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一筆字佛教成語】(99)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55觀看次
江蘇南通狼山一隅。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西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圖/新華社
佛教成語99

驢前馬後任人使喚
驢胎馬腹不合正道
驢唇馬嘴胡說瞎扯
驢鳴犬叫文詞拙劣
鑽水求酥痴心妄想
鑽故紙堆脫離現實
鑿壁偷光刻苦勤學
鸚鵡學舌不知其義


人生的現象

文/星雲大師

有人說,人生如戲;有人說,人生如夢;也有人說,人生如棋、如球、如戰場、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麼,在現實的生活裡,人生有苦有樂、有成有敗、有得有失、有生有死,這都是自然的現象,說明如下:

第一、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人生苦樂參半,因此在十法界裡,人間最好修行。但是,有的人覺得人生很苦,感覺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樂,沒有經過苦的奮鬥,他也體會不出人生的意義。所以,有苦有樂的人生才是充實的。
第二、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的人一生順遂,從小到大,學業順利、事業成功、愛情美滿,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如意;有的人則是挫折連連、坎坷不斷,創業失敗、錢財被倒、情人遠離,事事都難順己心。其實,不管成敗,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成有成的原因,敗有敗的理由,成敗都是一時的。所以,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也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而志得意滿,更不能為了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志;認清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就能勝不驕、敗不餒。
第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得失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莫不「得則歡喜,失則悲傷」;豁達一點的人,則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來面對得失。其實,不管消極悲觀或積極樂觀的看待得失,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因小失大、樂極生悲」,所以得失並非絕對的。
第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人,有生必然有死,生死是自然的因果循環。每個人生下來,就註定有一天必然會死;死了,也一定會有再生的一天,只是未來三塗六道、驢胎馬腹,出生為何就必須視個人的業力而定了。因為生和死是自然的現象,所以我們不必因為生而歡喜,也無須為死而悲哀;要能以自然的心情來看待生死,才能解脫自在。
說到人生的各種現象,不管苦樂、成敗、得失、生死,乃至善惡、好壞、榮辱、有無,這都是人生的實相,但也都是一時的假相;因為人生無常,所以我們應該理性而有智慧的看待人生的各種現象,包括:

第一、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
第二、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
第三、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
第四、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摘自《星雲法語》第七冊 p.61


【成語典故】

●驢前馬後
意指有情識分別的凡夫眾生。

唐‧睦州道明禪師。師問僧:「甚處來?」僧瞪目視之,師曰:「驢前馬後漢。」
(《五燈會元》卷四)

●驢唇馬嘴
比喻人胡說瞎扯,前後矛盾;或指談玄說妙。

唐‧德山宣鑒禪師:「諸子!從朝至暮有甚麼事?莫要逞驢唇馬嘴。」
(《聯燈會要》卷二十)

●驢鳴犬叫
1.比喻文詞拙劣,如驢狗鳴叫。
2.禪門裡比喻驢狗鳴叫聲,盡是廣長舌。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意指日常一切,無非佛法。又作「驢鳴狗吠」。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六》:「時溫子升作韓陵山寺碑,信讀而寫其本。南人問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惟有韓陵山一片石堪共語,薛道衡、盧思道少解把筆,自餘驢鳴犬吠,聒耳而已。』」

五代宋初‧首山省念禪師因僧問:「如何是梵音相?」
師曰:「驢鳴狗吠。」
(《五燈會元》卷十)

●鑽水求酥
搖動瓶中水,欲求取酥油。比喻荒謬愚蠢,徒自勞苦。

元魏‧吉迦夜譯《雜寶藏經‧卷八‧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凡一切法,於可求處,若以方便可得。若不可求,雖欲強得,都不可獲。譬如壓沙覓油,鑽水求酥。既不可得,徒自勞苦。」

●鑿壁偷光
1.比喻刻苦勤學。又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2.意指抄襲別人的言論或看法。

西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明末清初‧永覺元賢禪師:「不得鑿壁偷光。有等學人,專向古人公案上,穿鑿解說,以為了當。殊不知,你雖說得滴水不漏,依舊是古人底,與諸人毫無干涉。」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卷四)

以上【成語典故】部份轉引自「佛典妙供」網站http://www.sutrapearls.org/
謹在此感謝觀世心居士惠予提供參照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