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也會導致失智 居家注意空氣流通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種植盆栽、綠化居家環境,可過濾室內不良的空氣分子,降低空汙對身體健康的傷害。圖/123RF
【本報台北訊】近日中國大陸受到沙塵暴影響,十餘個省市的天空呈現橘紅色,也波及鄰近國家、地區,空氣汙染物順著季風移入,台灣中部沿海縣市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根據研究,空氣汙染不只會誘發呼吸道疾病,長期處在不良空氣品質中,還會加劇過敏、引發身體發炎反應,甚至損害腦神經,增加罹患失智症、帕金森病的風險。

PM2.5 可深入人體血液

沙塵暴由微小的懸浮顆粒組成,其中夾雜著細懸浮微粒(PM2.5),這些極微小粒子可深入人體、滲入血液,導致血管內側細胞的功能衰竭,慢慢讓血液循環變差,影響身體健康。

現在人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並不是正常老化,而是大腦功能漸漸喪失的腦部疾病,部分是天生因素,但大部分是後天環境造成。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失智12大危險因子」,空汙就列入其中,值得關注與預防。許多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受PM2.5影響的汙染大城,民眾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增加,「β類澱粉蛋白」是失智症發病、惡化的主因,因此如何遠離空汙傷害是重中之重。

研究證實,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改善認知功能!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台大環境與職業科學研究所教授蘇大成表示,「有毒空氣」易導致呼吸道、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神經病變、眼睛疾病等問題,應改善居家通風問題。首先是裝設對外的抽風扇,讓空氣保持流通;外出時可以關窗,回到家中開窗再搭配電風扇或空氣清淨機。種植盆栽也是不錯的方式,綠化居家環境,同時過濾室內不良的空氣分子。

出外戴口罩 回家清鼻腔

在外出方面,雖然口罩禁令規定已經鬆綁,室內、戶外、大眾交通都免戴口罩,但是在戶外戴口罩可以防空汙,減少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另外,自我防護要點還包括加強個人衛生觀念,進入室內多個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的步驟,清除附著在身上的PM2.5。

長輩外出運動或到據點參加活動時也要多加注意,尤其在後疫情時代建議民眾仍要做好防疫保護自己,在人潮稀少或空曠處才脫下口罩通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