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歧阜 金華山 登頂懷武士

THE MERIT TIMES
文/馬晨曦
字級
收藏文章
48觀看次
歧阜車站外,織田信長的雕像俯瞰世人。圖/馬晨曦
織田信長花了6年,才攻下稻葉山(歧阜)城。圖/馬晨曦
儘管金華山不高,四野卻盡收眼底。圖/馬晨曦
文/馬晨曦

人間四月天,煙雨茫茫中,前往日本中部歧阜縣金華山一遊。乘坐纜車登上織田信長曾經花了6個春秋才攻下的金華山頂歧阜城天守,憶及自己追隨信長勇氣的青春歲月,懷想武士當年睥睨天下的眼光和雄心……



又到人間四月天,回憶疫情前曾前往日本歧阜金華山一遊,結果正好遇到雨季,陰雨連著凝滯幾日,天空黏著厚厚一大片烏雲,似乎等著伺機發動一波雨勢。

歧阜車站外有一尊渾身金光的織田信長雕像,高高在上俯瞰世人,彷若照耀微塵之光,身穿甲冑手持鐵砲,盡顯英豪本色。午後溼度重,空氣嗅起來很悶,我們的行程則在雨雲盤據的山間,為追隨織田信長的足跡前往金華山歧阜城,早已做好淋雨的瀟灑。

一番折騰終於抵達

只是巴士站有七八個候車站牌,東找一個不是,西問一個也不對,一番折騰詢問,才找到正確的站牌,上了車看走馬燈迴一圈,倒吸了一口氣──路途比我想的還遠些,心想:既是搭車,瞇個眼一下就晃過去了。

沒想到上車後倦意霎時無蹤,明明一雙眼睛又酸又累,卻死盯街景,並不是歧阜街頭別有生趣,而是一雙眼珠習慣性害怕錯過窗外任何風景。

在市區搖晃了半個多小時,在鄰近入山口的站牌下車,再走一小段方抵達金華山底。入山有兩個方法,一是坐纜車,二是靠雙腳。

險峻之城易守難攻

早先就決定要坐纜車,原因出在織田信長攻打這座依山而建、原名「稻葉山城」的歧阜城,雖然從山下到山上僅300多公尺,卻耗時6年才打下山頭,簡直是名副其實的攔路虎。

這個歷史事件也讓我對歧阜城產生「險峻」的畏懼感,不敢用雙腳登頂,唯恐得爬「好多年」才能攻頂,故而搭纜車成為首選。

纜車上沒有設置座位,一位隨車小姐,則即時播報纜車情況。纜車緩緩開動,蓊鬱山林踏於足下,平坦的歧阜市漸漸攤在眼前,接著是長良川泠泠流水,河水精準一刀切開兩端,成為金華山的天然屏障。

登上纜車而小天下

儘管山不高,卻得益於四方沃野,因此視野極好,城池挾山而立,廣袤之地皆逃不過一雙眼眸,四周動靜皆在掌握中。我立著傘,佯裝大將威風,真有股談笑間灰飛煙滅的從容。

雖然這座山城號稱「難攻不落」,稻葉山城最後還是變成歧阜城,顯見世間並無永遠不破不滅的事物。站得高固然看得遠,卻避不開棒打出頭鳥,高處不勝寒。

隨車小姐播告纜車即將抵達,不久纜車在半山腰停下,門外接待的是位風趣的老先生,告知還得爬一段路才能上天守,不過比起從山下走已省力許多。腦中則回想著長良川,不停思考關於「岐阜」的來源。

立基岐山睥睨群雄

岐阜也就是岐山,周文王發跡之地。信長使用這個名字,是把這裡當成自己立基的岐山,邁向「天下布武」的最終目的。「天下布武」是我相當喜愛的一句話,透著一種睥睨群雄的霸氣,那時候的織田信長才剛踏入歧阜不久,眼光卻已投射整個日本,可以想見織田信長多有自信,才敢在紛擾百年的時代說出這種話。

雖然青春時期觀看日本歷史,說道信長不顧旁人勸阻,在眾人不看好時力排眾議,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那種「在生命裡點燃小火苗」的精神,卻是我想效仿的,後來果然也因此勇敢參加徵文並被選上。

山形走勢柳暗花明

上山後溼氣像壓在背上的石頭,明顯在傾盆落雨的邊緣,彷彿再添一丁點雲絮便會淹沒金華山。沿著石階蜿蜒而上,已能仰望歧阜城的天守,說來有趣,天守形勢的源自足利義昭,但從織田信長將岐阜城蓋成四層格式,才確定天守之名。

扶疏的樹木遮著風景,透過縫隙仍能看見一絲山下風光。遊伴伊踢靈敏的探了一條長滿雜草的小岔路,看起來平時沒什麼人走,我們踩著不平整的石堆,一邊注意腳下別掉入崖邊,低著腰穿過幾根大枝椏,瞬然柳暗花明,再沒有東西阻攔,踏到最外面的石頭上,將地上景色一覽無遺,幾座小丘穿插平原間,彷若綠浪穿梭。

披雨眺望遺世獨立

突然覺得自己像隻遺世獨立的孤傲天狗,不禁想起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惜陰濛晦光攔住地平線,要是晴朗時估計能看得更遠。

回程時雲終於撐不住重量,稀稀落落掉了幾滴,水氣剎那湮滿山間。雨勢不大,因此傘還是被揣在手上,像一把象徵身分的武士刀,我們披著細雨慢慢走往天守閣,岔路邊突然冒出兩個老人家,他們是從山腳登上來的,聽聞金華山步道陡峭,兩位老者倒步履輕盈,談笑風生。

我們走進城內一層層觀賞文物,然後登上天守觀覽台,眺望濛濛煙雨中的岐阜市。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