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天坑又坍 擴大10倍達20公尺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40觀看次
台北市南京西路、貴德街口路面出現塌陷,昨天塌陷的狀況擴大,台北市工務局等單位持續在現場灌漿處理。圖/許正宏
【本報綜合報導】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8日深夜發生塌陷,但天坑意外不斷擴大,9日晚間面積已從長1.5公尺,擴大塌陷範圍至長20公尺、寬15公尺、深2.5公尺,和原先的相比擴大10倍,且距離民宅不到3公尺,引起居民恐慌。市府初步判斷是地底深層汙水管破裂導致,除進行基礎地基改良工程,結構技師也鑑定坑洞附近的房屋沒有安全疑慮。

最近台北、竹北、高雄都會區都出現天坑,各地天坑成因不外乎3大原因,包括高雄天坑是因道路施工不良;竹北、高雄和北市信義區建物施工不佳;此次台北市大同區則是老舊水管破裂,加上潮汐問題最為複雜。

台北市上周六深夜11時多,無預警發生道路塌陷意外,馬路中央坍塌出大天坑,儘管前天整天灌漿搶修,但仍因南京西路潮汐地下水漲高攜帶大量泥沙,導致土壤掏空範圍持續增大,前天深夜在距離原天坑3公尺處,再度出現新的沉陷點,由於距離民宅僅2至3公尺,讓周邊住戶相當擔心住宅安全,北市府昨天一早進行鄰房建固監測,結構技師表示目前沒有影響安全。

地下圖資 從中央到地方都不完整

對於全台大大小小天坑意外不斷,有專家呼籲政府應該推動《土木工程法》立法。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洪啟德認為,各縣市只要管線多都有天坑問題,因地層塌陷3個原因,包括水、砂質地質、還有管線破洞,就可能發生天坑意外,但中央到地方卻都沒完整地下圖資,導致沒有有效管理,每次都是遇到災害才來補救。

洪啟德提到,土木技師公會積極推動《土木工程法》,但闖關多年都被打回票,中央認為與現行《公路法》、《水利法》等重疊,但他認為,目前建築物有建管處管,土木工程部分包括地下箱涵、下水道、汙水管、電力等管線,都是各管各,甚至沒完整圖資,就只能看主管單位有沒有積極作為,積極作為就會處理;不積極作為的,當災害發生就用一句圖資不見、無圖可查,難以追究責任。

預防之道 專家建議定期監測巡查 

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余烈認為,埋在地底下的管線,常常會遇到地震裂開、熱脹冷縮等氣溫變化、或老舊問題產生破洞,地層就會隨著破洞被掏空,他也認為,要預防天坑問題,各縣市政府還是要定期監測,包括用TV車探測、或看出水量是否帶有沙等定期巡查。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莊均緯表示,造成路面下陷的原因,都是原有地質土沙被水流帶到不該帶的地方,像是工地開挖時擋土壁施工品質差、擋土支撐系統沒做好,產生側移、變位,土沙就會被水透過孔隙帶走;第二是管線故障,台灣地震多,可能在過程中管線錯動導致破管、接頭鬆動,若有地下水,就會把土沙帶入管線內沖走。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教授張奇偉,建議要在工程深開挖附近配合地質鑽探報告做相關檢測,才能盡量避免天坑情事。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