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學編織 為母國織出圖書館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2觀看次
拉森將所得投入慈善,在衣索比亞建立圖書館、實驗室及洗手間。
拉森5歲開始自學編織,除了圍巾、毛帽,他還可以編出玩偶、杯墊、書籤等。 圖/取自「Jonah's Hands」臉書
拉森(右)與收養他的家庭,情感深厚。
拉森看影片自學鉤針編織,經常自己設計圖案。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喬納.拉森(Jonah Larson)出生於衣索比亞,但被遺棄在樹林裡,幸運的是,他大約5、6個月大時,被美國家庭收養;5歲時,拉森偶然接觸到鉤針,開始上網看影片自學,販售作品的所得除了當做學費,還與慈善機構「Roots Ethiopia」合作,在他出生的農村建立一間圖書館、科學實驗室、數個洗手間,以及添置許多新書桌。

「很少有小男孩跟我一樣熱愛鉤針編織」,拉森分享,一切起源於阿姨送給養母珍妮佛的一袋手工藝包,比起碎布、緞帶,更吸引拉森目光的是放在底部的「棍子」,拉森跑去問養母那是什麼、該如何使用,由於珍妮佛並不擅長這門手藝,於是在YouTube為拉森找了一個用鉤針做抹布的教學影片,讓拉森自己摸索。

看影片自學 編出各式花樣

一個小時後,他編出一塊藍白條紋的抹布,此後,他對鉤針編織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他繼續上網觀看其他教學影片,並挑戰更難的針法,拉森表示:「希望我的經歷可以告訴大家,無論社會規範如何,都要做讓你快樂的事情。」

除了模仿現成的樣式,拉森也經常設計圖案,從精緻的杯墊到色彩斑斕的毛毯,還有寵物狗的衣服、貓咪的小窩、各式各樣的玩偶等,拉森分享,他的靈感通常來自流行時裝,以及四季的景色。

拉森在創作的同時,也努力學習,「我要去上大學,接著是醫學院,然後是住院醫師,接著是外科醫生」。

由於接受大學教育需要負擔高額學費,因此他將銷售手工藝品的部分收入做為學費,但大部分利潤都捐給慈善項目。

喜歡看書的拉森表示,「有時我會想起我的出生地,那裡物資很少,連一本書都沒有」,這讓他很難過,所以他決定為家鄉蓋一座圖書館,憑藉精湛的手工藝作品,他在11歲完成夢想,「現在我們正努力為他們籌組一支足球隊和所有配套設備,例如球門、制服和足球等,然後我們下一個目標是修復、翻新學校」。

養父母身教 促成他行善

「這種愛好是雙贏的,我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拉森說,他將成功歸功於媽媽、爸爸,以及許多幫助、支持他實踐計畫的朋友,「我們所有人都為此付出了努力」,拉森的善舉獲2023年威廉.R.西姆斯(William R. Simms)慈善事業傑出青年獎。

許多人會在他的社群媒體留言表示,拉森的養父母很幸運擁有他,但拉森說,「我才是幸運兒,我的父母走遍世界來接我,讓我可以擁有一個家庭」,儘管在收養過程遇到很多阻礙,他的養父母也沒有放棄,為拉森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們教會了我要堅強、自信和善良,並讓我知道回饋的重要性」。

他們全家都是拉森的「員工」,爸爸是模特及載貨司機、媽媽是經紀人、哥哥負責製作影片,妹妹則幫忙整理毛線。拉森說:「每個人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是一個團隊,就像我媽媽常說的,我們都是『幸運兒』。」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