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提燈人

THE MERIT TIMES
文/曹可凡(大陸媒體人)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文/曹可凡(大陸媒體人)

驚聞一代高僧星雲大師圓寂,不禁悲從中來,十五年前赴佛光山採訪的情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2008年隨「可凡傾聽」攝制組前往寶島台灣製作系列採訪,星雲大師自然是不可繞過的人物。但星雲大師法務繁忙,幾經協調,終於敲定台北一處道場進行採訪。星雲大師聞訊後表示,大陸媒體人來台灣採訪,理應請至佛光山,以盡地主之誼。因此,他還為此專門調整原先行程。關於採訪地點,星雲大師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建議,在大雄寶殿前的廣場進行採訪,這樣背景寬闊,氣宇軒昂。





採訪當時,天朗氣清,金風颯颯。星雲大師按既定時間,準時來到拍攝現場。剛一落座,他便和顏悅色地說:「提綱已看,做得相當細緻。不過,我這人百無禁忌,有問必答,你盡可隨意提問,不必拘泥於提綱。」話語間,大師的臉上洋溢著慈悲與關愛的神情,令我緊張的心頓時放鬆了不少。

考慮到自己對佛學幾乎一竅不通,不敢班門弄斧,故採訪主要圍繞人生這一話題。於是,我們的談話便從「和諧」切入。

季羨林先生曾對「和諧」有精妙獨到的見地,所謂「和諧」共有三個層次,即: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就是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而星雲大師則最看重「社會和諧」。在他看來,臉部五官光局部好看並不稀奇,只有分布和諧才顯美麗;樂隊裡的樂器,無論是簫、笛子、胡琴、琵琶,若一味只顧展示個人風釆,並不好聽,只有相互和諧,才能悅耳。而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文化、習俗、方言、食物殊不相同,然而,只要彼此包容、互相接納,便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時代發展。

當然,人與人相處也是一門學問。星雲大師嘗言:「一個人沒有學問可以,可是不能不會做人。」關於人際關係,星雲大師將其概括為四句話,即: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如此這般,便可消弭矛盾,躲避災禍。而他老人家自己也一生以忍耐包容的態度積極處世。正像他在〈我就這樣忍了一生〉文中所說:「我一生唯一的辦法,唯一的力量,就是忍耐。」因此,在歷經無數艱辛,他以忍耐與包容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或許,在世人看來,作為大德高僧、社會賢達,星雲大師一生順風順水,為萬人所景仰,殊不知,苦難與挫折也伴隨其人生歲月。1939年,在一片熊熊戰火中,十二歲的他隨母親到南京尋找外出經商而一直杳無音訊的父親。結果,父親未尋到,卻因此遇到南京棲霞寺的住持志開上人,在一句承諾下剃度出家,做了和尚。

當時的寺廟教育制度苛刻專制,而後來創建佛光山的過程也充滿艱辛。當初星雲大師買下此地時,這裡只是一塊荒蕪的窮山溝。很多人跟他說:「大師啊!您怎麼跑到這來了?這個地方鬼都不會來!」星雲大師則鎮定地回答道:「鬼不來沒關係,人來、佛來就好了。」於是,他親自率領眾僧填溝、建房、植樹,歷經四十年,將一座荒山經營成頗負盛名的佛光山。如今,這一佛教聖地以建築規模宏偉而舉世聞名。

星雲大師畢生弘法五大洲,享有極高威望,但他從未把成績歸功於自己,始終強調任何事情都是大眾共同完成的。因此,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財富並非是永遠的好朋友,可是,朋友卻是永遠的好財富。」

當然,如何辨別「益友」和「損友」亦不可忽視。「有的朋友如花,你漂亮,他就把你戴在頭上;你凋謝了,他把你踩在腳下。有的朋友如秤,你重了,他就低了;你輕了,他就昂頭。但也有的朋友如大地,他鋪墊你。有的朋友如高山,像群鳥野獸集中。所以,朋友好好壞壞,在所難免。即便被人陷害,身處汙泥之中,仍可做一朵潔淨的蓮花。當然,最珍貴的相處關係,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聽星雲大師談人生,生死問題很難避開,對此,大師看得極其通透,認為生即是死,此乃自然規律。但我們要在有限的人生裡,將生命責任與理念完成,亦不要將遺憾和懊悔帶入死亡過程中去。

人生如同波浪。在旅途中,總會身不由己地被拋於幽暗的深谷。無助、恐懼、絕望會襲上心頭。此時此刻,人們便渴望有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出黑暗。星雲大師便是這樣的提燈人,他用那智慧之光照亮前方道路,讓我們迎接新一輪陽光並獲得重生。雖然,星雲大師已經遠行,然而,他的精神與思想永存並澤被後世。



2023年2月6日

作者寫於滬上靜思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