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示警 近10年 全球海平面2倍速上升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讓各國眾多低窪大城市都受衝擊。圖為示意。圖/美聯社、法新社
2022年 5大暖化新紀錄 資料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讓各國眾多低窪大城市都受衝擊。圖為示意。圖/美聯社、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愛惜地球、對抗暖化已成為全球任務清單上的首要目標。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國在昨天揭牌「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規畫減碳政策。世界氣象組織(WMO)則提出一項氣候研究警告,前1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測量的第一個10年(1993~2002年)的2倍多,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並警告這一趨勢將持續數千年。海平面上升威脅到沿海城市和低窪國家的生存,例如:吐瓦魯。

暖化致水域擴大 

每年上升0.462公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WMO發布對世界的健康檢查報告,分析5大全球氣候指標,例如:全球暖化及汙染水平、海平面上升及海洋熱量,以了解地球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對自然的影響。

WMO的報告表示,極端冰川融化、創紀錄的海洋熱度導致水域膨脹,讓2013~2022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4.62公厘(0.462公分)。這大約是有紀錄的第一個10年(1993~2002年)的2倍,自1990年代初以來,海平面上升總數超過10公分。

WMO祕書長佩塔拉斯(Petteri Taalas)說:「我們已輸掉了這場冰川融化及海平面上升的比賽,所以這是個壞消息。」因為已經排放如此巨量的溫室氣體,以至於海平面在「數千年」內還會繼續上漲。

年度報告指出,這些廣泛的氣候指標反映地球的狀況,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事件是最直接的影響。塔拉斯說,去年極端天氣影響千萬人,還加劇了糧食不安,以及大規模移民,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與破壞。

中國大陸去年遭遇創紀錄的最長乾旱,東非截至今年1月,也有超過2000萬人因為乾旱產生糧食危機;美國西部和南部同樣受乾旱所苦,去年歐洲更有1.5萬人因為熱浪死亡;南極洲的海冰則在去年6、7月消退至歷史最低水平。海洋也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約58%的海洋表面經歷海洋熱浪。

塔拉斯表示,無論我們採取何種措施減少排放,這種極端天氣模式都將持續到2060年代, 「好消息是我們將能夠逐步消除這種負面趨勢,甚至達到1.5℃的限制」,G7國家制定更具企圖心的氣候計畫,這些計畫可能使世界能夠達到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要求的溫度目標。

2023世界地球日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揭牌

我國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落實2050年淨零排放相關路徑規畫的業務推動、12項關鍵戰略,以及執行2月15日上路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特別選在2023世界地球日,舉辦氣候變遷署籌備處揭牌典禮。

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表示,加強氣候治理,規畫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可提升產業競爭力及國家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力。環保署長張子敬說,預計明年下半年徵收碳費。

有環保團體建議,徵收碳費每公噸訂在新台幣500元。張子敬說,碳費的設計,希望是經濟手段,而不是財政工具,不是為了要收多少錢,期望它能真正產生促進減碳的作用,所以有累進稅率或自主減量計畫的優惠費率等,如果單單只講一公噸收多少錢,很容易就會直接就轉嫁到價格上,對減碳不會有太大作用。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