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元編織 前進倫敦工藝周

THE MERIT TIMES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16觀看次
客家織帶大都為文字與大自然事物,如花草蟲鳥等紋樣,取其諧音與譬喻,表現吉祥與祝福意涵,或隨製作時的心情意念,編織出各種織帶圖紋。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策畫參展「二○二三倫敦工藝周」,將於五月八至十四日在倫敦的Cromwell Place展出,以「Weaving Taiwan—編織多元文化」為主題,呈現南島原住民、閩客家族群及新住民三十多組編織作品。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今年展覽延續「纖維」議題,以「編」跟「織」為主,著重台灣土地的文化累積,從原住民、客家到近十多年來新住民加入台灣社會,不論先來後到、人數的多寡,就如同參展工藝家馬月娥,用台灣素材編織出印尼風味的頭織帶,「透過『美』融合出代表台灣文化的力量,這是台灣文化最美的地方」。

二十五歲從印尼嫁到台灣的工藝家馬月娥分享,在印尼故鄉,母親會運用椰葉素材,編織成工藝品或童玩,「在印尼,整個椰子樹都能運用,例如根可以製成染料、樹幹可做橋和牆、葉子用來手工編織及做傳統儀式等」,來到台灣後,她也嘗試運用原生地台灣椰子葉,創作為多變的工藝編織品,期待透過這次參展機會,將印尼綠工藝概念推廣至國際。

今年除了有融合新住民文化的印尼椰編藝品,包括瀕臨失傳的客家織帶、泰雅族弓織帶、賽德克族的苧麻桌旗,以及閩南竹籐編織等三十多組工藝品,都將一起前進倫敦。

工藝家黃玉蓉表示,在原住民織布文化之外,極少人知道還有客家織帶文化的存在,她希望如此美麗且具有幾百年歷史的客家織帶文化,能讓更多人看見並認識。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