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6】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82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佛光山大佛城。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宗教之間」的看法 3

人有偶像觀念好不好呢?

【問】基督教常批評佛教拜觀音菩薩、拜佛祖,是拜偶像的宗教,大師您認為人有偶像的觀念到底好不好呢?

【答】佛教一向被基督教譏評為拜偶像,其實拜偶像不光是佛教徒。每個人天生下來,父母就是我們的偶像;讀書求學,聖賢就是我們的偶像;我們崇拜一些偉大的人物,這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人要有偶像的觀念,有偶像才能見賢思齊;如果沒有偶像觀念,則沒有學習、效法的對象,就如同沒有地標,前面的路不知道怎麼走。
其實,即使基督教本身也不能說他們不拜偶像。比方「十字架」,你叫他們教堂裡不要豎十字架,他會說「不行」。這十字架不就是偶像嗎?天主教的耶穌、聖母瑪麗亞也是偶像啊!
偶像觀念,人皆有之。例如有人把你父母的照片撕下來,放在地下用腳去踩,你一定會上前給他一拳,質問他:「為什麼侮辱我的父母?」「咦?那只是一張紙、一個偶像,計較什麼?」他會說:「不行啊!他是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因為他具有一個代表性,有了另外的象徵意義。所以佛祖、觀世音,不管是木刻的、紙畫的、銅鐵雕塑的,在我心中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過去有人到佛光山參訪,走到大佛城,看到阿彌陀佛的像都是用水泥做的,便批評佛光山是「水泥文化」。其實,我們在佛光山幾十年,並沒有看到水泥,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佛祖;怎麼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只看到水泥,而沒有看到佛祖?這也太可惜了,真是枉費草鞋錢。所以,人要建立心中的價值;世間的事物無所謂貴賤,但是心目中的價值會有貴賤。因此,凡事不要只從相上去看,而要看他在我心中所顯現的價值,那才重要。
我常舉例,同樣一塊布,做成鞋子就穿在腳上,做成帽子就戴在頭上;如果有人反將鞋子頂在頭上,一定覺得很髒,這也是偶像的觀念。甚至一塊布,做成國旗,就有人願意為它犧牲生命,因為它代表的不再是一塊布,甚至不只是國旗,而是一個國家民族。這絕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為心中的價值不一樣了。好比一張紙、一塊木材,雕成佛像,它就是佛像;雕成桌子,它就是桌子,即使你把它拿來當柴火燒,它的價值還是不一樣。
唐朝的丹霞天然禪師,有一天在一座佛寺裡掛單,時值嚴冬,天氣寒冷,大雪紛紛,丹霞即將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來烤火,寺中糾察師一見,大聲怒斥道:「該死!怎麼將佛像拿來烤火取暖?」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燒取舍利子!」丹霞禪師從容不迫地回答。
「胡說!木刻的佛像哪有舍利子?」糾察師仍是大聲斥責。
「既然是木頭,沒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來烤火!」丹霞禪師從容地去取佛像投入火中。
糾察師所認識的佛像,只是木刻的,而「丹霞燒佛」欲取舍利,他所認識的佛像才是有靈性的。在丹霞禪師的心目中,佛陀的法身遍於整個宇宙世界,那尊佛像早已超越了形質。宇宙真理才是佛陀法身的整個表徵!此與禪宗的「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雖然看似謗佛,實際上是讚佛,他們所看到的不是表相上的佛像,而是佛的法身。
所以,對於一些人常引用《金剛經》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指責佛教徒不應該執著一尊佛像。對此我也引用一個譬喻:「一個人要渡河,不能沒有船;一旦過了河,當然不需要把船揹著走。」
「不著相」是指果位上,是菩薩悟道的境界,是要在得度以後才說的;沒有得度之前,這尊佛像是很重要的,就像渡船一樣,沒有它就到不了彼岸。所以不可以用「不著相」來要求因地修行的佛教徒,否則不著相,又何須上教堂,又何須佩戴十字架呢?
還有一則公案。唐朝宣宗皇帝尚未即位時,曾經因為避難而隱居在佛寺叢林裡,擔任鹽官禪師的書記。他對禪門所謂「不立文字」、「不著形象」、「不假外求」那種天真灑脫的禪道,頗為欣賞。
當時該寺的首座為黃檗禪師。有一天,這位天子書記看到黃檗禪師以七尺之軀,五體投地的禮拜佛像,便問道:「首座禪師!你過去一向教誡我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現在你這麼虔誠地禮拜,你究竟所求為何?」
黃檗禪師聽後,立即呵斥道:「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應該要如是求,你懂嗎?」
宣宗聽後不服氣,用譏諷的口吻責問道:「既然如此,那禪師禮拜又有什麼用呢?」
黃檗禪師聽後毫不客氣地用力打了宣宗一個巴掌,這位天子書記愣了一下,便非常不高興地批評道:「還虧你是個修道人,怎麼這樣粗暴呢?」
黃檗禪師又是給他一個耳光,說道:「這是什麼地方,你居然敢在這裡說粗說細!」
宣宗不甘示弱地抗辯道:「你能拜佛、拜法、拜僧,我為什麼不能說粗說細?」
黃檗禪師聽後非常歡喜,笑道:「你說得不錯,我可以拜佛、拜法、拜僧,你也可以說粗說細。」
語言文字雖係工具,不是目標,但就剛才所說,河尚未渡,何能捨船?一旦到達彼岸,自當捨船而去。黃檗禪師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作如是求!」此一句「當作如是求」,實是著力之處。
總之,佛教徒拜佛,這不是盲目地崇拜偶像,而是與佛接心的過程與方便;當他藉著香與佛菩薩來往,「香」就如現代的電話,形式是表達情意的最好方式。因此,關於偶像觀念,對一個不懂得宗教與信仰意義的人,是不值得一談的啊!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