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孩子吃苦

THE MERIT TIMES
文/菁
字級
收藏文章
21觀看次
文/菁

養育女兒多年, 突然意識到孩子從未吃過苦。媽媽,幫我倒一杯水、媽媽,那件衣服幫我洗了沒?媽媽,記得提醒我帶作業喔!媽媽……一連串的交代 ,讓我心驚膽戰。早已習慣照顧他們的我,突然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心裡吶喊著:「我不要我的女兒成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媽寶。」

吃苦,首先開始家事的訓練。我要求女兒,必須學會照顧自己,若偷懶,渴的餓的是自己。家中掃除、洗衣、倒垃圾,一律共同參與,不可拒絕;這是家庭一份子應該共同努力的。最終進行基礎廚藝的訓練,煮飯、炒菜,希望他們學會料理三餐的基本技巧 。

吃一點苦,有助於社會化。由於現在人生得少,各個如寶,以至於養成多數年輕人嬌懶成性;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能吃苦的人,較能適應別人的要求, 比較容易社會化;不能吃苦的人, 不願低頭、不願符合別人期待,處處有自己的想法,因而無法入世,最終只能躲回父母的保護傘下, 許多啃老族就此產生。

我常勸女兒要能吃苦,吃下身體的勞力之苦,也要能吃下心理壓力的苦。在一切以學歷至上的社會,讀書是件苦差事,需要大量的腦力與強大的心理素質,與他人競爭,這是一種苦 ,能承受得住的人,自然向上爬升。若不喜歡坐辦公桌的日子,那也要能習慣體力活。所以我說,希望孩子能吃勞力的苦,也能承受心裡的苦。

雖說苦,但吃苦後的好處不少。例如:一連串體力勞力後 ,總可以得到非常良好的睡眠品質,失眠的症狀不藥而癒;例如:一連串焚膏繼晷的夜讀,總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學位或證照。吃苦的哲學需要一點愚公移山的傻勁,勇於接受挑戰,吃一點苦,獲得難得的經驗。倘若我們從未吃過苦頭,那當面臨苦頭的那一天,我們是否能處之泰然、甘之如飴呢?還是就此一蹶不振、落荒而逃呢?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