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6要點 邁向更好的自己

THE MERIT TIMES
文/施琪嘉(具有醫療背景的心理治療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自我整合,包括與內在和大自然對話,拋開現實的價值觀。圖/Pexels
圖/Pexels
整合,第一個就是要理解自己的身體,可通過足療等被動活動來理解。圖/Pexels
完成了自我整合之後,我們對失去重要的人、重要的事物,都會有更大的承受能力。圖/Pexels
養成靜坐冥想的習慣,你會感覺到還有另外一個自己。圖/Pexels
文/施琪嘉(具有醫療背景的心理治療師)

自我整合,是一個身心健全者邁向更好自己的必經之路。某些天賦異稟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不需要跟這個世界、跟人打交道,也能夠完成自我整合。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只有在跟人接觸的過程中,在和別人的互相投射和映照中,才能逐漸認識自己,達成內外統一。那麼該如何做呢?



如何與更好的自己融合成一體?融合成一體,實際上是整合的意思。所以,一個人要整合的話,要做到以下幾點。

❶抓住理解身體信號

人的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確實是雙向流動的。所以,當身體向我們傳遞訊息時,我們當然就要去理解,並且對這個訊息做出積極回應。

有的人老是頭疼,有的人老是胃疼,有的人老是得皮膚病。現在醫療條件好了,大家一旦發現身體出現不正常狀況就會去醫院。其實,我們的身體出現狀況,並非一定就是有了生理疾病。

內在小孩的養成,源自出生後最早期的記憶,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具有語言能力。於是就靠身體記錄我們最深的和最原初的記憶。所以說身體的反應,既是帶有某種意義的,也是帶有某種能量的。

有個人患有香港腳多年,怎麼都治不好。他發現自己有個習慣,即一緊張就會抓腳。很多年以後,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這其實跟他父親有關係。他早期被父親排斥,甚至被拋棄,父親很早就離開他和媽媽並和別人重組了家庭,他小時候一直非常渴望被父親看見。直到五十歲以後,他才把持續多年的症狀和他父親的關係連結起來,結果腳上的病徵痊癒消失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去了解身體以及理解身體傳遞的訊息。

有一位心理學家,他的父親在五十歲的時候死於腎癌,那時候這位心理學家大概二十多歲。在他五十歲那年,有一次出去玩的時候忽然夢見了父親,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夢見父親了,於是他就趕快去醫院做了身體檢查。為什麼夢到父親就要去做身體檢查?

因為他很多年沒有夢見父親,而他父親是得腎癌而死的。他作為心理學家,對身心信號有所了解,所以他抓住了這個信號。這次檢查果然發現他的腎臟存在早期病變。所以你可以看到他透過一個夢就聯想到了自己的身體可能出了狀況。因為他父親也是在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出了問題,所以他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潛意識是警覺的。

我們透過這兩個例子可以了解到,當人的身體出現病變的時候,身體也會發出信號給大腦,用夢的形式將這個身體信號傳遞出去。可見人的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確實是雙向流動的。所以,當身體向我們傳遞訊息時,我們當然就要去理解,並且對這個訊息做出積極回應。

所以整合,第一個就是要理解自己的身體,通過一些按摩、足療等被動的活動,或者打坐、冥想等這一類的主動活動,又或者一些健身鍛鍊,呵護身體、探索身體,這是整合的前提,非常重要。

❷拋開現實的價值觀

很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現實之中,也就是說,基本上他只在意買了多少間房子、賺了多少錢、換了哪一款的車子、自己升官了嗎等等。他非常在意自己的現實,並且在現實中和他人比較。一個人的自我整合需要和自己或者和內在的自己進行對話。和內在的自己對話這件事,其實和你的金錢、社會地位、現實狀況等關係不是特別大。

我們也可以看到,有的人學術很厲害,可能也有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完全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讀書、冥想、和大自然對話等。你會覺得他是「仙人」,在他身上感覺不到世俗的味道,這種人很難得。

❸學習探索內在世界

我們有時候到山裡去,發現有些人是受了創傷而跑去療傷的。因為創傷躲進深山當然可以理解;在遭受創傷後,現實對他來說太殘酷了,所以他向內去探索。也有的人覺得他在現實中得到的已經足夠了,因而改變他的興趣,轉向自己內部探索。和自己的內在對話,其實是滿有意思的。

❹騰出時間靜坐冥想

這種辦法簡單易行,你可以每天空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找一個安靜、溫度適宜、不受打擾的地方,用自己最舒適的姿勢靜靜地坐下就可以練習了。當你逐漸習慣了這個過程之後,你會感覺到還有另外一個你,他是屬於內在的,可能跟大自然有特別多的連結,可能和宇宙也有很多連結,可能他在你的心中早就存在,可能他就是你的內在小孩,所以你可以聽到來自內心的召喚。不過,在剛開始練習冥想時最好尋找專業指導。

可能整合到最後,我們要戰勝和要理解的是一個內在的自己。到底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有什麼樣的經歷?這些過往的經歷對你有什麼影響?你還有哪些潛能沒被挖掘出來?是不是在你的潛意識中還存在沒有被發現的創造力?

❺注意夢傳遞的訊息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他有什麼辦法能進入自己的內心呢?第一個是要關注自己的身體;第二個是關注過往的經歷,這些經歷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第三個是關注內在的自己,透過冥想等的引介理解另一個自己;第四個就是關注自己的夢。

夢是一筆財富。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我們有兩個大腦,一個大腦是白天工作的,另一個大腦是晚上工作的。晚上工作的大腦原型就是夢的語言。所以我們如果能記住一個夢,就會覺得對它非常不熟悉,因為它的語言體系和我們正常情況下的完全不一樣。

可是如果你經常做夢、記錄夢、分析夢,就會逐漸明白,其實它的語言是有規律的,是你可以理解的。所以記錄、分析、孵化、重視自己的夢,就不會錯過你自己特有的財富。

❻為己尋找良師益友

一般來說,我們的鏡子是父母,有的時候父母是面好的鏡子,能夠照出一個好的自己,就像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所說:「孩子在父母注視自己的喜悅眼光中看到自己。」如果你的父母不是面好的鏡子,你就需要在你的生活中去找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能夠陪著你,能夠理解你,能夠懂你。如果你在人生中有這樣的運氣,遇到了這種朋友的話,你就不要錯過,他可能就會變成你終生的陪伴和指引。

要達到一個人的自我整合,需要的可能不只一個因素。某些天賦異稟的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不需要跟這個世界、跟人打交道,也能夠完成自我整合。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只有在跟人接觸的過程中,在和別人的互相投射和映照中,才能逐漸認識自己,達成內外統一。

當然,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非常重要,這一點也是要特別注意的。



成熟人格

可承受生命之重

一個完成自我整合的人是趨於完美的,是自信的,他對自我的接納程度,對世界友好和信任的態度,以及他的獨立人格,都是超乎常人的。你可以看到,一個人自我整合的程度跟他的物質條件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只和自我價值感有關係。

完成了自我整合之後,我們對失去重要的人、重要的事物,都會有更大的承受能力,我們有能力去哀悼他們。譬如:父母的去世、孩子長大了要離開我們,又或者是一段好的關係破裂或喪失。這些悲傷的事情對於一個完成自我的人來說,就沒有那麼難以忍受。他看透自然規律,能夠和過去告別,能夠把一些人和事內化到自己內心中。



摘自《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心理醫師陪你跟自己和解的成長課》,境好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