地看書,找尋答案,但始終找不到。忽然間,他想到:「讀書,光是讀是沒有用的,是沒有真實體悟的。」於是他就把所有的書籍統統燒毀,不再讀書了。「讀書有什麼用?師兄問我問題,我都回答不出來。」從此做個粥飯僧。什麼是粥飯僧?每天就是吃飯、睡覺,不讀書了。

在僧團裡,要當個粥飯僧也是不容易的。怎麼難做?如同小時候,媽媽常常罵小孩:「你閒得無聊。」太閒,日子也不好過。所以很多的大德們,名之曰粥飯僧,實際上他們都有密行,都是真修實練的。

從此香嚴智閑向師兄告別。既是粥飯僧就要去自耕自食,去種田除草,於是他就到南陽慧忠國師的故居自耕自食去了。

有一天,他在那裡除草的時候,鋤頭和石頭碰撞的那一剎那,他突然開悟了,想起過去師兄問他:「父母未生我之前是何本來面貌?」當時他不知道,就請師兄告訴他,不料師兄不願告訴他,並且說:「我若告訴你,將來你是要罵我的。」那麼他現在悟道了,立刻向遙遠的師兄禮拜,他說:「和尚、師兄、老師大慈悲,假如你當初跟我說了,用知識上的見解告訴我,我哪裡會有今天?今天我終於知道了!」於是他放下鋤頭,不斷禮拜。拜過了以後,說了這樣的幾句話: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他說「一擊忘所知」,我今天在鋤田的時候,一擊便忘記了知識,忘記了分別的知識,離開了分別,就悟道了。我現在擁有般若、平等、無分別的智慧,跟過去的分別心是不一樣了。「更不假修持」,從此以後,我也不要再修行了。「動容揚古道」,原來一舉一動,一揚眉一瞬目,都是古仙人道,都是聖賢之道,都是佛道,這裡面都是佛法。「不墮悄然機」,我從此以後不再賣弄聰明了。「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原來人所探求的,都是一個形相,但是佛法是沒有蹤跡、沒有形相的,所以要在聲色之外,找尋佛法、威儀;要在有相之外,體悟般若的平等、畢竟空。最後,「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智閑禪師說了這些話以後,消息就傳到他的師兄耳中,便說:「真的開悟?假的開悟?叫個人去試驗他!」於是就叫仰山禪師去試驗他。

開悟也是要考試的,就像我們要想上中學、上大學必須先經過考試,佛教裡的修行也是要考試。例如打佛七,念佛念到四天、五天以後做個考試,了解自己究竟念佛念到什麼程度了。當然,除了念佛,參禪、開悟也一樣可以考試。

仰山禪師一到,說道:「師兄!聽說你已經開悟了,還做了一首偈子。這沒有了不起,有學問的人也能做。除了做這個偈子以外,你跟我說個道理好不好?」香嚴智閑禪師就說了:

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

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

今年貧,立錐之地也無。

這一首偈子,從字面上來看是說:「去年貧,未是貧」,去年不懂,不只是不懂,簡直是愚昧分別;「今年貧,真是貧」,現在真窮了,而我已懂得空了,不在形相上執著有。「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過去我還在有依據、有相、有執著裡;「今年貧,立錐之地也無」,現在我已經完全進入到空的般若,進入到真理裡面去了。

仰山禪師聽了很高興,說道:「師兄,我回去再向大師兄說,你真的會得祖師禪了,真的開悟了!」

所以,我們除了要認識「色不異空」的「不異」,還要認識「色即是空」的「即是」,把我們舊的思想去除,並建設我們新的觀念。

「色不異空」這句話,依經文的道理來解釋,就叫作「萬有不離真如」,亦即萬有不離本體。色是萬有,空是本體,萬有沒有離開本體。而「空不異色」這一句話若用白話文來翻譯,就是「真如不離緣起」。所謂「空」就是真如,「色」就是緣起,真如沒有離開萬有的緣起,也就是本體不離開現象。

「色即是空」,也就是萬有依真如而起,萬有當體就是真如。「空即是色」,真如是為萬有所依,真如既為萬有所依,它的當下也就是本體。除了色和空是這樣的關係,五蘊中也不光是「色」如此,「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也是如此。物質的色和空是這樣的關係,而受想行識和空的關係、和本體的關係也是如此。

我們現在講色和空是「不異」、是「即是」;就是說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有不離開無,無不離開有。再用其它的譬喻來說明:「什麼東西都是有的。」這一句話是錯誤的。你以為什麼東西都是有嗎?有時候我們看太陽,看過以後,眼冒金星;有時候蹲在地下,忽然之間站起來,頭昏目眩,大地搖動。真的有金星嗎?大地有搖動嗎?你以為是有的,其實不一定是有的;你以為是這樣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坐在靜止的火車上,旁邊的火車一開動,我們會以為自己乘坐的火車在走動。這是一種感受上的錯誤,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

說「真如」,什麼是真如?拿來給我看!說「佛性」,什麼是佛性?拿來給我看!胡適之博士有一句名言:「拿出證據來。」那麼,拿出證據來證明真如、佛性的存在吧!好的,我們就拿出證據來吧!你愛不愛你的父母?愛。你愛不愛你的丈夫妻子?愛。愛不愛你的兒女?愛。愛不愛你的朋友?愛。所以,大家都有愛。我們現在要找出愛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找來科學家解剖,把頭剖開,看看頭裡面有愛嗎?骨頭裡面有愛嗎?血液裡面有愛嗎?這樣做,愛找得出來嗎?找不出來!但你不能說沒有,因為我確實有愛的存在。

這個精神的空,這個真理,孕育在一切萬有裡面,它包容了萬有,它不是沒有。

燈怎麼會亮?因為有電。那麼電在哪裡?在電線裡面!好,那麼把電線一根一根剪開來看,是否真有電。電線剪開後,裡頭鑲嵌的銅條、銅絲蘊含的電,能看到嗎?所以,以為什麼都是有,有時候是錯誤的;以為什麼都沒有,也是錯誤的。有一些東西像是有,可是沒有;有一些東西像是沒有,可是是有,這就是有和無的關係,空和色的關係。像是有的,卻是沒有,像是沒有的,卻是有。所以,有和無是二而為一,一而為二,它們是不異不離,相即相是,因此就用「不異」、「即是」來表示空色的關係、有無的關係。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