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佛教藝術殿堂:牛首山佛頂宮

THE MERIT TIMES
文/武陵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千佛殿內滿布佛像雕塑。圖/武陵
由蓮花瓣合圍而成的如蓮劇場。圖/武陵
結合摩尼寶珠與蓮花寶座造型的小穹頂。圖/武陵
文/武陵

坐落在江蘇省的牛首山,又名「天闕山」,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與秀麗的自然生態風光,成為牛頭禪宗的發源地。

牛首山,係因東西雙峰形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昔日有「雙闕雙塔」盛名,氣勢雄渾天成。所謂「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牛首山即獨占三景,分別是牛首煙嵐、獻花清興和祖堂振錫。近年來,為重現雙峰盛景,利用天然礦坑建造佛頂宮,讓佛頂宮、佛頂塔、佛頂寺共同構成的佛頂勝境,成位牛首山最核心的亮點。

所謂「佛頂」,指的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頭頂真骨,由佛祖涅槃後遺體荼毘產生。據典籍記載,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磐後,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一塊頭頂骨、兩塊指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等不同類型的佛真身舍利;其中,又以佛頂骨舍利最為珍貴。

佛頂舍利是珍貴的佛教聖物,二○○八年,考古人員在南京的大報恩寺遺址偶然發現一處地宮,直到二○一○年,珍藏千年的佛教聖物「佛頂舍利」,終於重現世間。後經宗教界、文物界及南京市政府一致認可,牛首山成為佛頂骨舍利的長期安奉地。

佛頂宮坐落於牛首山西峰,屬於深坑建築,由大穹頂、佛手摩崖、主體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廣達十萬平方公尺。主體建築的內空間共有九層,包含地面三層的「禪境大觀」,以及利用原有礦坑,由「千佛殿」和「舍利藏宮」兩大空間構成的地下六層。

大穹頂形如佛祖袈裟覆蓋在小穹頂之上,象徵著佛祖的無量加持;小穹頂下部為蓮花寶座造型,上部為摩尼寶珠造型,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聖意象。

佛頂宮中的禪境大觀,是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禪境花園與如蓮劇場組成,展現佛祖一生的行跡。最中心的頂部,設計成天井式的上下直通空間,娑羅穹頂的圖案源於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可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如蓮劇場外圍由三十六片蓮花瓣合圍而成,內外相連,高低錯落。中心為全銅鑄造的釋迦牟尼佛臥像,表面為仿漢白玉材質,可隨著蓮花台面進行三百六十度旋轉。

位於地下層的千佛殿,則是依照華藏世界的五方五佛來布局,以代表金剛界大日如來的舍利聖塔為中心,環廊四個方向各有一尊主佛,統稱為「四方佛」。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供奉佛祖頂骨舍利的聖塔,高約二十二公尺,造型源自大報恩寺鎏金七寶阿育王塔。

沿著樓梯繼續往下走,一直到地下四十四公尺的第六層,就是安奉著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的舍利藏宮大殿。平時不對外開放,每年只有七天會將佛頂骨舍利安奉到大塔中央,開放信眾瞻禮,但不允許拍照錄影。

巍峨雄壯的佛頂宮,唐風古韻的佛頂塔,靜謐藏幽的佛頂寺,連同散發著自然禪趣的牛頭禪文化園,聯袂呈現出「佛頂重光,昌明中外;牛頭一脈,融貫古今」的佛頂聖境。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