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件寶物落海外 陸添追索利器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本報綜合報導】儘管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掠奪故宮文物都已是百餘年前舊事,但中國從未放棄追索過往百餘年來,因各種原因流落海外的珍貴文物。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以來,有超過一千萬件中國文物流落到歐美、日本等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曾統計,在四十七個國家的二百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一百六十四萬件,民間所藏中國文物則是館藏數量的十倍之多。

北京當局「追索流失文物」的任務,如今有了具體進展。日前,大陸首度當選為擁有一百四十三個締約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七○年《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締約國大會副主席國,且成功連任附屬委員會委員國並當選委員會副主席國。

中共建政七十年 討回十五萬餘件

大陸國家文物局指出,本次成功當選締約國大會副主席國和附屬委員會委員國,有利於大陸增強對一九七○年公約的話語權,「有力發出文物流失國聲音」,進一步加強在此領域的多雙邊合作,深度參與文化遺產國際治理,引領構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國際新秩序」。

此外,一九九五年國際統一私法協會的《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大陸也於一九九七年加入。上述兩公約的差異在於,一九七○年公約只有國家機構才能提起訴訟,一九九五年公約的法律主體則擴及私法人,相關的自然人與法人都可提起訴訟。

大陸官方二○一九年曾舉辦「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官方當時指出,中共建政七十年來已有三百餘批次、十五萬餘件文物回歸。

尋求訴訟未果 只好自己參與競拍

但很顯然,目前文物「回歸」數量相較於「流失」數,仍有巨大差異。其中巨大的障礙,按照大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朱誠如在媒體投書的分析,主要就是因為一九七○年公約不具追溯力,且由於時間久遠,無從取證,某些文物也被收藏在展覽館中,「洗白了身分」,回歸需要一個長期的艱難歷程。此外,也很常發生的是,由於尋求國際公約司法訴訟未果,大陸官方只能親自派員或者由國營企業出馬競拍流失文物。例如,知名的圓明園三獸首(猴首、牛首、虎首)拍賣,就是大陸國企保利集團二○○○年在香港佳士得,分別以高價拍得。

放眼國際,文物流失大國向文物現存國家的私人或者博物館追索文物,一直都有難度,例如近期英國大英博物館與希臘雙方就帕德嫩神殿的石雕歸還一事,協商就延宕許久且卡關;埃及也有很多聲浪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羅塞塔石碑,目前也仍無下文。

不過還是有不少成功案例。例如埃及曾經以終止合作為手段,迫使法國羅浮宮歸還四件文物;法國二○二一年也將十九世紀殖民時期所掠奪的二十六件珍貴國寶,歸還給西非國家貝南共和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