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紅豆滯銷 盼結合學校午餐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農委會推廣國產紅豆等雜糧,希望結合節慶以及學校午餐,讓學童從小支持本土農業、食農教育,減少碳足跡。圖/胡經周
【本報台北訊】國內紅豆產業逐年萎縮,再加上紅豆多數用於加工,國產紅豆、進口紅豆難區分,讓國內紅豆銷路受到挑戰,為此,農委會昨發表學校午餐紅豆食譜,希望結合節慶以及學校午餐,讓學童從小支持本土農業、食農教育。

台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花生、紅豆等23項重要農產品,由限制進口或管制進口改採「關稅配額」開放進口,其中紅豆每年配額量2500公噸。

國產紅豆 走入微利時代

屏東縣紅豆種植面積5000公頃,是國內最大產區,又以萬丹鄉1500公頃最多。萬丹農會總幹事張枝烈說,導入產銷履歷的「萬丹紅豆」好不容易建立起紅豆品牌,價格卻處於低檔,農民慨嘆愈賺愈少,不願改行的老輩農民笑說自己是「賺老人工」,年輕農民則改種其他作物,紅豆種植面積年年減少。

張枝烈說,近年國產紅豆買氣持續不振,已走入微利時代;高雄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則表示,這幾年對紅豆農民來說,產量、價格、收成都不佳,推估今年種植面積會更少。

鍾清輝表示,紅豆8成都用在加工,是不是產銷履歷紅豆、本土豆,不是這麼容易被凸顯,過去美濃紅豆種植面積最高超過1000公頃,僅次於萬丹,但這幾年,農民沒賺錢,改種黃豆、黑豆。現階段美濃紅豆種植面積已降到600公頃,推估今年會更少。

保價收購 不如推加工品

鍾清輝提到,保價收購是兩面刃,儘管農委會去年保收購價38元,但這價格除了保最低價,同時也等於定了價格的天花板,要解決紅豆產銷問題,最主要還是供需,推加工產品。

農糧署為了促銷國產紅豆,舉辦徵選學校午餐紅豆入菜教案,未來將編撰成食譜供開放網路上,加強學生的食農教育,推廣吃國產雜糧;從國產黃豆、黑豆、鳳梨、石斑魚,到紅豆,都扣上「食農教育」的大帽子欲推入學校午餐或國軍副食。

專家指出,實際上,學校午餐目前遇到的困境,不在於吃甚麼樣的食材,而是第一線廚工嚴重缺乏人力;農產品的問題,終究需要產業自己面對,學校午餐與國軍副食救急不救窮,代表消費市場遲滯難以推動,最終仍無法真正解決產銷問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