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觀察】 浙江柯橋 「經緯之間」織就錦繡前程

THE MERIT TIMES
文/記者何玲玲、黃書波、方問禹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在紹興誠邦高新纖維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車間內,機械臂在運輸裝箱完畢的化纖材料。圖/新華社
浙江梅盛新材料公司的實驗室內工作現場。圖/新華社
客商在中國輕紡城市場內選購布料。圖/新華社
員工在大樹紡織科技公司印花車間工作。圖/新華社
分布在蕭紹運河兩側的中國輕紡城市場。圖/新華社
文/記者何玲玲、黃書波、方問禹 

從搖著船櫓的「水上布市」,到大膽開闢「馬路市場」,再到建設現代化「國際紡都」,從「一根絲」到「一塊布」,再到「一件衣」……

今天的柯橋,是一座「托在布上」的現代都市。這裡常住人口達一百一十萬,市場主體超十五萬家,其絕大多數與紡織業有關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柯橋紡織走過的路,當地人記憶深刻。

從步滿全球到布滿全球

一九八○年代,改革開放激起大潮奔湧。老紹興縣辦起了輕紡市場,「弄潮兒」用腳步拓展銷路,產品內銷大陸各地。一九九二年,「紹興輕紡市場」更名為「中國輕紡城」,成為大陸首個冠之以「中國」的輕紡專業市場。

「那時候大家肩挑手扛,柯橋的布走進了千家萬戶。」浙江省印染行業協會會長、紹興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海,已經在業內摸爬滾打了將近四十年。他感慨說,正是靠著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的「四千精神」,柯橋紡織紮實起步。

靠腳步與韌勁闖出一片天地的柯橋,也是浙江紡織業劈波斬浪、迎潮而上的縮影。

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後,當地引導企業國內國外「兩個輪子一起轉」;大陸加入WTO以後,柯橋外貿從非洲拓展到歐美,大批布商「拎包就走」跑展會、找客戶,開啟「二次創業」。

「商場的安全感,永遠在市場一線。」為了跑市場,紹興布婷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水江隻身去過東南亞、中亞和西亞多個國家。如今,企業年出口將近二億美元,但他依舊保持著「行商」的習慣,今年又去了歐洲多個國家了解行情。

到了二○一○年前後,在成本上漲、環保要求提升、國際貿易標準變化等壓力下,柯橋下決心「補短板」,推動印染集聚、設備換代、產品升級,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拓展延伸產業鏈,加速沉澱「印染┼市場」的比較優勢。

期間,柯橋中國輕紡城茁壯成長,五萬多種紡織品遠銷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每年四分之一的布料在此成交。這裡的三萬兩千家市場經營戶,敏銳捕捉全球紡織產業鏈、國際時尚前沿動向。

再往後,柯橋紡織商貿穩健發展,實現從「步滿全球」到「布滿全球」,成為亞洲最大的布匹專業市場所在地、世界最大的紡織貿易集聚地,構築起開放協同、集群聯動的大紡織經濟格局。這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成為柯橋紡織品貿易的重要市場。

柯橋區委書記陳豪表示,柯橋每年舉辦世界布商大會,引導企業攀登全球紡織產業鏈上游,向東在緬甸、菲律賓、印尼等舉行自辦展、成立中國輕紡城商會,向西在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地的知名展會中設立「紹興柯橋館」,緊跟國際潮流。

從絲綢之府到衣被天下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發地,浙江自古「衣被天下」,曾是絲綢生產、貿易和信息中心,杭州就有「絲綢之府」美名。

如今作為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領潮者」的浙江奮楫爭先,商貿腳步遍及世界各個角落,與千里萬里之外趕來追尋商機的海外客商一道,深耕新絲路建設,互利共贏發展。

紹興木林森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勇,每年都去多個國家拜訪客戶。二○二二年九月、十月,他先到瑞士達沃斯參加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ITMF)二○二二年會,此後到法國、土耳其、印尼等國家,密切走訪外商了解市場行情。

柯橋區商務局介紹,柯橋有近五千五百名境外採購商常駐,有一千一百多家境外企業代表處常駐,平均每天有十萬客商在此採購。

「八○後」黎巴嫩青年李天明二○○六年來到柯橋,一開始在中國輕紡城為外商客戶「跑單」、找布料。背靠「國際紡都」,沉澱多年的他二○一四年在柯橋創辦貿易公司,之後又有了自己的紡織廠,專注做布料國際貿易。

李天明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酷愛戶外運動的他,還把衝浪運動引入了柯橋,並成立了衝浪俱樂部,努力把它推廣至各地。

今年前三季度,柯橋外貿逆勢上揚,出口達到人民幣九百六十六點七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九;對「一帶一路」沿線出口人民幣五百六十二點二三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八點二。

以柯橋為中心向外延展,浙江大紡織產業鏈的分工與協作脈絡極其清晰:湖州的織造,嘉興的經編、化纖、毛衫,杭州的絲綢、化纖,紹興的印染、市場、染化料,寧波的服裝,台州的產業用布,金華的無縫針織、牛仔褲、針紡。

二○二一年,浙江省紡織和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人民幣一兆零三億元、營業收入一兆零七百一十六億元。目前,浙江的現代紡織產業居大陸首位,化纖產量占大陸近一半,印染布產量占大陸一半以上,有最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從「傳統產業」到「先進製造業」

探索從無到有的可能性

二○一六年從父親手中接班後不久,浙江大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靈彬意識到,傳統紡織企業要想繼續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通過理念更新、產品創新,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此後,這家企業啟用新品牌,從紗線、紡紗工藝、染整技術、企畫、樣衣等方面提供流行趨勢解決方案,並推出自己的城市展廳,定位於輕奢布料體驗館、醋酸圖書館、設計靈感來源地、圖案趨勢庫。

「將品牌名稱定為『大樹』,是希望公司能夠像大樹一樣,生產對環境友好的產品。」邵靈彬表示,聚焦提升紡織綠色科技,企業成為「國家醋酸及聚酯時裝面料產品開發基地」,高端醋酸、時尚印花、高端滌綸、時尚交織等四大品類布料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市場。

持續提升附加價值

隨著科技、管理、設計等變革,紡織業不斷攀登新高度,探索「從無到有」的新可能,逐漸擺脫「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刻板印象,開始向先進製造業、高附加值產業邁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二二年七月,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暨鑒湖實驗室在柯橋成立。這裡突出「創新制勝」,錨定「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目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創新體系,加快打造世界級現代紡織先進製造業集群。

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戚棟明介紹,各種纖維製成的特種纜繩、輕量化汽車零部件、風力葉片等,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比如,一款用在海洋工程設備、以滌綸工業纖維為材質的繩索,既有鋼鐵鍊條的強度,又通過編織技藝提升彈性韌性,能夠經受海洋潮氣的腐蝕和颶風的考驗。

記者了解到,除了具有傳統優勢的化纖產品,目前柯橋的棉、麻、毛、真絲、竹纖維、銅氨絲、醋酸絲等產品也應有盡有。除了常規產品,功能性布料產品也加速發展,帶動紡織產業附加值持續提升。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