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斯土】武聖殿 善人善事

THE MERIT TIMES
文/鍾秉諺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文/鍾秉諺

連假期間走訪了嘉義縣義竹鄉的芊子寮武聖殿。芊子寮包含官順村、官和村,武聖殿為兩村的信仰中心。

武聖殿主神文衡聖帝,原由郭姓六先祖從大陸奉祀來台。六先祖從台南漚汪移居本地時,也帶著文衡聖帝香火而來,因為帝君神威顯赫,郭姓六先祖後代獻為全庄供養,並於光緒十五年在現址北側建一簡單廟宇安座。後在現址歷經重建、整修,至民國八十七年完成今貌,廟北的七星榕,是帝君為避免八掌溪洪水氾濫降旨所栽。

除了七星墜地的格局外,武聖殿內左側牆面另有一〈善人善事略〉壁誌,乃由縣議員郭居老、鄉民代表郭清佃,於民國五十二年元宵節所立:

「欲求富貴,須重厚德;後嗣發達,在積豐功。緣民國辛丑年農曆十二月廿九日與壬寅年十二月廿八日,不知何方善士暗中積德兩次,將白米一斗、現款廿元,置於貧困之門首兩村數十戶。其善意似欲助其過年,夫貧戶三餐難繼何能度春節?如此善行誠可嘉也,蒼天有眼,默佑善人子孫榮顯、世代繁盛,施恩貧困,功德無疆。余等為兩村代表亦深感謝,爰誌善事以勗富人,並挽世風。」

由壁誌內容可知,大約在六十年前,無名的善心人士連續兩年除夕默默資助芊子寮的窮苦人家。雖然不知道好心人是誰,但村民不想讓善人的善行善意被人遺忘,於是藉由地方頭人的支持,特別將濟貧的故事記錄下來,也可見當時村民的重視。刻在武聖殿的牆面上,也是為確保該事蹟能隨同本地的重要信仰,讓後人永遠感念。

世界上到處都有需要幫助的人,行有餘力能夠去支援社會上的弱勢者,自然值得讚揚;而將善舉記載在鄉里的信仰中心,以文字向上天祈願,延續感激之情,也是在地居民對善人的回饋與祝福。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