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避險 各國央行大買黃金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去年以來,愈來愈多國家央行增加購買實體黃金,以中國大陸和土耳其買得最多。許多央行還堅持將這些黃金運回國內儲存而非寄存海外,似乎是看到俄烏戰爭後俄國遭國際制裁,憂心有類似遭遇。各國央行大買黃金,也推升金價。

國際凍結俄資產 各國央行憂心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景順(Invesco)一項調查顯示,隨著各國央行尋求在高通膨和債券價格不穩定的狀況下避險,各國央行去年和今年第一季黃金購買量創下紀錄。

在各國央行購買的黃金當中,中國大陸和土耳其占了近1/5,新加坡、印度和中東國家也是大宗購買國。景順調查還指出,68%的央行將部分黃金儲備留在國內,比率較2020年上升了18個百分點。隨著全球緊張局勢升高,未來5年這項數據預計會上升至74%。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不久,歐盟、美國和其他7大工業國(G7)國家宣布制裁俄國央行,不讓俄國取用海外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兆2834億元)外匯儲備。各國央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凍結俄國資產的做法,感到憂心,因此優先選擇購買實體黃金放在國內,而非衍生產品和黃金基金。

景順官方機構負責人林格羅(Rod Ringrow)表示:「央行原本樂意透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買賣黃金。今年出現更多實體黃金買賣,各國央行想將黃金留在國內,而非留在海外其他央行手中。這是俄羅斯央行儲備遭凍結引發的反應。」

大陸上半年 黃金消費年增16%

另外,在美國債限違約風險與銀行危機下,大陸避險資金湧進黃金市場。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黃金生產和消費,均呈現穩步增長:黃金產量178.598噸,按年增長2.24%;黃金消費量554.88噸,按年增長16.37%。

《上證報》報導,大陸2023年上半年進口原料產金65.397噸,年增17.50%,若加上這部分進口原料產金,全國共生產黃金243.996噸,年增5.93%。

生產面上,今年上半年大陸主力礦山全部實現復工復產,產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大型黃金企業境內礦山礦產金產量70.861噸,占全國的比重為50.63%。紫金礦業、山東黃金和赤峰黃金等企業境外礦山實現礦產金產量28.906噸,年增21.13%。

在消費面上,今年上半年黃金首飾消費量368.26噸,年增14.82%;金條及金幣消費量146.31噸,年增30.12%;工業及其他用金消費量40.31噸,年減7.65%,顯示黃金首飾消費獲得大陸消費者青睞。

對此,央視報導援引黃金分析師李洋分析,從黃金首飾消費的產品類別來看,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輕克重產品,同時,消費者愈來愈傾向購買更具時代氣息飾品。《上證報》也指出,黃金消費的增加得益於居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和避險需求的增加,實物黃金投資消費持續增長。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